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在答题卡上涂黑,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
“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句话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体现的战略主题是( )。
A、德育为先
B、能力为重
C、终身学习
D、全面发展
2
2015年以来中央一直倡导的五大发展理念是( )。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创新、协调、绿色、促进、共享
C、创新、发展、绿色、开放、共享
D、创新、协调、环保、开发、共享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教师义务的是( )。
A、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B、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C、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
D、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型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4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A、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B、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C、倡导建构的学习
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C、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D、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
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教育公平关键是( )。
A、起点公平
B、机会公平
C、过程公平
D、结果公平
7
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是( )。
A、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主体性
B、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C、逐步形成一个多样性、开放性的系统
D、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灵活性和个性化
8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培养(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A、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创新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
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D、有文化、有道德、有能力、有纪律
9
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
A、课程目标、课程内同、课程结构
B、社会、知识、儿童
C、课程、学校、学生
D、兴趣、需要、爱好
10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问的智力差异主要是( )。
A、智力水平的差异
B、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C、智力结构的差异
D、智力类型的差异
11
体现“身教胜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社会学习理论
B、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认知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2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D、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13
下列不属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是( )。
A、学生的主动建构性
B、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C、学习的情境性
D、学习的虚拟性
14
教师不得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侮辱学生。这是依据学生的( )提出的。
A、隐私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生命权
15
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其中( )是形成班集体的基础。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D、必要的活动
16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理性思维
17
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体现德育的( )。
A、生存性功能
B、发展性功能
C、享用性功能
D、控制性功能
18
以下不属于学生文化特征的是( )。
A、具有过敏性和调试性
B、具有反叛性和个别性
C、具有多样性和时代性
D、具有社会感和互补性
19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20
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学校可根据地域性特点、学校传统和优势自主开发地方课程
C、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D、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是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21
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目的,侧重于过程的评价为( )。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持续性评价
22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用以了解学生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书面材料分析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23
罗杰斯的“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合作教学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24
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是( )。
A、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B、教学用时、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C、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D、教学态度、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能力
25
下列哪一项对教学反思的意义描述不合理?( )
A、“教学反思”承载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
B、“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C、“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智者,避免被学生愚弄
D、“教学反思”有助于促进教师团队建设
26
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及媒体的使用等所进行的系统规划统称为( )。
A、教学策略
B、教学模式
C、教学目标
D、教学设计
27
某同学主动板演解题,可是解错了,老师没有批评他,反而肯定他勇气可嘉。该教师运用的是( )。
A、替代强化
B、局部强化
C、延迟强化
D、符号强化
28
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其确定依据是( )。
A、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B、相关当事人的经济条件、责任的承担能力
C、相关当事人的过错性质、程度和悔过态度
D、相关当事人的态度与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29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运用了德育方法中的( )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教育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30
研究者通过查阅、鉴别、整理、分析有关资料,从而探索相关教育问题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问卷法
C、实验法
D、文献研究法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括号内。多选、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指出,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 )的责任。
A、家庭
B、学校
C、国家
D、社会
32
新课改中,课程评价的原则是( )。
A、促进性
B、主体性
C、发展性
D、客观性
33
教师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体现在( )。
A、思想教育工作能力
B、说服能力
C、组织能力
D、实施能力
34
下列现象中属于同化性迁移的是( )。
A、见微知著
B、积少成多
C、举一反三
D、闻一知十
35
衡量中小学生注意品质的标准是(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集中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波动
36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用哪些诗句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 )
A、雄关漫道真如铁
B、人间正道是沧桑
C、而今迈步从头越
D、长风破浪会有时
37
“教师是教材的建设者”的意思包括教师( )。
A、选择教材
B、教教材
C、修改教材
D、自编教材
38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与这句话意思一致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的表述有(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孟母三迁
C、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D、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39
下列叙述反映启发教学思想的是(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智慧的)火焰”
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40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 )的重大问题。
A、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B、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C、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D、培养什么样的公民
4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 )。
A、注重知行统一
B、注重学思结合
C、注重全面发展
D、注重因材施教
42
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
A、求知欲
B、获得高分
C、获得老师表扬
D、兴趣
43
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本身发展
B、以教师为主,侧重精英式教育
C、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体验
D、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评价方法多元化
44
以下几种现象中,能够作为表现“注意的集中性”典型的是( )。
A、“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B、“一目十行”
C、学习英语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
D、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45
关于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人必须具有一般能力和该活动需要的特殊能力
B、能力是通过行为来体现的,可以只通过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能力的大小
C、不同类型的能力在不同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强弱不同
D、模仿也是一种能力
46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A、学生是发展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47
考试焦虑是学生常见的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有( )。
A、自信训练
B、放松训练
C、分散注意力
D、积极自我暗示
48
加涅对人类学习进行了分类。用以代表个体所获得的所有学习结果。这些学习结果包括( )。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49
张华同学在期中数学考试中成绩不理想,针对这一结果,下列归因中属于内归因的是( )。
A、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自己不是学习数学的那块料
B、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最近父母经常吵架,心情不好
C、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考题太难,太偏
D、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
50
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考试时考生注意自己答题的速度和时间
B、王丽从头到尾背诵了5遍课文
C、在阅读时,学生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或者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二十四节气歌熟记各个节气
三、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51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__________、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52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 __________ 三级课程管理。
53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 __________ 。
54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工作有导向、激励和__________作用。
5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__________和探究学习。
56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描述 __________ ,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57
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__________。
58
需要、动机和 __________ 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以及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59
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 __________。
60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__________。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住9?0题,每题1分,共20分)
61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是当代社会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概念。 ( )
62
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每个人都有创造力潜能。 ( )
63
教育的着眼点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 )
64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目的强调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而教育方针强调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 ( )
65
道家的教育思想主张道法自然,这与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 )
66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 )
67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 )
68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 )
69
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包括对教材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 )
70
抑郁、偏执、强迫症状、焦虑、敌意、人际敏感、职业倦怠等都是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
71
人遗忘的进程不是平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 )
72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所以,教学就是一个传递知识的过程。 ( )
73
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 )
7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
75
“重学习,轻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压力负荷过重的基本原因。 ( )
76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 )
77
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来概括教师成长的过程中的主要关系,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 )
78
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总和。 ( )
79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是相伴的关系,它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 )
80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难度的不同而不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 )
五、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81
教育理念
82
国家课程
83
创造力
84
学习策略
85
探究性学习
六、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86
2016年9月,我国公开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其分为三个方面,请写出这三个方面和六个素养。
87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88
教师在新课改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89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七、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90
谈谈新时期教师应具有哪些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91
结合实际,试述在当前新形势下教师应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八、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92
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在一些课堂上,有的教师只管自己讲述,学生没有适当的反应,甚至各行其是,如睡觉、说话、玩手机、看课外书,久而久之,班级学习氛围不佳,教学效率低下。
问题:
(1)请你从教师自身的因素分析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
(2)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结合实际谈谈一堂好课应具备的标准。

1、A2、A3、B4、D5、D6、B7、A8、C9、B10、C11、A12、B13、D14、B15、A16、B17、C18、B19、D20、C21、B22、A23、A24、C25、C26、D27、B28、A29、A30、D31、A,B,C,D32、B,C,D33、A,B,C,D34、C,D35、A,C36、A,B,D37、A,C,D38、A,B,C39、A,B,C40、A,B,D41、A,B,D42、A,D43、A,C44、A,D45、A,C,D46、A,B,D47、A,B,C,D48、A,B,C,D49、A,D50、A,C61、162、163、064、165、066、167、168、069、070、171、172、073、074、075、176、177、178、179、180、1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A、C、D三项均属于教师的权利。
4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
我国现阶段教育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工作方针中规定,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7
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为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教育民主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使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成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即满足所有公民受教育的希望;二是指教育过程的民主化。教育主体性也有两层含义:一是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负责;二是尊重教育的自主权,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8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四有”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9
课程要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制约。因此,社会、知识、儿童便构成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0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主要是智力结构的差异,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
11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影响个体观察学习效果的因素中,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其中榜样身教作用远胜于言教作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师生互动关系和个体情感体验的价值。认知学习理论重视的是个体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掌握的价值。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通过奖惩来养成行为学习习惯,不重视榜样的作用。
12
理解教材和形成概念是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过程,是个双向活动,只有通过“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完成,所以被称为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3
建构主义学习观包括学生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以及情境性。
14
人格尊严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和侮辱行为是教师的人格凌驾于学生人格之上的一种表现,每一次体罚都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这种心灵伤害是永久的,很难愈合,有时甚至是无法愈合的。
15
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①明确的共同目标。当班级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定向时,群体成员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便会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②一定的组织结构。③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④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16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其核心为发散思维。
17
德育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和享用产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德育的享用功能是指德育可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18
学生文化不是成人文化的复制品,因此学生文化又成了社会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点,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适应,具有过敏性和调适性。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学生文化都会随时代和生活情境的变化而有所差别,呈现多样性。学生文化部分代表着新时代的文化要求,带有社会、时代和地域色彩,也强烈地反映出社会未来发展大方向的趋势。因此学生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学生文化中蕴含着年轻一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同的学生文化之间会产生相互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19
缺失需要是指获得这些需要的主要目的是生存和适应社会。成长需要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审美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20
教师和学生也是课程资源,A项错误。学校可根据地域性特点等开发学校课程,而不是地方课程,B项错误。对教师而言。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D项错误。
21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终结性评价是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是在一个学习阶段末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评价。
22
教师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等。观察法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教师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观察和了解的方法。
23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心理咨询的临床法引入教学领域,创立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张“学生中心”“学习自由”“给学生安全感”“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营造出一种安全、自由、......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