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6日江苏省面试真题
第1题:
有种树根很浅,一般来说,这样的树长不大,但是有的树的营养都集中在树根上,树根很多,这样才能向上生长,而且这些树的根相互交错后长成森林,这样才能抵御暴风雨的袭击。请结合这个故事谈谈对你的启示。
第2题:
现场模拟题:市民老张走在一座桥上,看到其他市民往河里乱扔垃圾,老张对其进行劝阻,该市民反而言语攻击老张,说你怎么不在桥上装隔离网?我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小刘,老张向我反应此事,我该如何与老张沟通?
第3题:
追问:与老张沟通之后,你会做哪些工作?
第4题:
博物馆门口有许多流动的商贩,这些商贩有的从事黑导游,贩卖一些旅游纪念品。有些为黑车服务,私拉乘客。请就此开展一次专项整治,你如何开展?
第5题:
某镇传统雕版印刷业发达,但该镇的支柱产业是加工制造业。现打算打造特色小镇,但是一部分人主张建设制造小镇,一部分人主张建设书香小镇,就此请你开展一次调研,怎样确保调研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题中的态度观点题。这类题目的文字较多,涉及很多要素,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站在不同主体、不同角度切入寻找启示。在观点的选择上可以“水到渠成”也可以“反弹琵琶”,但是不管挖掘的观点是什么,都需要进行道理或事例的论证让其“接地气”,最后可结合自身谈一谈“怎么做”。
审题点1:“有种树根很浅,一般来说,这样的树长不大”
在常理来看树根很浅可以算得上是生长的不利条件了,因为只有树根深深扎进土地才能更好的汲取营养。然而,有些树的树根虽然浅,但却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生长,这是一种向上的力量。由这种树我们也可以看出,不是长得矮小的树木就一无是处,提炼成观点就是,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客观全面的进行分析。摒弃成见,不随意的看低他人和自己,通过各种方式,使自己得到提高,不要“责怪”外界环境。
审题点2:“但是这些树的营养都集中在树根上,树根很多,这样才能向上生长,长成参天大树”
虽然树根不深但是胜在数量多,这样很多营养集中在根上,懂得将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这种树照样能够茁壮成长。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利用自身优势取长补短也可成功。
审题点3:“而且这些树的根相互交错后长成森林,这样才能抵御暴风雨的袭击”
树木的生长并不是只靠自己屹立不倒,还需要和其他树木“交错生长”,可见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只有所有的根都牢牢握在一起,低矮的树才可以在风雨中安然无虞,参天大树也避免被拦腰折断的风险。从中可以提炼出只有团结,才能共存。
审题点4:“结合这个故事谈谈对你的启示”
由以上三个审题点我们可以得出摒弃成见、取长补短、团结共生的三点启示。当然学员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角度进行提炼。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先总结出观点,然后根据观点展开论证,其间可利用进行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方式进行充实,但是例子论证不宜过多,最后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身如何做。
参考答案
这则故事通过对一种树和树根的描述道出了很多道理,它给我带来了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客观分析,摒弃成见。故事中,普遍认为根浅的树长不大,却没有考虑到树其实是可以利用发达的根系来获取养分,同样可以更好地生长。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事物要全面客观的分析,摒弃成见。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史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的试车典礼上,居民都抱着看四腿怪物的期望来看“火车”,甚至当蒸汽机车从面前呼啸而过时,吓得惊慌失措、抱头鼠窜。但是却不知道眼前的“怪物”会改变历史,所以面对新情况或新事物时,我们要摒弃陈见,理性看待。
第二,取长补短,转劣为优。故事中的树,自身的根很浅,按照常理来说它无法获得更多的养分,也无法深扎土地。但是它并没有专注自己的劣势,而是利用自己的浅根拓展开来,深深扎在土壤,努力向上生长。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经验和阅历,走入新的岗位往往适应不了变化,容易受到挫折。但是他们理论知识丰富,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所以大学生就应该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去学习提升,用自身的成绩和实力为工作岗位带来效益,而不是自怨自艾,认为自己没有遇到“伯乐”。
第三,团结合作,抵御风暴。树通过把根相互交错,分享土壤共同生长,最终成为森林来抵御风暴。让我想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能灭掉六国,除了自身的地理位置、国力、君臣和谐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用了其他六国的看似牢固其实不堪一击的“合作”关系,采取逐个击破的方式,最终实现了统一。现如今我国坚持多边合作的开放外交政策,共同谋取发展,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深港通等,团结周边国家和地区。一方面发展了自身的经济,带动了国内的就业和产业,另一方面也为世界的经济繁荣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承担了一个大国应有的国际责任。
我想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要和浅根树一样,通过不断地团结、不断扎实自身内功、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规避自己的短板,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完成领导交代的各项任务,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