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考试题(上午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关于教育,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不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其它动物教小动物也是教育
B、教育是老一辈和新一辈之间的文化传承
C、教育是对生产生活经验的传递
D、教育和经济、政治不同,有其特殊的意义
2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个体活动
D、偶发事件
3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在生产、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而言的。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则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通过教育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弘扬,以实现在职业岗位和社会层次之间的流动和转换而言的。以下属于社会流动的是( )。
A、推动社会进步
B、促进社会平等
C、推进社会变革
D、提升社会地位
4
下列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纳托尔普
C、福禄贝尔
D、裴斯泰洛齐
5
成败归因理论是谁提出的( )。
A、多德森
B、马斯洛
C、韦纳
D、科温顿
6
下面哪个属于结果性陈述方式( )。
A、明确学习目标
B、撰写什么文章
C、感受语言的文字美
D、复述自然数的定义
7
英语教师在首次教授英语国际音标时,向学生提问:学习汉语时,有拼音作为标识工具,那么学习英语有什么标识工具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请问这个过程属于学习过程的哪个阶段?(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应用知识
8
学校每学期要组织几次家庭教育( )。
A、1
B、2
C、3
D、4
9
生物课上,老师先讲解叶子的形状,再讲秋天叶子变色的原因,请问体现( )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巩固性
10
对于班上打架斗殴的偶发性事件,班主任处理不恰当的是( )。
A、制止当事学生,让班委维持班级秩序
B、到办公室对相关学生进行相应处理
C、听当事学生的一方陈述,批评和教育相关学生
D、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清楚遵守学校和班级纪律的重要性
11
人格成熟的标志是( )。
A、情感的成熟
B、自我意识的完善
C、行为的合理性
D、性格的健全
12
下列学习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讲座,是发现学习,也是机械学习
B、背数学公式,是接受学习,也是机械学习
C、科研,是发现学习,也是意义学习
D、听老师讲解,理清了矩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是接受学习,也是意义学习
13
中小学普通话水平测试,从义务教育阶段几年级开始( )。
A、初一
B、初二
C、五年级
D、六年级
14
学习地理关于河流流动的知识时,把河流流动的区域看作是葫芦进行记忆,这种方法是精加工策略中的( )。
A、做笔记策略
B、提问策略
C、视觉想象策略
D、形象联想策略
15
教师犯了罪,不能从事哪种活动?( )
A、接触未成年人的职业
B、服务性活动
C、医疗健康相关活动
D、社会救助
16
教师聘用聘任,应该采用(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①考核
②奖励
③培养
④培训
⑤筛选
⑥惩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17
过去养老制度不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应发布相关条例完善的养老体制,让老人们安享晚年。这体现了教育制度的( )。
A、规范性
B、客观性
C、历史性
D、强制性
18
下列关于教师备课,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备课要充分了解教材,钻研教材,根据教材进行备课
B、教师撰写教案时,主要写教法,不用写教学过程
C、教师应该了解清楚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再来进行备课写教案
D、教师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应该认真准备
19
( )是直接推动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内部动力。
A、学习资源
B、学习方法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20
某学生一直以来在班上受到冷漠对待,同学之间经常孤立他,导致该学生无心学习成绩下降。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对班上其他同学进行了教育。其他同学开始转变态度主动关心该同学,该同学感受到班上同学的态度转变后,学习成绩也逐步提升。推动该学生学习成绩进步的原因是( )的获取。
A、认知需要
B、尊重需要
C、安全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21
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策略时,一定要根据学生本身情况而进行。这体现的是学习策略训练中的( )。
A、特定性原则
B、内化性原则
C、主体性原则
D、生成性原则
22
教师或家长通过儿童的现实生活事件或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方式,引导儿童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考虑问题,使儿童理解和分享他人情绪、情感体验,从而与之产生共鸣。这属于品德培养中的(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环境陶冶法
D、移情训练法
23
学生在课堂上犯了错,老师当场可以进行的惩罚是( )。
A、在教室罚站一节课
B、安排学生进行公益性服务
C、开除学生学籍
D、对学生进行一周停课
24缺
25
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的教育,中小学教师要注重( )组织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A、学生会
B、兴趣社团
C、共青团、少先队
D、志愿者协会
1、A2、C3、D4、B5、C6、D7、A8、B9、C10、C11、B12、A13、C14、D15、A16、A17、C18、B19、C20、D21、A22、D23、A24、A25、C
1
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因此,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其他动物教小动物不能称之为教育。A项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为正确选项。
B、C、D三项:说法均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2
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中,个体的活动分别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C项正确。
A项: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超常、低常、生理缺陷等)。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又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
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按其流向可分为横向流动功能与纵向流动功能。其中,教育的纵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与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中做纵向的提升,包括职称晋升、职务升迁、薪酬提级等,以提高其社会地位及作用,亦称垂直流动。D项中,“提升社会地位”体现了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D项正确。
A、B、C三项: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能使人适应社会的发展,还能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社会变迁功能体现在各个领域,如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科技功能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4
本题考查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纳托尔普、凯兴斯泰纳等。这一理论主张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B项正确。
A、C、D三项:均属于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理论。归因理论最初是由心理学家海德在研究人际关系心理时提出的,他认为,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韦纳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他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和外界环境。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
本题考查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方式。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包括三类: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因此,目标的陈述也有相应的三种基本的方式。所谓结果性目标,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在设计时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这种可以指向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领域。“复述自然数的定义”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属于结果性陈述方式。D项正确。
A、B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感受语言的文字美”属于体验性目标。所谓体验性目标,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应达成的标准。它在设计中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历时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指向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各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引发学习动机(起始阶段)、领会知识(中心环节)、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