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题
1、C2、B3、A4、B5、C6、D7、A8、D9、B10、A11、A12、C13、C14、C15、D16、B17、B18、A19、B20、D21、C22、A23、D24、B25、B
https://www.lasee.net/d/file/jiaoshi/2023shangjiaoshichuzhonglishi.docx[/reply]
1
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材料的意思是,在出现了三监之乱后,周公吸取教训,以封邦建国的形式,把亲族分封出去,来保卫周王朝。这显然体现的是分封制,C项正确。
A项:禅让制是远古时期的推举制度,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
B项:王位世袭制在夏朝就已确立,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
D项:井田制是早期的土地国有制度,材料并未涉及土地所有制问题,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材料中,该学派强调“礼乐”、“和谐”、“群物有别”,这符合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制度、等级、强调和谐的特点,B项正确。
道家提倡清静无为、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尚贤”等、法家提倡以法治国,建立集权统治,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中的理念,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商鞅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秦国的变法中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法家认为,“本业”是农业,“末业”是工商业,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不限制工商业发展,就会让人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故而要重本抑末,打击工商业。A项正确。
B项:铸币业仅是工商业中的一个细分行业,B项不全面,排除。
C、D两项:畜牧业、渔业都不算工商业,C、D错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表明,“魏主”认为自己的先祖来自黄帝,故姓拓跋,现改为元。这显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改汉姓”内容,B项正确。
A项:魏文侯姓魏,而不姓拓跋,也不姓元,A项错误;
C项:魏征是唐代大臣,且姓魏,C项错误;
D项:曹魏权臣司马昭姓司马,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5
本题考查古代赋役制度的变化。材料中提到的古代赋税制度在唐朝中后期发生的重要变化是两税法。“约法省禁”“轻田租”是汉初休养生息的内容,排除A项;“若不役,则收其佣”是隋唐时期的输庸代役,而唐朝中后期租庸调制已经崩溃,B项错误;两税法的内容之一是“量出为入”,且每年夏秋征税两次,C项符合;D项是清朝康熙时期颁布的政策,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辽的政治制度。材料描述了一种契丹特色的制度,这种制度下,主管契丹事务的大臣称契丹官,“北枢密”“北宰相”,主管原汉族聚集地带事务的官称汉官,“南宰相”“南枢密”,这显然是描述辽(契丹)的南北面官制,D项正确。
A项:秦的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A项错误;
B项:魏晋的九品中正制是一种选官制度,B项错误;
C项: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C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
7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材料显示,汉唐时期,北方农业还有一定技术优势,唐宋时期,南方技术后来居上,到了明清时期,南方的优势已经非常巩固,这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A项正确。
B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南北方优势变动情况,而非强调差距大小,B项错误;
C项:明清时期,北方并没有长期战乱,C项错误;
D项:肥料技术的对比不能反映自然条件的优劣,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8
本题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史实。材料显示,通过该条约,中俄两国划定以兴凯湖、乌苏里江为界,俄国得以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这是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的内容,D项正确。
A项:《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并未大片割地,A项错误;
B项:《瑷珲条约》的割地范围主要在黑龙江以北,B项错误;
C项:《伊犁条约》割地范围主要在新疆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一带,C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
9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在平壤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清军将领是左宝贵,B项正确。
A项:叶志超是平壤战役时的清军主帅,但他并未英勇牺牲,而是选择了临阵逃跑,A项错误。
C、D两项:邓世昌、林永升都是在海战中牺牲的,C、D两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0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表明,在北大率先招收女学生后,又有七所学校效仿,而1920年是新文化运动期间,北大又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因此可以说明,新文化运动促进了观念革新,A项正确。
B项:材料中北大的行为并非奉了北洋政府的指令,且北洋军阀政府向来以腐败无能著称,并不重视女性教育,B项错误。
C项:材料和国民革命运动无关,且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1924-1927年,C项错误。
D项:材料仅能反映知识分子对女性的接纳度提高,男女平等深入人心的说法过于夸大且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