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9日上午山东省面试真题

第1题:
《传习录》记载了明代大儒王阳明与弟子的这样一段对话。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将来如何开展工作?
第2题:
明代大儒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将来如何开展工作?
第3题:
城市中设计了很多免费饮水点,年纪大的老人经常用桶打水,针对这种现象,请你提出建议和措施?
第4题:
一个人有三种不同的人生观点,多学习,多帮助,多往好处想。对此,你怎么看?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态度观点中的名人名言类题目,同时也杂糅了自我认知题型的特点。从王阳明与其弟子的对话可以看出,这段话的核心是“事上磨”,“事上磨”代表的是面对困难所要经受的实践、磨炼、锻炼,同时王阳明在最后给出了“事上磨”带来的好处和意义。本题问法特殊,要求我们结合工作谈对策,因此在对“事上磨”的含义及好处进行分析论证后,我们就需要围绕如何开展工作进行重点论述。接下来我们结合题目具体分析。
审题点1:“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
这是记载于明代大儒王阳明《传习录》中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含义是只知无为而养是不能成性的,因为没有根基,经不住外力冲撞,终究要垮。这句话强调的是人不在“事上磨”的危害,那么我们就可以据此从反面去论证“事上磨”的必要性,以此来增强说服力。
审题点2:“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定”的意思为镇定、沉心静气。“静亦定,动亦定”是“人须事上磨”的目的和好处,表明人在经历磨练之后,在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锻炼了自己的心理素质,使自己能够遇事做到沉着冷静、应对自如。这句话强调的是人只有在磨砺中才能成才,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及平和的心态。联系现今工作,这与习总书记谈到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时,所用的“墩墩苗”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可以据此从正面结合工作来论述“事上磨”的必要性。
审题点3:“谈谈将来如何开展工作”
本题讨论的范围是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题干中对于王阳明先生这段话的理解,再联系自身岗位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去做,但注意对策不可泛泛而谈,要有具体的内容。这里我们就可以联想到工作认识到位,主动迎接困难;遇到工作难题,保持平和心态;运用聪明智慧,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反思过往,促进自身成长等等。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简单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出在工作中只有经受磨砺才能获得成长——结合工作正反对比论证“事上磨”的必要性——重点谈如何在工作中经受住各种磨砺。
参考答案
王阳明的深刻之言告诫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经历各种事情的考验、锻炼,才能够立足社会,才能够处变不惊,遇事泰然。就像习总书记谈到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墩墩苗”的比喻,年轻干部须多在事上磨,才能不断获得持续成长的动力。
年轻人只有多在做事中磨砺自己,才能有大收获,大成长。
第一,业务技巧职场技能皆需“事上磨”。通过工作中解决领导给的困难工作逐步树立大局意识,养成从全局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在职场当中处理一些棘手问题,让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得以提高,使工作变得更加顺畅;通过日常工作细枝末节的处理,让业务越来越精炼。
第二,职场心态工作情绪皆需“事上磨”。通过艰苦的工作环境,让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处理一些繁杂的事情,让自己变得有耐心。艰苦的磨砺会使年轻人拥有更加平和的心态,遇事更加沉稳、对待突发矛盾和紧急问题也能够做到有条不紊。
但相反,很多年轻人自持家境优越,养尊处优,没有经历过风雨和磨难,不经历困难,不实际思考解决问题,亦或者只懂得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缺乏实践经验,不仅没有能力将工作安排妥当,且性格上会出现自私、放纵的特性,如李天一、药家鑫等。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公务员,我们必须要有主动接受磨砺的态度,并且能够在磨练当中让自己不断成长,从容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与磨难。
第一,主动积极接受“事上磨”。作为公职人员,我们必须树立起不怕苦、不怕累的观念,主动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参加业务比拼、解决实际矛盾、勇于攻坚克难等,只有真正接受风雨的洗礼,才能磨砺自己、锻炼自己。
第二,有效总结“事上磨”经验。苦难只有思考之后才会变成自己经验,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棘手的事情冷静处理之后,要对自身及前辈妥善处理此次事件的态度、语言措辞、解决方式、灵活途径都进行反思总结,从而成为自我工作成......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