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山西太原市尖草坪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单选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1
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说”并倡导发现学习的教育家是(   )。
A、布鲁纳
B、赞科夫
C、皮亚杰
D、苏霍姆林斯基
2
在下列著作中,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
A、《论语》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3
教育能够把潜在劳动力转换为现实劳动力,体现教育的(   )功能?
A、经济
B、育人
C、政治
D、文化
4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居于第三层次的是(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5
以下不能体现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的是(  )。
A、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
B、小学教育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C、小学教育为儿童、少年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D、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
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确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制、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审定教科书的根据。
A、省级教育主管部门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地方教育研究机构
D、第三方中介机构
7
教学的首要任务(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础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品德的审美情操
8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9
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0
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说明小学生的(   )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11
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计划性和灵活性
B、针对性和补偿性
C、权威性和目的性
D、零散性和先导性
12
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   )。
A、教师的素质
B、学校的要求
C、学生的成绩
D、家长的愿望
13
课程设置在注重基础知识、实践操作、理论研究结构结合的同时,还需要突出客观实际需要,体现了课程开发的(   )原则。
A、超前性
B、基础性
C、多元性
D、灵活性
14
下列哪一个观点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   )。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高中以综合为主
C、初中以分科为主
D、高中以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15
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师要“授人以渔”,体现了教学应重视(   )。
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16
第斯多惠的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其实质反映了教学的( )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系统性
17
某小学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甲乙丙3类班级,并对甲类班级在师资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该学校违背了国家关于义务教育(   )的观点。
A、重点发展
B、优先发展
C、协调发展
D、均衡发展
18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设置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策略属于(  )。
A、目标策略
B、情境策略
C、成就策略
D、变化策略
19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学生对知识保持率最高的学习方法是(  )。
A、分小组讨论
B、视听相结合
C、讲给他人听
D、做习题训练
20
研究表明,学生在一天内的学习能力是不断变化的。通常情况下,学生一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时间段是(  )。
A、早晨6点~8点
B、上午9点~11点
C、下午2点~4点
D、晚上8点~10点
21
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应侧重选择(   )方法。
A、直观
B、探究
C、讲演
D、实验
22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维果斯基
B、弗洛伊德
C、巴甫洛夫
D、维特海默
23
“拔苗助长”违背了( )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直观性
24
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  )。
A、审美需要
B、尊重需要
C、求知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5
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26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
A、教育目的
B、教学大纲
C、教材
D、教学计划
27
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爱好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的组织形式称为(  )。
A、活动课时制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28
(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备课
B、课外辅导
C、布置作业
D、考试
29
班级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
A、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多
B、大规模的面向全体学生
C、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
D、便于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
30
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1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  )。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32
下列关于新课程教师角色发生转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33
智力的核心是(  )。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创造力
34
人们在游览过“万里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  )。
A、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
C、动作记忆
D、情景记忆
35
某人智力年龄是8岁,实际年龄是10岁。此人的比率智商是(  )。
A、80
B、90
C、100
D、125
36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以下哪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
A、学前期
B、青年期
C、学龄期
D、成年早期
37
对一张X光照片,不懂医学知识的人是无法从中得到具体信息的,而放射科的医生却能从中看出身体某部分的病变的情况。这体现了知觉的(  )特点。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38
盛怒时,拍案大叫、暴跳如雷;狂喜时,捧腹大笑、手舞足蹈;绝望时,心灰意冷、麻木不仁。这反应的是哪种情绪状态?(  )
A、应激
B、心境
C、激情
D、热情
39
个性心理特征中(   )受遗传因素影响最大。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态度
40
小明平时给同学们留下的印象是:精力旺盛、热情直爽,脾气急躁、易冲动和感情用事。小明的气质类型应属于(   )。
A、抑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41
小红同学在学完素描后很快就掌握了油画的绘画技巧,这一现象称为(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42
阅读、写作、运算等技能属于(   )。
A、运动技能
B、动作技能
C、策略技能
D、心智技能
43
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
A、学习需要
B、学习兴趣
C、学习目的
D、学习理想
44
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动机水平的要求(   )。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45
在教学中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  )。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丰富学生想象
D、突出概念本质
46
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47
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范围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转移
D、注意分配
48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老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把材料缩减成歌诀等,这属于(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
49
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
A、2遍
B、4遍
C、6遍
D、8遍
50
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51
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
A、矫正行为
B、学会调适
C、开发潜能
D、寻求发展
52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是(   )。
A、头脑风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53
当我们按顺序识记一些历史年代时,发现首尾部位的数字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的数字不容易记住这种现象是(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系列位置效应
D、期望效应
54
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   )对学生的影响。
A、知识
B、能力
C、期望
D、方法
55
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从以(   )为主要形式向以(   )为主要形式过渡,是这一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儿童思维发展过程的质变。
A、分析思维 综合思维
B、判断思维 推理思维
C、比较思维 概括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56
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中应做到(   )。
A、更多地传授科学知识
B、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课程
C、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
D、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57
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奖励越多越有利于学生进步
B、奖励应适度
C、只应奖励优等生
D、某一行为连续的奖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58
“跳一跳,摘桃子”,是讲教学目标的设计要(   )。
A、难度适中
B、便于检测
C、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
D、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
59
按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都要求我国实行(   )课程管理制度。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60
最早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教育家是(   )。
A、奥苏贝尔
B、波斯纳
C、布鲁巴奇
D、科顿
61
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
A、能否充分考虑教学情境
B、能否更多地完成课堂管理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关注吱声的生存适应性
62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63
实现教师个性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通的途径是(  )。
A、教师在职培训
B、新教师入职辅导
C、教师自我教育
D、开展同伴互助
64
研究性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
A、讲授法和谈话法
B、演示法和参观法
C、实验法和练习法
D、讨论法和发现法
65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一过程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6
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教学过程全过程进行综合性测定称为(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过程性评价
67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创造力与智力高度相关
B、高智力者创造力也高
C、低智力者创造力低
D、知识经验与创造力有正相关
68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B、关爱学生
C、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D、教师的责任心
69
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与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这就是(   )。
A、依法执教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严谨治学
70
唐代韩愈提出“以身立教”,才能“其身亡而其教存”,这在教师职业道德中是指(   )。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关爱学生因材施教
C、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D、爱岗敬业终身学习
71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说明教师应当(   )。
A、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扬长避短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观察与研究学生发现学生特长
D、严格要求学生关注学生学习
72
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   )。
A、爱岗敬业
B、勇于创新
C、严谨治学
D、终身学习
73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了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74
下列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是(   )。
A、学校使用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并造成不良影响的
B、学校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按规定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
C、学生辍学学校未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解决的
D、侮辱、殴打教师,学生情节严重的
7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改革教育 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
76
教师对学生进行搜查、关禁闭,这些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77
小学生王某课外活动时,在操场上翻单杠,单杠因年久失修突然断裂,王某从单杠上摔下来,落到硬地上,造成骨折,谁应对王某所受的伤害承担责任?(   )
A、王某自己负责
B、王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C、学校负责
D、以上各方均不负责
78
在一定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的违纪违法现象,教师可以采用(  )的手段,以保证教育要求的实现,但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
A、打骂
B、罚跪
C、变相体罚
D、惩戒
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接到申诉的(   )作出处理。
A、15天内
B、30日内
C、30日后
D、60日内
80
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   )。
A、收学费不收杂费
B、不收学费杂费
C、不收书本费杂费
D、收书本费杂费
81
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离校途中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82
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83
下列哪项不属于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   )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8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85
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的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86
下列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主要途径的是(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体育竞赛
87
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是(   )。
A、班主任工作职责
B、班主任自身素质
C、班级学生质量
D、对班级学生的了解
88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和管好学生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89
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A、班级环境布置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
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90
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91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有3种类型,即(   )。
A、民主型 惩罚型 放任型
B、权威型 放任型 民主型
C、放任型 监督型 正义型
D、惩罚型 争议型 权威型
92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93
现代教学中反对注入式教学因此课堂导入也要具有(   )。
A、目的性
B、启发性
C、趣味性
D、迁移性
94
下列选择中,不属于教师的体态语言的是(   )。
A、身姿变化
B、面部表情
C、手势
D、语音语调
95
在课程结束时教师通过班级分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结课,这属于(   )。
A、比较结课
B、活动结课
C、悬念结课
D、拓展延伸结课
96
紧扣课文突出教学的重点,激发学生思考,能够引起学生联想的板书类型(   )。
A、表格式
B、词语式
C、纲要式
D、线索式
97
教师通过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论证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是(   )。
A、讲述
B、讲读
C、讲解
D、讲演
98
某教师上课过程中发现一个学生分心,便在讲课的同时用目光凝视这个学生引起他的注意,促使其重新专心听讲这个教师运用的是(   )。
A、直观技能
B、体态表达技能
C、提示技能
D、批评技能
99
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为突破重点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进行的说课是(   )。
A、研究性说课
B、示范性说课
C、检查性说课
D、评比性说课
100
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是(   )。
A、备课技能
B、课堂教学技能
C、学法指导技能
D、教学反思技能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
101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
102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103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   )
104
备课就是写教案。(   )
105
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改中受到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人格上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
106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
107
身心发展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108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校外之校影响作用的是社会教育。(   )
109
班级规模越大,课堂管理所遇到的阻力就越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便越差。(   )
110
采取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皮亚杰。(   )
111
课后评价时,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关注焦点相同。(   )
112
做笔记是一种组织策略常用的学习方式。(   )
113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
114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115
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他的管理。(   )
116
个体的好奇心求知欲越强知识经验越丰富,活动的积极性越高则越能发现常人所发现不了的问题。(   )
117
漫无目的的幻想也可以看作问题解决。(   )
118
当学生表现出一次正确行为时,就表示他已确实学到了该种行为。(   )
119
小李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都寡言少语这表明人格具有稳定性。(   )
120
小毛在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理智感。(   )
121
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补偿。(   )
122
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离开遗传素质。(   )
123
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的效果。(   )
124
从迁移的性质来看倒摄抑制属于逆向负迁移。(   )
125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
126
备课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是教师应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   )
127
学校对故意损害公物的学生可以责令照价赔偿,并予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
128
在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时,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应当由学校确定。(   )
129
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之间有明确的界限。(   )
130
为了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要求任何学生都要无条件的服从班主任的管理。(   )
三、多选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31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有(   )。
A、现代教学理论
B、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C、教师教学经验
D、系统原理与方法
132
今后我国课程改革更强调(   )。
A、培养少数学科精英
B、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
C、设置实践性课程
D、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133
下列哪些属于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
A、情感支持
B、民主平等
C、尊师爱生
D、教学相长
134
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课外活动是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的
B、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进行
C、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课外活动
D、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
135
合作学习的优点(   )。
A、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B、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C、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D、深度拓展学习经验
136
根据迁移内容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迁移分为(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137
小军为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   )。
A、低级的学习动机
B、高尚的学习动机
C、外部学习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
138
义务教育突出的特点是(   )。
A、强制性
B、免费性
C、区域性
D、终身性
139
一般而言,课堂教学导入由(   )几个内容组成。
A、引起注意
B、激起动机
C、组织引导
D、建立联系
140
下列符合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规定和要求的是(   )。
A、教师关心爱护学生,也包括成绩差的学生和思想品德欠缺的学生
B、教师要赏罚分明,对犯错误的学生应从严惩罚,适当体罚
C、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D、教师要严慈相济,把严格要求学生与关心爱护相结合起来
四、分析题。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
目前,一些学校坚持“日清一周结一月考”循环式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当天要及时复习,做到“不等”“不拖”;利用周末时间,要把一周内所学内容和做过的练习进行归类整理,每月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
141
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学校的这一做法。
(二)
科学课李老师正在上课,发现课代表张超同学有些心不在焉,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哗作响,李老师忍不住了,想用高难度的科学问题来“警告”他,但没想到这些问题没有难住张超,甚至还有现在还没学到的内容。这时,李老师产生了一个想法,能否让张超利用科学课时间自己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
李老师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支持,从此,每逢科学课,张超就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科学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气候变化、雾霾污染等。李老师也经常给张超提出建议,指导他撰写小论文。一学期后,张超撰写的小论文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
142
李老师的这一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说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三)
小明爱淘气,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有时还不完成作业。一天,小明又在课堂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老师非常生气,对小明说:“你的课不要上了,回家把家长找来,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再来上课。”小明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门口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了原因后,把小明送回教室,事后校长把班主任老师找去,提出了批评。
143
你认为校长批评的对吗?班主任和小明同学应该怎么做呢?
五、论述题。回答下列问题。
144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145
学校教学工作包括哪几个基本程序?
146
教育信息化正在改变着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正在改变着家长的参与互动模式。如何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请结合报考学科谈谈你的举措。

1、A2、C3、A4、D5、D6、B7、A8、D9、B10、A11、D12、A13、D14、A15、B16、B17、D18、B19、C20、B21、A22、A23、B24、D25、C26、B27、D28、B29、B30、D31、B32、A33、C34、B35、A36、C37、C38、C39、A40、D41、A42、D43、B44、A45、D46、B47、D48、C49、B50、B51、B52、A53、C54、C55、D56、D57、B58、A59、C60、B61、C62、D63、C64、D65、A66、C67、C68、B69、A70、C71、B72、D73、B74、D75、D76、B77、C78、D79、B80、B81、D82、C83、A84、D85、C86、D87、D88、D89、D90、B91、B92、C93、B94、D95、B96、B97、C98、B99、A100、B101、A102、A103、B104、B105、A106、A107、A108、A109、B110、B111、B112、B113、B114、A115、B116、A117、B118、B119、A120、A121、A122、A123、B124、A125、B126、B127、B128、B129、B130、B131、ABCD132、BCD133、BCD134、ABD135、ABCD136、AB137、AC138、AB139、ABCD140、ACD
1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家及其理论。现代教育史上,布鲁纳提出“结构主义说”并倡导发现学习。他还提出“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强调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A 项正确。
B 项:赞科夫强调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皮亚杰提出发生认识论和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苏霍姆林斯基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2
本题考查的是相关教育著作的作用。1632 年,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一书。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后经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C 项正确。
A 项: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例如: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没有提到班级授课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没有提到班级授课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强调教育的两大理论基础:哲学伦理基础和心理学基础;提出教学过程四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和教学过程的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没有提到班级授课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3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A项正确。
B项:无法体现育人功能,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C项: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通过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3、教育通过形成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D项: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总方针,但各级各类学校应有各自的具体工作方针和培养目标,这就决定了教育目的具有层次性。教育目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因此,居于第三层次的是教学目标。D项正确。
A项:国家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第一层次,排除。
B项: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第二层次,排除。
C项:课程目标是某一课程门类或科目学习完以后所要达到的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程内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5
本题考查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小学教学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具体表现如下:(1)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具有基础地位;(2)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这体现的是小学教育的义务性。选项中“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体现的是小学教育的义务性,而不是基础性。因此,D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A项: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而又十分重大的责任。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将有利地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直至最终消灭文盲,从而保证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目标的实现。因此,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体现了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教育具有为高一级学校打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性质。因此,小学教育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体现了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因此,小学教育为儿童、少年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体现了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6
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该法条明确规定: 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B 项正确。
A、C、D 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7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础技能
(二)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五)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其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或者说是教学最基本的任务。A项正确。
B项:属于教学的任务,但不是首要任务,排除。
C项:属于教学的任务,但不是首要任务,排除。
D项:属于教学的任务,但不是首要任务,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8
本题考查的是对三基的理解。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对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获得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9
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指个体的行为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狼孩是因为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导致智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无法恢复。这说明教育应符合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B 项正确。
A 项:顺序性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个别差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包括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这些差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发展的方面和水平上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丰富化和多样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10
本题考查的是对学生感知觉能力发展的理解。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不够成熟,感知具有笼统性,精确性比较差。A项正确。
B项:注意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与题干无关,排除。
C项: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与题干无关,排除。
D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1
本题考查的是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一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的生活环境和家长的言行举止,从小耳濡目染,会对中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家庭教育是中学生接受后继教育的过滤器。家庭教育也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内容的零散性,任何家庭都不可能像学校那样有计划地,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D项正确。
A项: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能根据时机进行教育。但计划性是学校教育的特点而非家庭教育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由于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所以,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的秉性、脾气摸得十分透彻。“知子莫过父,知女莫过母”,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为家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供了条件;但补偿性是社会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特点,因为社会教育不仅面对学校,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这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政治、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因此补偿性不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权威性,是家长有效地教育和影响子女的重要前提。家庭教育还具有灵活性,家庭教育在时间、空间和形式上是灵活的,它可以针对家庭成员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展开教育。家庭教育内容全面,方法灵活,具有实效。但灵活性并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的特点,社会教育也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其开展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2
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很多,大致归纳有三个方面:教师方面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和教育环境方面的因素。
1.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最大,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传统教学的重要因素,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的形象、言行举止和对学生的态度都深深地影响着师生关系。教师的个人素质修养、专业知识水平、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2.学生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受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影响,对教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易于教育,服从教育,而有的学生则叛逆心理严重,对教师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服从甚至故意背道而驰,严重影响师生关系。
3.在教育环境方面,教师在对学生施行教育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处境。对学生的说教要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避免无限制地啰嗦。教育批评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方式,避免诱发学生的感情障碍,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和紧张。A项正确。
B项:学校的要求属于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但不是核心因素,排除。
C项:学生的成绩属于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但不是核心因素,排除。
D项:家长的期望属于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但不是核心因素,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3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开发的原则。课程开发必须遵循超前性、多元性、基础性、实践性、灵活性这五大原则。其中灵活性是指课程设置在注重基础知识、实际操作、理论研究结构组合的同时,更要突出客观实际需要。D项正确。
A项:超前性是指职业学校培养人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然而,办教育有教育的规律,培养人才具有周期性,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必须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未来人才市场需求作出准确分析和预测,为超前开发课程提供可靠的依据。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基础性是指市场经济以盈利为主要标志,因而势必不断引进新设备、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而办教育很难跟踪这种变化。与其“疲于追赶”,不如加强基础能力训练,增强学生潜在能力,设置基础性课程。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多元性是指现代职业劳动界限的超越和对劳动者知识结构的需求,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使受教育者具有跨岗位、跨职业的能力。满足这种需求,就要开发多元化课程,如开设必修课、必选课、选修课、活动课等。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4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2)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3)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A项正确。
B项: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表述错误,排除。
C项: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表述错误,排除。
D项: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表述错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5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规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教学不仅应该传授知识,更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B项正确。
A项:“授人以鱼”强调的传授基础知识,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6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启发性原则的观点: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助产术;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B项正确。
A项: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系统性原则又叫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7
本题考查的是义务教育的理解。《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均衡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某小学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甲乙丙3类班级,并对甲类班级在师资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该学校违背了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观点。D项正确。
A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B项: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但与题干无关,排除。
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8
本题考查教学策略的相关内容。运用情境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表现为:(1)运用新颖信息,造成耳目一新的惊异感。教学引语新颖,提供的信息具有时代性;(2)制造认知冲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3)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欲罢不能的探究欲;(4)推动学生卷入,调动自主参与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设置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的教学策略属于情境策略。B项正确。
A项:目标教学策略分为五个步骤:揭示目标、指导自学、自主学习(当堂检测)、点拨启发、当堂巩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学工作中常用的成就策略,其理论根源就是我们熟知的成就动机理论,即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以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他们的成就动机密切相关。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9
本题考查学习金字塔理论的相关内容。学习金字塔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1)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2)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3)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4)采用“示范”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5)“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6)“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7)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因此,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学生对知识保持率最高的学习方法是讲给他人听,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C项正确。
A项: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分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并不是学生对知识保持率最高的学习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视听相结合可以记住20%的内容,并不是学生对知识保持率最高的学习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做习题训练可以记住75%的内容,并不是学生对知识保持率最高的学习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0
本题考查学生一天中学习能力的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在一天中的工作能力变化也有一定规律,大致情况是:第一节课的学习能力逐渐上升,第二节达到最高水平,课间休息后,第三节课还能保持较高的水平,以后下降。由此可见,学生一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时间段是上午9点~11点之间。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1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二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演示法和参观法等;三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实验法等。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是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因此,进行课堂教学应侧重选择直观方法。A项正确。
B项:探究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属于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更适合高年级学生,排除。
C项: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和讲评五种方式。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述讲解各有侧重,但在教学中常结合使用。讲演则是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讲演法更适合于高年级学生,排除。
D项: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属于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更适合高年级学生,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2
本题考查的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A项正确。
B项: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C项: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D项:维特海默属于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完形——顿悟理论。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3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揠苗助长没有按照事物发展本身的顺序来进行,因此违背了循序渐进原则。B项正确。
A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C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D项: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4
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层次论。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求知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创造的需要,是追求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因此,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D项正确。
A项:审美需要包括对秩序、对称、完整结构以及存在于大多数儿童和某些成人身上的对行为的完美的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尊重需要是指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尊和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自尊就是个体对自己的尊重,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等的愿望。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地位、名誉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求知需要是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工具。马斯洛认为人和动物都有积极探索环境的需要,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心,希望对所遇到的问题能够作出正确的解释。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5
本题考查对演示法的理解。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题干中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演示法。C项正确。
A项: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6
本题考查课程标准的相关知识。课程标准也叫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只能选择教学大纲,C选项不合适。B项正确。
A项: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7
本题考查分组教学的相关知识。分组教学,又叫分层教学、能力分组,指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因此,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爱好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的组织形式称为分组教学。D项正确。
A项:活动课时制是根据学校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活动来确定不同的上课时间。活动课时制以15—25分钟为一个单位的教学时间。有的课程,如数理化等核心课程可以连续用2—3个单位的时间,而某些辅助课程则只需用一个单位的时间。活动课时制在改变课时结构的同时,往往还对教学对象的组织做相应的变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设计教学法又叫单元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道尔顿制由美国的柏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道尔顿中学创立,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8
本题考查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其形式一般有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三种。B项正确。
A项: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包括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问答、各种书面作业、各种实践作业。教师需按要求布置课外作业并及时批改作业。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9
本题考查班级教学的优点。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班级教学的主要优点有:(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3)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B项正确。
A项:班级授课制中学生很少有动手实践的机会,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多不属于班级教学的优势。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班级授课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不属于班级教学的优势。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班级授课制不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因此,便于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不属于班级教学的优势。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0
本题考查新课改的目标。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项正确。
A项: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
B项: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此项只是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初级目标。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
C项: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此项只是新课改三维目标的高级目标。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1
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第四章第一节明确提出:本次教学改革的内容以及主要任务中第一点是要改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因此,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应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2
本题考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A项正确。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