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重庆市万州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0小题,每题0.5分,共50分。
1
“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都是基于(  )。
A、群体差异和文化差异
B、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C、个体差异和认知差异
D、个体差异和学校差异
2
联系教师和学生的中介性因素是(  )。
A、教学环境
B、教学媒体
C、教学内容
D、教学过程
3
西方历史上和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分别是(  )。
A、桑代克和廖世承
B、桑代克和房东岳
C、布鲁纳和潘菽
D、乌申斯基和曹日昌
4
关于遗忘曲线,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遗忘的过程是平衡的、均衡的
B、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C、遗忘的内容前后类似
D、记忆不同材料的遗忘曲线是完全一样的
5
最早开展学习策略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布鲁纳
B、奥苏泊尔
C、弗拉维尔
D、詹姆斯
6
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年龄范围大概是(  )。
A、10-15和15-18
B、12-15和15-18
C、12-16和16-18
D、10-16和15-18
7
在学习意义性比较强的材料时,可以采用摘录、画线、列提纲等方法,这属于(  )。
A、排除干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整体识记策略
D、多样化策略
8
通常,个体会阻止不愉快的记忆内容进入意识,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
A、压抑
B、阻断
C、干扰
D、遗忘
9
儿童应服从,因为是权威者制定的规则。这表明该儿童处于(  )。
A、他律期
B、自律期
C、他律向自律过渡期
D、都不正确
10
如果中学生出现集中注意困难、心跳加快、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这属于哪类心理问题?(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11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考虑的主要是(  )。
A、长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认知目标
12
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比较困难、能进行单向逻辑思维是皮亚杰哪个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3
关于短时记忆,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保持时间为5秒到50秒
B、容量一般为7±2个组块
C、信息经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
D、短时记忆也称为工作记忆
14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
A、具有他律性,言行一致
B、品德发展由动荡到成熟过渡
C、初三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D、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15
在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中,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称为(  )。
A、自主性
B、自我整合
C、自我同一性
D、自我概念
16
美国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态度改变的几个阶段是(  )。
A、顺从、认同和内化
B、顺从、认同和自律
C、顺从、认同和接受
D、他律、自律和内化
17
心理学领域测量心理健康的方法主要是(  )。
A、心理测量法和自测法
B、心理测量法和经验法
C、临床法和心理测量法
D、临床法和经验法
18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孩子比较听话、守纪律,但是表现出焦虑、退缩等情绪,属于哪种教养方式?(  )
A、放纵型
B、民主型
C、溺爱型
D、专制型
19
当前的心理评估手段建立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它们是(  )。
A、健康模式和疾病模式
B、健康模式和亚健康模式
C、亚健康模式和疾病模式
D、健康模式和非健康模式
20
模仿是形成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表现在(  )。
A、检验已形成的动作定向映象;加强个体的动觉感受
B、表现合法则的活动;了解动作机制
C、把知转变为行;掌握操作技能
D、尝试做某种动作;基于认知过程
21
关于心理测验,不正确的表述是(  )。
A、心理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程序
B、心理测验可以分为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C、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收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
D、心理测验可以直接测量个体的心理特征
22
模仿学习的机制是(  )。
A、自我强化
B、替代强化
C、积极强化
D、外部诱因
23
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和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这属于(  )。
A、强化法
B、惩罚法
C、行为塑造法
D、自我控制法
24
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不一致时,内心会产生不愉快的感受,这称为(  )。
A、道德认知失衡
B、认知失调
C、态度改变
D、态度定势
25
在心理辅导教育的目标中,学会调适属于(  )。
A、高级目标
B、终极目标
C、次级目标
D、基本目标
26
技能可分为(  )。
A、智力技能和心智技能
B、认知技能和智慧技能
C、心智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27
课堂效率的高低,取决于(  )的相互协调。
A、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
B、教师、学生和教室安排
C、教师、学生和教案设计
D、教师、学生和课堂纪律
28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  )。
A、库勒和库姆斯
B、库姆斯和伊里奇
C、库姆斯和波波尔
D、伊里奇和库勒
29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二是(  )。
A、教育再生产教育制度
B、教育再生产社会制度
C、教育再生产文化传统
D、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0
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材料,要求学生完成作业,不提供建议,这种教师的领导风格是(  )。
A、权威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放弃型
31
在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中,自信、自尊、自卑等,属于(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监控
D、自我评价
32
人力资本理论最早起源于经济学研究,其创立人是(  )。
A、舒尔茨和贝克尔
B、舒尔茨和西蒙
C、西蒙和贝克尔
D、贝克和埃尔文
33
电视机、计算机和人造卫星的发明和应用是(  )。
A、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B、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C、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D、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34
教师应该为人师表,一切行为符合比较高的道德标准,这是学生对教师的(  )。
A、定型期待
B、职业要求
C、内心期望
D、角色期待
35
欧洲的封建教育主要以(  )最为流行。
A、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
B、官办学校和教会学校
C、教会学校和私立学校
D、骑士学校和官办学校
36
他人在场旁观或共同活动可能会降低个人的活动效率,这称为(  )。
A、社会惰化
B、社会阻抑
C、社会涣散
D、社会懈怠
37
在巴普洛夫所做的狗分泌唾液的实验中,铃声也能引起狗分泌唾液,这里的铃声是(  )。
A、条件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原始刺激
D、强化刺激
38
个人放弃看电影,选择参加音乐会。这在情感目标分类中属于(  )。
A、接受
B、反应
C、价值化
D、价值个性化
39
为了说明教室中的座位安排会对教学和学习产生影响,亚当斯和博德尔提出了(  )的概念。
A、最近发展区
B、活动区
C、经验区
D、认知区
40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的是共同要素
B、顿悟说认为迁移的是关系的整体
C、经验类化说认为迁移的是一般原理
D、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罗耶提出的概念
41
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去理解概念和原理,这属于(  )。
A、发现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索学习
D、自我学习
42
问题解决是一种思维过程,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得以实现,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  )。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过程性
43
在戴尔的“经验锥形”图中,学习旅行、电影、电视等属于(  )。
A、抽象的经验
B、做的经验
C、观察的经验
D、亲历的经验
44
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是由(  )创立的。
A、瓦根舍因
B、班杜拉
C、赞科夫
D、凯洛夫
45
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  )。
A、布卢姆
B、加涅
C、布鲁纳
D、桑代克
46
奥苏泊尔对遗忘原因的解释是(  )。
A、自我防御机制
B、知识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
C、精细加工
D、记忆策略
47
在教师人格特征中,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  )。
A、教师是纪律的维护者
B、教师是家长的代理人
C、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D、具有亲和力和爱心
48
“从重庆到北京最好的路线是什么?”这属于(  )。
A、有结构的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
C、有结构的问题/界定模糊的问题
D、无结构的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
49
直接讲策略之后,提出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进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程度,直至由学生完成所有成分和步骤,这属于学习策略训练的(  )。
A、指导教学模式
B、程序化训练模式
C、完形训练模式
D、合作学习模式
50
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群体气氛
D、群体人际关系
51
你先后使用同一个测验两次,两次结果大致相同,这说明该测验(  )。
A、信度高
B、效度高
C、区分度高
D、难度类似
52
通常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1632年的(  )。
A、《教育论》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教育漫话》
53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精神或观念文化
B、制度文化
C、物质文化
D、学生文化
54
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心和生理发展。其中,心理的发展涉及到(  )的发展。
A、感知和记忆
B、需要和兴趣
C、人格和智力
D、认知和意向
55
在教师成长过程中,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  )。
A、经验+反思
B、知识+能力
C、经验+能力
D、经验+热情
56
美国教育测验中心举办的托福考试属于(  )。
A、能力测试
B、标准化成就测试
C、标准参照测试
D、水平测试
57
关于教师的反思方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于活动的反思
B、活动中的反思
C、为活动而反思
D、自我反思
58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
A、变化和反应
B、操作和学习
C、操作和强化
D、强化和反应
59
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学记》
B、《论语》
C、《史记》
D、《大学》
60
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方面,孟子和荀子分别坚持(  )。
A、性恶论和性善论
B、性善论和性恶论
C、性本能和性善论
D、性恶论和性本能
61
美国的教育目的之一是(  )。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B、培养高尚的道德
C、给予多方面的劳动教育
D、培养公民责任
62
中国近代第一部公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学堂章程
C、壬寅学制
D、甲午学制
63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主观能动性
B、个体遗传
C、实践活动
D、心理活动
64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要以(  )为依据。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手段
D、教育制度
65
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加里培林
B、安德森
C、冯忠良
D、詹金斯
66
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大纲是(  )。
A、杨贤江的《教育学》
B、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C、靳玉乐的《教学大纲》
D、李森的《新教育大纲》
67
在特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体现了创造性的(  )特征。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精密性
68
全身松弛训练的创始人是(  )。
A、沃尔朴
B、雅各布松
C、华生
D、斯金纳
69
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扰乱性问题行为和心理问题行为的是(  )。
A、威克曼
B、奎伊
C、布洛伊尔
D、布鲁纳
70
在分配座位时,教师最应该关注座位对(  )的影响。
A、课堂纪律
B、学业活动
C、人际关系
D、身体健康
71
关于元认知,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调节和控制
B、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
C、元认知是弗拉维尔1970年代提出的概念
D、元认知调节包括问题解决、监视和调节三个方面
72
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此观点的提出者是(  )。
A、华生
B、洛克
C、威尔逊
D、格塞尔
73
维果斯基确定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是(  )。
A、最佳发展区
B、最近发展区
C、最近关键期
D、最后发展区
74
我国要求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才,要求培养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的(  )。
A、脑力和体力和谐发展
B、身体和心理均衡发展
C、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
D、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5
在个体的心理发展方面,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感知成熟在先,情感成熟在后,思维成熟更后
B、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C、感知成熟在先,情感成熟在后,理智成熟更后
D、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意向成熟更后
76
提出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的规定是(  )。
A、《儿童权利宣言》
B、《儿童权利公约》
C、《儿童权利保护法》
D、《儿童权利条例》
77
古希腊时期出现的最早教师是(  )。
A、僧侣
B、神父
C、牧师
D、智者
78
把教师称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乌申斯基
C、加里宁
D、巴班斯基
79
我国的教师节成立于(  )。
A、1984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87年
80
研究表明,4-10岁是儿童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
A、转折期
B、关键期
C、核心期
D、成熟期
81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  )。
A、职业角色多样化
B、职业角色定型化
C、职业角色社会化
D、职业角色发展化
82
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人身自由权
B、受教育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83
实行政教合一,官师一体的时期是(  )。
A、西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代
D、汉唐
84
在个体身心发展方面,霍尔和华生分别坚持(  )。
A、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和遗传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和环境决定论
D、身心交感论和环境决定论
85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它包括教师的(  )。
A、基础知识素养和技能素养
B、基础知识素养和专业素养
C、学科知识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D、学科知识素养和通识教育素养
86
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赫尔巴特和凯洛夫
B、赫尔巴特和卢梭
C、卢梭和杜威
D、杜威和加里宁
87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A、斯宾塞
B、拉斐尔
C、凯洛夫
D、乌申斯基
88
被誉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课程评价专家是(  )。
A、美国的洛克
B、中国的蔡元培
C、美国的泰勒
D、德国的拉康
89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  )。
A、《大教学论》
B、《教学论》
C、《教育论纲》
D、《教育史话》
90
倡导发现法,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家,是(  )。
A、瓦根舍因
B、布鲁纳
C、赞可夫
D、凯洛夫
91
在品德的心理结构中,尊老、律己、责任、利他等内容属于(  )。
A、道德情感
B、道德行为
C、道德价值
D、道德原则
92
提出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知行相须,博学与专精结合等思想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韩愈
C、王守仁
D、朱熹
93
师德修养的基本特点表现为(  )。
A、历史继承性和鲜明时代性
B、历史继承性和发展持续性
C、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创新性
D、时代创新性和发展持续性
94
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是(  )。
A、环境
B、遗传
C、成熟
D、体质
95
注重学生的情感、责任和人生价值,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观点属于(  )。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D、存在主义课程论
96
十三四到十六七岁,是个体发展中的少年期,心理学家把此阶段称为(  )。
A、心理断乳期
B、最佳青春期
C、关键发展期
D、最佳发展期
97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态度不是天生的
B、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
C、态度决定行为选择
D、态度既能影响行为的出现,又能决定特定的行为
98
在课程改革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
A、发展性
B、统一性
C、专门性
D、周期性
99
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学习过程理论的古代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昆体良
100
我国古代最早的“教学”概念出现于(  )。
A、《尚书》
B、《大学》
C、《学记》
D、《论语》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01
学与教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同时形成了(  )等密切联系、相互交织的活动。
A、培训过程
B、学习过程
C、教学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E、监督过程
102
在教育心理学常用的方法中,调查法包括(  )。
A、问卷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D、实验法
E、测评法
103
掌握知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知识具有的特点是(  )。
A、知识是应用
B、知识是情意
C、知识是有组织的
D、知识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E、知识是分类的
104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策略包括(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发现学习
D、自我调节学习
E、提供支架学习
105
根据麦克卡的观点,学习策略包括(  )。
A、认知策略
B、迁移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E、同化策略
106
联结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包括(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马斯洛
E、冯特
107
下面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创造性思维?(  )
A、智力因素
B、知识经验
C、个性特征
D、环境因素
E、学校教育
108
自我意识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成分,其发展经历了(  )。
A、道德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心理自我
E、自我统合
109
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E、高级阶段
110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  )等特点。
A、定向性和顺序性
B、连续性和阶段性
C、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D、平衡性和发展性
E、阶段性和发展性
111
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精神是(  )。
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
D、道德健康
E、积极乐观
11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等把教育目标分为(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动作领域
D、知识领域
E、动机领域
113
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内驱力,个体学习活动的内驱力包括(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物质内驱力
E、精神内驱力
114
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必须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其主要特点是(  )。
A、积极关注
B、尊重
C、真诚
D、同感
E、热心
115
从综合的观点来说,教学策略主要涉及到(  )。
A、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
B、教学方法的选用
C、教学媒体的选择
D、教学情境的设置
E、教案的设计
116
有关心智技能的形成,安德森的理论认为需要经过(  )。
A、定向阶段
B、物质活动阶段
C、认知阶段
D、联结阶段
E、自动化阶段
117
关于问题解决,你认为下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问题解决包括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B、问题解决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
C、提出假设的方法有算法式和启发式两种
D、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等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
E、在问题解决中,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118
群体不是简单的集合体,其自身的特征是(  )。
A、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B、群体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C、群体成员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联系
D、有一定的规范
E、具有合适的领导者
119
教学测量和评价的功能是(  )。
A、作为维护师生关系的依据
B、为师生调节和改进教学提供信息
C、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方式
D、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E、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120
关于技能,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技巧是技能发展的高级阶段
B、在某种程度上说,技能是无意识的习惯动作
C、技能是后天训练获得的
D、技能不等于认知经验
E、技能有层次性
121
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可将此过程划分为(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技能阶段
E、关注人性阶段
122
以下论述中,正确的是(  )。
A、沉思型和冲动型是赫尔曼提出的概念
B、IQ的计算公式是:MA/CA×100
C、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斯坦福—比奈量表
D、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结果采用离差智商来表示
E、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123
学制的发展经历了(  )等阶段。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现代化教育
E、全民化教育
124
古代东西方学校教育的特征是(  )。
A、阶级性
B、道统性
C、专制性
D、刻板性
E、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
125
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是(  )。
A、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程度
B、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变化
C、符合教育对象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需要
D、符合教育对象的环境需求
E、符合教育对象的遗传特质
126
关于素质教育,正确的说法是(  )。
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B、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C、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D、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E、素质教育是培养四有新人
127
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
A、尊师爱生,师生之间相互尊重
B、民主平等,师生之间相互理解
C、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相互学习
D、关系和谐,师生之间互爱互助
E、以上都对
128
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的基本特征是(  )。
A、强制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统一性
E、民族性
129
教育的起源问题有如下哪几种观点?(  )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氏族起源说
E、自然起源说
130
在个体的身心发展动因上,坚持内发论的学者是(  )。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洛克
E、华生
三、判断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31
教育心理学属于偏重应用性的学科,主要包括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等作用。(  )
132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种完形,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
133
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在1968年提出来的。(  )
134
中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这个时期对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  )
135
人的态度和品德形成时,最稳定、最持久、最为系统的阶段是内化阶段。(  )
136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的高级需要。(  )
137
课堂管理的功能有两个:维持功能和促进功能。(  )
138
“关键期”是奥地利习性学家洛伦茨提出的,也称为敏感期,错过关键期的儿童将无法通过补偿性教育获得良好的发展。(  )
139
在进行成绩评定时,由绝对的标准决定的是标准参照测验,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来决定的是常模参照测验。(  )
140
从教师教学专长的成长和发展来看,富勒和布朗在20世纪70-80年代提出了教师关注阶段理论。(  )
141
大致来说,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上半叶已基本形成。(  )
142
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道德感、美感到理智感。(  )
143
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
144
未成年学生享有的权利概括起来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
145
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之一表现为诸学科和单一学科的连续性日益增加。(  )
146
提出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教育家是杜威。(  )
147
最早提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达尼洛夫和叶希波夫。(  )
148
举办民办学校的个人,应当具有民主参政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149
我国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教育部规定。(  )
150
取得小学教学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

1、B2、C3、A4、B5、A6、B7、B8、A9、A10、B11、C12、B13、A14、C15、C16、A17、B18、D19、A20、A21、D22、B23、D24、B25、D26、D27、A28、B29、D30、B31、B32、A33、B34、A35、A36、B37、A38、C39、B40、D41、A42、B43、C44、B45、A46、B47、C48、A49、C50、A51、A52、B53、A54、D55、A56、B57、D58、C59、A60、B61、D62、B63、A64、A65、C66、B67、A68、B69、A70、C71、D72、B73、B74、D75、B76、B77、D78、C79、B80、B81、A82、B83、A84、A85、C86、B87、A88、C89、A90、B91、C92、D93、A94、C95、D96、A97、D98、B99、D100、A101、BCD102、AC103、CD104、BCDE105、ACD106、ABC107、ABCDE108、BCD109、ABCD110、ABC111、ABCD112、ABC113、ABC114、ABCD115、ABCD116、CDE117、ACDE118、ABC119、BCDE120、ACDE121、ABC122、BDE123、ABC124、ABCDE125、ABC126、ABCD127、ABC128、ABC129、ABC130、ABC131、A132、A133、B134、B135、A136、B137、A138、B139、A140、B141、B142、B143、A144、A145、B146、A147、A148、A149、B150、A
1
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围绕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学”与“教”的相互关系展开。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组成一个独特的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主要要素。其中,学生这一要素对学与教的过程产生影响。其一,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其二,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认知风格、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情感意志品质、气质与性格特点、家庭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在教育教学中提倡的“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等都是基于上述两种差异的研究。无论是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
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围绕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学”与“教”的相互关系展开。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组成一个独特的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主要要素。其中,教学内容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中介性因素,是学与教的过程中精心选择和组织的信息部分,具体形式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等。C项正确。
A项:教学环境是指和学与教发生联系,影响学与教过程的各种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集合,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学环境对于学与教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工具性方面,同时对于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也产生重要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媒体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独特的作用,不仅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同时对于教师和学生关系、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学习方法及教学效果评估等都带来了变革,这将成为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新的研究命题。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学过程是学与教的“三过程”之一。教学过程是指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呈现教学信息,与学生发生有意义的互动和交流,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理解、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能力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
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是致力于研究人类学习领域的先驱。他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系统的学习理论,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著。其中主要讲述了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别差异及原因,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开始确立。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该书主要参考了桑代克等人教育心理学著作,结合了我国的教育实践材料。因此,A项正确。
B项:1908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由房东岳翻译、日本教育家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但是,该书只是译本,而非我国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几十年的最新进展,其中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1980年,潘菽主编了《教育心理学》,反映出新时期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新成果和新形势。通过题干的描述可知,“西方历史上和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均对应的是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布鲁纳和潘菽属于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重要人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作了总结,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曹日昌是中国当代心理学初步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而他编写的《普通心理学》是当时比较适合我国教学需要的三本心理学教材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参考文献:高觉敷主编.中国心理学史 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06.
4
本题考查遗忘规律。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绘制了“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B项正确。
A项: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遗忘的内容是先多后少的,即识记一个材料以后,开始遗忘的速度很快,遗忘的内容很多,二、三天以后,遗忘速度逐渐缓慢,遗忘的内容逐渐减少。因此,遗忘的前后内容不类似。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识记材料的性质,对于保持的情况或遗忘的进展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说来,熟练的动作,遗忘得最慢;记熟了的形象材料,也比较容易长久记忆;有意义的语文材料,特别是诗歌,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要慢得多。因此,记忆不同材料的遗忘曲线是不一样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参考文献: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04.
5
本题考查学习策略概述。1956年,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开启了对学习策略的系统研究,此后,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不断深入。A项正确。
B项: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20世纪70年代,弗拉维尔等人对儿童记忆、理解和交流方面的认知发展研究,使元认知的研究受到关注。他认为,元认知是关于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威廉·詹姆斯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指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参考文献:田晓苗主编;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学组织编写.教育心理学 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3.
6
本题考查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人生的中学时期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的断乳期”,年龄范围大概为13-18岁。按照上述划分标准,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我们往往称之为“青春期”。其中,少年期的年龄范围大概为12-15岁,是个体从儿童期向青年期发展的中间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青年初期主要指15-18岁,大致相当于高中时期,相比少年期,这一时期的个体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更加成熟,更为独立,逐步向成人迈进。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
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可以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其中,精细加工策略大致分为两大类:针对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学习者可以采用人为联想的策略,赋予学习材料自己能够明白的意义,如形象联想法、谐音联想法、歌谣口诀法等;针对意义性比较强的学习材料,学习者可以采用内在联系策略,如摘录与画线、列提纲与标题、提问、记笔记等。B项正确。
A、C、D三项:均属于复述策略的主要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
本题考查遗忘的原因。弗洛伊德认为,人们之所以往往趋于遗忘那些特别令人不快的事情,是由于这些记忆内容沉入到下意识中去了,或者说,被压抑住了。压抑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它通过阻止不偷快的记忆内容进入意识,以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体验。A项正确。
B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干扰说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被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干扰主要有两类:倒摄干扰与前摄干扰。其中,倒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受后来学习内容的干扰;前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9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在其著作《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提出了儿童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一条总的规律:从他律走向自律。其中,处于他律期的儿童,品德具有如下特征:(1)简单的、绝对的道德观点;(2)对规则的概念是不可改变的;(3)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4)根据要禁止或惩罚的事来定义道德错误;(5)惩罚应强调偿还,不需要“符合犯罪情况”;(6)在同伴中的侵犯性应受到外部权威的惩罚;(7)儿童应服从,因为是那些权威者制订的规则。A项正确。
B项:处于自律期的儿童,品德具有如下特征:(1)意识到有关规则的不同观点;(2)对规则的看法是灵活的;(3)考虑到犯错误者的想法去评定错误;(4)依据违背了合作精神而定义道德错误;(5)既应偿还,也要让他经受受害者同样的命运;(6)同伴的侵犯性应受到受害者方面的报复性行为的惩罚;(7)儿童应服从,因大家都关心其他人的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0
本题考查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立的神经症来看。焦虑症的表现是: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在驱体症状方面,有心跳加快、轻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B项正确。
A项: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抑郁症主要表现为: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以及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待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强迫症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出于病人内心的,但不被体验和自愿产生,而是病人不愿意想的。明知是不合理,但不能摆脱,使病人感到痛苦,与其本人的人格格格不入。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密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1
本题考查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第一步,因为它决定了学生将发生什么变化。以时间作为标准,教学目标可以划分为长期的、中期的、近期的三种。其中,近期目标是指一节课、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学期要达到的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经常考虑的主要是近期目标。C项正确。
A项:长期目标是学校中各门课程所要达到的终点要求与标准。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中期目标可以是某门课程在一个学年或学年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以不同的理论基础为标准,教学目标可以划分为行为目标和认知目标。其中,具有认知主义观点的人所制订的目标关注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的发展,称之为认知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2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具有一定程度的同质性。他把个体的认知结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其中,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如下特征:(1)语言能力和以符号形式思考的能力逐渐发展;(2)能够进行单向的逻辑思维;(3)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比较困难。B项正确。
A项: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具有如下特征:(1)开始有模仿、记忆和思考;(2)开始认识到东西藏起来看不到,并不是不存在了;(3)从无意行为向有意行为转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如下特征:(1)能用逻辑方式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2)能够理解客体守恒的规律,能分类和排序;(3)能理解可逆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如下特征:(1)能用逻辑方式解决各种抽象思维;(2)思维更具科学性;(3)一些社会问题、身份更加关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3
本题考查记忆的主要类型。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也叫工作记忆,其特点主要包括:(1)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2)短时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约为5秒-2分钟;(3)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约为7±2个组块;(4)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就进入了长时记忆。由此可知,“保持时间为5秒到50秒”表述有误,应为“5秒-2分钟”。A项符合题意,当选。
B、C、D三项:均属于短时记忆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14
本题考查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主要包括:(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他律性,言行一致;①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渐巩固;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由此可知,C项表述有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A、B、D三项:均属于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特别提示】“伦理道德发展具有他律性”为东北师大的说法,目前通行的说法主要采用“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备考时请根据实际题目进行判断和选择。
15
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将个体的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其中,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12-18岁)的发展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C项正确。
A项:埃里克森认为,儿童早期(2-3岁)的发展危机是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晚期(60岁以后)的发展危机是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在心理学中,自我概念是由威廉·詹姆斯在1890年引入的,他在《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概念一词。自我概念,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是指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别人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6
本题考查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1961年提出了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三阶段:顺从、认同和内化。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7
本题考查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标准就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当前,心理学领域采用两种方法测量心理健康:第一种是心理测量法,通过运用各种心理健康量表对个体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来判断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二种是经验法,即凭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青少年心理方面的认识,来判断是否出现心理问题。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8
本题考查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和同辈群体。其中,鲍姆宁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而专制型教养模式培养出来孩子往往比较听话、守纪律,但会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D项正确。
A项:放纵型教养模式培养的孩子往往对家长极其依赖,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民主型教养模式下培养的孩子则有较强的自信和控制能力,往往比较乐观和积极。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9
本题考查心理评估的手段。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订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其中,疾病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对当事人心理疾病的有无以及心理疾病的类别进行诊断;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心智能力及自我实现的倾向,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关注的是人的潜能、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受到高度重视。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0
本题考查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将操作技能形成划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其中,模仿是形成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模仿可以检验已形成的动作定向映象,更完善、巩固、充实,有助于定向映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二是可以加强个体的动觉感受。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A。
21
本题考查心理测验的含义。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收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心理测验具有间接性,即我们只能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质,而无法直接测量个体的心理活动。此外,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1)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把心理测验分成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2)按照功用划分,可以分为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学测验和评定量表等;(3)按照方法划分,包括问卷法、作业法和投射法;(4)按照每次测验的人数,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按照沟通方式,包括言语测验和非言语测验等。由此可知,D项表述有误,符合题意,当选。
A、B、C三项:均属于心理测验的正确表述。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22
本题考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到他人的强化结果,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概率的强化方式。这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B项正确。
A项:自我强化是班杜拉的强化方式之一。自我强化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行为表现满意而进行的自我奖励。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积极强化,即正强化,是指在规范行为发生后给予肯定或奖励,促使行为再次发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外部诱因是指由主体以外的刺激作用加以维持的行为动机。外部诱因的运用主要有目标激励、评价激励、赞美激励、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励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3
本题考查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暂时隔离法和自我控制法。其中,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D项正确。
A项: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惩罚法的运用主要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的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行为塑造法主要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4
本题考查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认知失调是指新出现的事物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不一致,或者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等,这样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B项正确。
A项:道德认知失衡是指个体在道德情境下,当其原有道德观点与新道德观点产生矛盾时所体验到的不舒适的负性情绪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态度改变是指一个人已经形成的态度,在接受某一信息或意见的影响之后,所引起的相应的变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态度定势是指由于过去的经验,个体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的心理准备。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5
本题考查心理辅导教育的目标。一般而言,心理辅导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即帮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适应教育生活、社会生活的时刻变化;第二,寻求发展,即通过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D项正确。
A项: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学校心理辅导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6
本题考查技能的分类。按照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其中,动作技能也叫运动技能、操作技能,是指在练习的基础上,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打球、跑步、舞蹈等。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如感知、记忆、想象、阅读、运算,思维等。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7
本题考查课堂管理及其功能。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一般来说,课堂管理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8
本题考查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其中,非制度化教育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者有库姆斯、伊里奇等人。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9
本题考查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方面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另一方面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0
本题考查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是指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扬其领导作用的行为风格,它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气氛。一般而言,教师的领导方式有三种:权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其中,放任型的教师领导风格表现为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材料,要求学生完成作业,不提供任何计划和建议。B项正确。
A项:权威型的教师领导风格表现为课堂中的一切都由教师决定,学生没有自由。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民主型的教师领导风格表现为教师尽量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集体的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1
本题考查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自我意识主要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其中,自我体验即个体通过自我认识所引发的情感体验,如自信、自尊、自卑、内疚、羞耻等。自我体验与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密切相关。B项正确。
A、D两项:自我认识包括自己对自我身心特征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内容。具体来说:(1)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2)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3)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活动和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自我监控是指自己对自身行为和思想的控制,建立在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社会行为和思维方式,有助于更好地发展自我。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2
本题考查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最早起源于经济学研究,它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1960年12月,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做了“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3
本题考查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信息技术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突破,对教育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标志是电视机、计算机和人造卫星的发明与应用。B项正确。
A项: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标志是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的诞生与推广应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标志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4
本题考查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包括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集体的特点、学生对教师的定型期待。其中,定型期待是指人们对某一种职业或职务类型的人,在行为表现、动机和意向方面的期望。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例如,教师应该为人师表,一切行为应符合比较高的道德标准等。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5
本题考查古代西方学校教育的发展。欧洲的封建教育主要以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最为流行:首先是教会学校教育,西欧最受重视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由僧院学校或大主教学校担当,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其次是骑士教育......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