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1、B2、B3、D4、A5、D6、C7、D8、C9、A10、B11、A12、C13、A14、C15、C16、D17、D18、B19、D20、A21、A22、D23、B24、C25、B
https://www.lasee.net/d/file/jiaoshi/2017shangjiaoshizigegaozhonglishixueke.doc[/reply]
1
【答案】B。解析:诸侯有对周天子朝觐述职、缴纳贡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的义务。材料中鲁公为周天子向各国求粮,其行为就是履行诸侯义务。A、C两项不符合题意,在题目中看不出这时存在邻国互助赈灾和买卖粮食的商业行为。D项说的是一种历史现象,而不是“礼”。
2
【答案】B。解析:墨子强调“兼爱”“非攻”,故A选项错误。孟子的义利观,把义和利看作是一对矛盾,强调要“贵义贱利”,与题目材料内容一致,故B正确。庄子继承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故C选项错误。苟子的义利观是重利、更重义,不符合题目中的材料。
3
【答案】D。解析:谥号是后人根据皇帝生前的功绩创制的,“光武”是汉朝后人给出的。年号是皇帝在位年间用的纪年年号,“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庙号则是后人祭祀时候用的。
4
【答案】A。解析:越窑以生产青瓷著称。从诗句来分析,说明该瓷器的颜色为翠绿色,为青瓷的特点。邢窑主要烧制白瓷,排除D项。哥窑、钧窑分别在宋朝出现和兴盛,8、C两项排除。
5
【答案】D。解析:海外白银在宋朝的时候就开始大量输入中国,故A项错。明代的货币制度是“钱、钞兼行”,题目时间为明代中期,故8项错。本题考查的是明朝中期把谷物折换成白银送往京都用于发放官员俸禄,跟农副产品是否实现商品化关系不大,故C项错。题目中“金花银”为明代税粮折收的银两。明代政府将白银作为支付官员俸禄的手段,说明政府肯定了白银的流通作用.将其作为货币。
6
【答案】C。解析: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内阁学士虽有宰相之实,却无宰相之名,承担皇帝的顾问之责,即“犹开府之书记也”。
7
【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中的“四大徽班”可知,京剧在当时已经形成。结合史实可知,这首词描绘的情境应出现在清朝。
8
【答案】C。解析:材料中“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描述的是历时三十年的洋务运动经中日甲午战争一战而宣告破产,因此作者表达的是对洋务运动的批判。
9
【答案】A。解析:“师徒挠败,割地输平”指的是光绪帝和翁同龢在甲午战争中主战而最终战败;“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指的是重用维新派人士,变法图强。预备立宪是由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进行,故B选项错误。创建近代海军在维新变法之前,故C选项错误。废除科举制度是在1906年,故D选项错误。
10
【答案】B。解析:《民报》为同盟会机关报,创立于1905年。《中华民国约法》是1914年颁布的一部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主要规定国家性质、政府构成和公民权利。题目所引内容不符合法典行文风格,应为《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11
【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912至1936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到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推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故①正确;“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②正确;国民政府于1936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故③正确。四大家族为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2
【答案】C。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该纸币的发行时间是1939年。结合晋察冀边区银行可知,这张纸币最有可能发行于抗战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