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精选)

一、判断题。判断正误。
1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
2
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
3
针对学生的求异心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越多样越好。(   )
4
国家课程标准是编制教科书的直接依据。(   )
5
教师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景演绎,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这种评价方法称之为甄别性评价。(   )
6
从课程论的角度来看,合理安排教室座位,布置优美的教室内环境属于隐性课程。(   )
7
田老师在的时候,学生都很听话,田老师一走开,班级纪律就涣散,田老师可能采用的领导方法是放任型。(   )
8
如果把上课看成信息传输,那么教师和学生都是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   )
9
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依法执教。(   )
10
现代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
11
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   )
12
几十名年龄和知识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级就是班集体。(   )
13
接受学习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是有意义学习。(   )
14
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写好规范的教案,上课就一定受学生欢迎。(   )
15
考试就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手段,也是检查教师工作的手段。(   )
16
小辉学习成绩一般,音乐节奏感很强,这说明他的智商高。(   )
17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事故,学校应付管理方面的责任。(   )
18
紧张和焦虑都是不好,需要想办法消除。(   )
19
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重点与难点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0
教师应该基于是否努力而不是根据学生成功与否进行奖励与惩罚。(   )
二、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
21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   )。
A、布置的课堂练习与教学目标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富有变化,并有适当难度
C、教师给学生适当的帮助
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性,记忆性练习
22
某学生智力年龄为11,实际年龄为10,该生属于(   )。
A、智力正常儿童
B、智力超常儿童
C、弱智儿童
D、品德良好儿童
23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   )。
A、是同一种活动
B、方向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
C、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
D、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
24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
A、非常高的水平
B、较高的水平
C、中等的水平
D、较低的水平
2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26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些学生对行为规范有正确的认识,但不能坚持做出正确的行为,这需要教师从(   )入手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7
小兰既不喜欢做家庭作业,又不想被家长责骂,这时她所面临的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28
写作文时先列出提纲这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核策略
D、监控策略
29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关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教书育人
D、终身学习
30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适合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刻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时间
C、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D、任孩子随心所欲地看电视
31
学生性格过分内向,害怕在社交场合说话,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说话时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这属于(   )。
A、嫉妒心理
B、抑郁状态
C、强迫行为
D、社交恐惧
32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33
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抽象直观
34
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   )特点。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5
柴老师退休后还坚持去老年大学学习,这体现了现代教育的(   )特点。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36
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
A、文化素养
B、学科知识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37
能改变“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38
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促进了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人格的养成,这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   )。
A、教育性
B、交往性
C、间接性
D、领导性
39
小玲刚刚转学,害羞胆小,不敢发言,钟老师多次鼓励并表扬她,让她逐步克服胆怯,勇敢地在课堂上发言,钟老师采用的方法是(   )。
A、强化法
B、惩罚法
C、放松法
D、示范法
40
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之争的本质是(   )的争论。
A、能力与知识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课程与思想
41
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正式的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与错误评价
42
朱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反映了注意的哪种特性?(   )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稳定
D、注意转移
43
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44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哪条规律的体现?(   )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45
以分班、分组为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
A、形成性测验
B、安置性测验
C、总结性测验
D、诊断性测验
46
晚上的学习效果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   )的干扰。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47
为了得到老师的赏识而认真学习的行为是出于(   )的需要。
A、生理
B、归属与爱
C、自我实现
D、安全
48
教师借助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教学,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复杂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49
通过对狗鼻子构造的分析,发明出比狗鼻子更灵敏的电子嗅觉器。这是(   )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A、知识经验
B、迁移
C、酝酿效应
D、原型启发
50
目前我国学校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教学
B、分组教学
C、个别教学
D、复式教学
51
通常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这属于(   )。
A、抽象思维
B、经验思维
C、理论思维
D、直观动作思维
52
钱老师在教数学的时候,把橙子一一摆开,给学生直观的认识,这是(   )。
A、现场教学法
B、情景教学法
C、演示教学法
D、实践教学法
53
心理弹性是个体成功应对消极生活实践的能力和人格特质,对个体的身心健康起到保护作用,有研究发现,同样的不利因素对不同个体会产生(   )。
A、相同的影响,高低心理弹性的个体身心都健康
B、相同的影响,高低心理弹性的个体身心都不健康
C、不同的影响,高心理弹性个体比低心理弹性个体的身心更健康
D、不同的影响,低心理弹性个体比高心理弹性个体的身心更健康
54
为了让学生区分“put”和“but”的不同,英语老师特别用不同颜色标出“p”和“b”,这是运用了(  )规律。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后像
D、感觉补偿
55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强于记忆,有的人强于思维,有的人擅长绘画,有的人擅长写作,有的人言语能力强,有的人空间能力占优势,这说明人的能力具有(   )。
A、性别差异
B、发展水平差异
C、表现早晚差异
D、结构差异
56
数学老师不仅看到学生具体运算能力已达到的水平,还看到其他正在发展的逻辑运算能力,这说明该老师了解学生的(   )。
A、最近发展区
B、关键期
C、智力
D、成绩
57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不断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监视、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并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这反映了王老师有较强的(   )。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效能感
C、教学监控能力
D、专业知识
58
教育机智既能取决于教师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好的个性特征,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   )特点的了解。只有摸透学生的“脾气”,才能采取既有原则而又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A、认知能力
B、思维
C、情绪
D、气质类型和性格
59
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应具备该职业所需的能力要求,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不包括(   )。
A、教师的表达能力
B、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C、教师的教育机智
D、教师的多才多艺
60
教师因对学生的热切期待而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关心和亲近,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极大影响,这是(   )。
A、期望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61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动力有内发和外铄两种基本观点,下列哪种说法属于外铄论?(   )
A、性本善论
B、成熟机制论
C、白板说
D、本能论
62
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个人魅力
D、举止端庄
63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
A、更新教学观念
B、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C、改革教学内容
D、实施个别教学
64
在活动中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查,这体现了教育的(   )。
A、独立性
B、多样性
C、实践性
D、自愿性
65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A、规章制度
B、思想观念
C、优秀师资
D、物资设施
66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问题,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和获得知识,这是(   )策略。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社会性互动学习
67
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奶”字时,亲切地对学生说:“看,左边是女字旁,右边像个驼背的人,这就是奶奶的奶字,奶奶的年纪大了,走路时背弯弯的,还需要拄着拐杖。”这位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了(   )。
A、直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68
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69
林老师上一堂散文欣赏课。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同,老师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老师总结说:“同一篇文章,每个人看法不同,允许存在分歧”。这个教学片断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
A、反向性
B、单向性
C、双向性
D、多向性
70
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A、班级环境布置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
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71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72
小学语文第八册《白杨》一课,明写白杨,暗写人。有的教师在设计时将板书设计成一棵树状,树梢上的字说明白杨不怕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总是那么高大挺秀,而树枝下的字则表明了爸爸扎根边疆的决心,并希望孩子们像白杨一样茁壮成长,这种板书属于(   )。
A、线索式
B、简图式
C、表格式
D、提要式
73
当学生违纪时,教师走近学生,摇头示意,这是什么管理方法?(   )
A、安排座位法
B、幽默诙谐法
C、非语言控制法
D、舞台情境法
74
小刚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十个碗,小强偷吃冰箱里的零食,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碗,小红认为,小强做的比小刚更好,因为他只打破了一个碗,这说明小红目前处于道德发展阶段中的(  )。
A、自律阶段
B、他律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后习俗水平阶段
75
儿童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把教师看作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人,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这种心理倾向称之为(   )。
A、独立性
B、自制力
C、依赖性
D、向师性
76
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网络教育
77
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有效策略是(   )。
A、专业化
B、知识化
C、职业化
D、专门化
78
一些孩子对许多事物都很感兴趣,但常常只有“三分钟热度”,兴趣很快又会消失,这说明他们的兴趣品质特征是(   )。
A、广泛性强,指向性集中
B、广泛性强,持久性差
C、广泛性强,效能性差
D、效能性强,稳定性差
79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   )来认识客观世界。
A、直接感知事物
B、间接经验
C、实践活动
D、交往
80
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81
小小、豆豆、丁丁三个小朋友一起玩耍,豆豆和丁丁一起把一个玩偶放到了抽屉里,然后丁丁就跑出去玩了,豆豆偷偷把玩偶从抽屉里拿出来,藏到了衣柜里,小小在旁边看到了整个过程,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小小会认为,丁丁从外面回来后会(   )找玩具。
A、到衣柜里
B、到抽屉里
C、到其他地方
D、不去
82
小学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如果还同时学习英语字母和单词,那么对英语的学习可能会干扰对拼音的学习效果,这属于(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83
人们把成就行为归因于(   )时,成功会感到满意和自尊,失败会感到内疚和羞愧。
A、内部因素
B、外部因素
C、稳定因素
D、不稳定因素
84
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特点是(   )。
A、实践性
B、开放性
C、生成性
D、整合性
85
上课时,教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对地球环境恶化的状况有所了解,然后开始进行环境保护知识讲解,这是教学过程的(   )。
A、领会阶段
B、巩固阶段
C、检查知识阶段
D、运用知识阶段
86
历史课结束时,老师布置学生课下对家长进行访谈,并收集有关二十一世纪九十年代初社会状况资料,下次上课进行报告,这是(   )。
A、口头作业
B、书面作业
C、实践作业
D、阅读作业
三、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选出。
87
学校解聘教师的情况有(   )。
A、不受学生欢迎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
D、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
88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有(   )。
A、分散复习
B、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记忆
C、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
D、增强学习动机,明确记忆目的
89
方老师为了解学生,先去家访,然后在课间留意学生的活动,并和学生进行交流,这个过程中他使用的方法有(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谈话法
D、问卷法
90
下列目标中属于能力目标的有(   )。
A、学生能够完整背诵整首儿歌
B、学生能够用手指作画
C、学生能从文章中联系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D、学生能够把两个数字相加,得出正确答案
91
下列哪些做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A、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
B、班级管理中突出学生的自主管理,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
C、建立开放多元的课程系统,并实施配套的多元评估办法
D、由学生参与制定规章制度,并在严格监督下按要求执行
92
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有(   )。
A、因材施教
B、参与式教学
C、理论联系实际
D、读书指导法
93
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有(   )。
A、学生学习效果
B、课堂教学气氛
C、师生双方活动状态
D、教学目标达成程度
94
李老师讲“惯性”的概念,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出来,然后要求默诵。几分钟后,他开始提问:“什么叫惯性?”学生都紧张起来,只有一两个人举手。这时一个平时颇让老师头痛的学生却高高举起手。老师:“说说看。”不料这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道:“我想问问,如果地球突然停住不转,地球上将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一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交头接耳纷纷议论。这位老师一时语塞脸上颇为尴尬,便板着脸高声呵斥:“谁问你这个了!我叫你背诵惯性,上课为啥不专心听讲.....”案例中的教师犯的错误有(   )。
A、课堂控制力不足,纪律混乱
B、缺少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
C、不尊重学生,对学生有偏见
D、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95
学习、背诵一系列英语单词时,常常很难记住全部的内容,一般来说,遗忘会有如下规律(   )。
A、前半小时内忘记的速度最快
B、单词表开始部分和最后部分遗忘最多
C、因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作用,中间部分的单词的记忆,效果最差
D、当重新学习,背诵这些单词表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96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有(   )。
A、多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B、用尽可能多的教具、仪器、设备,避免单调死板
C、进行注意力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监控的能力
D、提高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加强对学生注意力的训练

1、A2、B3、B4、A5、B6、A7、B8、A9、B10、B11、A12、B13、B14、B15、A16、B17、B18、B19、B20、A21、D22、A23、D24、D25、D26、C27、B28、A29、B30、C31、D32、B33、B34、C35、C36、C37、C38、A39、A40、A41、C42、A43、C44、C45、B46、B47、B48、C49、D50、A51、B52、C53、C54、A55、D56、A57、C58、D59、D60、A61、C62、A63、A64、A65、B66、C67、A68、B69、D70、D71、B72、B73、C74、B75、D76、C77、A78、B79、B80、B81、A82、B83、A84、D85、A86、C87、BCD88、BCD89、ABC90、ABD91、ABC92、ABCD93、ABCD94、ABCD95、AC96、ACD
1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教育目的具有一定的评价作用,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依据这些标准,能够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作出判断,从而评价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要注意发挥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
故表述正确。
2
本题考查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题干表述混淆了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的概念。
故表述错误。
3
本题考查对教学方法的选用意义。学生的求异思维表明学生的思维较发散,但是收敛思维不强。除此之外,求异思维也表明学员接触面较广,思维较活跃,但是缺乏连贯性。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不是教学方法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学生身心思维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适合学生身心思维特点的方式进行最好。一方面,根据学生求异思维的特点,课程的导入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适合学生思维特点,同时加强收敛思维的引导,进而加强学生的思维的连贯性与收敛性。
故表述错误。
4
本题考查课程标准的作用。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
故表述正确。
5
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分类。甄别性评价属于终结性评价。它的主要目的是鉴别或选拔。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检验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终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鉴定,区分出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评定。而题干中老师在课堂之中采用的,并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优秀学生,而是为引导教学前进或是让教学更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程度的确定,更加注重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来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这种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
故表述错误。
6
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按照课程的呈现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或者说是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显性课程的特征是计划性。隐性课程指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安排教室座位,布置优美环境都属于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属于隐性课程。
故表述正确。
7
本题考查教师的师生关系模式。师生关系模式主要包括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放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在教学中,以这种师生关系模式为主的教师采取放任的作风,不负任何实际责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要他们学习自己所高兴的东西。教师不控制学生的行为,也不指示学习的方法,一切活动由学生自己进行。专制型师生关系模式是以命令、权威、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在教室内采取专制的作风,并负担全部的责任,学生没有自由,只能听从教师的命令,而教师一离开课堂,学习就明显松垮。题干描述的说法应该属于专制型。
故表述错误。
8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育绝不是单向的,绝不是教师单方面地输送给学生,当然,主导是教师,但同时学生的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都会引发教师的思考这是一个双向的运动。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
故表述正确。
9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教师在学校的基本职业、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故表述错误。
10
本题考查教育制度发展趋势。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现代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不是日趋分化,而是趋向相互融通的。
故表述错误。
11
本题考查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一方面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知识丰富并不代表能力就一定强。
故表述正确。
12
本题考查班集体的概念。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题干混淆了概念。
故表述错误。
13
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从学习性质与形式来说,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只是因为一些教师使学生进行的是机械学习而采取的又是接受学习方式,才使接受学习被认为是机械的。同样,发现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也可以是机械学习,那种只发现点滴的事实,而不理解其中的规律的发现学习便是机械的发现学习。
故表述错误。
14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基本环节。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除了写好规范的教案之外,还要详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发展。此外,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和基础,但并不代表只要备好课,上课效果就一定好,还涉及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等等。
故表述错误。
15
本题考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方式。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检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可以从中了解教学效果与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工作;学生能从自己学习结果的反馈中,及时获得矫正的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还可以促进知识的巩固与系统化;学校领导可以从中了解师生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推动教学工作的改革,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学生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和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学生。
故表述正确。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智力的理解。智力是指人们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比率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题干描述成绩一般,音乐感强并不代表智商高,无明显相关。
故表述错误。
17
本题考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章第十三条规定,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三)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四)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
故表述错误。
18
本题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适度焦虑能够给予我们应对困难的力量,也能够让我们拥有探索未知的勇气,是我们进取状态的集中体现。所以,适度的压力或焦虑能够让我们发挥出最佳的工作学习水平。
故表述错误。
19
本题考查新课改的目标。新课改提倡三维的目标结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故表述错误。
20
本题考查的是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归因理论重视努力在成就中的积极作用。这一方面建议教师应该基于学生是否努力进行奖励和惩罚,而不是根据学生成功与否。另一方面教师要尽量地引导学生对成败作是否努力的归因,也就是归因训练。归因训练的目的不在于寻找成败的真正的、逻辑上的原因,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故表述正确。
21
本题考查对课堂练习的布置要求。课堂练习的布置遵循目标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等。
A项: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课堂练习的布置也要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要同课堂教学紧密配合,以便巩固、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理论知识。A项正确。
B项:布置练习题时,形式要富有变化,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不断出现的新颖内容所吸引而产生转移,交替出现新的优势兴奋中心。除此之外,课外作业的难度要适当,要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消化,同时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挑战性,B项正确。
C项: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和帮助,对学生的独到见解要加以肯定,C项正确。
D项:布置课堂作业时要力求体现所学知识的重难点,题型多样,尽量减少机械性练习,切忌只布置识记类知识点。过多的机械记忆与操练,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兴趣,被迫完成作业,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D项说法错误。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22
本题考查的是智力范围。根据比率智商公式,比率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因此该学生的智商为110。一般认为,IQ超过130为智力超常,大约占4.4%;IQ低于70为智力落后,大约占2.7%,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大约占1.3%;IQ在110-119的人为优秀(中上或聪明);IQ在90-109的人为中等智商;IQ在80-89的人为中下智商(迟钝)。A项:智商90-110者称为中等智力,属于正常智力范围。该生智力处于此范围内,A项正确。
B项: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为120-140。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弱智儿童的智商为90以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智力与品德无明显相关。智力高者可能品德高尚也可能品德低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3
本题考查的是课外活动的内涵。课外活动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
A项: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活动是截然不同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课外活动是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因此,它与课堂教学有相应的共性存在。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方向一致,共同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服务。二者都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内容、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身心施加影响,为一定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24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各种活动都具有最佳动机水平,而且动机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D项正确。
A项: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并不是说动机越高越好。尤其当面临的任务较难时,动机水平应适当下降,学习效率会提高。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即中等强度动机下学习效率最高。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5
本题考查德育方法的种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子李子虽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果实甜美,惹人喜爱,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寓意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教化育人。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题干描述的寓意正体现了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D项正确。
A项:说服教育法是指采用讲述讲解、报告讲演、谈话、讨论辩论、参观访问等有针对性、感染性、科学性的教育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锻炼法是指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深刻的变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具主动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陶冶法也称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是利用校园文化环境、优良的校风班风、良好的家庭环境或借助音乐、美术、戏剧等进行陶冶的教育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6
本题考查德育的结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学生不能表现出正确的道德行为,说明其在面对困难时,不能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不能坚持到底,这是意志薄弱,缺乏坚韧性的表现。C项正确。
A项: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对行为规范有正确的认识,学生已经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7
本题考查动机冲突的分类。动机冲突主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趋避冲突四种类型。双避冲突是指从两恶或两躲避中必须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既不想因不做作业而受到责骂,又不想忍受做作业的痛苦,这两个目标是小兰都想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她只能回避其一,属于双避冲突。B项正确。
A项:双趋冲突指的是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趋避冲突又称正负冲突,是心理冲突的一种,指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时又会构成某些威胁,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如大学生既想担任学生干部使自己得到实际锻炼,又怕占时太多,影响学习的这种两难选择。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多重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但每个目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个方面的作用,即面临选择时不管选择哪一个,都有喜欢和不喜欢两面。这种冲突最难解决,在重大事件前往往发生此种冲突。如大学生的就业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8
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常用的组织策略就包括列提纲,其他还包括利用图形、利用表格、概括和归纳。A项正确。
B项: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采用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将他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和要学习与记忆的东西联系起来。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复核策略是指通过重复来提高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熟悉性和记忆效果。包括划线、机械重复、过度学习、及时复习、睡前复习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具体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9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为人师表”对教师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用自己的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和教育学生。B项正确。
A项: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职责。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0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正强化的理解和运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通过强化物可以增强某种反应的概率。而这种强化只有在表现出适当的行为之后尽早实施才会起到强化作用。一般在强化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教授新任务时进行及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用一个高频行为作为低频行为的强化物,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即普雷马克原理。故要将看电视作为完成作业的强化物,必须在儿童按时完成作业之后让儿童看电视,才能起到强化的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C。
31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社交恐惧的理解。常见的恐惧症亚型包括广场恐惧、社交恐惧和特殊恐惧症三种。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是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