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上午河北省面试真题
第1题:
有人说要与人为善,也有人说不要与人为善,因为好说话的人都没安好心,不好说话的相反是好心。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第2题:
你的单位有领导说爱抱怨的员工都不是好员工,领导不喜欢抱怨的手下;但有人说抱怨能够解决问题,正面看也有积极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3题:
漫画内容:桌子上有一个带虫洞的烂苹果,有一个空水杯,旁边一个写着广告“设计招聘”。有两个人应聘,一个人画的就是这个真实的场景,烂苹果和空水杯;另一个人画的是好苹果和装满水的水杯。主管握着这个画好苹果的人的手,把他录取了;边上另一个照实画的画家不知所措。请根据漫画进行演讲。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态度观点类题目中的“有人说……有人说……”题型。我们要思考这题干中的两种观点在价值观上有无错误,是否相互矛盾。结合到“与人为善”的出处以及含义,显然我们应该支持与人为善的处事方式,多角度论证与人为善的好。接下来对“不要与人为善”的说法作出一定回应,结合前面的分析指出其不当之处。最后,做好观点总结,谈谈如何践行。
审题点1:“有人说要与人为善,也有人说不要与人为善”
两种观点,我们首先判断一下两中观点的关系。“要与人为善”与“不要与人为善”,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关系,我们必然要择其一作为自己的观点。其次要了解“与人为善”的含义。“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本意是指善听别人的意见、建议,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实行善事,是君子的最高德行。既然是高尚的品德,我们就应该支持和践行,因此我们应当支持“要与人为善”。此外,在当今社会与人为善的含义也被扩充了,它包含着善听意见,也有友好待人、开放包容等多层含义。因此,我们既可以谈与人为善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也可以在题目中列举与人为善的历史如:能虚心听取意见的子路、会宽容看守狱警的曼德拉、能够谦让邻里并留下“六尺巷”美名的张英等。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举例论证的论证方式。
审题点2:“好说话的人都没安好心,不好说话的相反是好心”:
这句话说出了有人认为“不要与人为善”的原因。一是逻辑不通,把“与人为善”简单的等同为“好说话”,认为是做表面文章,是没有原则,甚至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不安好心。这种归因方式过于武断并且绝对化。二是理解局限,没有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好说话”其实也是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友善的待人态度。另外,安好心与否的判断标准也并非是否好说话,而是要像孔子所说“听其言而观其行”,从日常举止行为来判断。
参考答案
“与人为善”是古代对君子的至高要求,是指善听别人意见,学习别人长处来实行善事,在当代更是被赋予了乐善好施,宽容友爱等丰富内涵。“与人为善”对于每个人来说可以丰富和提升自我,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则助于增进互助互信,建立诚信和谐的社会氛围。因此我赞同“与人为善”。“与人为善”是在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和提升自我。子路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然后加以改正,被世人称为君子。与人为善是在包容他人,获得的是尊敬和理解。曼德拉在就任总统时,向当初看守他的监狱人员致敬,感谢监狱生活的磨炼,其宽厚友善的精神让世人肃然起敬。与人为善,是在展现大国风范,提升我国国际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蒙古国演讲时曾谈到“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和传统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正是因为我们始终秉持“与人为善”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