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后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
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实践活动称为( )。
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2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3
孟母三迁反映了( )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4
教育制度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时代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反映了教育制度的( )。
A、客观性
B、规范性
C、历史性
D、强制性
5
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 )功能是教育的基本、核心功能。
A、社会
B、个体
C、政治
D、经济
6
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
A、国家教育规范
B、学校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家教育体制
7
从课程论的视角看,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的设置属于(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校本课程
D、隐性课程
8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要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并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这种要求属于教育目的层级中的(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9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智育活动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10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B、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1
根据范例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应选择一门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结构等,这反映了教学内容的( )。
A、公平性
B、基本性
C、基础性
D、范例性
12
( )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所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教育经验
B、教育现象
C、教育规律
D、教育方针
13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对哪项教学原则的具体运用?( )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4
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自学辅导法
15
以评价对象自身的情况作为参照标准,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选,这种评价属于(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6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决定
17
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 )、工作成绩是《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
A、工作热情
B、工作态度
C、工作质量
D、动机强度
18
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连续性
B、广延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19
西周“六艺”教育以( )为中心。
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礼书
20
《学记》设计的教学进程,达到大成需要( )。
A、五年
B、七年
C、九年
D、十一年
21
我国最早向外国派遣留学生是在( )时期。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2
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
A、晓庄学院
B、育才学校
C、山海工学团
D、自然科学园
23
在实践德行中,强调动机和效果统一,知与行统一,主观与客观统一的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24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 )编写的。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25
使美国各州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形成现代教育体制的是( )。
A、公立学校运动
B、《毛雷尔拨地法》
C、美国的独立
D、学术大学的创建
26
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福禄贝尔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27
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指的是( )。
A、教育内容
B、教育对象
C、教育方法
D、教育内容与对象
28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 )。
A、《普通教育学》
B、《教育漫话》
C、《林哈德与葛笃德》
D、《大教学论》
29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 )是现代第一本教育专著。
A、《普通教育学》
B、《新教育大纲》
C、《教育学》
D、《论演说家的教育》
30
教育即生活是( )的教育观点。
A、赫尔巴特
B、杜威
C、马卡连柯
D、柏拉图
31
定量分析的前提不包括( )。
A、数据资料客观性
B、数据资料完整性
C、数据资料有效性
D、数据资料准确性
32
根据评价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相对评价和( )。
A、诊断性评价
B、治疗性评价
C、绝对评价
D、总结性评价
33
( )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A、教育目的
B、教育规律
C、教育内容
D、教育任务
34
所谓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A、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
35
食物引发的动物唾液分泌反应在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中指的是( )。
A、条件反应
B、操作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中性反应
36
儿童具备了逆向性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这属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C2、B3、C4、A5、B6、B7、D8、C9、A10、A11、B12、C13、D14、C15、C16、A17、B18、D19、A20、C21、B22、A23、C24、D25、A26、A27、D28、C29、A30、B31、D32、C33、A34、C35、C36、D
1
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教育者将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C项正确。
A项:广义的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智育是指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教育”的由来。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B项正确。
A项: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朱熹强调读书穷理,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
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与动物共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由天然存在的自然界构成。社会环境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关系的总和。题干中的“孟母三迁”出自《三字经》里的“昔孟母,择邻处”,意思是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这个故事反映了环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C项正确。
A项: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
本题考查教育制度的特点。
客观性是指教育制度的客观基础和规律性,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自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教育制度的制定虽然反映着人们的一些主观愿望和特殊的价值需求,但是,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某种教育制度的制定或废止,有它的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A项正确。
B项:教育制度的规范性(取向性)是指任何教育制度都是某制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有其一定的规范性。这种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入学条件即受教育权的限定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确定上。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制度的规范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即教育制度总是体现着某一阶级的价值取向,总是为某一阶级的利益服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历史性是指教育制度是随着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强制性是指教育制度作为教育系统活动的规范是面向整个教育系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独立于个体之外,对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参考文献:刘炎欣编著.教育学新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07.
5
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教育的功能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其中,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的基本、核心功能,教育的其他功能都是从个体功能衍生出来的。B项正确。
A项: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C、D项: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又叫教育对政治或经济的反作用,反映的是教育与政治或经济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6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制度概述。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所以现代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B项正确。
A、C、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
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
按照课程的呈现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其中,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的影响,与“显性课程”相对。题干中,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的设置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属于隐性课程。D项正确。
A项:活动课程即经验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校本课程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8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其中,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是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题干中,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要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并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实际是数学课程需要达到的目标,属于课程目标。C项正确。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