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有人说,君子应当舍身取义,见义勇为;又有人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你怎么看待?
第2题:
本市环境优美,有历史悠久的古树,如果让你负责对古树的保护工作,你会从哪方面入手?
第3题:
承诺很重要,你是贫困村的村干部,现要求以“承诺”为主题,在精准扶贫的动员大会上发表一段讲话,做开场动员。
第4题:
在以下三组词汇中,每组任选一个词,用选的三个词编一个故事。第一组:孙悟空,牛郎织女,诸葛亮,老子;第二组:南极科考站,上海迪士尼,九华山,徽杭古道;第三组:VR,GPS,AR,3D打印机。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通过抓取题干关键词“舍身取义”“见义勇为”“不立危墙”,判断其属于抽象类的态度观点题目,且题目给了“有人说”“有人说”两种观点,是一道双观点题目,则可分析两个观点是否矛盾,进而得出这道题目的主要态度,如果矛盾可选择其一进行分析论证,如果不矛盾可综合两个观点全面分析。像这道题目中的两个观点,从本质上讲就并不冲突,见义勇为是君子之道应该提倡的,而见义勇为也不代表鲁莽行事,不立于危墙讲的就是要有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危难面前能够明哲保身。而综合来看,我们如何在提倡见义勇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就是我们这道题需要给出的对策。
审题点1:“君子应当舍身取义,见义勇为”
君子是否应当舍身取义、见义勇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舍身取义、见义勇为”不仅是对君子的定义,更是人人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体现,,我们应当充分肯定这种行为。
审题点2:“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君子是否不应立于危墙之下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因为“危墙”,意味着存在危险,如果明知危险存在依然贸然前往,无异于有勇无谋的莽夫,不仅不能给他人提供帮助,更会因此而损害自己的人身安全。相反,君子选择不立于危墙之下,是一种危机意识,能够防患于未然,预先察觉危险信息并采取规避措施,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再回头来看这两个观点就不难看出,两个观点并不矛盾,君子选择“不立于危墙之下”,并不等同于放弃“舍身取义、见义勇为”,而是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正所谓我们要有勇更要有谋。如何才能让大家有勇有谋的弘扬见义勇为的精神呢?一是要在社会上宣扬这种积极的正能量,去营造一种氛围;二是需要技巧培训指导方法,让大家“会为”提高大家帮助他人和保护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政府介入,提供更多保障,规范救人行为,保护救人者的权益,让大家“敢为”。
故本道题目的思路是对两种观点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正反举例、讲道理和举例子的方式进行充分论证,从见义勇为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提炼出见义智为的观点,最后结合自身谈谈如何将见义智为发扬光大。
参考答案
见义勇为是君子的品德,不立于危墙之下则体现了君子的危机意识,二者并不矛盾。首先,舍身取义、见义勇为是君子之道,孔子曾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见义勇为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个人价值。同时见义勇为也是一种积极能量,能够彰显社会正气,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值得我们鼓励。“托举哥”置自身危险于不顾徒手爬楼,托举女孩挽回生命;火海英雄三次救人等这些身边事都体现了见义勇为的君子精神,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其次,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体现了自我保护意识和危机意识,在救人时能够预先察觉危险、防患未然,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后果。反之,如果缺乏预先判断,盲目的见义勇为,不仅会伤害到自己,也会给家庭带来伤害。贸然行动不仅救不到人,更会挫伤其他人见义勇为的热情和积极性。
最后,我认为既要弘扬见义勇为的君子精神,也要不立于危墙之下,这就需要我们见义智为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营造和谐氛围。一方面通过微信、微博、官方网站、报纸杂志等来报道“最美妈妈”、“托举哥”等英雄楷模,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对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把精神楷模、优秀事迹写进教材,让孩子们从小形成见义勇为的正确价值观。
第二,培训技能技巧。一是学校要安排相关培训课程,让孩子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有方法,能判断,在自救的同时寻求帮助。二是通过实际演练,专项知识训练营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高全民见义勇为能力。三是通过制作公益短片、宣传图册、动图演练、直播培训等方式,向大众传授见义勇为的方法,避免悲剧发生。
第三,完善机制保障。一要加强防范,在危险地段设立警示牌,避……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