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日浙江省考面试题(A类综合岗)

第1题:
近日,国内首部AI动画片《千秋诗颂》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热议。这部作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从美术设计到生成,再到后期成片,均为生成式AI辅助制作,生动演绎了中华诗词文化的瑰宝,不仅彰显了科技与艺术交融的魅力,更预示着人工智能在未来文化创新和产业应用领域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有人说,借助AI,人类会不断丰富艺术创作的路径与方式,提高创作效率。也有人说,生成式AI形成依赖,会导致创造力枯竭。对此怎么看?
第2题:
现代产业社区是结合人口结构特点和产业特色,积极回应产业需求、员工需求和居民期待,强化顶层设计,聚焦高效治理,优化服务供给,从完善政策制度、创新治理模式、注重营商环境等方面抓好落实,迭代“产业联动”社区治理模式,建设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嵌入城市功能定位,为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内的企业、员工提供公共治理及服务的社区新形态。现代产业社区提供就业保障、医疗卫生等城市服务、政策资源对接、第三方资源链接等企业服务,技能培训、社交活动等员工服务,聚焦党建引领、企业服务、生活服务、休闲服务、个人成长、团队建设六大场景,助推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人才生态“三态融合”。请你谈谈对现代产业社区的看法。
第3题:
小王今年高三,学习成绩一般,但动手能力强,学校建议其报个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小王很认可班主任的建议,但小王妈妈却强烈反对:“你去当维修工,让我面子往哪搁?能赚几个钱,能养活自己吗?又没啥前途,一辈子就是个工人!”假如你是社区干部,小王找到你,想让你帮助劝劝他母亲,你会如何劝解,请现场模拟。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是社会现象题,结合首部AI动画片《千秋诗诵》的播放,引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对此,考生需要先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说明自己如此表态的理由,最后可以谈谈如何让AI更好地服务于艺术创作。下面结合题干具体讲解:
审题点1:“近日,国内首部AI动画片《千秋诗颂》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热议。这部作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从美术设计到生成,再到后期成片,均为生成式AI辅助制作,生动演绎了中华诗词文化的瑰宝,不仅彰显了科技与艺术交融的魅力,更预示着人工智能在未来文化创新和产业应用领域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这是题干给出的现象,主要介绍了国内首部AI动画片《千秋诗诵》的创作情况,突出了AI技术在该作品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AI运用于艺术创作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微软小冰出版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上海博物馆运用AI技术开展了“神兽复活计划”,让AI对《山海经》中的神兽进行了二次创作。而且结合此处题干谈到的“生动演绎”“魅力”“重要的角色”等词汇可以看出,题干对于这一技术尝试持有比较积极的态度,所以考生在表态时,也可以尽量避免消极表态,可以选择积极看待或者辩证看待。
审题点2:“有人说,借助AI,人类会不断丰富艺术创作的路径与方式,提高创作效率”
这是本题的一种观点,指出了借助AI进行艺术创作的优点。
AI能够“提高创作效率”,所谓提高效率,意味着能够以更少的时间、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产出,AI能够通过在艺术创作中替代人完成一部分繁琐的剪辑、构图工作,来达到这一目的;
审题点3:“也有人说,生成式AI形成依赖,会导致创造力枯竭”
这是本题的另一种观点,对AI运用于艺术创作提出了一些质疑。灿烂的人类文明正是因为人的创造力而不断发展的,人的创造力会因为技术应用而枯竭吗?这种观点未免有言过其实之嫌。我们可以对这一观点进行反驳,AI技术并不会导致创造力的枯竭,反而会激发人的创造动能。可以分主体来看,一方面,对于艺术家来说,AI的辅助让艺术家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和创新,精心打磨作品,提升作品质量。而且AI作品就相当于一个对照组,有助于对艺术作品进行筛选、去伪存真,最终提升作品的质量。另一方面,艺术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AI也会为普通人提供艺术创作的可能性,丰富文艺创作的主题和类型。
审题点4:“对此,你怎么看”
这是本题的设问,说明此题是社会现象题。除了表达自己的态度、说明理由之外,我们还需要抓落实,让自己的作答内容更加务实。结合本题的主题,我们可以分主体思考如何让AI更好地运用于艺术创作。
首先,AI技术本身需要迭代,这就需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其次既然是用于文艺创作,那么创作者也有责任追赶时代的大潮,主动熟悉AI工具,为这些产品的优化提出建议;最后,文艺创作和新技术发展与经济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政府也要积极作为、提供支持,可以通过召开研讨会、引导社会舆论等方式提供支持。
因此,本题的作答思路是:首先,联想式入题,表达对运用AI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肯定;其次,肯定观点一,说明AI工具能够提升创作效率;再次,反驳观点二,从提高创作质量、降低创作门槛两方面展开;最后,从企业创新技术、创作者使用技术、政府提供支持三方面提出优化AI工具在文艺创作领域运用的建议。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