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2日贵州黔东南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6小题,每小题1分,共46分。
1
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A、在学习结束后立即复习
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
2
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
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育组织形式
4
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然条件是(  )。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方法
5
人民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热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团结协作
6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说的是(  )。
A、遗传的重要性
B、环境的重要性
C、改变的重要性
D、学习的重要性
7
影响学习动机差异的关键因素是(  )。
A、教学水平
B、教学方法
C、自我意识
D、智力水平
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隐蔽性
9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教师工作的(  )。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10
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
A、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
11
在教育教学中采取“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12
“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教育的(  )。
A、全民性
B、多元性
C、终身性
D、现代化
13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的升学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4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习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15
健康的概念是指(  )。
A、身体健康
B、生理无残疾
C、心理健康
D、身心健康
16
(  )说过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A、第斯多惠
B、乌申斯基
C、苏格拉底
D、夸美纽斯
17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辅导
D、课后辅导
18
(  )是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对一个班级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A、教师
B、班主任
C、班委
D、学生会
19
“知子莫若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20
学生阅读时常使用划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基本特征。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1
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成为所希望的人物。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求知的需要
D、归属的需要
22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俗现象
23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的心理素质,称为(  )。
A、教育手段
B、教育机智
C、教育反馈
D、教育灵感
24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  )的重要性。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25
小明的父母忙于工作,很少陪他玩。他来到学校后就总爱找同学打闹,同学们都躲着他,他很苦恼。造成小明交往受挫的直接原因是(  )。
A、缺乏合作意识
B、性格过于活泼
C、没有找到与同学交流的正确方法
D、家庭教育缺失
26
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
B、学校教育
C、环境
D、家庭教育
27
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因素是(  )。
A、认知因素
B、情感因素
C、意向因素
D、情境因素
28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在于(  )。
A、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B、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C、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D、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29
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30
中学阶段影响学生人格的主要因素是(  )。
A、教师
B、家长
C、自我
D、同伴
31
吹拉弹唱属于(  )。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技能
32
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
A、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B、能否充分考察教学情境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更多地考察班集体的建设
33
智力是指人们的认知能力,其核心是(  )。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34
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  )。
A、存在正相关
B、关系不明显
C、存在负相关
D、有利有弊
35
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  )。
A、课堂规范
B、课堂管理
C、课堂纪律
D、课堂制度
36
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
A、巴普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威廉.冯特
37
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38
某小学为了追求高分率,允许每个班的最后几名可以不参加期末考试,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A、人格尊严权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名誉权
39
当前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
A、特长教育
B、继续教育
C、终身教育
D、素质教育
40
教师不能以任何原因在任何场合随意对学生进行精神伤害,这是因为《教育法》明确规定学生具有(  )。
A、个人隐私权
B、个人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41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42
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
A、师生关系
B、上下级关系
C、同事关系
D、同学关系
43
(  )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A、国务院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44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45
现代体育运动员的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未来性
B、连续性
C、滞后性
D、广延性
46
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  )。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技能
D、创新意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47
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变化包括(  )。
A、公立的教育系统的建立
B、教育的世俗化
C、初等教育的实施
D、教育的终身化
48
广义的教育包括(  )。
A、素质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家庭教育
49
教育目的层次包括(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学生的学习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50
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指的是(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法
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D、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51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
A、以教师为中心
B、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互相促进的
C、在人格上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
D、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52
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对课程进行分类,可分为(  )。
A、研究型课程
B、知识型、技能型课程
C、基础型课程
D、拓展型课程
53
教学活动包括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  )等活动。
A、独立完成作业
B、预习和复习
C、社会实践
D、课外活动
54
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55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  )类型。
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管理型
56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是(  )。
A、一定的组织架构
B、明确的共同目标
C、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D、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57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课外活动的特点(  )。
A、自愿参与性
B、形式多样性和内容广泛性
C、辅导力量多面性
D、活动自主性
58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  )。
A、帮助教师准确的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9
李小军为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读书,这种学习动机是(  )。
A、高尚的学习动机
B、低级的学习动机
C、外部的学习动机
D、远景的间接动机
60
常用的直观方式有(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操作直观
61
以下关于品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品德是后天学习形成的
B、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C、品德是认识和行为的统一
D、品德是个体先天禀赋
62
当老师进行说服时,应当提出正面材料的有(  )。
A、低年级学生
B、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
C、培养长期稳定的态度
D、说服对象原本有相反观点时
63
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  )。
A、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B、口头表达能力
C、渊博的知识
D、组织教学活动能力
64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否实现预期,效果取决于(  )。
A、教师自身的因素
B、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学生的自学意识
C、学生的归因风格
D、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65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途径是(  )。
A、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B、确定学习目标向他人学习
C、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
D、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考核内容有(  )。
A、政治思想
B、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
C、工作成绩
D、法制意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67
班级授课制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  )
68
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  )
69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
70
学习准备是学生学习的内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
71
师生之间建立友谊虽然可以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但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  )
72
学生学习是以间接经验为主,无需参加实践活动。(  )
73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实行“六三”制义务教育。(  )
74
课程计划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
75
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
76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77
习总书记对贵州教师提出的做“四有”“三者”好教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78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79
班主任如何管理班集体?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一)
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的教育。还有些教师说,孔子也没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80
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请运用所学教育学原理进行分析。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81
论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1、C2、D3、C4、C5、A6、B7、C8、C9、D10、B11、B12、C13、A14、C15、D16、A17、B18、B19、D20、A21、A22、C23、B24、B25、D26、B27、B28、D29、B30、D31、C32、C33、C34、C35、C36、B37、C38、C39、D40、D41、B42、A43、B44、D45、C46、B47、ABC48、BCD49、ACD50、ACD51、BCD52、ACD53、AB54、ACD55、ABC56、ABCD57、ABCD58、ABCD59、BC60、ABC61、ABC62、AB63、ABD64、ABCD65、CD66、ABC67、A68、B69、A70、A71、B72、B73、B74、B75、A76、B
1
本题考查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有效地防止识记后急速发生的遗忘。由于遗忘的发展一般是先快后慢,所谓及时复习就是在初期大量遗忘开始之前就进行复习。通常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最多,所以复习要及时。乌申斯基曾正确地指出,我们应当“巩固建筑物”,而不要等待“修补已经崩溃了的建筑物”。预防遗忘,只要粗略地复习,就可收效;而要恢复已经遗忘的东西,就要花更大的力气。可见,及时复习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C项正确。
A、B、D三项:指的均不是及时复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因此,教育的特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D项正确。
A、B、C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地位。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的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C项正确。
A项:教学内容是在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识传递的知识、策略、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它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
本题考查影响迁移的因素。影响迁移的因素主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就是学生本身的一些能影响迁移的特质或状态,包括学生的智力、年龄、认知结构的质量、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心向和定势。客观因素就是学生本身以外的其他因素,包括学习材料的相同或相似性、教师的指导、学习情境的相似性、迁移的媒体。因此,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然条件是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C项正确。
A、B、D三项,都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观条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其中,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因为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A项正确。
B项: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这要求老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爱岗敬业的表现,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团结协作是为人师表的表现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6
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题干描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意思是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这种善良的本性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但长大过程中,每个人因为生活环境以及受教育情况的差异,各人的习性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生活习惯及个性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句话体现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
本题考查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教学水平、教学方法、自我意识、智力水平都是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其中,影响学习动机差异的关键因素是自我意识。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
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6)劳动任务的综合性。题干中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这句话体现的是教师劳动的长期性。C项正确。
A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隐蔽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9
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6)劳动任务的综合性。题干描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指的是老师应该努力做好学问,有充足的知识和品格来教导学生;要努力树立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世人做个好的典范,成为社会中的楷模。这句话体现的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D项正确。
A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间接性是指教师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人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0
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其中,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个体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个体品德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德育过程的长期性、反复性、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逐步发展学生的品德;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并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B项正确。
A项:德育过程具有统一性。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全面协调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德育过程具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转化与发展推动了德育过程的进展,推动了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发展。因此,既要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也要协调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1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其中,阶段性指的是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题干中的描述“一刀切”、“一锅煮”比喻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待任一学段的学生都是用同样的方法和手段。这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B项正确。
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另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2
本题考查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包括: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现代化。其中,题干描述“活到老,学到老”指的是学习是永无止尽的,我们要做到终身学习,因此体现了教育的终身化。C项正确。
A项:教育的全民化,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亦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育的多元化是世界物质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3
本题考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4
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所倡导的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5
本题考查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因此,健康指的是身心健康。D项正确。
A、B、C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6
本题考查教育学中的人物思想。这句名言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意思是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主要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和我国古代的一句教育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一个道理。A项正确。
B项:乌申斯基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这句话主要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教育家,伦理、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教人“怎样做人”;“智慧即德行,美德即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这本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7
本题考查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B项正确。
A项: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课外辅导是指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补充。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8
本题考查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