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6小题,每小题1分,共56分。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 )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A、教书育人
B、立德树人
C、素质教育
D、基础教育
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A、学习重点在于学习的过程
B、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从做中学”
C、主张教学建立在个体身上
D、说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3
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历史已证明,实现教育与( )相结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
A、法制建设
B、科学民主
C、生产劳动
D、改革开放
4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也体现在人口功能方面,以下对教育的人口功能说明不正确的是( )。
A、教育是调控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
B、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
C、教育有利于人口流动和迁移
D、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于不合理
5
第一位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理论家是( )。
A、恽代英
B、杨贤江
C、陈独秀
D、蔡元培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教育的意见》中规定,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 ),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
A、1课时
B、2课时
C、3课时
D、4课时
7
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
A、学校改革
B、教学改革
C、课程改革
D、学制改革
8
关于隐性课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学习到的非预期的课程
B、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同构成了学校的实际课程
C、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动态转化过程是永恒的无止境的
D、显性课程中产生的隐性课程其影响都是消极的
9
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不断具体化,构成一个层级体系,这一层级体系从抽象到具体依次为( )。
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C、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10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需要改变的不正确的观念是( )。
A、素质教育强调发展的主体性,激励主动发展
B、素质教育承认发展的多样性,倡导个性发展
C、素质教育就要减轻学生负担,就得取消考试
D、素质教育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得全面发展
11
头脑风暴、智力开发和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等属于( )。
A、创新教育
B、创造教育
C、思维教育
D、实践教育
12
根据研究目的,教育科研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旨在对研究对象的状况作出全面描述,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问题的研究称为( )。
A、描述性研究
B、解释性研究
C、探究性研究
D、预测性研究
13
我国中学曾经分别开设《动物学》和《植物学》的两个科目,后来合并为《生物学》一个科目,从课程组织的类型来看,合并后的《生物学》属于( )。
A、经验课程
B、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核心课程
14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哪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根据这一观点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存在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D、经验主义课程论
15
下列关于教育永恒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国家存在,就存在教育
B、教育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C、教育既存在于人类社会又存在于动物世界
D、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16
通过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比较,能够使学生不断提高( ),使得感性和理性、直觉与逻辑得到平衡,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A、思维能力
B、想象能力
C、创造能力
D、思辨能力
17
教师规划并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被称为( )。
A、教学层次的课程
B、体验层次的课程
C、学校层次的课程
D、社会层次的课程
18
(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9
教学过程不同于一般的认识过程,具有特殊性,以下不属于教学过程特殊性的是( )。
A、间接性
B、引导性
C、高效性
D、简捷性
20
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因此,在教师的备课中,( )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前提。
A、备学生
B、备老师
C、备学法
D、备教法
21
实践证明,( )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评估自己、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A、复式教学
B、现场教学
C、小班制
D、走班制
22
夏丏尊先生说:“爱对于教育,犹如池塘之于水,没有水,便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便不能称其为教育。”这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伦理性
B、价值性
C、创造性
D、复杂性
23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教师专业发展的力量是国家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
B、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在于获得教学技能或教学方案
C、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基于教师有效的专业学习
D、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在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面
24
新学期开始,班主任韦老师在第一节班会课上,跟学生一起讨论制定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班级口号,并让全班学生参与到值日班长的活动中来,韦老师遵循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25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按照一定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和改进教育实践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是( )。
A、文献法
B、调查法
C、案例研究
D、行动研究
26
生物老师讲到血液循环这部分内容时,为了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用人体血液循环模具展示了血液循环过程,生物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中的(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透视直观
D、言语直观
27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工具、仪器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或现象的产生和变化,以获得知识、培养技能的教学方法称为( )。
A、实验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情境教学法
28
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下列描述正确的( )。
A、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不受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B、教学过程不是一种认识过程,它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C、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要受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D、教学过程不是一种认识过程,它是一个追寻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29
发现并提出可以确定为课题研究的问题,这属于研究性学习基本程序中的( )。
A、假说
B、结论
C、验证
D、现象
30
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是( )。
A、独立性
B、主动性
C、体验性
D、问题性
31
有利于传授新知识,并保持系统性和深刻性的教学方法是( )。
A、谈话法
B、讲授法
C、研究法
D、参观法
32
我国新课程的价值追求表现在( )。
①教育公平
②国际理解
③回归生活世界
④关爱自然
⑤个性发展
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3
袁老师到乡下一所学校支教,接手了一个纪律比较差的班当班主任,他首先应该做的是( )。
A、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
B、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C、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D、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34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中,以集体的方式着重实践性知识学习的是( )。
A、远程培训和自主阅读
B、学位课程和专题研修
C、校本教研和师徒指导
D、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
35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作为一项研究课题交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这就是( )。
A、项目教学法
B、实际教学法
C、模拟教学法
D、案例教学法
36
校内各班成立的学雷锋小组属于课外活动中的( )。
A、课外阅读活动
B、社会活动
C、学科活动
D、主题活动
37
一般认为,学校的萌芽产生在( )。
A、奴隶社会末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早期
D、封建社会早期
38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话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
A、复杂性
B、广延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39
学生在教学中的认知,往往是从( )入手的。
A、感知教材
B、学习动机
C、理解教材
D、复习旧知
40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的( )。
A、认知程度
B、智商水平
C、核心素养
D、知识掌握
41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 )校园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A、半小时
B、45分钟
C、1小时
D、90分钟
42
张老师在接手升入初二年级的某班英语课时,为了对学生需要和准备状态有所了解,进行了一次英语水平测试。这种测试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目标本位评价
D、目标游离评价
43
教育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是( )。
A、学生
B、学校
C、社会
D、教师
44
在教学中我们要秉承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避免学生出现“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问题,这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
B、量力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巩固性
45
班主任郑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课外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而不是强迫学生参与,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 )。
A、自主性
B、多样性
C、自愿性
D、开放性
46
以下关于现代社会的教育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日益显示出开放性和整体性
B、教育与生产劳动日趋分离
C、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D、教育实施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47
强调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从课程类型的分类来看,就是要加强( )的建设。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经验课程
48
年级主任彭老师对刚担任班主任的新教师小吴说,班主任必须按照班级管理的规律开展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彭老师的话体现的班级管理原则是( )。
A、科学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自觉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49
现在中小学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体现的教育社会属性是(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继承性
D、民族性
50
从学生的特点上来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说明学生具有( )。
A、主观能动性
B、可塑性
C、依赖性
D、向师性
51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一观点与下列哪个观点最吻合?( )
A、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B、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C、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
D、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52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水平取决于该国的政体,但同时也与人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密切相关。这属于教育的( )。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人口功能
53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慢慢的熟悉起来,并且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此时的班级处于( )。
A、组建阶段
B、核心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成熟阶段
54
学生的学习条件权不包括( )。
A、教育条件建设请求权
B、教育条件利用权
C、学业学位证书获得权
D、获得教育资助权
55
教育国际化就是以国际的视野和全球认同的方式,构建教育发展和运行的( )。
A、国际学校和课程制度
B、完整课程和教学制度
C、国际交流和留学制度
D、完整体系和管理制度
56
结构松散,时间上有伸缩性,目标更直接,组织较分散,易于因地制宜地使用的教育具体属于( )。
A、正规教育
B、非正规教育
C、正式教育
D、非正式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每题2分,共16分。
57
在学校工作中,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是( )。
A、有助于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B、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C、有助于学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D、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58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有利于( )。
A、扩大教学规模
B、提高教学效率
C、学生全面发展
D、学生个性发展
59
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其主要途径有( )。
A、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B、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C、家庭社会的全面支持
D、运动技能的熟练掌握
60
国家课程标准规定( )等,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管理的直接依据。
A、培养目的和阶段目标
B、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
C、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D、学习质量和课程实施
61
复习的种类有( )。
A、学期开始的复习
B、经常性复习
C、阶段性复习
D、期末复习
62
课程的整合性主要包括( )。
A、学习者经验的整合
B、教师经验的整合
C、学科知识的整合
D、社会生活的整合
63
缺
A、缺
B、缺
C、缺
D、缺
64
按照狭义社会化的内涵,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
A、形成社会价值观
B、完善自我观念
C、掌握社会技能
D、塑造社会角色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8分,共16分。
65
在“前科学时期”,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未产生,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未能在教育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 )
66
古代社会的教育总体上更多地表现出的特点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 )
67
进入新时代,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任务主要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不是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 )
68
在中国古代主要使用“教”和“学”这两个词述说教育,是孟子最早把“教”和“育”合成一个词运用。( )
69
教学研究的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撰写之后,可通过正式报刊或学术会议发表,不提倡通过网络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 )
70
学生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最终归宿,而学校教育活动要始终围绕着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个重心开展。( )
71
师生比越大,越有利于小班化教学和个别化教学;反之,则更需要采用大班额教学的组织形式。( )
72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作业的内容和分量,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批改前不要对作业进行指导。( )
73
学生发展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教学目标设计需要考虑的唯一因素。( )
74
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教学来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也主要通过教学来进行。( )
75
缺
76
个性发展是持续终身的、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远比个性发展更为重要。( )
77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甚至有可能引发颠覆性的教育革命。( )
78
劳动技术教育作为操作性学习领域,其实施不同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强调在实施过程中要努力避免单纯的技能训练或专业化。( )
7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活动中学习、从行动中学习,它是学科课程的有力辅助课程。( )
80
教师和学生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所有“人”的资源中要更为突出学生的资源。( )
81
教科书具有未完成性和生成性,师生在课堂内外不断再创造和续写着教科书的内容。( )
82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应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
83
行为主义以“刺激—反应”的模式来解释人的行为和心理,把人作为被动的个体,人的行为由外界刺激决定。( )
84
教育公平意味着课程必须谋求所有适龄儿童平等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一)
据报道,剑桥大学的亚历克斯·桑顿在美国的《科学》杂志发表文章说,他们观察发现,成年猫鼬会把活的蚱蜢和蝎子等食物带给幼崽,有意识地训练其捕食技巧,还会根据“学生”捕食的熟练程度,对食物进行预先处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捕食技巧。成年猫鼬带一只活的蚱蜢给幼崽后,一般会在旁边看着幼崽捕捉猎物。一旦幼崽水平不够,蚱蜢要逃,“教师”会出来把蚱蜢的翅膀打掉,再让“学生”练习。“教师”还会把捕获的蝎子的尾刺拔掉,让“学生”安全练习。
85
从“教育及其本质”的原理来分析,下列观点恰当的有( )。
A、动物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后代成为一只合格的动物
B、教育具有社会性和目的性,与动物的本能有本质区别
C、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动物有学习但没有教育
D、动物的生存本领属于遗传性本能,并不属于社会现象
(二)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上课时,有几只蝴蝶飞进教室,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于老师首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然后让学生以蝴蝶飞进教室为题打一词牌名,同学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于老师给出了答案:“‘蝶恋花’啊,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在同学们会意的笑声中,于老师又开始了她的讲课。
86
对于漪老师的教学行为分析和评价恰当的是( )。
A、当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而无法上课时,教师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回课堂中,体现了教师高超的教育机智
B、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被蝴蝶吸引,无法集中精力上课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C、课堂上出现突发事件时,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按照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进行教学,由近及远,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D、教师恰当地将学生比喻成祖国花朵,引导学生体验“蝶恋花”的意境,体现了新课改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理念
(三)
某学校按照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分班,成绩好的进重点班,成绩差的进普通班,差班的学生每天上晚自习,学校说这是“分类施教”,一个学生家长说他家孩子平时成绩一直不错,就是上次考试有点失误就被分到了差班。
87
对该校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
A、划分“重点班”和“普通班”不符合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
B、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不能以考试成绩区分学生
C、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可能性,不应给他们贴上“差生”标签
D、分类施教确是因材施教的办法,但已不符合教育发展潮流
(四)
雷老师在讲中国近代史《收复边疆》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唐朝诗人王之涣《出塞》诗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清朝杨昌浚却有诗云:“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为何唐时“春风不度玉门关”?而清时“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是与清朝后期的一位民族英雄密切相关的,那就是左宗棠,而左宗棠就是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
88
对雷老师课堂导入分析恰当的是( )。
A、诗文导入易于创设学习情境,也增强了教学语言的美感
B、对教学起着“定向”作用,决定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成功
C、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
D、使学生快速进入听课状态,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五)
据报载,某省2018年高考美术类联考在某地举行,超过万名学生参加考试。当天下着雨,考试结束后场外地上到处都是被丢弃的考试资料等,因为沾了雨水和泥浆,清理难度非常大,4位保洁员和一些市民一起足足清理了100多袋垃圾,每袋10多千克。
89
通过以上现象,学校美育应注意的问题是( )。
A、有的学校用艺术教育代替美育,过度注重艺术知识的学习和艺术技能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审美的体验和兴趣的培养
B、不少考生学习美术不是为了获得审美体验、培养艺术兴趣,而是为了高考,这种强调“功利”的目标取向与美育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C、美育不能成为实现功利的工具,而是应该摆脱技能化、功利化的束缚,充分发挥好在涵养道德、丰富情感、美化心灵、提升心境等方面的作用
D、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其首要目标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分清美丑,明确什么是要追求的,什么是要摒弃的
(六)
邓老师在物理课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和一块木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沉下去,木浮在水面上。老师问为什么呢?学生说因为铁重。老师又问钢铁制造的巨轮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90
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邓老师( )。
A、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B、发扬教学民主,创造和谐教学氛围
C、注重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D、教学由浅入深,能够系统传授知识
1、B2、A3、C4、D5、B6、A7、C8、D9、A10、C11、A12、A13、B14、B15、D16、B17、A18、D19、C20、D21、D22、A23、C24、B25、D26、B27、A28、C29、D30、A31、B32、D33、B34、D35、A36、B37、B38、C39、A40、D41、C42、A43、D44、A45、C46、B47、D48、A49、C50、B51、D52、B53、B54、C55、D56、B57、ABC58、AB59、AB60、BCD61、ABCD62、ACD63、A64、ABCD65、B66、A67、B68、A69、B70、B71、A72、B73、B74、A75、A76、B77、A78、A79、B80、B81、A82、B83、A84、A85、BCD86、A87、ABC88、ACD89、CD90、ABCD
1
本题考查二十大报告的内容。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
本题考查对教学过程理论的识记情况。儒家思孟学派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意思是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专注地实行。其重点在说明学习过程。A项正确。
B项:“从做中学”是20世纪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教学的核心原则。他把它贯穿在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因此,他主张“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生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和青年在校外从事的活动类似的形式”。要求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学校要设置车间、实验室、农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实际知识和技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人本位论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说,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
本题考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该学说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人的发展是由物质资料生产,即人的劳动所决定的,而教育作为促进个体认识过程的发展、实现人类世代之间的交替与继承的桥梁,也是人的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手段。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
本题考查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具体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1)教育是调控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4)教育有利于人口流动和迁移。D项不属于教育的人口功能的正确说明,与题干相符,当选。
A、B、C三项:均属于教育的人口功能的正确说明。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5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杨贤江就在国内率先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运用唯物史观探寻教育变迁的历史与规律,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原理解释教育现象、阐明教育理论,从而构建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完整的教育理论新体系。1930年,杨贤江撰写的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著作《新教育大纲》出版,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的历史地位。B项正确。
A项: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出生于湖北武昌。恽代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恽代英在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宣传部主任,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遗著编为《恽代英文集》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陈独秀同志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蔡元培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6
本题考查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教育的意见》第二项第六款中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A项正确。
B、C、D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
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知识。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
本题考查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区别。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有计划的学习经验)与隐性课程(非预期的学习经验)共同构成学校课程的全貌——实际课程。当人们认识到显性课程中存在的积极的或消极的隐性课程影响的时候,在后继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会有意识地对隐性课程加以控制,这样,原来的隐性课程也就转化为有计划的、预期性的显性课程,而这些显性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隐性课程影响。所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动态转化过程是永恒的、无止境的。显性课程中存在的积极的或消极的隐性课程,并不仅仅只有消极。D项属于对隐性课程的错误看法,与题干相符,当选。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9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其中,国家的教育目的居于第一个层次,它是由国家提出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是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0
本题考查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其中,对于素质教育的误解包括: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和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因此C选项属于对素质教育的误解,与题干相符,当选。
A项: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B、D两项: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1
本题考查对创新精神的理解。创新精神主要包括有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与动力。创新教育的重点不仅是在操作层面在上搞小发明、小制作,或在学科教学中仅仅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就可以了。这些在创新教育中仍然要搞,但除了考虑这些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外,更要考虑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这比什么都重要。而头脑风暴和智力开发就是对发散思维的培养途径,因此头脑风暴、智力开发和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等属于创新教育。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2
本题考查教育研究的类型。研究的分类有很多种,按研究性质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两类,按研究目的可以分为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探索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还可以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描述性研究指的是对研究对象、现象、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进行描述性研究需要对现象进行相对充分的调研,以确定现象的特征与变化情况。通过调研收集各种资料,对其进行周密的探讨,获得对研究对象直观的、本质的描述。描述性研究旨在对研究对象的状况做出全面的描述,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A项正确。
B项:解释性研究通过对于代表性样本的特征差异的分析,获得对现象的理解性知识。一般的,解释性研究多基于探索性研究。对于绝大多数的现象,其背后有着多重原因。通过运用统计学工具模型,可以获取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原因间的关系量化模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探索性研究开展的前提是一个明确的研究主题,其涉及对代表性样本的测试与实验。在探索性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的方式以进行验证。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预测性研究依赖于解释性研究的结论。通过对现象发生的预测,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确定制定措施的必要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参考文献:由振伟,刘键,侯文军,孙炜作,设计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20.06,第17页。
13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中的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即学科整合,主张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如:自然课(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社会课(历史、地理、经济、政治)。两个科目合并为新的科目就叫做融合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一种。B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14
本题考查的是典型的课程理论流派。学科中心主义(结构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布鲁纳。该理论的基本观点为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教材必须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来组织,以便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精华。B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15
本题考查教育永恒性的内涵。教育的永恒性属于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是指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D项正确。
A项:表述错误,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不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不存在于动物世界。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6
本题考查美育的内容。我们将美育的内容划分为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自然美四个方面。其中,科学之中隐含丰富的美育内容,主要是通过科学知识和研究活动所包含的美的因素而显现出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些科学发明从艺术中汲取灵感,而艺术也从科技发明中获得启示。通过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比较,能够使学生不断提高想象力,使得感性和理性、直觉与逻辑得到平衡,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参考文献: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184页。
17
本题考查古德莱德关于课程的分类。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区分了课程的五个层次,分别为观念层次的课程、社会层次的课程、学校层次的课程、教学层次的课程及体验层次的课程。其中,教学层次的课程是教师规划并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这类课程尽管也决定于社会层次的课程,但它更直接地来源于学校层次的课程。A项正确。
B项:体验层次的课程是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尽管经历了同样的课程学习,但不同学生会获得不同的学习经验或体验。古德莱德认为这是所有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校层次的课程被限定于日、周、学期、学年的确定时间里,通常以学科的形式组织起来。这些学科源于主要的知识和认知领域,对每一学科而言,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课题和主题。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社会层次的课程是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即正式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8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理论的形成。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在教学论史上具有不寻常的历史地位,他第一次确立起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理论,《大教学论》也因而成为现代教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开拓了17世纪教学论的世纪,形成了以“教”为中心的西方教学论传统。D项正确。
A项: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新中国成立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理论独立体系形成的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其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9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的认识世界;(2)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C项高效性不属于教学过程的特殊表现,与题干相符,当选。
A、B、D三项:均属于教学过程的特殊表现。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20
本题考查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选择教法,编写教案的过程,如果不备好课,仓促上阵,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是很难取得的好教学效果。备教法需要我们结合先前的教育方式、教育经验,不断总结反思。D项正确。
A项:了解学生学习新任务的先决条件或预备状态,主要指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心理动作等方面是否已做好了准备工作;了解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情感态度,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愿望、毅力、动机、兴趣等;了解学生对完成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法、策略和风格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1
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的教学方法。“走班”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了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赢得了学生普遍欢迎。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性,起到很大作用。“走班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实行“走班制”后,任课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兴趣特长,确定活动。学生也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学会了如何正确评价自己,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并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2)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充分赋予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几百名学生读同一本书,上同样的课,做同样的练习,忽略学生自身成长中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等缺陷,最大限度地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获得与自己最相适宜的发展环境。(3)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条件下,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水平,自我发展的需要,自身的兴趣、特长选班,能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减轻了思想压力,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平衡的心态,从而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4)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加大了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题干描述即为走班制的内涵。D项正确。
A项: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