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6日上午新疆面试真题

第1题:
有人在珠穆朗玛峰登山时遇险,路过的路人见死不救,人们对此进行指责。而专家指出贸然营救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对此你怎么看?
第2题:
单位要组织一个学转促的知识竞赛,让你来组织,你会如何组织?
第3题:
现在公共场合禁止吸烟,你单位的一个老同事经常在办公室吸烟且烟灰到处都是,你会怎么劝他?
第4题:
你是办事窗口工作人员,因为你的疏忽,漏讲了办事必须要带的材料,群众来了两次材料都不齐全导致没办成事,群众十分生气,你该怎么处理?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这是一道社会现象类的题目。题目中对于“登珠峰遇险是否应该施救”这一社会现象,给出了两类观点,也就是双观点题目。以往我们见到的多数双观点的题目,大家可以从AB观点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有道理的观点展开作答,但是这一道题就要提醒大家选择观点的时候要看清题目的特殊条件、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选择,下面我们通过对题目的深入分析看一看应该选择哪一个观点。
审题点1:“有人在珠穆朗玛峰登山时遇险,路过的路人见死不救”
当我们遇到有人陷入危险的情况,本着生命为重的价值观,我们第一时间都希望这个遇险的人能够得到救助。此时看到题干说“路人见死不救”,理所当然会感到不理解和愤怒,同时也会对见死不救的原因产生疑问,继续读题后,题干给出了一种解释(审题点3)。
审题点2:“人们对此进行指责”
人们之所以会对路人“见死不救”的行为进行指责,无外乎助人为乐的观念深入中华儿女的心,当有人见死不救导致生命逝去,人们自然会迁怒至“路人”的身上;而当下社会中,又有很多见死不救的事件,挑战着群众的道德底线,让大家对此类行为更加愤慨。
但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有群众对极端条件下营救活动的困难不了解,想当然地道德绑架,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可能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在处理这个审题点的时候,我们可以理解他们的指责,但是也要分析不救的合理性。
审题点3:“专家指出贸然营救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
这句话前面有一个转折词“而”,转折词之后是重点,也就是专家的这个分析很重要。具体来看,“更大的损失”是什么?在珠穆朗玛峰这样极端环境下展开营救,别说是普通人,就连经验丰富的登山运动员、专业的救援人员,都要承担失去生命的危险;而贸然营救,也有可能给接下来更加专业、更有保障的救援增加负担。因此助人为乐时,一定要量力而为,不要造成遗憾。我们可以在论证专家的话合理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去谈如何安全攀登和理性救人。
通过对题目的全面分析,我们答题应选择的观点是专家的观点,即不能贸然施救。答题的思路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展开:明确表态——理解指责——理性思考——规范登峰。答题时要注意控制整体时间,安排好详略。
参考答案
看到这道题,不禁让我想起根据1996年那场著名的珠峰山难背景改编的《绝命海拔》,虽然人们指责见死不救是出于对生命的重视,但我更同意专家说的贸然营救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
我可以理解人们对见死不救行为的指责,一方面生命是宝贵的,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由于见死不救而逝去,这让大多数人无法接受,迁怒于其他登山者;另一方面,我们长期以来提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近年来很多见死不救事件不断挑战着广大群众的道德底线,面对“见死不救”心生愤慨。
但是面对此事,我们不能用惯性思维去做推断,而是要理性思考:
第一,外界环境的残酷制约了路人选择。珠峰的环境特殊,严寒、缺氧,再加上山路陡峭有积雪,常年处于七八级乃至十级以上大风之中,即便是专业的登山运动员,也处在危险之中。贸然营救不仅对被困者无益,反而还会加大施救者的风险,其结果只能是共同牺牲,带来更大的损失。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