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 并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选项涂黑。共50题。每题1.28分,共64分)
1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上教育目的的表述出自(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社会文化
B、社会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教育制度
4
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
A、政治与经济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学习相结合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结合
5
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为谁服务
B、教育怎样培养人
C、要把教育引向何方
D、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
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蕴含的哲学思想是(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自相矛盾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
7
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心是( )。
A、教育改革和试验
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实施素质教育
D、个性发展
8
在学校的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
A、以年青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
B、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
C、以维护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
D、以传承文化为目标的授受关系
9
“长善救失”从古至今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经验。并没有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消失,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
A、不变性
B、发展性
C、保守性
D、历史继承性
10
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1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锻炼法
C、自我修养法
D、榜样示范法
12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说明了教育是( )。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13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遗传素质的制约
14
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课程与教学不可分割
B、课程总是在特定的教学中实现的
C、教学包括课程
D、教学总是在特定的课程基础上进行的
15
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
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16
教学设计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 )。
A、教学评价
B、教学内容
C、学生情况
D、教学目标
17
暗示教学法强调( )。
A、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使上课如同游戏、表演
B、教师提出课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获得学习效果
C、将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用纲要信号图表示出来
D、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
18
哪个教学原则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匹配?( )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9
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是( )。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20
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
A、教学策略
B、教学原则
C、教学手段
D、教学形式
21
一般认为,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征,这是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 )的表现。
A、认知阶段
B、认同阶段
C、依从阶段
D、内化阶段
22
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A、在学习结束后立刻复习
B、复习得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
23
分配学生座位时,老师最应该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24
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为( )。
A、分类
B、概括
C、抽象
D、比较
25
脊椎动物的范围包括鸡、鸭、猪、狗、虎、豹、鱼等,这些是“脊椎动物”这个概念的哪个方面?( )
A、内涵
B、外延
C、定义
D、属性
26
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主动呈现还是由学生发现
D、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获得知识
27
下列关于复式教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28
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三个方面,下列哪项不属于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
A、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B、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C、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D、班主任的权威、地位和职权
29
教师的批评和不赞扬与学生的成绩( )。
A、存在正相关
B、关系不明显
C、存在负相关
D、有利有弊
30
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采用的记忆方式是( )。
A、理解记忆
B、机械记忆
C、内隐记忆
D、无意记忆
31
一般而言,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的是将学习成败归因于( )。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32
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
B、想象
C、行为
D、伦理
33
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
34
李华同学在班上排名靠后,为了改变在班上的排名位置,他暗暗地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35
小静同学在学习舞蹈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程度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于技能学习中的( )。
A、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资源管理策略
36
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力
D、分化概念
37
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38
( )是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清晰地感知。
A、组合律
B、活动律
C、强度律
D、差异律
39
( )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自我
40
流程图可用来表现步骤、事件和阶段的顺序,如系统结构图、网络关系图。在学习策略的分类体系中,它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调节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组织策略
41
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这是利用( )的方法。
A、生成性学习
B、视觉想象
C、记忆术
D、元认知监控
42
一个测验能否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43
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闯进来一位学生家长,大家都把视线转向他。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想象力
D、观察力
44
适当的过度学习有利于记忆的保持,一般来说,学习程度以( )为最佳,其效果也最佳。
A、110%
B、130%
C、150%
D、200%
45
小学生的注意广度存在着性别差异,无论低年级或高年级,女生的注意广度( )男生。
A、低于
B、等于
C、高于
D、有的高于,有的低于
46
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 )、保持和再认。
A、编码
B、识记
C、遗忘
D、回忆
47
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48
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49
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心理学上称为( )。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50
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低年级儿童意志的( )。
A、坚韧性水平较低
B、果断性水平较低
C、自觉性水平较低
D、坚持性水平较低
二、多项选择题(请在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两个或以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共6题。每题1.8分,共10.8分)
51
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52
下列关于品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品德是后天学习形成的
B、品德是个体的先天禀赋
C、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D、品德是认知和行为的统一
E、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等同于道德
53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 )。
A、教学目的和任务
B、课程性质与教材特点
C、学生特点
D、教学条件
E、教师自身的特点
54
根据学习的不同内容和结果,学习的类型包括( )。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和熟练的学习
C、行为习惯的学习
D、道德品质的学习
E、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55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
A、以教师为中心
B、以儿童为中心
C、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D、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E、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56
表扬或批评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
A、教育性原则
B、实事求是原则
C、及时性原则
D、适当性原则
E、儿童化原则
三、判断题(共28题。每小题0.9分。共25.2分)
57
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关系,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 )
58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要承担监护职责。 ( )
59
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不承担事故责任。 ( )
60
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控制在1小时之内。 ( )
61
热爱学生是衡量师德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 )
62
总体而言,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 ( )
63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
64
直观性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 )
65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但学习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 ( )
66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活动。 ( )
67
实践说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 )
68
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 ( )
69
与讲授法相比,发现法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超过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 )
70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 )
71
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 )
72
课程计划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 )
73
态度和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的。 ( )
74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所以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总是矛盾的。 ( )
75
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
76
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
77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或教学目标构成学校教育的层次结构。 ( )
78
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动机水平为中等的动机水平。 ( )
79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它不仅对个人产生影响,而且对社会也产生影响。 ( )
80
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属于机械学习。 ( )
81
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 )
82
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 )
83
能再现的必能再认,可以再认未必能再现。 ( )
84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 )

1、B2、D3、B4、B5、D6、A7、B8、B9、D10、B11、D12、C13、C14、C15、C16、D17、A18、D19、B20、A21、C22、A23、D24、C25、B26、A27、C28、D29、C30、A31、A32、D33、B34、C35、A36、D37、D38、A39、C40、D41、A42、D43、B44、C45、C46、B47、A48、D49、B50、C51、B,D52、A,C,D53、A,B,C,D,E54、A,B,C,D,E55、C,D,E56、A,B,C,D,E57、158、059、160、161、162、163、164、165、066、167、068、169、070、071、172、073、174、075、076、077、178、179、180、081、182、083、184、1
1
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中有全面的表述,具体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指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方面都能健康成长。所谓“面向全体”就是应当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教育,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整体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基本特征。
5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
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句话强调不要不懂装懂,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①正确。“不知”能够转化为“知”。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③正确。
7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
8
在学校的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
9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制度、组织形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三个方面。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经验历经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传承下来,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10
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11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这体现了德育中的榜样示范法。
12
夸美纽斯说过,“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说明了教育的重要作用。
13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规律,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阶段、有顺序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14
课程与教学二者从产生时就是不可分割的。课程总是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也总是在特定的课程基础上进行。C项是《大教学论》的观点,认为教学包含课程,课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5
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核心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
16
教学设计应综合考虑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要素。设计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应最先考虑的问题。
17
暗示教学法强调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使上课如同游戏、表演。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收信息。
18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读万卷书”就是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而“行万里路”则是通过自身实践来掌握规律,这句话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19
讲授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
20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21
依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征。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