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不应止于“到此一游”
《研学游不应止于“到此一游”》新华网(节选自)
“研学游”是一种融“教”于“游”的新事物,话题领域明确,属于民生领域的教育范畴。同时,“研学游”又是一种旅游新业态,话题亦可属于经济领域。
“研学游”是行走的课堂,集体验、实践、探究、旅行于一体,既能帮助孩子们丰富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又有利于增强其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使孩子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培养综合能力。因此,在涉及基础教育、民生发展、消费新业态等主题的题目时,均可灵活使用文章相关内容。
针对此话题,在具体分析时,很容易联想到学生、家长、研学机构、管理部门等直接相关的主体,也可以尝试挖掘背后存在的市场发展前景、公众个性化需求等。
暑假将至,研学游迎来了又一旺季。近年来,这一融“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旅游新模式,受到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热度上去了,但问题也来了,不少家长吐槽,研学游充其量是“到此一游”。
一些研学游项目过度商业化,有的甚至“货不对板”,有欺诈消费者之嫌。有些机构将“研学”标签生硬地贴在旅游产品上,高价叫卖;有的机构抓住家长的“名校情结”,组织所谓研学团仅仅只是在知名高校门口拍照“打卡”,甚至采取违规手段进入校园,带来不良社会影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游不应止于“到此一游”。
研学游本质是教育活动,相关主体要从青少年群体的发展需求出发,从青少年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入手,科学规划路线,合理安排课程,提供高质量的研学项目,让孩子们从中有所游、有所学、有所悟。
各部门应齐抓共管,共促市场健康发展。一方面,针对研学游特点,应制定专门标准化服务规范,防止市场机构以研学之名打“擦边球”。加强对市场相关产品的监管力度,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督促各组织主体既要保证未成年人的安全,又要保证研学的内容和质量。
另一方面,积极整合文旅资源,主动开发精品基地和路线,推动研学旅行朝着研学实践教育方向发展。目前,包括北京、河南、广西等多地都在积极打造并推出了多个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路线和精品课程。
热点关联
2023年8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工委在联合印发的《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主要任务,提升红色旅游服务水平。红色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等要结合青少年研学特点,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价值内涵,丰富红色旅游形式,加强接待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安全管理服务,不断构建完善红色旅游研学保障体系。要为青少年学生开辟绿色通道、设立网上预约和开放日,提供便利支持;积极推行分层次多样化讲解服务,为青少年量身研发专属解说词,提供优质服务。
2023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强劳动实践、校外活动、研学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家长学校、服务站点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2021年4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强调,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开展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推出一批主题鲜明、课程精良、运行规范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事件分析
思路梳理
研学游的兴起,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让家长和孩子有了新选择;其次,在教育领域,研学游的发展有效融合了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可以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最后,研学游实现了教育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综上,以主体分析法展开意义分析比较清晰。
(1)满足当前市场需求。
一方面,研学游解决了不少家庭暑期没人带孩子的困境,为很多家长平衡工作和家庭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为一体,满足了家长培养孩子增加见识、阅历的愿望。此外,还能培养孩子团队意识、提高生活能力,回应了市场需求。
(2)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研学游“寓学于行、寓学于游、寓教于乐”,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观察,被视为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研学游能把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效衔接,契合了教育转型发展需要,符合当前国家政策导向,成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3)推动地方经济增长。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与“游”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研学游作为一种新模式、新业态,是推动文旅品质提升、实现地方文旅资源互融互通、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政策引导、市场竞争、文旅发展、家长期待中成为地方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存在问题
思路梳理
“研学游”以推动孩子成长为初衷。但作为一种新兴的融合产业,政府部门缺乏对口监管,导致存在滞后性,且市场行业规范和标准没有界定清晰,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此外,作为研学游的消费主力军,家长和学生也并不会甄别研学游产品,并且在问题出现后,也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维权。
(1)政府监管有缺失。
一方面,监管主体不明确,研学游处于教育、文旅、工商等多部门交叉管理领域,在实际监管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容易出现监管盲区或重复监管的情况。另一方面,随着研学游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任务日益繁重,但政府监管部门的人员配备和技术手段相对有限,难以实现高效地监管。
(2)市场发展不完善。
一方面,存在本末倒置、缺“研”少“学”问题。目前市面上的部分研学课程设置缺乏目标、可操作性不强,甚至研学体验内容都十分模糊。另一方面,研学机构鱼龙混杂,质量低下。个别研学机构缺乏专业资质、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加上服务标准不统一,收费信息不透明,制约了研学游行业健康发展。
(3)消费者认识不足。
虽然家长和学生是研学游的主要消费群体,但他们往往对研学游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选择研学游产品时,大多只关注价格和行程安排,而忽视了安全、质量等重要因素。此外,当在研学游中遇到问题时,他们的维权能力也相对薄弱,并不了解有效的维权途径,难以维护自身权益。
解决对策
思路梳理
结合问题分析,“一次研学,终身受益”这是学生和家长的热切期待,也是规范有序的市场理应追求的目标。让研学游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中一条可行的通道,离不开监管部门的及时的纠偏,离不开研学市场的自我完善,更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1)加强政府监管。
首先,要制定专门的研学游管理办法,明确研学游的组织形式、安全标准、服务规范等。其次,要明确监管主体,研学游涉及文旅、教育等多个部门,必须明确监管边界,确定责任部门,保证监管有效。最后,要健全监管制度,从准入门槛、产品资质,到安全管理、应急处置,强化对研学市场的规范,呵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强化市场管理。
一方面,科学设置课程。研学游项目的开发者要科学设置课程路线,围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材料、互动解疑等基本环节,前期要科学开发课程、规划路线,后期再根据反馈不断优化,从而推动研学游更专业、更正规。另一方面,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应组织制定行业标准,提升准入门槛,从源头上保证课程质量。
(3)推动社会共治。
其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学生对研学游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其二,要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家长、学校、社会组织等参与研学游的监督和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实现从“一次性”到“可追溯”的转变,促进研学游的良性发展。
迁移使用
金句迁移
研学游项目的开发者要科学设置课程路线,围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材料、互动解疑等基本环节,前期要科学开发课程、规划路线,后期再根据反馈不断优化,从而推动研学游更专业、更正规。
金句主要反映了研学游项目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方向,因此在涉及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等主题的题目中,可以作为具体的对策应用,可迁移使用:××要科学设置××,围绕××等基本环节,前期要××,后期再××,从而××。
例:现在有很多大学开设“非常规课程”,例如:恋爱课、打牌课、减肥课、野外求生课等。有人认为是不务正业,大学课程应该严谨,也有人认为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具有创新思维,是大学课程改革的有益尝试。你怎么看?
【运用】作为对策
要精心筹备课程。高校要科学设置,围绕课程内容、大纲设计等基本环节,前期要深入调研、规划课设,后期再根据师资反馈的具体情况调整内容,从而推动“非常规课程”更完善、更合理。此外,还应选取具有扎实学术能力的教师,对课程进行设计,打造精品课程。
亮点内容迁移
畅通举报渠道:对策分析部分提到要推动社会共治,通过畅通举报渠道,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从而实现对于研学游的社会监督,这种方式也可以应用在政务服务、教育发展、规范医疗事业、环境保护等多个话题中,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例:小周是执法人员,对于小区快递分拣占道问题说了多次,但对方仍然屡教不改。为此,执法部门准备开展整治快递占道的专项工作。假如你是小周,由你来负责此次整治工作,你准备怎么干?
【运用】
最后,做好巩固提升。专项活动结束后,我会畅通举报渠道,了解快递点是否再次出现占道问题,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持续巩固整改效果。我也会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海报等形式,提醒快递点增强法律意识、规范经营行为,源头上减少占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