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州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题《教育综合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在人发展的关键期,采取相应的教育,这遵循了人发展的(  )。
A、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顺序性
D、个体差异性
2
下面属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是(  )。
A、学校即社会
B、社会即学校
C、教育即劳动
D、劳动教育
3
根据观察法的记录方式,随时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不受任何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事先也不需要做特别的编码分类。该记录方式属于(  )。
A、行为核对表
B、轶事记录法
C、日记描述法
D、事件取样法
4
在家庭教育中当孩子犯错,出现“爹打娘护”的现象违背了(  )。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D、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
5
学生看到天上的白云,对老师说:“白云是不是草原上羊群变的。”体现了学生的(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动作思维
D、实践思维
6
小强喜欢以告状的方式引起刘老师的关注,刘老师对此(告状行为)采取不理会的方式,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7
下面最符合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教学模式是(  )。
A、同伴合作
B、交互式教学
C、教学支架
D、学徒制
8
体育课上王老师组织的跳高活动,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致候小瑞同学脚趾骨折,这一事故的承担者是(  )。
A、小瑞
B、王老师
C、该学校
D、王老师和该学校
9
对学生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问不管、讽刺挖苦、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该现象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
A、关爱学生
B、爱岗敬业
C、终身学习
D、为人师表
10
在课程设计中,课程目标“听故事,谈谈自己的想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感受”,这属于(  )。
A、生成性目标
B、行为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普遍性目标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1
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12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一)
军军同学有一句口头禅:“不跟你玩了”,也经常用这句话对待他不喜欢的小朋友,陈老师并未在意,后面西西家长给陈老师反映,军军经常约其他小朋友对西西说“我不跟你玩了”。造成西西不想上学,于是陈老师第二天一见到君君就直接训斥他,并让他保证改正错误。不久一次体育活动中,陈老师又听到军军说“我不跟你玩了”那一刻陈老师非常生气,大声吼道:“谁稀罕和你玩,你太讨人嫌了”并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怒斥他的行为,还号召其他小朋友不跟军军玩,过了几天军军同学变老实了,但也沉默了。
13
结合材料,请从学生观角度评价陈老师对军军同学的教育行为。

1、B2、B3、B4、C5、A6、D7、C8、D9、A10、C
1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2)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不平衡性的教学启示是抓住成长最快的时期进行教育,也就是抓关键期。因此,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B项正确。
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是有违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在不同层次上存在差异。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
本题考查陶行知的思想。陶行知是我国乡村幼教之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1)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B项正确。
A项:“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是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重要主张。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有杜威、克伯屈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
本题考查轶事记录法的概念。轶事记录法是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随时记录感兴趣的问题,不受任何时间和条件限制,事先也不需要做特别的编码分类。B项正确。
A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日记描述法又称儿童传记法,指在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长期反复的观察过程中,以日记形式对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描述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事件取样法是指观察者期待某种预选行为的出现,而后对其进行观察记录,以期了解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条件和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
本题考查对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理解。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题干中,“爹打娘护”即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不一致,无法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因此违背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C项正确。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