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6日上午湖北(武汉、荆门、黄冈)面试真题

第1题:
从“人定胜天”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改变,你怎么看?
第2题:
现在有一个出国培训的计划,你和小张是候选人。你认为自己业务能力更强,适合去,可领导最终把名额给了小张,并让你在小张出国期间承担他的工作,对此你怎么办?
第3题: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计划组织一场防灾减灾的活动,请你现场发表一个活动号召讲话。
第4题:
群里说流行语,结果不小心得罪了老同事,请问你该怎么办?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范畴。传统的出题方式是对某一单独的事件、现象或观点进行分析。但本题是要求我们分析两种观念的对比与变迁。可以将题干理解为“过去我们信奉人定胜天,现在我们追求天人和谐,对于这种观念转变,你怎么看”。毫无疑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的观念,所以我们对于题中观念的改变应当持认同的态度。
审题点1:“人定胜天”
过去强调的“人定胜天”是指人处于主导地位,对自然环境进行一系列开发与利用,留下了诸多恶果,比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但是这种观念一无是处么?其实不然,没有主观能动性的突出强调,没有对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时代不会进步,社会不会发展,中国也不会从一穷二白化为东方巨龙。
审题点2:“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如今提倡的“和谐”并非只是简单的保护环境,而是追求共赢,既保护环境,又发展自我。所以,与其说本题是“环境题”,不如说是“发展题”,不能简单的只是围绕环保的话题展开论述,可以上升到五大发展理念,探讨绿色发展。
审题点3:“观念的改变”
这是题眼所在。题目不是让考生对两种发展观评价优劣高低,而是在问对改变的看法。我们要注意到,自然不再被当做人类的附属品,而被定义为平等的、和谐相处的对象,这种思想与以往相较,是一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这种改变有什么积极意义才更应该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综上,我们的态度应该是理性客观,而不是传统的支持后者、反对前者;思路也不是对前者后者的意义、危害进行分析,而是对“改变”进行分析。由此得出思路:理性看待两种观点在不同时代的意义——全面分析观念变迁的原因与意义——今后的启示与做法。
参考答案
从“战天斗地”到“天人和谐”,我国发展思路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这是共产党理论认知的一次大升华,也是人民价值观念的一场大变革。同时,我也感念“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这是支撑5000年华夏文明繁衍不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风风雨雨70年的信念之源。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新时代下,理念转变才是正途。
首先,穷则思变,转变出于资源短缺的现实考量。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资源上依然是人均占有量少,不足以再支撑大干特干的生产方式,我们应当“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况且,曾经掠夺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创造了GDP奇迹,但也在快速发展中留下了大量生态问题,成为前进道路上的明显短板。
其次,曲折前进,转变源自科学发展的规律指引。否定之否定是社会发展固有规律。工业时代,人类文明实现了大飞跃,但也因丧失敬畏心打破了应有的平衡,致使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能领略到生存的威胁;绿色新理念,也是马列主义的内涵体现。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人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所以我们今天才如此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最后,天人合一,转变实属扎根民生的伟大创新。新观念借鉴了发达国家过去的教训,既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走“守青山饿肚子”的穷路,而是要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共赢;此外它更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体现,时下环境问题成为民生热点,百姓向往也从“盼温饱求生存”变成了“盼环保求生态”,只有倒逼转型,才能真正提高幸福指数。
习总书记曾说,“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只有重视实践,才能真正落实。一方面要人人发力,加强宣传教育。坚持形式创新,将全民环保、绿色消费等理念通过全媒体联动、立体式传播,做到电视有画面,广播有声音,微信有转发,软件有直播,实现宣传全覆盖;另一方面要政府给力,完善制度建设。通过专家论证、民意采集,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机制,并且严格落实生态红线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杜绝违法开采、违法排放等行为,切实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驾护航。
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自觉、不懈努力,天蓝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