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经济学:南京财经大学434国际商务试题
国际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 战略贸易
【解析】
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通过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这种贸易形式称为战略贸易。
2. 间接标价法
【解析】
间接标价法以本国货币作为基准货币,外国货币作为标价货币,即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欧元、英镑采用间接标价法,美元除了对英镑实行直接标价法以外,对其他货币都采用间接标价法。
二、简答题
1. 超保护贸易理论
【解析】
超保护贸易理论(Super-Protective Theory)的代表人物是凯恩斯。凯恩斯认为经济大萧条时期,自由贸易理论“充分就业”的前提已不存在,指导经济发展需要一种新的贸易对策。总收入决定于总就业量,总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危机和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解决失业问题最好办法,是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刺激“有效需求”。
(1)基本内容
①自由贸易理论充分就业的前提已不存在,指导经济发展需要一种新的贸易对策。
②批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说”,传统理论忽略了在调节过程中,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就业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③认为重商主义主张追求贸易顺差就是其最高智慧的结晶。
(2)政策主张
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重新实施重商主义的各项措施。
②运用政府对财政与货币两大部门的宏观控制,进一步有效地推行保护贸易政策。
③在进口方面,用提高海关税率、增加课税种类、设置各项非关税壁垒等保护主义措施,禁止或限制外国货进口。
④在出口方面,采用退税、补贴、低息贷款、出口担保等刺激手段予以鼓励和支持。
正是在凯恩斯贸易顺差理论的影响下,美国在战后国际贸易中曾长期处于顺差地位,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2. J曲线效应
【解析】
当一国的货币当局采取是本币贬值的调整政策以后,相关实际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时进行,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从而使本国汇率变动的瞬间到实际部门进出口数量的调整与随之而来的国际收支状况的恢复之间产生的一个时间上的延滞,称为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整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成字母J形,被称为J曲线效应。
出现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原因在于:
第一,在贬值之前已签订的贸易协议仍然必须按原来的数量和价格执行;第二,即使在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增长仍然要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周期等的影响。
三、计算题
1. 有效保护率
【解析】
有效保护率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率,其税率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
公式:
中v’为附加价值,即最终产品价格减去原料(或中间产品)的价格,是带有税收的附加价值。V为新加入的价值,即在不征收关税时的单位产品的附加价值,很大程度上是活劳动的贡献。
(按照公式带入数据即可)
四、作图
1. 贸易转移效应
【解析】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成立关税同盟后,由于对非成员国实施差别待遇,导致某成员国从生产成本较低的非成员国进口的产品被生产成本较高的成员国出口产品所取代,从而导致了贸易方向的转移。如下图所示:
图中DX与SX分别表示国家2对X商品的国内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在关税同盟形成以前,国家2以含税在内的价格为P2,消费量为X3,其中国内生产的量为X2,从国家1进口的量为,国家2获得税收为JMNH。
在国家1与国家2形成关税同盟以后,消除关税,国家2的消费者面临的价格为P1,此时国家2的消费量为X4,其中国内生产的两位X1,从国家1进口的数量为,国家2的税收收入消失。
国家2原本从国家3进口的部分转而从国家3进口,就形成了贸易转移。贸易转移就本身而言,是减少福利的,因为它把生产从效率较高的非同盟国转移到效率较低的同盟国了。因此贸易转移会使得国际资源分配恶化,使生产背离了比较优势的原则。
五、论证
1.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集体内和集体外的贸易效应?
【解析】
(1)集体内
①促进集团内企业彼此间的国际贸易活动的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促使公司到邻近的成员国开展国际化经营。贸易和投资壁垒的消除为一国企业与其的他成员国开展进出口贸易活动提供了新的机遇,以在更广阔的市场上挖掘新的客户来增加收益。
②促进集团地域内商业活动的合理化、集约化。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后,国界的重要性、敏感性降低。统一市场下的商品跨国界自由流动、统一协调的产品标准以及简化的税收制度,使得设在区域内的企业,能够根据地区要素成本与技能的不同组合选择最优的生产地点进行集中生产,降低企业成本,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国际化经营。企业还可以实现价值链的所有环节的合理化,如分销、物流、采购、研发。免除企业为每一个国家制定不同分销策略的需要,在分销的过程中是实现规模化。
③集团内部加剧的竞争压力成为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推手。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以后,各国之间贸易与投资壁垒的减少,集团内的商务环境变得更加具有竞争性。为了在统一的市场中占据优势,企业必须合理配置资源,更新生产技术,降低成本。因此集团内的众多企业的竞争能力在长期中得到改善和提高。
(2)集体外
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了巨大的多国大市场,吸引非成员国的企业进入成员国国内的市场。非成员国的企业通过在集团内建立生产设施,营销子公司或区域总部,就可以进入整个集团并享有本土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对于非成员国的企业来说,也可以通过与集团内的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或开展其他合作项目,从而快速融入本土市场。
国际直接投资
一、名词解释
1. 绿地投资
【解析】
绿地投资是指企业以“一揽子”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式在东道国兴建全新的企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这种形式有利于企业对子公司的日常运作享有完全的决定权和控制权,可以确保有价值的技术、工艺、经营方针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都在子公司内。但是绿地投资方式筹建工作量大,建设周期长,对跨国公司的资金实力、经营经验等有较高要求,不利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
二、简答题
1. 垄断优势的来源
【解析】
海默认为研究战后对外直接投资,必须放弃完全竞争的假设,从不完全竞争来进行研究,现实中至少存在四种类型的“市场不完全”: (1)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少数卖主或买主能凭借控制产量或购买量来影响市场价格的决走;
(2)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企业随着产量增加,可以收到规模经济的效果;
(3)由于政府的介入引起的市场障碍;
(4)由关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由于以上“市场的不完全”造成寡之,少数大型垄断企业具有“独之生产要素”优势,从而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垄断优势大致可分为三类:
(1)来自产品市场的完全的优势,如产品差别、商标、销售技术与操纵价格等。
(2)来自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包括专利与工业秘诀、资金获得的优惠等。
(3)企业拥有的规模经济,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规模经济。
2. 内部化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解析】
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和交易成本上升,若将企业所拥有的科技和行销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如果将这种“中间产品”通过跨国公司内部一体化形成的内部市场中,实行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替代原来的外部市场组织交易,就可能克服外部市场的某些不完全性所造成的风险和损失,使跨国公司取得最佳利润。
(1)内部化理论的贡献
第一,内部化理论将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相结合。接受了古典经济理论中关于厂商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假设,且从单个厂商的行为着手,利用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来说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
第二,内部化理论研究的基点从垄断优势理论中从最终产品市场的不完善转移到了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善上。
第三,交易成本概念的深化和细化启发了内部化理论的研究,使得内部化理论转向了研究国际分工与生产的组织形式,分析了跨国公司的性质与起源,标志着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更多地成为了一种公司理论。
第四,内部化理论从内部化优势的角度解释跨国公司在贸易、契约性协议与对外直接投资三种方式选择的依据。
第五,内部化理论在后期注意到了跨国经营的福利效应,包括通过内部市场,将内部资源转移成本最小化,把相互一览的经营活动置于统一的控制之下等。
(2)内部化理论的不足
内部化理论没有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向,它的理论框架不能用于短期投资行为的分析,尤其不适用于解释较小规模企业在一个或两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其次,内部化理论以交易成本为基础,也限制了内部化理论的解释力,企业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更是为了组织生产。
3. 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解析】
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非制度因素和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分为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源、原材料成本、市场规模等)、基础因素(包括基础设施及其他配套服务等)和地理因素(东道国和母国的地理距离和社会文化差异等);制度因素又分为政治制度(政策连续性、政局稳定性等)、经济制度(包括贸易壁垒、对外投资态度、外汇制度等)、法律制度和企业运行的便利性(信息的可获得性、社会设施等)。
不同的国际生产类型对应的区位决定因素不同,如:
自然资源开发性的国际投资,其区位选择因素看自然资源所在地,是否有良好的交通的通信设施,税收优惠或其他优惠减免。
市场开发型选择区位时的决定因素为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政府政策等。
追求产品加工效率型的考虑产品专业化和集中生产带来的经济性,低廉的劳动成本,东道国政府对当地的生产的优惠和鼓励。
追求战略资产型的更考虑当地能否提供技术、市场和其他资产与现有资产整合的因素。
贸易和分销型的直接投资要选择接近原材料和当地市场,接近消费者的区域。
辅助服务型的国际投资选择区位是要考虑获得市场,特别是比较重要的客户。
三、论证题
1. 为什么中国对外投资和吸引国外直接投资都位居世界前列?
【解析】
(1)对外直接投资
①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有利于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中国当前的对外开放,更注重参与国际分工,通过国际市场分配经济资源,而不是简单地提高贸易量。
政治环境相对稳定,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国加入WTO以及产业转移,此外,对外直接投资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要求。
借助“一带一路”等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利用区域经济体内投资壁垒的降低,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②我国企业具有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批大型企业具有了相对雄厚的技术资金实力,也不断地吸引着高水平管理人才和高科技人才、先进理念;这些企业踊跃进入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寻求更加广泛的市场和资源进行投资。
对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我国原来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小型企业也逐渐掌握了一系列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2)引进外来直接投资
①我国不断改善外商来华投资的营商环境。如完善法律法规、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放宽制造业准入、扩大国内引进外资的地区范围。
②“一带一路”等区域经济体的形成不仅助力我国企业走出去,也向成员国展示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更多成员国的投资。
(2020年南财的考试难度不高,和往年考试难度基本持平。考试内容依然分为国际经济学和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两部分,题型没有出现变化。几乎所有的试题答案都可在参考教材上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国际直接投资的论证题需要一定的发散性回答,但也是属于简单的论述。因此,报考南财的同学,复习434国际商务专业课的过程中,一定要紧扣教材,掌握基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