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0日山东省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具体性
B、客观实在性
C、能被意识反映
D、运动
2
以下哪一项不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  )。
A、事物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
B、事物是从简单到复杂发展的
C、事物的发展呈螺旋式上升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
3
“两学一做”在谈及共产主义时提到“革命理性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在唯物主义观点中证明(  )。
A、物质决定意识
B、正确的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C、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D、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
4
“两学一做”要求我们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  )。
A、实事求是
B、联系是普遍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有主次之分
5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社会存在三要素(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法律思想
6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指出“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个经济纲领出自(  )。
A、《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B、《矛盾论》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论十大关系》
7
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独立自主
D、从群众中来,到众中去
8
(  )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A、1926 井冈山
B、1927 井冈山
C、1927 延安
D、1926 延安
9
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远规划是(  )。
A、《21世纪议程》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C、《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D、《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书》
10
2016年6月新增的国家级新区是(  )。
A、长春新区
B、哈尔滨新区
C、福州新区
D、江西赣江新区
11
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结构主义课程论
D、要素主义课程论
12
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  )。
A、学科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辅助性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
13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
A、课程理念
B、课程结构
C、课程目标
D、课程内容
14
教师指定参考书,然后让学生自学、做作业,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向老师请教,这种组织形式属于(  )。
A、分组教学制
B、复式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5
具备很好的(  )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最重要标志。
A、专业知识
B、专业技能
C、专业态度
D、专业品质
16
小学教师多采用具体形象教学方式,中学教师多采用抽象逻辑教学方式。这体现了个人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7
《学记》中十分强调“士先卒”,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一年就是“离经辨志”,即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志向。这体现的教育方法是(  )。
A、陶冶法
B、榜样法
C、说理法
D、自我教育法
18
一个测验的真实性,通常称为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9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共同的准则
B、共同的奋斗目标
C、心理相容的氛围
D、良好的班风
20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观点属于(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21
对待任何一个学生都要一分为二,发扬积极因素而克服消极因素。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长善救失原则
22
各级学校和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相应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其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检查、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23
(  )是班主任工作能力成熟的重要标志。
A、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
B、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C、较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D、灵活的教育应变能力
24
老师采用小红花、插红旗等方式奖励学生,体现的教育方法是(  )。
A、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B、榜样法
C、陶冶教育法
D、指导修养法
25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称为(  )。
A、观察法
B、讨论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
26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令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这说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  )的原则。
A、知行统一
B、疏导教育
C、集体教育
D、因材施教
27
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  )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等以便安排教学。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28
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  )。
A、教师主体性
B、交互主体性
C、学生主体性
D、教师主导性
29
马克思曾说:“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由分工造成的。”下列选项中与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的是(  )。
A、方仲永小时候聪明伶俐,5岁能作诗,到了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B、印度“狼孩”的案例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风生风”
30
下列“德育”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德育是把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体品德的活动
B、德育是一种无需教育者参与的受教育者的自我修行活动
C、德育是把个体的品德转化为社会规范的活动
D、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相统一的活动
31
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堂三维目标中的(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认知策略目标
32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是(  )的关系。
A、内化与外化
B、教育与发展
C、相互促进
D、相互包容
3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代教学新观念的是(  )。
A、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B、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C、从重视过程向重视结果转变
D、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4
“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自身评价
35
某班有四位同学,号称“四大金刚”,其中一个是班干部,另外三个是课代表。有同学反映,他们四个人抱团,个个都很牛,谁对他们提出意见,他们不仅不听,而且态度还不友好。如果你是他们的班主任,针对此情况,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
A、利用正式群体成员间的感情基础,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B、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畅通的信息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等信息
C、设法离散他们,杜绝班级形成小圈子
D、对“四大全刚”严加管教,必要时可以更换班干部或课代表人选
36
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句话强调了(  )。
A、德育目标与方法
B、德育途径与方法
C、德育方法与功能
D、德育功能与途径
37
“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乌申斯基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  )。
A、尊重和关爱学生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38
下列对“教材”最恰当的表述是(  )。
A、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
B、教师的教学用书
C、学生的学习用书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一)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第39—41题
       小明是一名中等生,在老师眼里是那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类型的学生。暑假里,小明留了一头长发,并且染成了黄色。老师认为这样违反学校的规定,责令小明剪掉头发。小明认为留长发是个人的事,拒不剪掉头发,老师称之为“不学好,坏孩子”,还警告其他学生不能学他。一次老师在与小明的沟通中,明确表示让小明剪掉头发,否则第二天就不用来上课了。第二天小明剃了一个光头来上课。
39
案例中的老师的行为主要违背了(  )。
A、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B、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40
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的失败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  )。
A、爱国守法
B、终身学习
C、关爱学生
D、爱岗敬业
41
作为老师或者学校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处理此事(  )。
A、学校有些要求的确没有必要,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B、采用更有策略的方式,不刺激学生的逆反心理
C、以表扬激励为主
D、让家长处理
(二)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第42-43题
       一位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一学生作文写得不错,在随后的语文课上,老师在班里念这位学生的作文,当进行到一半时,班里很多同学打断了老师,大声说这作文是抄袭的。语文老师灵机一动,问全部同学:“这篇作文写得好不好?”同学回答:“好是好,但是这作文是抄袭的……”老师打断学生们的话并大声问道:“我问的是作文好不好?”全部学生都大声回答:“好!”语文老师说:“欢迎大家摘录精彩、生动的文章作为己用,多看些精妙的文章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帮助。”后来班里同学积极学习。抄袭文章的那位同学说:“老师的这堂课,让我一生都难以忘记。”
42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  )。
A、帮助、引导
B、尊重、赞赏
C、合作、开发
D、反思、总结
43
尊重学生人格,归根到底在于教职人员应具有良好的(  )。
A、心理素质
B、知识素质
C、能力素质
D、道德素质
(三)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第44-45题
       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课,书声琅琅。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在裤兜里,黑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空,我大声说:“XX,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嘀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使我陷入沉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我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面板书,写完后随手将粉笔往讲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要学生们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谨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清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44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
A、走路身体一定端正
B、自己做好了,不用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45
本案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B、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要担当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
C、教师应对学生不分方式地严格管理,帮他们改掉缺点,成为严格的管理者
D、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一个不可缺少的“教育力”,教师要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
46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对比律
D、活动律
47
父母对喜欢吵闹的孩子故意采取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
A、逃避条件作用
B、回避条件作用
C、惩罚
D、消退
48
逛商场时,女生一般看到的多是化妆品、包包、衣服等,男生一般看到的是球类、健身器材等,这体现的是知觉的(  )。
A、理解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49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来表达、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法所用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
50
下面哪个现象反映的是视觉适应(  )。
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
B、不管在白天还是黑夜,看到树叶的颜色都是绿色的
C、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浆叶
D、值夜班的消防员佩戴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
51
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满腔愤怒,难以回敬,转而踢倒身边的板凳,把对妈妈的怒气转移到身边的物体上。这种防御机制是(  )。
A、否认
B、置换
C、代偿
D、投射
52
下列哪种学习属于概念学习(  )。
A、父亲指着一条狗并告诉孩子说:“这是狗。”从此孩子知道了狗的概念
B、猫在英文当中的表达为“cat”
C、直角三角属于三角形
D、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所组成的图形叫圆
53
天气炎热,人们不想出去找餐馆吃饭,又担心订的外卖不好吃,这就陷入了(  )。
A、趋避冲突
B、双避冲突
C、多重趋避冲突
D、双趋冲突
54
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
A、建构主义学习论
B、结构主义学习论
C、人本主义学习论
D、社会观察学习论
55
儿童能够理解“皮毛对猫就像羽毛对鸟”这样的类比关系,说明儿童进入了(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6
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属于学习的是(  )。
A、某男生感到被某女生强烈地吸引
B、喝酒后开车比以往快一些
C、儿童进入青春期以后变声
D、转学来的学生开始不愿与同学交流,时间长了与同学的关系就融洽了
57
数学课学习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
A、语言信息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智慧技能学习
D、认知策略学习
58
某学生上课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她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低头,就不太会被提问到,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受到(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分化
59
在能力的功能分类中,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属于(  )。
A、社交能力
B、操作能力
C、认知能力
D、潜在能力
60
老师问学生:“哪些物体可以发出亮光?”小明同学一口气说出了很多如电灯泡、手电、节能灯、手机、电脑等常见的物体。小黄同学不仅说出了部分跟小明类似的常见物体,还说出了如萤火虫、黄金等不太容易想到的物体。据此可知(  )。
A、小明思维的变通性和流畅性好
B、小明思维的变通性和流畅性都不好
C、小明思维的流畅性好,变通性不好
D、小黄思维的流畅性好,变通性不好
61
学习者在具备了一定的技能之后,无论怎么练习,成绩也不能继续提高,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  )。
A、抑制现象
B、低谷现常
C、高原现象
D、挫折现象
62
一般认为,男生胆大、勇敢、粗心大意;女生胆小、心细、温柔。这体现的是心理学效应中的(  )。
A、晕轮效应
B、刻板效应
C、期望效应
D、投射效应
63
教师讲课时,一位学生一会儿听老师讲,一会儿翻书看,一会儿记笔记。你认为此时的注意状态是(  )。
A、稳定的
B、起伏的
C、转移的
D、分散的
64
关于创造性与智商的关系,下列正确的是(  )。
A、高智商者必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者必有高于中等水平以上的智商
C、创造性与智商是线性关系
D、低智商也能产生高创造性
65
对少年期意志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果断品质有发展,反应快,行动快,很少有轻率行为表现
B、自制能力有所增强,但自制力水平有局限性
C、坚韧性接近成熟,其行为不容易虎头蛇尾
D、自觉性完全成熟,做事不需要他人监督
66
当人们在做某件事情失败时,常常要去寻找原因,能够激发其动机的归因是(  )。
A、任务不够
B、努力不够
C、运气不好
D、能力不够
67
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采取迂回战术、不得不暂时扩大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这种情况在(  )问题解决策略中经常出现。(  )
A、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B、爬山法
C、逆向推理法
D、尝试法
68
下列不属于迁移现象的是(  )。
A、闻一知十
B、触类旁通
C、举一反三
D、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69
我们每天都在爬楼梯却不能清楚地说出每层楼的楼梯级数,这说明识记过程中(  )的重要性。
A、识记的目的
B、材料的理解
C、识记材料的数量与性质
D、学习程度
70
杨钰莹甜蜜的歌声,老父亲沉重的脚步,这可以用(  )现象来解释。
A、感觉互补
B、联觉
C、感觉适应
D、感觉对比
71
一名10岁(CA)儿童,在智力测验中测得的智龄(MA)是12岁,他的智商应该是(  )。
A、83
B、100
C、120
D、110
(四)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第72-74题。
       心理学家邓克尔设计了一个“蜡烛实验”。在桌子上有三个硬纸盒,盒里分别装着图钉、火柴盒、蜡烛,要求被试者使用桌子上的这些物品将蜡烛固定在木板墙上,解决的方法很简单,把纸盒钉在墙上,再以它为台基竖立蜡烛。但许多被试者不会这样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把装着东西的纸盒当作容器,看不出纸盒还有别的用途。
       王老师用这个实验考查班上的同学,同学们反复探索毫无结果,就把这个实验暂时搁置起来。放学前,小明同学找到老师说他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并在班里成功演示了这个实验。王老师也用这个实验考查另一个班的同学,他先鼓励同学们思考和讨论桌上物品的各种用途,对同学们各种各样的答案不做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接着请同学们尝试解决问题,很快就有几个同学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72
案例中影响“蜡烛实验”问题解决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不能顿悟
D、不能迁移
73
小明同学一开始反复探索问题毫无结果,问题搁置后回过头来很快便找到解决方法,这种现象称为(  )。
A、酝酿效应
B、顿悟现象
C、期望效应
D、暗示效应
74
案例中王老师的思维训练方法被称为(  )。
A、直觉训练法
B、自由联想法
C、头脑风暴法
D、假设演绎法
7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把(  )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
A、促进公平
B、育人为本
C、提高质量
D、改革创新
76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收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  )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A、省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乡、镇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77
(  )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A、终身学习
B、为人师表
C、关爱学生
D、教书育人
78
(  )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教师的义务。
A、管理学生
B、科学研究
C、教育教学
D、进修培训
79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  )处罚。
A、严厉
B、从轻、免除
C、从轻、减轻
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80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A、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D、教育、感化、挽救
81
8岁的亮亮是一名孤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对其履行收留的主体是(  )。
A、地方人民政府
B、学校教育机构
C、儿童福利机构
D、社区居民委员会
82
陈某是某小学的教师,李某是陈某所教学生的家长。李某认为其女应当交纳的杂费已交,而陈某没有开具收据,该校又多次催李某的女儿补交杂费,李某便以这笔钱被陈某贪污为由,到学校找到陈某要求退钱。陈某多次声明自己未收到过这笔杂费,但李某仍不罢休继续与陈某发生争吵,并用一些不堪入耳的话辱骂陈某,且打了陈某一拳,后被围观人员劝开。事后,陈某到当地医院进行治疗,诊断为轻微伤,医药费开支1565元。根据以上材料,李某侵犯了陈某的(  )。
A、名誉权、荣誉权
B、生命健康权、荣誉权
C、生命健康权、名誉权
D、生命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
83
关于学业证书制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企业单位名义创办的内部职工培训机构,可以颁发学历证书
B、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C、经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其他教育机构可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D、经省教育厅行政部门认可的其他教育机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84
下列属于教育行政法律责任中行政处分的是(  )。
A、扣留
B、罚款
C、没收
D、降职
85
以下不属于教师专业能力素养的是(  )。
A、组织管理能力
B、研究能力
C、教学设计能力
D、语言表达能力
86
(  )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
A、人民群众
B、国民经济
C、国际地位
D、社会文明
87
以下哪个机关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省政府
D、省人大
88
中国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是(  )。
A、《论语》
B、《道德经》
C、《史记》
D、《韩非子》
89
《小二黑结婚》的作者是(  )。
A、赵树理
B、孙犁
C、李束为
D、孙谦
90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是哪位文学家的主要思想(  )。
A、朱自清
B、巴金
C、林语堂
D、茅盾
91
席勒的哪部作品描写了瑞士人民不能忍受压迫,秘密地组织联盟,高呼“不自由,毋宁死”的誓言,走上了斗争的道路(  )。
A、《奥尔良的姑娘》
B、《阴谋与爱情》
C、《麦布女王》
D、《威廉·退尔》
92
曹操统一北方后,企图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与孙权、刘备五万联军交战,孙刘联军大胜,曹操退守北方,史称(  )。
A、官渡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93
以下不属于明清两代建筑的是(  )。
A、莫高窟
B、天坛
C、太庙
D、紫禁城
94
2016年是以下哪一个事变80周年(  )。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95
两岸三通基本实现是在哪一年(  )。
A、2008年
B、2006年
C、1979年
D、2010年
96
时效性和教育性是哪种公文的最显著特点(  )。
A、通知
B、通报
C、决定
D、报告
97
地震的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弱的等级,大于4.7级的地震称为(  )。
A、有感地震
B、小地震
C、破坏性地震
D、大地震
98
以下哪个不是国际制基本单位(  )。
A、安培
B、千米
C、千克
D、开尔文
99
二次能源不包括(  )。
A、核能
B、焦炭
C、蒸汽
D、电能
100
(  )被称作“当代毕升”。
A、袁隆平
B、程开甲
C、李四光
D、王选
101
事业单位考核的内容涉及(  )。
A、德、能、勤、绩、廉
B、德、能、勤、绩
C、成绩
D、能力
102
下列属于旁系血亲关系的是(  )。
A、祖孙之间的关系
B、姐妹之间的关系
C、夫妻之间的关系
D、父子之间的关系
103
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利率解决经济中的哪一种问题(  )。
A、经济萧条
B、通货膨胀
C、进出口失衡
D、市场利润
104
五岳是中国的五大名山,五岳中的北岳是(  )。
A、衡山
B、恒山
C、嵩山
D、华山
105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
A、鄱阳湖
B、红碱淖
C、青海湖
D、西湖

1、B2、D3、B4、C5、D6、A7、B8、B9、C10、D11、B12、D13、C14、D15、A16、A17、D18、B19、B20、B21、D22、A23、D24、A25、C26、A27、A28、B29、D30、A31、C32、B33、C34、A35、A36、C37、B38、D39、B40、C41、B42、B43、D44、D45、C46、A47、D48、D49、B50、D51、B52、D53、B54、A55、D56、D57、C58、B59、C60、C61、C62、B63、A64、B65、B66、B67、A68、D69、A70、B71、C72、B73、A74、C75、D76、B77、D78、C79、D80、D81、C82、C83、B84、D85、B86、A87、B88、B89、A90、C91、D92、D93、A94、A95、A96、B97、C98、B99、A100、D101、B102、B103、B104、B105、A
1
本题考查物质的特性。列宁对物质范畴的看法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B项正确。
A项: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觉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因此,具体性是感性认识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
本题考查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认为否定是在事物内在矛盾基础上引起的自我否定。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主要表现为:(1)社会发展从总的方向、趋势和内容上是上升的、前进的。这一上升性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和形式则是迂回的、曲折的,不是直线上升的。正因为社会发展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所以社会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因此,D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A、B、C三项:均符合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3
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反映世界,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指导人们的行动,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题干中,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意思是我们要坚持这一目标,并将它作为指导,强调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证明正确的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B项正确。
A项:题干中,没有体现物质决定意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题干中没有体现。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
本题考查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干中,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项正确。
A项:毛泽东认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唯物论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联系的普遍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2)是任何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题干中没有体现。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这些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是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与之对应的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题干中没有体现。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
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与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口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因此,D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A、B、C三项:均属于社会存在三要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6
本题考查政治知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集的会议上的报告。会议讨论和通过了毛泽东的这个报告,关于毛泽东的报告,会议的决定指出:“这个报告是整个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时期内,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带纲领性的文件。”在经济方面,毛泽东明确宣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A项正确。
B项:《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它是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是毛泽东1955年7月31日在中共中央召集的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所作的报告,论述了中国加快发展农业合作化的重要性、方针和政策,为中国农业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
本题考查群众路线的相关知识。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其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因此,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B项正确。
A项: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群众观点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我国外交的核心。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
本题考查公共基础知识。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远规划是《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C项正确。
A项:《21世纪议程》是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重要文件。它是一个广泛的行动计划,提供了一个从现在起至21世纪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行动蓝图,涉及与地球发展有关的所有领域。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5年5月6日作出的重要决定,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上下)》从可持续发展评估的理论及方法入手,以大量翔实的材料介绍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际的开发行动,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及核实方法做了全面的介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0
本题考查时政知识。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国家级新区是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设立的一种新开发开放与改革的大城市区。2016年6月江西赣江新区成立。D项正确。
A项:2016年2月长春新区成立。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2015年12月哈尔滨新区成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2015年9月福建福州新区成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1
本题考查典型的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理论流派分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其中,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永恒主义课程理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分科教学为核心,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等。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B项正确。
A项: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1)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3)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与兴趣,从儿童的经验出发设计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均属于学科中心课程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2
本题考查新课程结构内容。新课程结构内容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D项正确。
A项: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制的课程,即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千百年来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文化遗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特殊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辅助性课程是有些学校为学生主办的课外活动。这些活动通常希望让同学们培养领导精神、辅助个人发展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3
本题考查课程的目标。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中,课程目标是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具体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或课程具体目标)。因此,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C项正确。
A项: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理念是人们在对某一事物现实的深刻分析和未来的展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 课程结构是针对整个课程体系而言的,课程的知识构成是课程结构的核心问题,课程的形态结构是课程结构的骨架。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4
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的相关知识。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题干中,教师指定参考书,然后让学生自学、做作业,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向老师请教,这种组织形式属于道尔顿制。D项正确。
A项: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主要是在偏远的、人口稀少的农村,或者其他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区实施。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设计教学法又叫单元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打破学科界限,摒弃传统的教科书;主张由学生自发地决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内容,学生在自己设计、自己实行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并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强调教师的责任在于利用环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帮助学生选择活动所需要的材料。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5
本题考查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1)普通文化知识,是指教师应具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渊博”,而且要“饱学有识”;(2)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学者,是所教学科的专家,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3)条件性知识,是指一个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所教学科知识够用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具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教师的专业领域毕竟是教学而不是其任教的学科;(4)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因此,具备很好的专业知识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最重要标志。A项正确。
B项:专业技能即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专业态度包括:(1)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2)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个方面;(3)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6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其中,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向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体身心发展阶段性的教学启示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题干中,小学教师多采用具体形象教学方式,中学教师多采用抽象逻辑教学方式,说明老师在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分别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A项正确。
B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为:(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2)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教学启示是: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另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7
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自我教育法又称为道德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方法。题干中,《学记》中强调的“士先卒”,体现了立志的重要性,“离经辨志”出自《学记》中的:“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意思是“入学一年后,考查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的邪正。三年之后,考查是否专心学业,乐于公益。五年后考查学生是否广览多读,亲近师长。七年后,考查学生在学术上的见解,对朋友的选择,这叫做小成。”“离经辨志”就是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志向,属于自我教育法。D项正确。
A项: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法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榜样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说理法即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8
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法主要以笔试方式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对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成绩进行评定。测验的质量指标有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其中,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真实地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一次测验是否有效,主要看其是否能准确地测量所要测量的东西。B项正确。
A项:信度是表明评价工具质量的又一重要指标,主要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难度指测验的难易程度。在教学测量中,通常用答对或通过测验的人数比例作为难度值。一般来说,难度值在0.5最佳。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区分度有时也称鉴别力,主要指测验不同水平的被试者并加以区分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9
本题考查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包括:(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其中,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B项正确。
A、C、D三项:均属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条件,但不是班级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动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0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包括:内发论、外铄论、二因素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其中,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所起的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但不能改变和决定人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高尔登。题干中,“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出自霍尔,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属于内发论,即遗传决定论。B项正确。
A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由于外铄论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才能更有效,即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和华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二因素论主张个体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万能论是17、18世纪理性主义者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到可以决定社会,否定遗传素质差异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教育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1
本题考查德育的原则。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贯彻要求:(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并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启发学生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题干中,对待任何一个学生都要一分为二,发扬积极因素而克服消极因素,体现了长善救失的原则。D项正确。
A项: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2
本题考查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谈话法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题干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检查、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属于谈话法。A项正确。
B项: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3
本题考查班主任的工作内容。灵活的教育应变能力和自控能力是班主任工作能力成熟的重要标志。只有达到了能够灵活的应变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是才属于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已经达到成熟了。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班主任工作能力成熟的重要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4
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作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作出的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奖励一般包括下述几种:颁发奖状、发给奖品、授予称号。批评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题干中,老师采用小红花、插红旗等方式奖励学生,属于表扬奖励。A项正确。
B项:榜样法即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陶冶教育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陶冶教育法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指导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5
本题考查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题干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属于实验法。C项正确。
A项:观察法是教学评价的方法,观察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行为的最好方法。它适用于在教学中评价那些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成品)。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6
本题考查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题干中,“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令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出自《论语·公冶长》,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前我对人的态度是,只要听到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的态度是,听到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才能相信。”这句话说明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A项正确。
B项: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