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重庆铜梁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真题
一、单选题。请选出下列选项中唯一正确的一项。
1
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礼记》
2
“让学生跳一跳在摘桃子”的教育手段背后所体现的教育理论是( )。
A、关键期理论
B、最近发展区理论
C、心理准备理论
D、人格发展理论
3
皮亚杰认为,人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若干个不同而相继的阶段。其中7岁至11岁的儿童已能从具体的经验或从具体事务所获得的印象作合乎逻辑的思考。例如,儿童认为各种树木不仅可供小鸟栖息,亦可供他们遮阳、攀爬,或当柴火。该时期儿童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
关于人的身体发展,我国有一句俗话,即“三翻六坐八爬”,意思是说刚生下来的孩子三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着,八个月就会爬了。这句俗语体现了让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
教师应避免在黑板前演示深色的教具;在讲到重要的地方时,声音要大一些等,以提高感知效果。这是利用对象与背景的( )。
A、效果律
B、活动律
C、差异律
D、组合律
6
历史课上,教师讲到“楚汉战争”中的项羽自杀时,一个学生突然说道:“项羽真是个大傻瓜”,此时教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批评学生扰乱秩序
B、视而不见,继续上课
C、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D、要求学生不乱说话
7
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8
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热情、率直、急躁,难于自制,这是( )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9
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进来的小鸟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
10
个体早期在心理发展的某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里,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在某个心理领域内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通常把这一时期成为( )。
A、最近发展区
B、生长高峰期
C、关键期
D、心理断乳期
11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现象属于( )。
A、原型启发
B、学习迁移
C、定式势
D、变式
12
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中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视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3
学生惯用一种思维方式解答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向,即常说的“思路”。这种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
A、功能固着
B、定势
C、高原现象
D、干扰
14
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取得显著的进步。这属于( )。
A、第一印象
B、共鸣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移情效应
15
当学生出现一个规范行为时,我们给予鼓励和表扬,以后他就会更多地表现出该规范行为。这就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分化
D、类化
二、多选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6
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 )。
A、激励功能
B、指导功能
C、评价功能
D、人口功能
17
以下选项中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
A、望梅止渴
B、叶公好龙
C、画饼充饥
D、谈虎色变
18
创造性思维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
A、变通性
B、独创性
C、流畅性
D、指向性
19
以下技能属于操作技能的有( )。
A、吹笛子
B、打网球
C、计算
D、体操
20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一些方法来改变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通常良好品德培养的方法有( )。
A、有效的说服
B、树立良好的榜样
C、利用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三、填空题。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答案。
21
我们在分析教育活动的时候通常离不开四个基本成分,即教育的构成要素: 、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2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人的遗忘遵循 的规律。
23
作为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学习者发展的中间环节,课程的基本要素通常包括 、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
24
某学生今年10岁,他的智力年龄为12岁,根据比率量表的计算公式,他的智商为 。
25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 。
26
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7
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通常将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叫陈述性知识,另一类叫 知识。
28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将人类学习与记忆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并根据信息在头脑中停留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三个系统。
29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30
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 。
31
“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 思维。
32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为: 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3
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34
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复杂的人际关系。
四、判断题。判断对错。
35
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育者指导学习者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
36
“亲其师而信其道”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品德形成起催化和激励作用的写照。( )
3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理智感的表现。( )
38
容量有限是短时记忆的一个基本特征,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5±2个组块。( )
39
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
40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 )
41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
42
随着学习动机的增强,学习成效一定会越好。 ( )
43
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44
过度学习可以加强记忆的保持,其效果总是随着过度学习程度的加深而越来越好。( )
45
全面发展教育与发展学生个性是矛盾的。( )
46
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非智力因素。( )
47
五育中,智育对应着数学、语文课,体育对应着体育课,美育对应着美术课,它们是一一 对应的。( )
48
德育要以灌输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应根植于道德知识灌输之中。( )
49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
50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51
“上行下效”“耳濡目染”其实是一种观察式学习。( )
52
教师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这种现象属于注意的转移。( )
53
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的课外活动。( )
五、论述题。回答下列问题。
54
简述教师应具备的良好人格特征。
55
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
当前,无论是在教师的公开课还是在日常教学的课堂中,常常看到一种现象:班级的桌子不再是“秧田式”摆放,而是三张桌子或四张桌子相拼在一起。学生按照老师的安排,坐成U字形或围成一圈。课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于是话音刚落,教室里人声鼎沸,读书声,争辩声此起彼伏。这是教师却在讲台上翻教案,写板书。随后,教师让小组成员推选代表,汇报讨论的情况,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成了专门的发言人,更多的学生自然地充当起了只是听众、附和者的角色。面对学生正确而流利的回答,老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而整个过程中,有小组的不少学生却在玩耍,心不在焉……
56
上述案例中,教师组织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57
教师采取哪些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会更加趋于理性、有实效性?
1、C2、B3、C4、B5、C6、C7、B8、A9、B10、C11、B12、D13、B14、C15、A16、ABC17、ACD18、ABC19、ABD20、ABCD21、教育者22、先快后慢23、课程目标24、12025、意志过程26、备课27、程序性28、长时记忆29、杜威30、白板说31、发散32、生理33、班主任34、师生关系35、B36、A37、B38、B39、B40、A41、A42、B43、A44、B45、B46、A47、B48、B49、A50、A51、A52、B53、B
1
本题考查教育学著作。《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C项正确。
A项:《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教育相关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题干的意思是让学生在努力一把还可以获得成功,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B项正确。
A项: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人格发展理论,是一种人类学理论。主要有三种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其中具体运算阶段的认知特点指:(1)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4)思维具有可逆性。C项正确。
A项:感知运动阶段指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其认知特点:(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2)低级的行为图式;(3)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前运算阶段的认知特点指:(1)“万物有灵论”;(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4)没有守恒概念;(5)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形式运算阶段的认知特点指:(1)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2)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3)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题目中强调三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这是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矛盾。B项正确。
A项:顺序性是指儿童的身心发展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进行,如儿童的动作发展经历了有翻身到坐再到滚,这属于顺序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为: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具体表现为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另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
本题考查感知觉的内容。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其中当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形态、声音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时,知觉的对象容易被感知。如讲课时,对于重要的知识,可以反复几次,可以提高音量;板书时,重要的部分可以用大一些的字,可以在那些字下面加点、画线,还可以用彩色粉笔;不要在黑板前演示深色教具等。C项正确。
A项:试误说的基本规律有: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效果律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在静止的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教学中使用活动性教具,演示实验,放幻灯片、教学电影或录像等,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活动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组合律认为在时间上彼此接近、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中,关爱学生要求老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题干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7
本题考查教学基本环节。教学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检查与评定,五个环节。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B项正确。
A项:备课是前提和基础,是为上好课作准备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布置作业是第三个环节,是上课结束后进行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成绩评定是最后一个环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
本题考查气质的类型。胆汁质的特点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代表人物是张飞、李逵、鲁智深。A项正确。
B项:多血质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代表人物是王熙凤、贾宝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黏液质的特点是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忍),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代表惹怒无是陈景润、爱因斯坦、达尔文、林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抑郁质的特点是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代表人物是林黛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9
本题考查注意的相关概念。不随意注意也称为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学生不经意间就对飞进教师的小鸟吸引是不随意注意的体现。B项正确。
A、C两项: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有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指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0
本题考查关键期的含义。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