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9日内蒙古通辽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1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表明(  )。
A、教育是传播知识
B、教育是传承文化
C、教育是传授技能
D、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
2
下列教育思想家中,将哲学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上的是(  )。
A、杜威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康德
3
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统,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规律的哪一特性?(  )
A、生产性
B、工具性
C、历史性
D、相对独立性
4
形成守恒概念,出现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5
为了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老师在每个水龙头上都贴上漂亮而又有教育意义的卡通画,效果很好。老师的这一做法运用的是(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境陶冶法
D、修养指导法
6
李明和王强是同桌。王强喜欢写日记,同桌耐不住好奇心,偷看了王强的日记,发现了王强的秘密,而且告诉了他的同学好友,同学们纷纷窃窃私语,嘲笑王强。李明的行为侵犯了王强的(  )。
A、名誉权、隐私权
B、保护权、隐私权
C、名誉权、荣誉权
D、荣誉权、隐私权
7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个人规格
8
我国新课程实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是(  )。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三级管理制度
C、地方管理制度
D、四级管理制度
9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合作教学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0
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11
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特点。
A、示范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12
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
A、课程即知识
B、课程即复杂会话
C、课程即活动
D、课程即经验
13
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  )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14
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成果评价模式
15
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16
一节好课最根本的标准是(  )。
A、教学目的明确
B、教学内容正确
C、教学方法灵活
D、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17
教学中进行外部分组是按照学生的(  )来编班。
A、年龄
B、发展水平
C、知识经验
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18
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  )。
A、标准参照性测验
B、成就测验
C、学能测验
D、常模参照性测验
19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
A、有领导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差异的认识
D、有经验的认识
20
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促进其经验的增长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矛盾运动
21
从个体角度出发,德育所追求的最高的境界是(  )。
A、德育的社会功能
B、个体发展功能
C、个体享用功能
D、政治功能
22
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  )。
A、提高品德认识
B、激发品德发展动机
C、陶冶品德情感
D、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23
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24
(  )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行为主义模式
25
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是(  )。
A、自我反思、自我对话、自我诘难
B、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同伴协作
C、自我反思、专业引领、同伴协作
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26
家长要求孩子必须认真完成作业以后才能看动画片。这种做法符合(  )。
A、替代强化原则
B、负强化原则
C、普雷马克原则
D、自我强化原则
27
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女优于男
C、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28
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6~11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29
某学生的智力年龄是11岁,实际年龄是10.1岁,表明其(  )。
A、智力较低
B、智力中等
C、智力较高
D、智力非凡
30
对于认知风格属场依存型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
A、鼓励学生自学
B、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总结出结构性知识
C、为其提供无结构材料,让他探索
D、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明确的指导和讲解
31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  )。
A、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B、父母性格、学校教育、社会环境
C、父母性格、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D、家庭教养模式、校风校纪、同辈群体
32
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33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和坚持,对未来行为不具有激励作用,是因为学生习惯把失败归因于(  )。
A、努力不够
B、能力不足
C、运气不好
D、情绪不好
34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间接动机
D、直接动机
35
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36
小张原来认为“教育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
A、类属学习
B、命题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37
学生计划安排周末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组织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38
知识是个体通过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与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39
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40
对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智力水平高者创造力高
B、低创造力者智力水平也低
C、创造力与智力呈线性关系
D、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41
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42
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要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的目的是(  )。
A、牢记题目内容
B、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
C、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D、很好地完成对问题的心理表征
43
奥苏贝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44
认知心理学把理解问题看作是头脑中形成(  )的过程。
A、问题结构
B、问题空间
C、问题内容
D、问题线索
45
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  )阶段。
A、依从
B、认同
C、同化
D、内化
46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原则的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尊重与理解学生
C、预防与矫正为主
D、预防与发展结合
47
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儿童(  )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
B、思维
C、情绪
D、行为
48
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是(  )。
A、唤起先前经验
B、引起学生注意
C、提示教学目标
D、呈现教学内容
49
较适合教授学生必须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的教学策略是(  )。
A、发现学习
B、合作学习
C、直接教学
D、掌握教学
50
在专家型教师的课程计划中,重点进行基本规划的是(  )。
A、教学的具体细节
B、教育情境的创设
C、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
D、教学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51
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  )。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C、以书本为中心
D、从做中学
52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
A、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B、素质教育应当坚持全面发展
C、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D、素质教育要重点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
53
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有(  )。
A、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实际及规律
B、理想人格
C、哲学观念
D、人性假设
54
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
A、民主平等
B、心理相容
C、教学相长
D、尊师爱生
55
课程的CIPP评价模式包括(  )。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5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提出的依据有(  )。
A、教学规律的需要
B、学生所学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C、人类认识规律的需要
D、教学自身的需要
57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几个方面?(  )
A、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B、设立小组目标
C、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
D、个人责任的明确和均等的成功机会
58
德育教育中体谅模式的特征有(  )。
A、坚持性善论,尊重儿童发展要求
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59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包括(  )。
A、教养功能
B、自我教育功能
C、管理功能
D、发展功能
60
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包括(  )。
A、分析和准备阶段
B、搜索阶段
C、加工阶段
D、理解阶段
61
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  )。
A、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止时间上的不同
C、不同系统发展经历的问题不同
D、同一机能在不同时期发展速率不同
6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该理论强调(  )。
A、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B、学习的非接受性
C、学习的情境性
D、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63
学生的学习既为了获得家长老师的赞许,也为了获得名次,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本身的乐趣,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动机源于(  )。
A、认知的内驱力
B、附属的内驱力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64
练习是形成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以下属于学习者练习曲线特点的是(  )。
A、开始进步慢
B、中间有高原期
C、后期进步慢
D、开始进步快
65
学习迁移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  )。
A、教师的指导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D、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66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时,应该做到(  )。
A、引导学生做可控因素的归因
B、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予最高评价
C、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给予最低评价
D、在学生付出同样的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鼓励
67
背诵一篇较长的文章时,中间的内容容易忘记。根据遗忘干扰说,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
A、前摄抑制
B、长时抑制
C、倒摄抑制
D、暂时抑制
68
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包括(  )。
A、难度
B、效度
C、区分度
D、信度
69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有(  )。
A、家庭教养方式
B、认知失调
C、智力水平
D、受教育程度
70
针对儿童厌学可采用哪些方法矫正?(  )
A、心理治疗
B、家庭治疗
C、教育治疗
D、社会治疗
三、判断题。请对下列命题做出判断。
71
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智者派。 (  )
72
现代教育制度推崇的理想是“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  )
73
科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四阶段观点,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  )
74
在1993年,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  )
75
教育的规模、速度与生产力水平同步发展。 (  )
76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还会反作用于文化基础。 (  )
77
弗洛伊德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  )
78
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成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阶段特征。 (  )
79
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认知性;二是情感性;三是动作技能性。(  )
80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论、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  )
81
在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中,教师的主观因素不会影响评价效果。 (  )
82
课程评价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  )
83
教学从其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 (  )
84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  )
85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  )
86
效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  )
87
综合策略是按照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 (  )
88
德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德育对象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 (  )
89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大要素。(  )
90
说服法包括运用言语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  )
91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规律。(  )
92
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
93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只是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 (  )
94
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是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  )
95
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是教学智慧。 (  )
96
思维发展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学生,他们的认识活动都必须借助直观教具。 (  )
97
采用掌握学习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没有差异。 (  )
98
如果学习者把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败的期望。   (  )
99
态度结构的三种成分始终是一致的。 (  )
100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  )
101
优秀的学生不但没有问题行为,而且其行为对其他学生具有榜样作用。 (  )
102
行为塑造法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  )
103
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共同起作用。(  )
104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和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
105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道德行为。 (  )
106
外部奖励能促进学习,但可能破坏学生的内部动机。(  )
107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表明教授学习策略能提高迁移的意识性。(  )
108
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消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
109
将本身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是有意义学习的形式。(  )
110
一般而言,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方面均是有利的。 (  )
111
联结—试误说中“效果律”对教育的启示: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得到消极的后果。 (  )
112
建构主义把教师看成是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义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 (  )
113
学习动机形成过程中会受到个体的需要、成熟价值观以及焦虑程度的影响。(  )
114
学生在学习上连续的失败体验易使其产生习得性无力感。 (  )
115
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 (  )
116
变式的有效性并不在于运用变式的数量,而取决于材料呈现方式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  )
117
提到“树”字时,在人的头脑中会对应很多树的形象,因此形象编码是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 (  )
118
道德判断与评价发展的特点是:从他律到自律,从动机到效果,从片面到全面。(  )
119
儿童多动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好动冲动、注意力缺陷、行为障碍以及学习困难等。(  )
120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帮助教师有效地预测并干预学生。(  )

1、D2、C3、D4、D5、C6、A7、A8、B9、A10、D11、A12、A13、C14、B15、D16、D17、D18、D19、A20、B21、C22、B23、D24、C25、D26、C27、C28、D29、B30、D31、A32、A33、B34、B35、B36、A37、D38、D39、C40、D41、A42、D43、C44、B45、B46、C47、C48、B49、C50、D51、AB52、ABCD53、BCD54、ABCD55、ABCD56、ABCD57、ABCD58、ABD59、ABCD60、ABC61、ABD62、ACD63、ABC64、BCD65、BC66、ABCD67、AC68、ABCD69、ABCD70、BCD71、A72、A73、B74、A75、B76、A77、B78、B79、A80、A81、B82、A83、B84、B85、B86、B87、B88、A89、A90、A91、A92、A93、A94、B95、B96、B97、B98、B99、B100、A101、B102、B103、A104、B105、B106、A107、A108、B109、B110、A111、A112、B113、A114、A115、B116、A117、B118、B119、A120、A
1
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3)在教育活动中,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表明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D项正确。
A、B、C三项: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传授技能均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
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统觉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就是“统觉”。他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等人的影响,把莱布尼茨的统觉观念应用到教学中。他认为统觉的作用就是利用已有的观念吸收新的观念并构成统觉团。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吸收新知识。他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旧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从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赫尔巴特终其一生都致力于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开辟了教学论发展的新道路。C项正确。
A项: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的教育本质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著名教育家,他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也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其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康德于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的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
本题考查对教育相对独立性的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后一个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个时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3)教育具有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教育又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具有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题干中,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统,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是违背了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规律。D项正确。
A项: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具有能够使劳动力、科学知识增值的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育的工具性是指教育能够使人适应社会需要,求学、求职和谋生,维持生命、生存、生活。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的历史性是指教育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特点。比如,封建时期的教育具有封建性、等级性等封建社会的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4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其中,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能够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这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D项正确。
A项: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个体,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探索外界事物。并在9~12个月时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处于前运算阶段的个体最大的特点是“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个体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5
本题考查对德育方法的理解。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主要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陶冶教育法、道德修养法和品德评价法。其中,陶冶教育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主要的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情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题干中,老师在水龙头上贴上漂亮而又有教育意义的卡通画来提醒学生节约用水,运用了情境陶冶法。C项正确。
A项: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修养指导法也叫道德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学生的主要权利。学生作为社会权利主体,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而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人身权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等。其中,名誉权是人格尊严权的一种,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他人尊重自己个人的、不愿或不方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学校和教师有义务保护学生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不为他人所知的权利。题干中,同桌偷看王强的日记并将其秘密告诉了同学,侵犯了王强的隐私权;而同学们嘲笑王强则是侵犯了王强的名誉权。A项正确。
B项:保护权即人身特别保护权,为了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效行使职权和监督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工作,不受行政和司法机关的干涉和影响,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代表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以特别的司法保护权,即发言、表决免责权和人身特别保护权。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荣誉权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
本题考查对教育目的的理解。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而狭义的教育目的则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A项正确。
B、C、D三项:个人价值、素质结构、个人规格是教育目的对个人身心素质层面的要求,而非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社会价值方面的具体要求,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8
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管理体制。为了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国家对课程的管理包括:(1)制订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2)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3)制定国家课程的标准;(4)宏观指导课程实施。地方对课程的管理包括:(1)贯彻国家课程政策;(2)制订课程实施计划;(3)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4)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B项正确。
A项:国家统一管理制度是新课改之前的课程管理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地方管理制度是三级课程管理中地方课程的管理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我国没有四级管理制度的说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
本题考查主要的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把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人本主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主张用“学习的促进者”代替“教师”这个称谓。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教师的角色只是“助产士”或“催化剂”,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又称非指导性教学模式。A项正确。
B项:合作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在小组内合作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发展性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等内部诱因,从而促进所有学生的一般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能力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最优化教学模式是基于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的一种教学模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0
本题考查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教学也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D项正确。
A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1
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手段也叫劳动资料,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教师劳动手段在教育过程中与教育者融为一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其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示范作用。A项正确。
B项: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体现为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等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2
本题考查对课程观的认识。课程观是对课程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包括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认识。传统的学科课程会把“课程”看作名词使用,这种课程观具体体现为:(1)课程或是预定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或是预定的教学计划,或是预期的学习结果;(2)课程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获取,注重系统的、公共的知识的学习;(3)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活动,都是封闭的、固定的,课程是预成性的,以结果或产品形态存在。因此,传统的学科课程观没有体现出“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A项表述错误。
B、C、D三项:以杜威为代表的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将课程视为动词,这种课程观具体体现为:(1)课程即学习者从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一切学习经验或体验;(2)课程以学习者的“经验”为本位,注重活生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的获取,注重个人知识、实践知识的学习;(3)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活动,都是开放的、运动着的,并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预期的,课程是生成性的,以过程或活动形态存在,这种社会性的课程体现了复杂的会话关系。因此,课程即复杂会话、课程即活动、课程即经验这三种说法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都体现出了“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13
本题考查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变革。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C项正确。
A项:接受学习指的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体验学习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亲身的体验所进行的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实践研究是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动手来进行的探究学习;反复巩固学习是一种传统的接受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小组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班级学习是传统的基于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4
本题考查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计划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斯克里文,基本观点是:(1)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到“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上来;(2)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3)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B项正确。
A项:目标评价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泰勒,基本观点是:(1)确定课程目标(最为关键的一步);(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过程评价主要通过描述实际过程来确定或预测课程计划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如何修正课程计划的有效信息。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成果评价即要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它要收集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目标以及背景、输入和过程方面的信息联系起来,并对它们的价值和优点作出解释。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5
本题考查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的关系。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所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因此,教学方法属于教学策略的一部分,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6
本题考查一堂好课的标准。一节好课的判断标准有很多,比如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和气氛热烈。但是判断一堂好课最根本的要求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强调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属于判断一堂好课最根本的标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7
本题考查外部分组的标准。分组教学又叫分层教学、能力分组,是指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其中,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照学生的能力或者学习成绩编班。D项正确。
A项: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B、C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8
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种类。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评价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其中,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因此,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常模参照性测验。D项正确。
A项:标准参照性评价又称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绝对性评价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它关心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能做什么或没掌握什么、不能做什么,宜用于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成就测验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考试,主要是针对特定领域为了检测应试者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设计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能测试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进行的非正规测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9
本题考查对教学过程特殊性的认识。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其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和完全人格的养成;(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0
本题考查杜威对于教学过程的看法。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提出了著名“新三中心论”,即“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因此,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促进其经验的增长。B项正确。
A项:认知结构是布鲁纳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品格相统一是源于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该说法错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1
本题考查德育的功能。德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的发展、整个教育活动的实施、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功能。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基本功能,可以描述为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个体性功能具体表现为:(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3)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C项正确。
A项: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不是从个体,而是从社会角度出发的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个体发展功能属于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但不是最高境界。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2
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教育者将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在品德发展需要和动机的推动下,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激发品德发展动机、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属于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3
本题考查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教育”原则,即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其实质在于要求教师通过集体来影响人,要求经常地从个人转向集体或从集体转向个人,它是教育和影响个人的一种形式,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在这里,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D项正确。
A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属于德育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向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4
本题考查德育模式的相关知识。社会模仿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主张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因此,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C项正确。
A项:认知模式是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科尔伯格。它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体谅模式的代表人物是麦克费尔,主张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不属于德育模式,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5
本题考查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校本研究指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力军,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基本要素包括:(1)自我反思——核心要素;(2)同伴互助;(3)专业引领。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6
本题考查强化的相关知识。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