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吉林大学841管理学试题
一、简述题(每题6分)
1. 管理科学理论特点
1. 答案
管理科学理论是管理领域中的一个学派,也称数理学派,是美国的工程师泰罗的 “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它以运筹学、系统工程、电子技术等科学技术手段,从操作方法,作业水平的研究向科学组织的研究发展,同时吸取了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新成果,形成的一种现代组织管理学。
“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是:
(1)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即要求行动方案能以总体的最少消耗获得总体的最大经济效益;
(2)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并借助于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和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摒弃单凭经验和直觉确定经营目标与方针的做法;
(3)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
(4)特别是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
“管理科学”学派的主导思想是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
2. 危机特征
2. 答案
危机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企业内外部的突发事件而引发的可能危及企业发展、甚至危及企业生存的严里问题。危机的三个基本特征为:
(1)危机的实质是企业经营中出现的“严重问题”。
问题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实际状况与预定目标之间的一种偏离。危机式的偏离是企业在某一时空的状态严重偏离了预定的要求。
(2)具有危机性质的严重问题不仅危及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可能影响企业目前的生存。危机式的偏离可能使企业目前的生存都难以为继。所以一旦爆发危机,迅速采取应对行动是第一位的。
(3)引发危机的根源是企业内部或外部的突发性事件。
危机性的严重偏离,既可能是来自外部的突然变化,也可能是源自内部的严重性偶发事件。从企业外部来说,既可能是全新技术的突然涌现,也可能是宏观政策的突然转向,既可能是源自市场矛盾的积累,也可能是因为偶发事件的突然转向;从企业内部来说,既可能是企业过速扩张导致的不同领域间的严重不平衡,也可能是管理不善导致的灾难性事故。
3. 外部招聘优点
3. 答案
外部招聘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的众多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管理人员。外部招聘的优点:
(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
“外来优势”主要是指被聘者没有“历史包袱”,组织内部成员(部下)只知其目前的工作能力和实绩,而对其历史、特别是职业生涯中的失败记录知之甚少。因此,如果他确有工作能力,那么便可迅速地打开局面。相反,如果从内部提升,部下可能对新上司在成长过程中的失败教训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可能影响后者大胆地放手工作。
(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外部招聘有利于消除各种内部竞争,有利于缓和内部成员之间因为晋升所形成的紧张关系。
(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来自外部的候选人可以为组织带来新的管理方法与经验。他们没有太多的框框程序束缚,工作起来可以放开手脚,从而给组织带来较多的创新机会。此外,由于他们新近加组织,没有与上级或下属历史上的个人恩怨关系,从而在工作中可以很少顾忌复杂的人情网络。
4. 新形势网络结构特征
4. 答案
网络组织结构是目前正在流行的一种新形式的组织设计,它使管理当局对于新技术、时尚,或者来自海外的低成本竞争能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1)网络结构具有适用性
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对于网络服务的要求,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网络交流。
(2)网络体系结构具有特指性
网络结构相当复杂,且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和系统性,可以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系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其他独特的特征。
(3)网络结构具有抽象性
网络体系结构的涵义的抽象性体现在各层协议的集合上,虽然协议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在搭建体系结构的运用中以及完成体系结构后,协议的存在就显得模糊和抽象。
二、辨析题(每题10分)
1. 控制影响员工的创造性,应给予足够的空间。
1. 答案
适度的控制不会影响员工的创造性,只有过度的控制才会影响员工的创造性。
(一)控制的概念
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有效的控制不仅要求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确定恰当的控制频度,收集及时的信息,而且要求合理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
(二)控制的必要性
控制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适度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原因如下:
1. 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的不是一个完全静态的市场,企业外部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2. 管理权力的分散。企业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每个层次的主管都必须定期或非定期地检查直接下属的工作,以保证授予他们的权力得到正确的利用,保证利用这些权力组织的业务活动符合计划与企业目的的要求。
3. 工作能力的差异。完善计划的实现要求每个部门的工作严格按计划的要求来协调地进行。然而,由于组织成员是在不同的时空进行工作的,他们的认识能力不同,对计划要求的理解可能发生差异;即使每个员工都能完全正确地理解计划的要求,但由于工作能力的差异,他们的实际工作结果也可能在质和量上与计划要求不符。某个环节可能产生的这种偏离计划的现象,会对整个企业活动的进行造成冲击。加强对这些成员的工作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控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效的,只有按照以下几个原则来做才不会影响人员的创造性。
第一、适时控制
适时控制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避免偏差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及时纠偏,要求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能够反映偏差产生及其严重程度的信息。
第二、适度控制
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
(一)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有效的控制应该既能满足对组织活动监督和检查的需要,又要防止与组织成员发生强烈的冲突。适度的控制应能同时体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1. 过多的控制会对组织中的人造成伤害,对组织成员行为的过多限制,会扼杀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过少的控制,将不能使组织活动有序地进行,就不能保证各部门活动进度和比例的协调,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时刻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控制。由于存在对控制者的再控制问题,这种全面控制甚至会造成组织中控制人员远远多于现场作业者的现象。
(三)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任何控制都需要一定费用,衡量工作成绩,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为了纠正偏差而采取的措施,都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同时,任何控制,由于纠正了组织活动中存在的偏差,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
第三、客观控制
控制工作应该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或促进企业活动沿着原先的轨道继续前进。因此,有效的控制必须是客观的,符合企业实际的。
(1)控制过程中采用的检查、测量的技术与手段必须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经营在时空上的变化程度与分布状况,准确地判断和评价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与计划要求的相符或相背离程度;
(2)企业还必须定期地检查过去规定的标准和计量规范,使之符合现时的要求。
第四、弹性控制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可能遇到某种突发的、无力抗拒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企业计划与现实条件严良背离。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维持企业的运营,也就是说,应该具有灵活性或弹性。
2. 滚动计划法。
2. 答案
第一、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
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计划很难准确地测出所有的变化,因而计划的实施存在不确定性,滚动计划法可以避免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其具体做法是,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订计划。
第二、滚动计划法的评价
滚动计划方法虽然使得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任务量加大,但其优点十分明显。
(1)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
(2)滚动计划方法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
(3)滚动计划方法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对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1. 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回溯决策理论。
1. 答案
第一、古典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又称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来的,主要盛行于1950年代以前。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一)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2. 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3. 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
4. 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是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古典决策理论假设
1. 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
2. 决策环境条件的稳定与否是可以被改变的;
3. 决策者能够充分了解有关信息情报;
4. 做出完成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
可以看出,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不一定能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
第二、行为决策理论
(一)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始于19世纪50年代。赫伯特·A·西蒙在《管理行为》中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
(二)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
2. 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决策者仅把问题的部分信息当作认知对象)的影响,而在对未来的状况做出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方法的运用;
3. 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可能做到全部了解,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
4. 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影响着对不同风险方案的选择;
5. 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这主要是因为:
(1)决策者不注意发挥自己和别人继续进行研究的积极性,只满足于在现有的可行方案中进行选择;
(2)决策者本身缺乏有关能力,在有些情况下,决策者出于个人某些因素的考虑而做出自己的选择;
(3)评估所有的方案并选择其中的最佳方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可能得不偿失。
第三、回溯决策理论
(1)回溯决策理论或隐含最爱理论是指把思考重点放在决策定之后,解释决策者如何努力使自己的决策合理化。该理论是1967年彼得·索尔伯格提出的。
(2)回溯决策理论(或隐含最爱理论)说明,决策只是为已经做出的直觉决策证明其合理性的一个过程,说明了直觉在决策中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个人相信他或她是在理性地行动,为某个重要问题制定逻辑的、理性的决策。
2. 费德勒领导权变理论
2. 答案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适”的领导方式,领导工作强烈地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即领导和领导者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即S=f(L,F,E)。公式中,S代表领导方式,L代表领导者特征,F代表追随者特征,E代表环境。具体地说,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
(一)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
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认为各种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的环境内有效,这种环境是多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体。
1. 菲德勒将领导环境具体化为三个方面:
①职位权力。指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具有的权威和权力的大小,或者说领导的法定权、强制权、奖励权的大小,权力越大,群体成员遵从指导的程度越高,领导环境也就越好。
②任务结构。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这些任务越明确,并且部下责任心越强,则领导环境越好。
③上下级关系。指群众和下属乐于追随的程度。下级对上级越尊重,群众和下属越乐于追随,则上下级关系越好,领导环境也越好。
2. 低LPC型和高LPC型领导方式
菲德勒设计了一种问卷(LPC)来测定领导者的领导方式,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询问领导者对最难合作的同事的评价。
①低LPC型领导方式。领导者对最难合作的同事的评价大多用敌意的词语,则该种领导趋向于工作任务型的领导方式(低LPC型)。
②高LPC型领导方式。领导者对最难合作的同事的评价大多用善意的词语,则该种领导趋向于人际关系型的领导方式(高LPC型)。
3. 环境对领导者的目标的影响
①低LPC型领导者。低LPC型领导比较重视工作任务的完成。如果环境较差,他将首先保证完成任务;当环境较好时,任务能够确保完成,他的目标将是搞好人际关系。
②高LPC型领导者。高LPC型领导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如果环境较差,他将把人际关系放在首位;如果环境较好时,人际关系也比较融洽,他将追求完成工作任务。
4. 结论
菲德勒对1200个团体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领导环境决定了领导的方式。在环境较好和环境较差的情况下,采用低LPC领导方式,即工作任务型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在环境中等的情况下,采用高LPC领导方式,即人际关系型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四、案例分析(由于是回忆版,具体不记得了)
组织变革动因、领导基本类型
涉及到的知识点解析
(一)组织变革动因
1. 外部环境因素
(1)整个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诸如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体制的改变以市场需求的变化等,都会引起组织内部深层次的调整和变革。
(2)科技进步的影响。知识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对组织的固有运行机制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3) 资源变化的影响。组织发展所依赖的环境资源对组织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如原材料、资金、能源、人力资源、专利使用权等。组织必须要能克服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依赖,同时要及时根据资源的变化顺势变革组织。
(4)竞争观念的改变。基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方式也将会多种多样,组织若要想适应未来竞争的要求,就必须在竞争观念上顺势调整,争得主动,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内部环境因素
(1)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与组织的阶段性战略目标相一致,组织一旦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机构,新的组织职能必须得到充分的保障和体现。
(2)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随着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组织决策对信息的依赖性增强,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必须通过变革保障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
(3)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组织长期一贯运行极可能会出现低效率现象,其原因既可能是机构里叠、权责不明,也有可能是人浮于事、目标分歧。组织只有及时变革才能进一步制止组织效率的下降。
(4)快速决策的要求。决策的形成如果过于缓慢,组织常常会因决策的滞后或执行中的偏差而坐失良机。为了提高决策效率,组织必须通过变革对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以保证决策信息的真实、完整和迅速。
(5)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组织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新的发展矛盾,为了达到新的战略目标,组织必须在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做出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二)领导基本类型
勒温认为领导者采取的领导基本作风有三种,即专权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和放任型领导。
1. 专权型领导
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布置下属执行。这种领导者要求下属绝对服从,并认为决策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2. 民主型领导
指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量,集思广益,然后决策,要求上下融洽,合作一致地工作。
3. 放任型领导
指领导者撒手不管,下属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完全自由。他的职责仅仅是为下属提供信息并与企业外部进行联系,以此有利于下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