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4日广东潮州潮安区教育系统教师招聘《教育教学通用能力测试》题(中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2分,满分60分
1
( )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
A、生物起源论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
(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规律
3
在教育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中,( )是指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A、调查法
B、实验法
C、历史法
D、统计法
4
“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5
( )是学生人身权的最基本的权利。
A、受教育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身自由权
D、人格尊严权
6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关系。
A、授受
B、平等
C、上下
D、互相促进
7
( )是指教育在发展人从事或作用于各种事物的活动性能方面所预期的结果,内含对人的功用性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在教育实践中以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呈现出来。
A、价值性教育目的
B、功用性教育目的
C、终极性教育目的
D、发展性教育目的
8
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由( )来决定。
A、学生的需要
B、教师的需要
C、社会的需要
D、人才的培养要求
9
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的课程目标。这主要体现了课程目标的( )特征。
A、整体性
B、阶段性
C、递进性
D、时间性
10
颜回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了德育原则中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1
从理论上说,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在实践中,必须落实到( )上。
A、德育内容
B、德育规律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
12
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取有关的知识和能力。此方法是由美国教育家( )首创。
A、克伯屈
B、杜威
C、波西瓦尔
D、格赛尔
13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部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 )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A、建立一支核心队伍
B、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D、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4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的培养。
A、创新能力
B、读写能力
C、实践能力
D、交往能力
15
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编写课程标准是开发课程的重要步骤。其中,( )是课程标准的中心部分。
A、本文部分
B、说明部分
C、教材内容
D、课程目标
16
关于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倡导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模式
B、以量化的评价模式取代质性的评价模式
C、强调测评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D、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作行为
17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是( )。
A、传递——接受式
B、自学——辅导式
C、探究式
D、概念获得模式
18
( )是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它适用于比较容易的课程。
A、新授课
B、复习课
C、技能课
D、综合课
19
对于一些需要或者适合以最短时间向学生呈现大量而系统的信息的课程,最适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读书指导法
B、任务驱动法
C、演示法
D、讲授法
20
约翰逊认为,合作式学习必须具备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不包括( )。
A、个体之间只存在间接的交流
B、个体积极的相互依靠
C、个体必须都掌握给小组的材料
D、个体具备协作技巧
21
新课程改革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其中,这“三维目标”不包括( )。
A、知识与技能
B、树立终身学习观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过程与方法
22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强调( )。
A、尊重、赞赏
B、帮助、引导
C、反思
D、合作
23
下列关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班主任的素质影响着班级的管理水平
B、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之一
C、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和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D、采用民主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主张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的冲突
24
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技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称为( ),教师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时,应在教学中抓住这个相应的时期。
A、关键期
B、转折期
C、发展期
D、反复期
25
在青少年的失范行为中,( )比例最高。
A、色情犯罪
B、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
C、校园暴力
D、吸食毒品
26
( )是个人对紧张情境的最先反应。
A、焦虑
B、回避
C、抑郁
D、淡漠
27
现在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 )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的原因。
A、相互同化
B、相互干扰
C、相互融合
D、痕迹衰退
28
根据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这种方法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
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29
对历史课中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学习,以及对地理课中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的学习均属于( )。
A、事实性知识的学习
B、命题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组合学习
30
关于学习动机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学习动机直接卷入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机制发生作用
B、学习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成就也高
C、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
D、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
31
( )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预先的特殊准备状态。具体地说,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受先前从事的活动的影响,倾向于带有先前活动的特点。
A、形象思维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心理定势
3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其中( )处于皮亚杰所划分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第四个阶段中。在此阶段,儿童可以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的思维。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3
小宇同学解题时能做到“一题多解”,这说明他的( )能力强。
A、形象思维
B、求同思维
C、发散思维
D、逻辑思维
34
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
35
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列( )不属于学困生的特征。
A、可能存在心理障碍
B、学习动机水平低
C、智力低下
D、注意分散
36
根据斯金纳的学习理论,老师口头表扬学生属于( )。
A、正强化
B、内部强化
C、原始强化
D、负强化
37
心理学家苛勒提出了( )。
A、练习律
B、条件反射理论
C、顿悟说
D、试误说
38
下列情况中,发生了学习的是( )。
A、小王从外面走进电影院,视力显著提升
B、小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校运动会上,小浩服用兴奋剂后夺得百米赛跑冠军
D、动物园内,猩猩模仿游客用湿毛巾擦脸降温
39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既不产生积极影响,也不产生消极影响的学习迁移属于(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零迁移
40
( )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41
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
A、健全人格
B、自我实现
C、寻求发展
D、学会调适
42
在阅读文章时,有的同学速度较快,可以“一目十行”,有的同学则读得很慢,一次只能读一句话,这反映了( )的差异。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稳定性
43
李老师上课时,经常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将每堂课的重点标记出来,这是充分利用( )机制。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后效
D、不同感觉的互相作用
44
在日常生活中,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但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不能感受到所有的刺激,而仅仅感受能够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45
教师教学生为人之道,首先自己应行为人之道。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中的( )原则。
A、教书育人
B、为人师表
C、依法从教
D、教育人道主义
46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是( )。
A、内省
B、慎独
C、创造
D、模范
47
教师公正取决于( )。
A、教师对教育规律和每个学生情况的认知水平
B、教师个人道德觉悟的提高
C、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D、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要求
48
(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A、《宪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高等教育法》
49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应当把( )放在首位,寓其于教育教学之中。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美育
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下列属于教师应当享有的权利的是( )。
A、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B、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C、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D、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假暑假的带薪休假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8分,满分18分
51
人的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大发展,其中意向发展是指( )等的发展。
A、感知
B、记忆
C、需要
D、情感
52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 )等。
A、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B、热爱教育工作
C、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D、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53
关于课程计划编制原则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有( )。
A、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B、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基础性和多样性
C、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D、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保证学科间的合理关系
54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德育教育方法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句子中不能够体现榜样法的有( )。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55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它的意义在于( )。
A、可以减少课堂教学时间
B、有利于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
D、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向
56
根据课堂教学中信息传递的方向和渠道,可将师生关系分为( )。
A、民主交往
B、单向交往
C、多向交往
D、双向交往
57
对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必须注意的问题有( )。
A、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B、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C、适应培养的阶段性,正确使用语言
D、稳定清晰的动觉
58
下列方法中,属于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的是(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性
D、示范性
59
在心理学中,下列属于特殊能力的有( )。
A、形象思维
B、空间想象
C、数学计算
D、观察力
60
当教师与家长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冲突时,教师正确的做法有( )。
A、教师与家长谈话时态度要保持谦和、礼貌,言辞不可过激,不能把对学生的怨气发泄在家长身上
B、对于为自己孩子护短,对教师有成见的家长,教师要用诚恳的态度劝导家长处理好爱与严的关系
C、教师应用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搞好与学生家长的团结协作,保持不卑不亢,取得家长的配合教育
D、对于把孩子的一切交给学校,对子女放任不管,孩子出了问题找学校、找教师算账的家长,教师在调适冲突时要说服他们夫妻承担教育子女应有的责任
三、判断题。共22题,每题1分,满分22分
61
儿童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 )
62
研究表明学生每天的学习能力都有高低变化,一般每天学习能力最强的时间是上午第一节课。( )
63
根据狭义文化的定义,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
64
教育与科技紧密关联,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唯一途径。( )
65
学周安排是学校工作的基本保证。( )
66
讲授法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听讲的能力要求低。( )
67
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大部分学生获得发展。( )
68
当班主任的教育水平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同,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确实成为教育形象时,才能够产生威信。( )
69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法人。( )
70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是既是客体又是主体。( )
71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直观性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7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
73
在新课程下,义务教育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
74
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强。( )
75
意志行动效应的大小,是以人的目的水平的高低和社会价值为转移的。目的越高尚、越远大、越有社会价值,意志表现水平就越高。( )
76
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
77
考试焦虑的危害仅仅是降低学习效率和影响考试成绩。( )
78
语言活动通常分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其中书面语言属于内部语言。( )
79
《红楼梦》中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高清的林黛玉,其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 )
80
职业责任感是教师在职业道德活动中形成的对他人或者社会应负责任的内心体验和道德情感,它既是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又是激励教师实现某种职业道德目标的动力。( )
81
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
82
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
1、A2、B3、C4、B5、B6、D7、B8、A9、C10、B11、A12、A13、A14、A15、D16、B17、C18、D19、D20、A21、B22、B23、D24、A25、B26、A27、B28、C29、A30、B31、D32、D33、C34、C35、C36、A37、C38、D39、D40、B41、D42、C43、B44、B45、B46、B47、A48、A49、B50、D51、CD52、ACD53、ABCD54、CD55、BCD56、BCD57、ABC58、ABCD59、ABC60、ABCD61、A62、B63、A64、B65、A66、B67、B68、A69、B70、A71、B72、A73、B74、B75、A76、A77、B78、B79、B80、A81、A82、A
1
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沛西·能和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A项正确。
B项: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代表人物是中国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是苏联教育学家米丁斯基和凯洛夫。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
本题考查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教育措施)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B项正确。
A项: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
本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相关知识点。历史法是研究者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C项正确。
A项:调查法指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围绕着一定的教育问题,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研究资料,从而对教育现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统计法是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其中顺序性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对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有违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B项正确。
A项: 不平衡性指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对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对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互补性一方面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也指在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对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
本题考查学生的主要权利。学生的人身权主要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和隐私权。身心健康权是人身权中最基本的权利,主要包括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B项正确。
A项: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受教育权和人身权属于并列关系,不属于人身权。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人身自由权是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人格尊严权是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6
本题考查师生关系的内容。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人”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D项正确。
A项: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从教育内容上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类型。从教育目的作用的特点看,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其中,功用性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在发展人从事或作用于各种事物的活动性能方面所预期的结果,内含对人的功用性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在教育实践中以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呈现出来。B项正确。
A项: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目的。反映教育在建构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认为情感、人格品行、审美意识、生活态度、社会倾向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终极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是指具有终极结果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它蕴涵着人的发展要求具有“完人”的性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是指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接性的各种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
本题考查课程理论。存在主义课程理论属于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为奈勒。主要观点有: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学生自由选择的道德标准;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在确定课程的时候,存在主义认为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承认学生本人为他(她)自己的存在负责。换言之,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A项正确。
B、C、D三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9
本题考查课程目标的特征。课程目标的特征包括: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递进性和时间性。其中,递进性是指: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的课程目标。C项正确。
A项:整体性指各级各类的课程目标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阶段性指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课程目标。如小学课程目标、初中课程目标、高中课程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时间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目标会有相应的调整。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0
本题考查德育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题干中的意思是:孔子一步一步、由浅入深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识让弟子的常识渊博,用礼仪规范约束弟子的行为,受到这样的教育,会让弟子感到学习是很快乐的事,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永远不想停止。符合疏导性原则的内涵。B项正确。
A项: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1
本题考查德育目标相关知识点。从理论上说,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在实践中,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因为德育内容是解决我们德育目标要求和学生现有水平之间矛盾的中介,唯有选择合适的内容并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才能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德育目标直接决定德育内容。A项正确。
B项:德育规律是德育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德育方法是指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2
本题考查班级授课制的改革相关知识点。设计教学法最早是由克伯屈提出的,也叫单元教学法。目的在于设想、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去执行解决问题。他作为杜威的学生,沿袭了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在1918年详细地论述了设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步骤,并成为这一教学法的代表人物。A项正确。
B、C、D三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3
本题考查班集体培养相关知识点。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需要以下条件: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根据题干可知,本题强调的是建立一支核心队伍。A项正确。
B项: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班主任在刚接手一个班级时,首先就要做好这项工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班级教育活动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部分组成,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4
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相关知识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其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A项正确。
B、C、D三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5
本题考查课程标准的内容。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一共包含五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其中,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D项正确。
A、B、C三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6
本题考查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改革的重点,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广泛涉及学生评价的特点、类型、目的以及具体操作等。就其总体发展的特点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1)倡导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模式;(2)以质性的评价模式取代量化的评价模式;(3)强调测评的真实性和情境性;(4)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作行为;(5)重视思维过程的评价。因此,B项表述错误。B项正确。
A、C、D三项:均符合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17
本题考查教学模式相关知识点。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活动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C项正确。
A项:传递——接受式教学是一种经典的、人们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短期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主要依靠的是教师的讲解,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自学——辅导式教学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中心,辅以教师的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概念获得模式是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主要反映了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组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