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日重庆市“特岗计划”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试题

一、单选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
我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典籍是(  )。
A、《学记》
B、《中庸》
C、《大学》
D、《论语》
2
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3
学校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个体个性化与个体(  )。
A、社会化
B、道德化
C、群体化
D、趋同化
4
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5
学科课程偏重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距离较远,不能照顾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立足于克服这些缺陷的课程是(  )。
A、综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选修课程
D、活动课程
6
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
A、发现教学模式
B、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7
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
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8
小明目睹了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小明也变成了乐于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这种学习属于(  )。
A、亲历学习
B、观察学习
C、迁移学习
D、试误学习
9
德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修养教育、政治教育与(  )。
A、环境教育
B、法制教育
C、纪律教育
D、劳动技术教育
10
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中,认为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  )。
A、学校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师中心
D、活动中心
11
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教育都不是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12
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发现法”,提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的观点的是(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赞可夫
D、巴班斯基
13
李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纪律散漫、学风懈怠的情况,首先运用板报等媒介做好舆论宣传,建立良好的班风;同时以真诚的爱感化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一个学期下来,该班班风、学风焕然一新。李老师主要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A、个人修养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践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14
“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  )。
A、遗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B、环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C、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D、母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15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进行个别教育
C、进行心理辅导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6
人们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能做出巧妙、恰当处理的行为称为教育机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主体性
B、广延性
C、创造性
D、间接性
17
王老师在小学语文课上,结合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给学生描绘了秋天色彩斑斓的本地风光。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8
“教然后知困”“能者为师”“弟子不必不如师”等说明了我国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
A、师道尊严
B、尊师爱生
C、教学相长
D、民主平等
19
许多父母为了确保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入小学前就迫使孩子学习一年级、二年级的课程。这种做法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敏感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0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的规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影响学制建立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
B、政治制度
C、经济发展水平
D、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21
学生李娟一边听音乐,一边做运动。这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转移
22
赵毅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
A、整体型
B、序列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3
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4
李红学会骑自行车以后,学习摩托车就更容易了。这种现象属于(  )。
A、负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25
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后效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2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
A、感染性
B、情境性
C、两极性
D、移情性
27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说明了人格具有(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28
李红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但她早上迟迟不能起床,结果还是经常迟到。要对李红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29
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开朗、豪放,南方人含蓄、细腻”。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上述人格特质属于(  )。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次要特质
D、中心特质
30
“爱之愈切,知之愈深”反映了(  )。
A、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B、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C、情感对认知的影响
D、心理对环境的能动性
31
学生可以把老虎钳当作锤子用,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去裁纸。这说明学生克服了(  )。
A、意志品质的限制
B、功能固着的限制
C、知识经验的限制
D、性格特征的限制
32
看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美人鱼”的形象。这种心理现象是(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33
学生对于如何骑自行车的记忆属于(  )。
A、陈述性记忆
B、形象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情绪记忆
34
学生渴望得到家庭、朋友、同学的关怀、爱护、理解。这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  )。
A、安全需要
B、匮乏性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生理需要
35
学生学习后立即睡觉,记忆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更好。这是由于前者(  )。
A、过度学习
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36
学生在教室里听到一声巨响,全都转过头去。这属于(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前注意
37
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想取得更好的记忆效果,她最好再读(  )。
A、2遍
B、4遍
C、6遍
D、8遍
38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
A、爬山法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类比法
D、逆推法
39
老师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如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直尺划线、可以垫高等。这种思维方式是(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40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41
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内部动机的是(  )。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读书是一种乐趣”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2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暂停进步的现象。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  )。
A、挫折现象
B、退回现象
C、抑制现象
D、高原现象
43
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请教老师时,韩老师都给予肯定。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44
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4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  )。
A、提高质量
B、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C、促进公平
D、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4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  )。
A、全面发展
B、均衡发展
C、促进公平
D、优化教育资源
4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
A、推进学分制
B、推进走班制
C、推进分层教学
D、推进双轨制
4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应(  )。
A、以农村教师为重点
B、以城市教师为重点
C、以边远地区教师为重点
D、以西部教师为主
49
依据《教育法》的规定,教育对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应当(  )。
A、批判地继承
B、继承和弘扬
C、全部继承
D、继承和扬弃
50
初中教师陈某信仰佛教,他经常给学生讲佛经,希望他的学生也信佛教。陈某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规的(  )。
A、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B、教育的中立性原则
C、教育的科学性原则
D、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51
学生依据《教育法》享有的权利是(  )。
A、遵守学生行为规范
B、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C、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
52
依据教师法的规定,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工作应(  )。
A、根据章程的规定,自主进行
B、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
C、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
D、不得自主进行
53
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师法规定的教师权利的是(  )。
A、对受教育者实施奖励或处分
B、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C、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
D、履行教师聘约
54
依据《教师法》的规定,学校聘任教师,签订聘任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
A、机会均等
B、合理合法
C、权利义务对等
D、双方地位平等
55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  )。
A、缴费入学
B、考核入学
C、注册入学
D、免试入学
56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  )。
A、跨越发展
B、优先发展
C、差异发展
D、均衡发展
57
某初中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配置好的师资。该校的做法(  )。
A、有利于因材施教
B、有利于资源配置
C、应经主管部门同意
D、违法设置重点班
58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  )。
A、学习负担
B、精神负担
C、经济负担
D、体力负担
59
某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做到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认真对待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这最能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60
小学教师薛某参与奶制品销售商向学生销售牛奶的商业活动,并收取回扣。薛某的这种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的(  )。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二、多选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是多项的,请把正确答案选出。(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61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特点有(  )。
A、倡导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B、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C、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D、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62
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途径包括(  )。
A、学科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班主任工作
63
从时间阶段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  )。
A、职前培训
B、入职指导
C、在职培训
D、自主学习
64
以下属于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有(  )。
A、自我服务性的劳动技术
B、手工艺性的劳动技术
C、工农业生产性的劳动技术
D、社会服务性的劳动技术
65
为了避免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去(  )。
A、多加鼓励
B、多加惩罚
C、建立分步式目标以便达成
D、加大考试密度
66
小军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低级的学习动机
B、高尚的学习动机
C、外部学习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
67
心理学家韦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有(  )。
A、能力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身心状态
68
下列有关创造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A、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
B、每个人的创造性都能充分展现出来
C、人的创造性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表现出来
D、一般在成人身上才能体现创造性
69
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教育部等九部门颁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要求教师不得布置(  )。
A、多样性作业
B、重复性作业
C、前置性作业
D、惩罚性作业
70
《教育法》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  )。
A、社会责任感
B、应用能力
C、创新精神
D、实践能力
三、辨析题。根据题目要求,对下列问题进行辨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71
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活动之中。
72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负强化就是惩罚。
四、材料分析题。根据题目要求,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10分)
(一)
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集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对师生在课堂上互动情况进行的观察表明:教师针对某些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解(可能是习惯性的),而忽视了其他学生。教师给于某些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却并非如此。一般情况下,教师对班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优秀学生最为关注并给予了最多的鼓励,班内半数以上较差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最少。师生之间关系的这些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得到了(其他学生所得不到的)更多的机会与鼓励。
73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分析材料所揭示的现象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论述如何通过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来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1、A2、B3、A4、C5、D6、C7、B8、B9、B10、C11、D12、B13、D14、B15、D16、C17、A18、C19、A20、D21、A22、D23、A24、C25、D26、A27、B28、B29、A30、C31、B32、A33、C34、C35、C36、A37、B38、C39、D40、D41、C42、D43、A44、D45、A46、B47、D48、A49、B50、D51、B52、B53、B54、D55、D56、D57、D58、A59、A60、D61、ABC62、ABCD63、ABC64、ABCD65、AC66、AC67、ABD68、AC69、BD70、ACD
1
本题考查《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确立依据。社会制约着人的发展,因此,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所以教育目的的确立要考虑社会的发展需要。B项正确。
A项: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认为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教育成果只能用社会功能来衡量。但该说法忽视了人的发展需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人的需要也是教育目的确立的重要依据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斯宾塞的生活本位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
本题考查学校教育的功能。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为促进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①个体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教育对个体个性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个体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和个体价值的实现三方面;②个体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由自然人、生物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教育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体现在促进个体的观念社会化、智力和能力的社会化及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三方面。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
本题考查德育原则。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题干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即为来自多个方面的教育影响,这些影响应当对学生产生协调一致的作用。C项正确。
A项: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是指德育要引导学生把课堂道德理论学习与课外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认识与养成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该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德育不应单纯寄希望于课堂道德理论教育,而是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来进行。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要求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青少年学生缺乏一定的行为自控能力,这就决定了在正面引导的同时,必须加以必要的纪律约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
本题考查活动课程的优点。活动课程是关注学生兴趣、动机和时间,体现学习者中心的一种课程形态。活动课程具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关照儿童的学习心理过程;(2)有利于加强教育与社会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3)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D项正确。
A项: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核心课程是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内容,又被称为问题中心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选修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术取向和职业需要而自由选择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
本题考查范例教学。范例教学模式提出人是德国的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范例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范例性阐明“个”的阶段,用典型事实和现象为例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第二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用许多在本质上与“个”案一致的事实和现象来阐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第三阶段,范例性地理解规律性的阶段,通过对“个”和“类”的分析、认识,使学生的认识上升为对普遍规律的认识;第四阶段,范例性地掌握关于世界的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阶段。C项正确。
A项:发现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其操作程序是:(1)创设问题情境;(2)提出假设;(3)验证假设;(4)应用假设处理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的,其操作程序是:(1)诊断性评价;(2)团体教学;(3)单元形成性测验;(4)进入下一单元;(5)总结测验。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其操作程序是:(1)确定帮助的情境;(2)探索问题;(3)形成见识;(4)计划和抉择;(5)整合。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7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基本规律。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交给学生知识,即“授人以鱼”,更要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即“授人以渔”,即教学应重视发展能力。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
本题考查观察学习的概念。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题干中,小明观察到了其他同学之后学会了乐于助人、不欺负弱小学生的行为。B项正确。
A项:亲历学习是指亲身参与的学习,通过亲身参与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迁移学习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桑代克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试误形成的。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
本题考查德育内容。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1)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信念、理想等要素。(2)思想教育:主要指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包括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以及现代公民意识(主体意识、群体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信息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制意识)。(3)道德教育:现阶段我国对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要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宪法规定的“五爱”为基本,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传统美德。(4)民主法制教育:我国现阶段对学生进行的社会主义法制观点教育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的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0
本题考查师生关系的两种对立观点。师生关系的两种对立观点主要是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其中,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的权威,认为教师在教育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学生绝对服从教师,处于被动地位;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都应以教师为中心。C项正确。
A、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学生中心论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家杜威针对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念与思想而提出的。他把学生视为教育过程的中心,认为全部的教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教师只能处于辅助地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1
本题考查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够起到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通过适应环境的影响,某种行为习得较为容易,发展速度也比较快。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题干中,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关键期。D项正确。
A项:顺序性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可逆性是指能从一个步骤进到另一步骤并能返回到出发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个体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模仿期是指指幼儿模仿成人的时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2
本题考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布鲁纳提倡学生的学习是以发现的方式进行的,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B项正确。
A项: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且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赞可夫提出了“发展教学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中考察教学,以达最优化教育问题,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3
本题考查情感陶冶法的概念。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题干中教师正是通过“板报”和“真诚的爱”感化学生,正是运用了环境陶冶和人格感化来影响学生。D项正确。
A项:个人修养法又叫自我修养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典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实践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4
本题考查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现实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题干中,“孟母三迁”是指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会祭拜,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会了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因此体现出环境对孟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5
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班集体,这也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D项正确。
A项: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个别教育工作是指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面向的是全班每一位同学。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心理辅导是指教师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6
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C项正确。
A项: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间接性是指教师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而是通过培养的学生实现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7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题中教师结合课文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描绘了“本地风光”,因此体现出课文知识内容与当地实际情况相联系。A项正确。
B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教科书的内容首先必须是科学、可靠的知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教材的科学性是基础,教材的思想性应寓于科学性之中,要使学生能从科学的内容中掌握正确的观点,要使他们能把理论、事实、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使其在思想上有所提高。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