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全国事业单位联考B类《综合应用能力》试题

材料1
我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城市水问题,如城市内涝频发、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水管理混乱、湿地生态亟待恢复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为此,必须创新城镇化发展道路,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新型关系,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有需要时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海绵城市建设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这种城市发展方式能有效缓解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水问题,以生态建设为先导,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创造具备生态和景观等功能的公共空间。
材料2
①“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②现代化道路不只一条,各国需要根据自身的国情和历史传统不懈探索。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能是任何一种现成方案的简单复刻,更不能脱离中国人民所期所盼的空中楼阁。④中国实现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覆盖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的现代化。⑤这一进程,中国始终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实现发展的根本基点。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新中国。⑦在一穷二白的起点上,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形成了比较完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⑧在此基础上,中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难得机遇,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化红利为实力,即使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⑨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更是物的现代化。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镜界。⑪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只注重物质的现代化,既偏离了人类发展的初衷,也是不可持续的,只要更加注重人的现代化,才能让发展回归本源,实现健康而可持续的发展。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⑬无论是全党全国之力帮助近1亿农村群众摆脱绝对贫困,还是在抗击疫情中不计代价拥护每一个生命,无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都彰显了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崇高追求,这正是中国现代化方案的一条红线。
材料3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培养至关重要。吃什么决定了孩子未来身体是否健康,学什么决定了孩子来来精神品质是否优秀。①毫无疑问,诵读经典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因为很多人都这么看。
诵读是人类早期重要的教育方法之一。有专家认为,四书五经或是其他古书,都可以让孩子们像唱歌一样轻松愉快地诵读,坚持这样的诵读,终身受用。古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说法,因此,孩子们反复诵读,就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诵读经典有很多好处。某同学从小坚持诵读经典,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各科成绩都很优异,在全市名列前茅,这说明从小诵读经典能促进全脑发展。②某地举办了一场青少年记忆力大赛,据统计,半数以上的获奖者有诵读经典的习惯。可以看出,诵读经典能明显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从小诵读经典,可以培养孩子的精神品格和爱国情怀。③某作家说,一个人只要认真读一下《唐诗三百首》,他的心就不可能不中国化。由此可见,一个孩子没有读过《唐诗三百首》,他的心就不可能中国化。
当下,各类读物泛滥,信息过剩,人们很容易滋生浮躁和焦虑的情绪。诵读经典能让人的心静下来、慢下来,孩子的成长能够优雅一点、从容一点,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心性,要让孩子从小诵读正规读物。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们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因而,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经典就能够流传、继承。
材料4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朝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庄进发。
第一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路程的远近,只跟着向导走。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开始叫苦,走到一半时,有人愤怒地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路程,但路边没有里程碑。走到一半时,不少人就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四分之三路程时,大家情绪低落,疲惫不堪,感觉路程还很长。这个时候有人说:“快到了!快走吧,不走是永远到不了的。”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人不仅知道村庄的名字、路程,而且路边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大家边走边看里程碑,每走完一公里便多了一分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昂,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材料5
某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并始终朝着既定方向不懈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
还有60%的人,目标模糊,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来从来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的工作不稳定、生活不如意,总是抱怨。
二、回答问题
【试题一】
根据材料,概括“海绵城市”的定义。(9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试题二】
根据材料,指出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25字。
【试题三】
下列材料在行文逻辑、文字运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或不当之处,如语句顺序不当、语法错误、用词不当、错别字等,指出其中的8处并予以改正。(32分)
要求:指出及改正时,请使用句子序号,不用抄写全句。
【试题四】
请从下列ABCDE选项中,找出与文中①②③处论证错误最为类似的一个句子。
A.某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调查发现,该社区很多长寿老人喜欢饭后散步,由此可见,散步能延长人的寿命。
B.今年某市旅游业呈跨越式发展,收入大幅增长,该市今年的整体经济收入较去年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C.进行健身运动,就会消耗脂肪,因此不进行健身运动,就不会消耗脂肪。
D.由于很多人认为多吃葵花籽会致癌,因而葵花籽确实是致癌食物。
E.某企业负责人在产品推介会上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接到的产品投诉很少,这足以说明我们的产品质量是非常好的。
(1)与①处错误最为类似的句子        。
(2)与②处错误最为类似的句子        。
(3)与③处错误最为类似的句子        。
【试题五】
指出材料中①②③处之外的3处论证错误并分别说明理由。
要求:按序号分条作答,每一条先将论证错误写在“X”处(不超过50字),再将相应理由写在“Y”处(不超过50字)。
【试题六】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60分)
请参考给定材料,结合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观点明确,认识深刻,逻辑严谨,语言流畅;
2.总字数800~1000字。

【试题一】参考答案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下雨时吸、蓄、渗、净水,有需要时释放并加以利用,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生态功能强、水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方式。
       参考答案说明:本参考答案从“功能”“工作方式”“性质”这三个方面概况了“海绵城市”的定义,并做到了分类、分条撰写。各条要点之间彼此独立,没有交叉。
【题目解析】
第一步——审题
通过勾画题干关键词,明确题型、题目的主题、答题要素、材料范围和作答要求等。
根据材料【提示本题材料阅读范围】,概括“海绵城市”的定义【(1)“概括‘海绵城市’的定义”提示本题作答主题为“海绵城市”,阅读材料时需要注意与主题相关的信息;(2)“概括……定义”提示本题作答任务为定义,阅读材料时可以注意“是……”“指……”等定义标志词的表述,也要注意材料中能够界定海绵城市的语句。】。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第二步——阅读资料,提取要点
材料1
段1:我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城市水问题,如城市内涝频发、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水管理混乱、湿地生态亟待恢复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为此,必须创新城镇化发展道路,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本段前半段说明了我国发展海绵城市的必要性,以及通过习总书记的讲话说明海绵城市的重要性,并未涉及到海绵城市的定义。(2)“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在说明海绵城市的功能,也是海绵城市区别于一般城市的地方,可以作为海绵城市的定义,由此可以摘抄要点为:①生态功能强,水系统可持续发展。〗
段2: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新型关系,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有需要时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1)本段前半段具体描述了海绵城市建设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并未涉及到海绵城市本身如何,无要点。(2)后半段“使城市能够……‘弹性’”具体描述了城市建成之后,能够达到的效果,也就是介绍海绵城市具体是什么样的,可以作为海绵城市的定义,由此可以摘抄要点为:②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下雨时吸、蓄、渗、净水,有需要时释放并加以利用,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段3:海绵城市建设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这种城市发展方式能有效缓解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水问题,以生态建设为先导,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创造具备生态和景观等功能的公共空间。
〖(1)本段前半段说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注意的地方,与海绵城市本身是什么无关;(2)“海绵城市这种城市发展方式”说明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发展方式,由此可以摘抄要点为:③城市发展方式。(3)“能有效缓解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水问题,以生态建设为先导,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创造具备生态和景观等功能的公共空间”说明海绵城市能够带来的生态功能,也就是能够解决水的问题,生态功能强,与要点①重复,不再重复出点。〗
第三步——按题目要求整理要点
【梳理各个要点,发现这些要点是从海绵城市的“功能”、“工作方式”、“性质”三个方面展开的,因此可以将要点按照这三个方面进行整理。】
【要点①指出了海绵城市的功能】生态功能强,水系统可持续发展。
【要点②指出了海绵城市的工作方式】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下雨时吸、蓄、渗、净水,有需要时释放并加以利用,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要点③指出了海绵城市的性质】城市发展方式。
【将要点组合成通顺的一段话】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下雨时吸、蓄、渗、净水,有需要时释放并加以利用,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生态功能强、水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方式。
【试题二】参考答案
       1.生态优先;2.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结合;3.因地制宜。
【题目解析】
第一步——审题
通过勾画题干关键词,明确题型、题目的主题、答题要素、材料范围和作答要求等。
根据材料【提示材料范围为本题全部材料】,指出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的三个原则【(1)本题主题为海绵城市建设,阅读材料时需要注意与主题相关内容。(2)本题作答任务为原则,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材料中有关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指导性内容。(3)“三个原则”提示本题作答要分为三条,标清序号。】。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25字。
第二步——阅读资料,提取要点
段1:我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城市水问题,如城市内涝频发、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水管理混乱、湿地生态亟待恢复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为此,必须创新城镇化发展道路,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段1介绍了我国发展海绵城市的必要性以及意义,并未涉及到海绵城市建设,与主题无关,略读。〗
段2: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新型关系,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有需要时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1)“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说明海绵城市建设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要遵守生态文明规定,在重视生态的原则下进行建设,由此可以得到要点:①生态优先。(2)“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新型关系,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说明海绵城市建设要基于城市本身同时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也就是要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结合,不能单纯地依靠其中一方,属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由此可以得到要点:②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结合。(3)本段后半段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定义,与主题无关,略读。〗
段3:海绵城市建设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这种城市发展方式能有效缓解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水问题,以生态建设为先导,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创造具备生态和景观等功能的公共空间。
〖(1)“海绵城市建设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说明海绵城市建设要根据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再在此情况下确保安全,留存雨水等,也就是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建设,由此可以得到要点:③因地制宜。(2)“海绵城市这种城市发展方式能有效缓解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水问题,以生态建设为先导,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创造具备生态和景观等功能的公共空间”说明海绵城市建设要“以生态建设为先导”,与要点①重复。〗
第三步——按题目要求整理要点
【要点①是有关生态的原则】生态优先。
【要点②是有关建设方式的原则】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结合。
【要点③是有关因地制宜的原则】因地制宜。
【试题三】参考答案
       1.②句存在错别字,应将“不只”改为“不止”。
       2.③句语法错误,应在“更不能”后加“是”。
       3.⑤句语法错误,应将“这一进程”改为“在这一进程中”。
       4.⑥句用词不当,应将“透过”改为“经过”。
       5.⑦句用词不当,应将“完全”改为“完整”。
       6.⑧句用词不当,应将“即使”改为“既”。
       7.⑨句语序不当,应将“人”和“物”互换位置。      
       8.⑩句存在错别字,应将“镜界”改为“境界”。
       9.⑨句和⑩句语序不当,应将⑩句置于⑨句前。
       10.⑪句用词不当,应将“只要”改为“只有”。
       11.⑬句语法错误,应在“全党全国之力前”加“举”。
       12.⑬句用词不当,应将“拥护”改为“救治”。
【题目解析】
第一步——审题
通过勾画题干关键点,明确题目类型、材料范围、答题要素和要求等。
下列材料【提示我们阅读范围确定】在行文逻辑、文字运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或不当之处,如语句顺序不当、语法错误、用词不当、错别字等,【(1)“行文逻辑、文字运用等方面”提示我们只需关注内容方面的错误,文段不存在格式方面的错误。(2)其中,“语句顺序不当”是指段落与段落或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逻辑上的错误,如颠倒、混乱等;“语法错误”是指成分残缺、多余等情况,句子中某些部分缺少或重复;“用词不当”是指使用的词语不合适、不恰当,如使用的词语搭配错误等;“错别字”是指字的错误,应该使用某字的地方使用了错字或别字。(3)除此之外,还有逻辑错误和标点错误,“逻辑错误”是指在词句表述中出现前后矛盾或归类不当等错误,“标点错误”是指词句中的标点使用错误。】指出其中的8处并予以改正。【提示我们有两个任务,指出8处错误,并写出改正后的内容。】(32分)
要求:指出及改正时,请使用句子序号,不用抄写全句。【用“①XX错误,应将……改为……”即可,不用将整句话摘抄下来。】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