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日江西省面试真题
第1题:
针对中国式过马路,提三条整治措施。追问:哪条最好?
第2题:
副县长为宣传旅游新项目,参加选秀,玩跳伞,有人说这值得点赞,也有人说有点夸张,你有什么看法?
第3题:
小陈调到基层搞扶贫,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又不太了解扶贫工作,如果你是小陈,你怎么做?
第4题: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别人对你有误解,你觉得不公平,但是又不能闹矛盾,还要与他交往,你是否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后怎样?你是怎么做的?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社会现象中的特殊问法类题目。对于此类题目不能按照传统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作答,而是要严格依照设问要求进行作答。接下来我们结合这道题目进行详细分析。
审题点1:“针对中国式过马路”
“针对”这两个字提醒考生作答一定要围绕中国式过马路这个点作答,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之上,可以适当拔高。“中国式过马路”是稍微有些抽象的概念化表述,为了让答题更加自然,建议考生可以在开头对此进行简单解释,说明中国式过马路的危害,但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以便更清晰给出对策。
审题点2:“三条整治措施”
“三条”是数量要求,注意不要漏点,更不要多答。在提对策时先思考原因,再反向推对策,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可能有:群众意识不足、马路设置的不合理、执法不力。因此,在对策提出上可以从柔性措施(宣传、教育)、服务性措施(优化环境、完善服务等)、刚性措施(法律、惩戒、监督、制度)等方面考虑,找自己擅长的内容,在规定的条数之内细化内容,打造对策亮点。
审题点3:“哪条最好”
需明确说明哪一条最好,简要说明好在哪些方面。简述理由时,可以采用主体分析的方法,从各个主体来展开,也可以采用正反对比的分析方法,通过B措施的问题,反衬A措施的有效。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开题简单表述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理解,简要带过中国式过马路的危害、整治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三条整治措施并从中选出最好的措施,简单给出理由。
参考答案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就是当下中国式过马路的乱象。这种现象不仅扰乱交通秩序,危害群众生命安全,也在损害城市的文明形象。
因此,整治此类乱象迫在眉睫,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出发。
第一,加强宣传引导。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行人的宣传教育。线下通过报纸杂志等主流媒体开展文明出行专题宣传活动,邀请交管部门的人员现身说法,介绍交通规则,还可以在学校开设文明出行专题课程,通过案例解读、情景模拟提升学生的文明出行意识;线上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通过开展文明出行热点话题讨论,拍摄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主题的微电影,制作交通事故动图等形式,引导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
第二,完善道路规划。对于车流量、人流量较大的路段,设计地下通道与过街天桥,方便群众出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根据高峰时段和人流量合理设置信号灯的时长;完善交通引导,在人流量大的路段,高峰时段禁止车辆左转,使行人在绿灯时可以更加快速通行。
第三,加大法律约束。一方面,完善交通法律法规,细化对行人闯红灯的处罚,可以与个人征信系统相结合,提高违法成本;另一方面,在各个路口配备志愿者协助交警执法,或实现技术升级,在路口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对违章者进行实时抓拍,使惩罚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
我认为加大法律约束是最好的措施。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治理力度上看,仅仅依靠自律力度太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结合他律,尤其要结合交通法规,只有通过强制性的交通法规约束才能从更大力度上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乱象。像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就是如此。
第二,从见效时间上看,依靠宣传和道路规划等举措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而且容易出现问题的反复;而加大法律约束则能在最短时间内看到治理成果,并且其效果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