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0日下午河北省面试真题

第1题:
重庆一小学的学生随身携带垃圾袋,学校里面没有垃圾存放点。有人认为这很好,是对文明行为的倒逼,有利于环保的养成。有人认为这不合理,造成倒垃圾不便,说说你的看法?
第2题:
学校及农村周边“五毛零食”扎堆售卖,你要怎么解决?
第3题:
竹子前四年生长三厘米,后面飞速的生长,请你以“人生的三厘米”为题演讲。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考察考生综合分析能力。我们要思考通过学校里不设置垃圾存放点,学生随身携带垃圾袋的方式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在审题中遇到新政策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目的行为分析法进行分析。
审题点1:“重庆一小学的学生随身携带垃圾袋,学校里面没有垃圾存放点”
这是学校为了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推行的新政策,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运用目的行为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所谓目的行为分析方法,就是先去挖掘该新政策推行的目的,也就是初衷,然后再去探索该政策存在的问题,一般常见的问题分析角度为可行性、可操作性、可延续性,最后再去从根源入手提出对策。
审题点2:“有人认为这很好,是对文明行为的倒逼,有利于环保的养成。有人认为这不合理,造成倒垃圾不便”
重庆这所小学举动,一方面,是把环保落到实处,确实有利于环保的形成。对于遵守规定,使用垃圾袋的学生来说,这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对于不愿使用垃圾袋的学生,由于周围同学都在使用,且学校无垃圾桶的存在,逼迫着他们习惯自带垃圾袋,倒逼形成文明行为。另一方面,该举措的确造成了不便,欠缺人性化考虑,无论从学校和个人来看都很难有一个很好的效果。因此就需要我们多措并举、久久为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为:分析新政策推行的意义——剖析新政策推行产生的问题——提出对策,治疗根源。
参考答案
重庆这所小学规定要学生携带垃圾袋、学校不设置垃圾存放点,这项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一方面,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倒逼学生遵守文明行为,有利于引导他们做好垃圾回收和处理,从而建立保护环境卫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该政策能够减少学校处理垃圾的管理成本,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日常教学当中,从而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该政策的推行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可行性差,政策存在一刀切。这样的措施体现了学校机械的教育方式,体现了教育责任感的缺失。该政策虽然简单、方便,但是会让学生和教师等群体感到不方便,缺乏人性化考虑;
二是可操作性差,垃圾处置不方便。一方面,小学生携带垃圾袋,一旦垃圾袋装满,如何处置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忘记携带垃圾袋,学生可能会遇到垃圾无处放置的尴尬局面,进而选择随手丢弃,使该举措产生负面效果;
三是可延续性差,举措治标不治本。一方面,学校取消垃圾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配套基础设施,导致学生只能依靠垃圾袋处理垃圾,但由于该举措惩处措施并不清晰,很可能成为一纸空文。另一方面......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