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9日下午福建省面试真题
第1题:
违规摊贩的四岁女儿拿钢管打城管,群众叫好。也有人说小孩的行为并不提倡,你怎么看?
第2题:
政府部门办事大厅,排长龙,工作人员也忙碌,群众和工作人员都不满意,你是工作人员,你怎么办?
第3题:
高校就业率研究生低于本科生,你是高校工作人员,领导让你去调查原因,你怎么办?
第4题:
在信访局大楼楼顶,有农民工因为老板拖欠工资要跳楼。你作为信访办工作人员,怎么办?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题目中的社会现象类,需要我们对题干给出的现象进行分析解读。城管执法、商贩冲突等现象我们都不陌生,只不过这一次的主角成了四岁孩童,孩子还小或许无法知道他行为的意义,我们也不好对四岁孩子的行为做界定分析。但是题干中小贩父母和群众的观点都可以成为答题的切入点。接下来我们结合题目进行详细分析:
审题点1:“违规摊贩”
从道义角度而言,小贩为了生存摆摊是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违规”就说明摊贩的行为是不符合规定,可能出现了占道经营,扰乱正常交通秩序,破坏城市环境的情况。那么城管部门对其进行治理和处罚是合理的,但是也要注意执法的方式和态度。
审题点2:“四岁女儿拿钢管打城管”
四岁的小孩可能是为了保护父母而攻击城管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的判断力和辨识力还不清晰,合法与非法的概念也不懂,知法与守法的意识不够强。但是这样也暴露出家长平时缺少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毕竟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这种打人行为都是错误的,不应提倡和叫好。而且如果商贩的行为确实违规就更不能拿孩童当挡箭牌以试图逃避惩罚。
审题点3:“群众叫好”
群众叫好,说明群众肯定孩子维护父母的心情,甚至是出于“锄强扶弱”的同情心理;但是更多的是说明了群众和城管之间还存在很大的矛盾。根源还是在于部分城管粗暴执法、管理技能水平缺乏,长久的遭到群众的诟病,也让很多群众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时,就用惯性思维对城管加以指责。所以我们还是要从城管的管理能力、方式上下功夫,才能改变当前的窘境,不至于让四岁的孩子“持管相向”。
审题点4:“有人说小孩的行为并不提倡”
虽然题干的表述是不提倡孩子的行为,但其表达的深层含义就是小贩和城管之间应该和平相处,用沟通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动手”解决。
整合上述信息,本题的答题思路为:表明态度、简述理由—分析现象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参考答案
小孩心疼父母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在孩子本该天真烂漫的年龄,心中就播下了仇恨的种子,用钢管对抗城管的这种行为不应提倡。会出现这样的行为主要是因为:
第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行为受父母影响很大,家长缺乏正确的是非教育引导,导致孩子不能分辨行为的好坏,在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后也没有及时制止。第二,法制意识的淡薄。摊贩违规说明摊贩对于怎样合法合规的摆摊经营并没有清晰的认知,以至于出现违规行为后不服从管理。
而旁边群众叫好也表明城管执法工作没有得到群众的认可,这种不理解、不认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群众也存在“锄强扶弱”的心理,对城管的执法工作认可度较低。所以当发生题干的现象时,一些群众因惯性思维不能理性看待,盲目偏袒孩子。而城管工作人员在进行执法时缺乏人性化的疏导和服务,甚至还存在暴力执法、简单执法的情况,导致执法工作得不到群众的认可。
城管和小商贩作为城市街头一对再熟悉不过的陌生人,如何改变“相煎何太急”的困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积极着手改善:
首先,要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一方面,家长要注重自已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正确辨识是非对错,不要在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上埋下仇恨的种子。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将法治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中。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孩子懂法、守法,教会他们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
其次,要加强社会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栏、面对面宣讲、零距离解答、LED屏幕播放宣传标语、开展法律知识进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