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阜新太平区教师招聘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共10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
1
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他认为学习递进的阶段应该为( )。
A、学—思—行
B、学—思—习—行
C、模仿—理论—练习
D、亲知—闻知—说知
2
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是( )的教育思想的表达。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3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著作( )被称为教师手册,对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具有指导意义。
A、《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B、《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C、《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D、《教学与发展》
4
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美国教育家( )的教育思想。
A、布鲁纳
B、布鲁姆
C、赫钦斯
D、罗杰斯
5
陶行知曾师从杜威,并将杜威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出了( )教育思想。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社会
C、教育即生长
D、教学做合一
6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这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关于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主要反映在其所著( )一书中。
A、《论演说家教育》
B、《教育史教科书》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这是( )对教的解释。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8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一方面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同步,这说明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等级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9
在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以人文教育为主,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科学不断发展,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这说明教育具有( )。
A、生产性
B、民族性
C、继承性
D、历史性
10
为实现我国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应保证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 )。
A、4%
B、5%
C、6%
D、7%
11
学校教育系统的总结构是指,学校教育开展和实施中的整体工作系统,由上到下基本包括4个层次,其中属于第三个层次的是( )。
A、国家或地方一级的领导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B、学校领导机构及成员
C、教师
D、教师与学生
12
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由一国的( )决定。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
C、精神文化
D、人口
13
教育适度的优先发展,这一命题体现了教育学与( )的辩证统一关系。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
C、精神文化
D、人口
14
截至目前,人类的社会基本上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这是教育( )功能的体现。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社会变迁
D、社会流动
15
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阐述了教育与( )之间的关系。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
16
中国一些家长片面受到“学而优则仕”现象的影响,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用来提前学习,这些家长行为主要受到( )影响。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文化因素
D、科技因素
17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并通过( )来证明他的观点。
A、三山实验
B、迟延满足实验
C、波波玩偶理论
D、双生子爬梯实验
18
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9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阶段一般需要经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这说明人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平衡性
20
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的规律,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贯彻( )原则。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21
习近平在2018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 )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A、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B、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C、立德树人
D、五育并举
22
人们在确立教育目的时,不仅考虑教育客观规律对教育目的的影响,同时还会考虑人们观念和价值取向等主观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主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文化背景
23
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为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的法律文本是( )。
A、《义务教育法》
B、《教师法》
C、《教育法》
D、《宪法》
24
“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所以应该以美育代替宗教”这是( )的教育主张。
A、康德
B、席勒
C、王国维
D、蔡元培
25
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到( )年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治理体系能适应教育强国需要、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A、2027
B、2030
C、2035
D、2050
26
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需要的“三基”为中心,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这属于( )。
A、主体课程
B、选修课程
C、基础性课程
D、综合性课程
27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不同时期我国教育目的有不同表述,但基本内容是关于人的培养、质量规格的论述。从课程目标取向的分配视角,这属于( )。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行为性目标取向
C、生产性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28
课程标准是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是( )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
A、国际课程
B、国家课程
C、地方课程
D、学校课程
29
一些学生经常有这样的体验,如果昨天的教学学习内容没有很好掌握,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感觉有些困难吃力,说明教学课程行为属于( )。
A、直线型课程结构
B、螺旋式课程结构
C、过渡式课程结构
D、心理式课程结构
30
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为提高社会公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需要开设( )。
A、研究性学习
B、信息技术教育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31
新课程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科学世界,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这一观点符合教育教学的( )基本规律。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3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是( )。
A、课堂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交往
33
校本课程里高校教师开发和选用的课程方案指南,一般比较侧重学生兴趣类、高校特长类和乡土类课程,其开发的基本理念是( )。
A、高校为本
B、教师为本
C、课程为本
D、学生为本
34
影响课程实施的决定性力量是( )。
A、课程计划
B、学区的特征
C、校长的作用
D、教师的影响
35
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形成既是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认识中追求并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形成,这是教学的( )特点。
A、认识对象的间接性概括性
B、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C、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
D、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
36
教学过程的要素有很多方面,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构成( )对矛盾。
A、4
B、5
C、6
D、7
37
新生代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有时表现出比较冷漠,对他人、社会事务不是很关心,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 )的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8
教师贯彻循循善诱的基本要求有( )。
A、要把教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B、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向教育
C、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D、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39
有些班主任常组织“一日班主任”,“一日老师”活动,期望学生了解和理解他人,这属于德育模式的(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
D、价值澄清
40
下列属于品德修养指导法的是( )。
A、生产劳动
B、操行评定
C、人格感化
D、自我批评
41
当班主任能够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为学生提出发展规划建议,促进学生的个体性发展的阶段,说明班集体处于( )。
A、松散群体阶段
B、合作群体阶段
C、发展群体阶段
D、成熟群体阶段
42
有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通常坚持抓两头的管理原则,这忽略了对( )的管理。
A、优等生
B、中等生
C、潜能生
D、全班学生
43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其中以( )的制定最重要。
A、班级建设目标
B、实现目标的途径
C、具体方法
D、工作程序
44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是由( )于2009年印发,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和发挥非班主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保证班主任的合法权益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制定。
A、国务院
B、人社部
C、教育部
D、财政部
45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指出( )应充分协同育人主导作用。
A、家庭
B、学校
C、社会
D、学区
46
教师职业道德是处理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功能是( )。
A、调节功能
B、教育功能
C、导向功能
D、促进功能
47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 )的禁止行为。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48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出发点。关爱学生的核心是( )。
A、关爱全体学生
B、尊重学生人格
C、对学生平等公正
D、对学生严慈相济
49
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为学生所接受,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
A、严而有理
B、严而有度
C、严而有方
D、严而有恒
50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问题是( ),它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合金”。
A、职业道德行为
B、职业道德理想
C、职业道德信念
D、职业道德人格
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 )事业。
A、公益性
B、国民性
C、公共性
D、强迫性
52
依法治教要求管理主体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规范教育行为。《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 )为主管理的体制。
A、教育部
B、省级人民政府
C、市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53
母亲杨某外出打工,将15岁的儿子小强留下长期单独居住。杨某的做法( )。
A、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B、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4
2002年5月27日,河南省获嘉县中和镇某中学教学楼遭到雷电的袭击,致使28名学生不同程度地被雷电击伤。据了解,由于教室的窗户是铁制的,没有采取防雷措施,导致学生被雷击伤。对于这起事故的法律责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学校无法律责任
B、学校承担过错责任
C、学校承担无过错责任
D、学校承担补偿责任
55
中小学校、幼儿园可以采取建立( )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并及时联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加。
A、家长委员会
B、家长学校
C、家长座谈会
D、家长会
56
放假期间,小刚与几个同班同学去学校操场踢足球。在踢球过程中杨明不小心将小刚撞倒,致使小刚的右胳膊骨折。对于这起事故,( )应承担法律责任。
A、杨明
B、小刚与杨明
C、杨明与学校
D、小刚与学校
57
未成年人多次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教育行政部门会同( )可以决定将其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A、公安机关
B、国家安全机关
C、检察机关
D、司法机关
58
某县胜利小学的于老师认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侵犯其权利而提出申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受理其申诉的机关是( )。
A、县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教育部
59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求问题存在的原因与解决办法,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属于( )。
A、实验研究法
B、校本研究
C、行动研究
D、教育叙事研究
60
网络检索文献的方式多样,以目前研究的时间为起点,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称之为( )。
A、顺查法
B、逆查法
C、引文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61
属于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的是(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冯特
D、苛勒
62
“如果给我一打发育正常的健康婴儿,允许我按我自己的方式把他们抚养成人,我保证可以把其中随意挑出的任何一个孩子培养成我想使其成为的任何一类人,不论是医生、律师、艺术家、百万富翁,还是乞丐或窃贼。”以下( )学派支持这一观点。
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精神分析
D、认知心理学
63
晓光经常把班级打扫操场的扫帚当马骑,这种活动反应的想象功能是( )。
A、再造
B、补充
C、替代
D、预见
64
新老师王老师还不能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这说明她的( )注意品质需要提高。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的转移
65
学生钱森对武术非常感兴趣,于是他跟着视频自学武术。但他发现每次学习时,总是结尾部分记忆效果最好,这种现象称为(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舌尖效应
D、双重记忆
66
当我们思考“什么是国家”“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包含哪些内容”等理论问题时,就是在进行( )。
A、直观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直觉思维
67
明明知道某人的姓名,可就是想不起来,这时如果有人提醒你这个人的姓或者名,就能回忆出这个人的姓名,这可以用( )遗忘理论来解释。
A、衰退说
B、干扰说
C、提取失败说
D、压抑(动机)说
68
有些老师习惯要求学生把考试中出现的错题重做10遍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自我强化
69
对“任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上位学习
70
教学要把儿童先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体现的是( )学习理论。
A、认识学习理论
B、联结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71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上学习四则混合运算,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
A、言语信息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智慧技能学习
D、认知策略学习
72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德育方法中有榜样示范法。“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
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
73
先行组织者是( )学习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他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地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布鲁姆
D、加涅
74
王老师作为一位初中数学老师,非常重视数学教科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学。王老师所遵循的学习理论是( )。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75
当代的年轻人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C、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76
小学生李明为获得班级同学的接纳与老师、家长的赞许,课堂上认真学习、课下认真复习,努力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李明把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是(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期待的内驱力
77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
A、斯金纳
B、马斯洛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78
上世纪40—50年代,麦克利兰和( )等接受默里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成就动机理论。
A、班杜拉
B、马斯洛
C、阿特金森
D、维纳
79
一名中学生为了显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就开始模仿大人吸烟;被发现后,受到了妈妈的责备和爸爸的惩罚。于是,在他还想模仿大人吸烟的时候,就会犹豫不决或干脆放弃模仿。这体现了班杜拉动机理论的( )。
A、直接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自我强化
D、间接强化
80
王老师告诉学生,课堂听课不应该只是竖着耳朵听,应时常将学习内容的要点以画线的方式在书上做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复述策略
81
历史学科许老师意识到学生记忆历史年代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讲课时倾向于把历史年代编成歌诀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学起来很容易,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82
记忆英语单词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有人按照读音方式记忆单词,有人按照词根记忆单词,使得记忆单词不再枯燥。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计划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83
教师告诉学生:“人”(单人旁)累了,就靠在“树”(木)上“休息”。对“休息”的“休”字的处理,就是采用了认知策略中的( )。
A、谐音法
B、位置记忆法
C、缩略词法
D、视觉想象
84
1908年通过“水下击靶”实验,进而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哈洛
85
小学生如果在家庭生活中养成了爱整洁的习惯,有助于在学习中形成爱整洁的习惯,这属于( )。
A、记忆的影响
B、思维的影响
C、创造力的影响
D、迁移的影响
86
语文学习中形成的严谨的阅读态度会有利于英语学习中严谨的阅读态度的形成,这体现了( )。
A、重组迁移
B、负迁移
C、具体迁移
D、一般迁移
87
认为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无条件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哈洛
88
师范生对未来自己将要充当的教师角色有所认识,只是还停留在抽象的理性认识上,这属于教师角色形成的( )阶段。
A、角色认知
B、角色认同
C、角色信念
D、角色反思
89
教师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传统以及社会心理优势而建立起来的威信,称为( )。
A、教师权力威信
B、教师信服威信
C、教师期待
D、教师角色
90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教学规律为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随机应变的能力称为( )。
A、教育机智
B、教师认知
C、教师威信
D、教师的效能感
91
1975年福勒和布朗根据( )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
A、教师的教学能力
B、教师的需要
C、教师的管理能力
D、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
92
教师在讲述“三角形中线”内容时,让学生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画中线,总结三角形中线的概念及其特点,这属于( )。
A、变式
B、反例
C、正例
D、比较
93
小飞非常喜欢开摩托车。他在学开车之前,通过阅读书籍,记住了一些与开车相关的知识,小飞对开车知识的记忆是(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94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陈老师要求学生把在数学题的各种解法逐一列出并加以尝试,最终找到一个最佳解法。教师这种解题方法属于( )。
A、算法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爬山法
D、逆向搜索法
95
小曲作为年级中最调皮的孩子,被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李老师招入自己的班级。李老师班级的良好班风,让小曲慢慢变得懂规矩、有礼节起来,这种现象是( )。
A、内化
B、去个性化
C、自我概念
D、集体
96
我国推进的素质教育中,要求“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体系其理论依据是( )。
A、二因素理论
B、三维结构理论
C、三元智力结构
D、多元智力理论
97
景山中学门老师,已经在学校任教三年,经常将班级规模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足作为学生成绩提高的重要原因,说明她正处在教师发展的(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教学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98
背诵并能正确回忆一篇英语课文的时间是30分钟,为了达到记忆的熟练程度,需要增加( ),才达到过度学习的要求。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99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人的一生,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认为12-18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培养自我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
C、培养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100
班级中的小强思考问题追求速度,而非精准性,回答问题时经常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01
《学记》是集我国先秦时期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之大成的宝贵教育遗产,下面教育语句出自《学记》的有( )。
A、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朝闻道,夕死可矣
D、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E、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102
古希腊苏格拉底创立和运用的“问答法”,也叫“产婆术”,非常著名。这种问答过程的步骤包括( )。
A、反讽
B、模仿
C、定义
D、产婆术
E、归纳
103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下面属于八大基本理念的有( )。
A、更加注重以德为先
B、更加注重全面发展
C、更加注重和谐发展
D、更加注重因材施教
E、更加注重终身学习
104
工业社会的教育呈现的特点有( )。
A、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B、教育的主体性日益确立
C、教育的公益性日益增强
D、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E、教育呈现强烈的现代性
105
关于教育起源的探讨中,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的教育起源论有(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神话起源论
C、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D、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E、教育的社会起源论
106
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主导性因素,具有( )特征。
A、目的性
B、社会性
C、主体性
D、公益性
E、简捷性
107
学校教育系统的总结构中的第一层次主要从事于( )工作。
A、确定教育目的
B、确定学校教育制度
C、制定普通教育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
D、审查教科书与教学用书
E、制定教育政策与发展规划
108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它确立的客观依据有( )。
A、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B、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C、本国的教育发展历史
D、他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E、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109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在结构选择上,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加强( ),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初、中级人才摆在突出位置。
A、基础教育
B、职业技术教育
C、高等教育
D、成人教育
E、终身教育
110
教学内容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基本教育影响,下列( )因素对教学内容有影响。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
C、文化
D、科技水平
E、人口
111
科技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在( )。
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B、科学技术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
C、科学技术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D、科学技术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E、科学技术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112
历史上关于人身心发展的动因有诸多讨论,其中持有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 )。
A、荀子
B、华生
C、霍尔
D、施泰伦
E、弗洛伊德
113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有( )。
A、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B、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C、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D、学校教育有专业人员负责教育教学工作
E、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14
下面关于素质教育论述正确的有( )。
A、素质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
B、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C、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是素质教育者
D、素质教育要从完成“双基”到“四基”的转变
E、素质教育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教育民主化的发展
115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指出要创新作业类型方式,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鼓励布置( )。
A、分层作业
B、弹性作业
C、个性化作业
D、探究性作业
E、实践性作业
116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和。具体而言,教育制度应包括( )。
A、教育教学制度
B、学校管理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生活惯例习俗
E、教育价值理念
117
2022年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方面有了主要变化。其中,在课程标准方面的变化有( )。
A、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B、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C、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D、增强了综合性
E、加强了学段衔接
118
202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校本课程功能定位要精准,其具体内容包括( )。
A、丰富课程供给,增强课程对学生和学校的适应性
B、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兴趣爱好,发展特长
C、挖掘当地自然风貌、区域经济、革命文物、遗址、纪念场馆等方面资源的育人价值
D、体现学校文化,增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E、注重引导学生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新进展、新成果
119
隐性课程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媒介,其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 )。
A、人际关系状况
B、学校组织机构
C、校园环境
D、学校的校风
E、班级运行方式
1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课程标准的意义有( )。
A、在国家层面上,它标志着公民素养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
B、在学校教育层面上,它标志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有了根本依托
C、在教材层面上,它标志着教科书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
D、在教师层面上,它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受到限制
E、在学生层面上,它标志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有了希望
121
教学双边性规律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 )。
A、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方向、内容、进程
B、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结果和质量
C、教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D、教师影响着学生学习态度
E、教师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122
促进学生将知识的掌握转化为智力发展的条件有( )。
A、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规律性的知识
B、从传授知识的量上看,要注意量力性原则
C、采用启发式教学
D、注重因材施教
E、加强课堂管理
123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
A、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B、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C、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D、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
E、发扬教学民主
124
组织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有( )。
A、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B、交往和活动的对象不加限制
C、不脱离学生学习活动
D、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E、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组织活动和交往
125
班主任是协同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在协同班级人际关系时,要求班主任做到( )。
A、要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
B、营造积极的交往环境
C、对于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尽量让同学自己解决
D、设计内容充实、频率高的交往结构
E、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126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 )。
A、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
B、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C、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D、磨炼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E、确定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127
一般认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包括( )。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教书育人
E、为人师表
128
教师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好学校中的基本人际关系,主要包括( )。
A、教师与学生
B、教师与学生家长
C、教师与同事
D、教师与教育管理者
E、教师与社会
129
下列( )法律专门对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作了规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30
202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的对未成年的保护主要有(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E、网络保护
131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指出,本办法所指的中小学教师包括( )。
A、普通中小学教师
B、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C、少年宫教师
D、博物馆教师
E、电化教育机构教师
132
2019年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指出,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途径有( )。
A、突出课堂育德,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
B、突出典型树德,持续开展优秀教师选拔宣传
C、突出规则立德,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
D、坚持思想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
E、坚持价值导向,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3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
A、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B、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C、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D、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
E、发扬教学民主
134
迁移学习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下列属于迁移学习的有( )。
A、闻一知十
B、人以群分
C、举一反三
D、触类旁通
E、思维敏捷
135
在皮亚杰按照人的认知发展特点进行阶段划分,每个阶段都有其各自的特征。他认为7—11岁儿童的思维具有( )特征。
A、去自我中心性
B、可逆性
C、守恒
D、分类
E、序列化
136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有目的培养的对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定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发展规律。教师需要了解与掌握的学生身体发展的规律有( )。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E、目的性
137
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形成心智技能是其重要任务,因此其首先要了解与掌握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一般来说,心智技能形成阶段包括( )。
A、原型定向
B、原型启发
C、原型操作
D、原型模仿
E、原型内化
138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主要有( )。
A、发现学习
B、自主学习
C、情境学习
D、合作学习
E、接受学习
139
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需要制定学生共同遵守的课堂纪律。依据课堂纪律的来源,可以分为(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领导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E、任务促成的纪律
140
下列叙述属于学习现象的有( )。
A、小孩子会自己穿衣服
B、小孩子看到医生就内心恐惧
C、风沙吹进眼睛自然流泪
D、女孩子出现第二性征
E、儿童理解了四季变换
141
作为专业教师应该知晓,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学与教的相互作用的系统过程。这个过程由(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师生互动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E、教育过程
142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形成自己的多种智能,且拥有自己的潜在优势领域。按照这一理论,外交家的优势智能应该是( )。
A、语言智能
B、逻辑数学智能
C、空间智能
D、人际交往智能
E、音乐智能
143
一个人的意志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克服困难的程度。教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主要包括( )。
A、自觉性
B、灵活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E、主动性
144
保持与遗忘是一对矛盾。对正常人来讲,遗忘不可避免,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包括( )。
A、学习材料的性质
B、系列位置效应
C、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D、识记的方法
E、智力
145
下面典型表现“注意集中性”的事件有( )。
A、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B、教室飞进一只蝴蝶
C、记忆英语单词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
D、“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E、“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46
发现教学是由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发现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
A、提供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
B、呈现先行组织者
C、配合学生经验,适当组织教材。
D、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E、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可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47
教师应深谙耶科斯-多德森定律体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符合耶科斯-多德森定律的有( )。
A、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B、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C、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之间呈现U形曲线
D、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果随着动机的提升而下降
E、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果随着动机的提升而上升
148
需要是力求获得满足的内心心理倾向是活动的原动力,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成长需要包括( )。
A、尊重的需要
B、求知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149
下列道德感中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道德感有( )。
A、义务感
B、荣誉感
C、责任感
D、羞耻感
E、幸福感
150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人经历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因素,其中具有不可控制的因素有( )。
A、能力
B、努力程度
C、工作难度
D、身心状况
E、外界环境
1、C2、D3、B4、A5、D6、B7、C8、D9、D10、A11、C12、A13、B14、C15、B16、C17、D18、D19、B20、C21、C22、C23、A24、D25、C26、C27、A28、B29、A30、B31、A32、A33、D34、D35、B36、C37、B38、B39、B40、D41、D42、B43、A44、C45、B46、A47、C48、B49、B50、C51、A52、D53、D54、B55、B56、A57、A58、A59、C60、B61、B62、A63、C64、B65、B66、C67、C68、C69、C70、D71、C72、D73、B74、B75、A76、C77、A78、C79、A80、D81、B82、C83、D84、B85、D86、D87、A88、A89、A90、A91、B92、A93、A94、A95、A96、D97、C98、C99、B100、C101、ABE102、ACDE103、ABDE104、ACD105、AC106、ABC107、ABCE108、ABCDE109、ABCD110、ABCD111、ACE112、CE113、BE114、ABE115、ABC116、ABCDE117、ABCE118、ABDE119、ABCDE120、ABC121、ABCDE122、ABCD123、BDE124、ACD125、ABDE126、ABCDE127、BDE128、ABCD129、ABE130、ABCDE131、ABCE132、ABC133、BCDE134、ACD135、ABCDE136、ABCD137、ACE138、ACD139、ABDE140、ABE141、ABD142、AD143、ACD144、ABCD145、DE146、CDE147、AB148、BDE149、ACD150、ACDE
1
本题考查外国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C项正确。
A、B两项:孔子最早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或“学—思—习—行”)。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亲知、闻知、说知是墨子的教育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主要包括:(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其中,教育的多元化是世界物质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题干中,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是指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从而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体现了教育的多元化。D项正确。
A项: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论终身教育》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些教育家的推动,终身教育思想逐渐为各国普遍接受,成为当代国际社会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育的全民化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亦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的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
本题考查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著作。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也称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其中,《给教师的建议》既反映了苏联学校教育的时代特征,也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基本教育理论。它是一本“教师手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对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具有指导意义。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
本题考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展最有价值。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题干中,“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属于布鲁纳的教育思想。A项正确。
B项: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目标是指认知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级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其基本观点包括:(1)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2)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3)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4)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罗杰斯是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人”,主张平行与并行课程,应当组织有意义地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
本题考查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陶行知被称为“乡村幼教之父”,他将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当时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1)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因此,陶行知将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当时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思想。D项正确。
A、C两项:均为杜威提出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
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其著作《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B项正确。
A项: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科学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出自《荀子·修身》。意为:用善良的言行引导别人,叫教导;用善意附和别人,叫顺应;用不善的言行引导别人,叫谄媚;用恶意附和别人,叫阿谀奉承。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
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阶级性。其中,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本身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和政治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D项正确。
A项:永恒性是指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等级性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特征,不是教育的社会属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阶级性是指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的阶级要求并为其服务。这体现在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甚至教育方法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9
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长期性;(5)相对独立性;(6)生产性;(7)民族性;(8)阶级性。其中,教育的历史性是指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不同,教育也就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内容和形式。题干中,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和资本主义教育内容不同是历史性的体现。D项正确。
A项:生产性是指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它跟其他的生产活动相比,在对象、过程与结果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育的民族性即指教育都是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的。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制度上,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后一历史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历史时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0
本题考查我国的教育经费问题。为实现我国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应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1
本题考查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学校教育系统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由国家或地方一级的领导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承担;第二层次由学校领导机构及其成员承担;第三层次由教师承担;第四层次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对第一层次的研究是宏观研究,对第二层次的研究是中观研究,对第三、四层次的研究是微观研究。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参考文献:傅建明主编.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01.
12
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分为:(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由一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3
本题考查教育具有经济功能。教育优先发展,又称教育先行或教育超前发展。所谓教育优先发展有两个内涵,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4
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又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两个方面,即社会变迁功能和社会流动功能。其中,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能使人适应社会的发展,还能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题干中,人类的社会基本上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体现了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C项正确。
A项: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环境来为政治服务;(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之间转换和调动,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展现智慧才能,实现人生抱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5
本题考查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通过计算美国1957年比1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资总额,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因此揭示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6
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观点。“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意思是“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进一步推行仁义”。强调培养德才兼备善于从政的人才。该句体现了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题干中,中国一些家长片面受到“学而优则仕”的影响,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用来提前学习,主要受到的是文化因素的影响。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7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D项正确。
A项: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其中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的特点,由“三山实验”可以证明。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迟延满足”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班杜拉做了波波玩偶实验,并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8
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项正确。
A项: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前提和基础的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9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向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强调每个阶段都有它主要的行为特征,前阶段是后阶段的准备,后阶段是前阶段的发展。说明人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B项正确。
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能得到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是:(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2)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0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能得到发展。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长善救失,注重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1
本题考查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2
本题考查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可以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方面来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3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该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这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4
本题考查蔡元培的教育思想。1917年,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中将宗教与美育进行对比,认为宗教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因此,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在蔡元培看来,以美育代宗教,使国人的感情勿受污染和刺激,使其受艺术熏陶而纯正,满足了人性发展的内在需求。D项正确。
A项:康德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首次在大学(德国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德国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创者之一,迄至近代,王国维首次提出“美育”这一术语,开启了中国近代美育的先河。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5
本题考查时事政治。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到2027年,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供给总量进一步扩大,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治理体系适应教育强国需要,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绝大多数县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前列。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6
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其中,基础型课程是指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7
本题考查课程目标取向。普遍性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题干中,虽然不同时期我国教育目的有不同表述,但基本内容是关于人的培养、质量规格的论述,体现的课程目标取向是普遍性目标取向。A项正确。
B项:行为性目标是指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具有目标明确、具体和可操作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自然生成的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表现性目标是指在教育情境中每一位学生个性化的表现,是生成性目标的进一步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8
本题考查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国家课程标准的意义是它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B项正确。
A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地方课程是指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及各地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所谓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9
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组织的方式。直线式是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直线式的逻辑依据是课程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是直线前进的。题干中,如果昨天的教学学习内容没有很好掌握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感觉有些困难吃力,说明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逻辑上前后联系,不重复地进行排列,属于直线式课程结构。A项正确。
B项:螺旋式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的内容的基础,后面呈现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0
本题考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指出,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其中,提升学校数字教育水平,将数字素养培育相关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设立信息科技相关必修课程,打造优质精品教材,开展数字素养相关课外活动。B项正确。
A项: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1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基本规律是指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同时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调在课程内容上,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所谓科学世界,是指在建立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构成的世界。现代课程在与生活世界的剥离中不断被人们诘问、剖析和审视,因此需要通过改革去寻找失落的人的主体价值,统整学生的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教师不仅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上注意人的直接经验与知识文本的间接经验的结合,而且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课堂纪律等方面也要体现出人性化、生命化的日常生活中的特点。A项正确。
B项: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基本规律是指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基本规律是指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是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基本规律是指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2
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3
本题考查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有:(1)“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2)“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3)“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4)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4
本题考查对影响课程实施因素的认识。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众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课程实施的文化背景;(2)课程实施的主体;(3)课程实施的对象;(4)课程实施的环境;(5)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其中,课程实施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和校长,而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起关键性作用。特别在课堂教学层面上,教师成为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影响课程的实施,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与能力,这些会影响教师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和确定。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面对许多与课程有关的问题,要熟悉各种教学资料。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情况随时做出相应的专业判断,不同的判断会导致不同的实施效果。所以,对课程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教师。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5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教学过程的特殊认识说认为,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2)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其中,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是指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形成既是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认识中追求并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B项正确。
A项:认识对象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指学生认识的客体是教材,是已知的、他人的,也是经过提炼的认识成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是指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这种交往活动同时具有实践的性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是指学生具有不成熟性,学生的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传授、指导下进行以达到认识目的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参考文献:周海银主编.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第5版[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01.
36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是教和学双边活动的中介,只有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和学双方发生相互作用,否则就不可能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四因素之间便形成教师和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教师与教学手段、学生与教学内容、学生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等六种矛盾关系。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