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吉林大学应用心理试题解析

普通心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 注意动摇
【答案要点】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其他心理过程的一种伴随状态。注意的动摇又称为注意的起伏,指的是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原因,长时间注意同一个对象,人的注意会不随意地离开该事物,出现一种周期性变化现象,即注意的周期性加强或减弱,称为注意起伏或注意动摇。注意的起伏是有机体自身的特点,人很难控制。
2. 酝酿效应
【答案要点】
有时候学习者尽力去解决一个复杂的或者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无论多么努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可能就会对问题解决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暂停就是酝酿效应。酝酿有助于重新形成问题的表征,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是以灵感的形式获得的,即会突然涌现没有预料到的好观念。
3. 图式
【答案要点】
图式就是用来组织、描述和解释我们经验的概念网络和命题网络。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对同一类客体或活动的基本结构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在大脑中形成的框图便是图式,皮亚杰等人认为图式由表示概念要素的若干变量所组成,是一种知识框架及分类系统。
4. 意志品质
【答案要点】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是由个体意志行为特点构成的稳定的心理特性的总和。主要包括: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独立性是指人不屈服于周围人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其反面品质是武断(乱独立)和受暗示性(不独立);坚定性也叫顽强性,表现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其反面品质是动摇性(不坚定)和执拗(顽固性);果断性表现为能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它们。其反面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自制性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意志的抑制功能。其反面品质是任性(为所欲为)、懦弱(无法面对恐惧)。
二、简答题
1. 期待效应
【答案要点】
(1)含义:期待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谛Ч南窒蟆S擅拦睦硌Ъ衣奚ü笛榉⑾帧R话愣裕庵中вχ饕且蛭淌Χ愿叱删驼吆偷统删驼叻直鹌谕挪煌男形⒁圆煌姆绞蕉源牵佣至怂窃械男形J健 
(2)心理学释义:在罗森塔尔所做的这个心理学实验中,教师与学生一切的改变,实际上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受到强烈的心理暗示,会使人无意识地按照暗示的方式去行动,在行动过程中会不加批评地接受暗示中的意见。人们普遍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信任的、崇拜的、喜欢的人给出的心理暗示,根据这种暗示去下意识地做出一些行为。这种暗示其实是一种不完善的“自我”的一种潜移默化地补充。如果一个人有着比较强大的内心和一定的主见,那么暗示就会作为一种补充和辅助。通常,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的内心产生积极的影响,被暗示者会有一种“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使人产生消极的心理作用,使被暗示者容易受人操控。
(3)启示: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务必要懂得给予信心的刺激,给予肯定,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
2. 艾宾浩斯经典记忆实验
【答案要点】
著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记忆保持量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无意义音节为记忆材料,以再学法的节省率作为保持量指标。结果发现,学习后不同时间里保持量是不同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学后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渐渐稳定下降,最后接近稳定,这条曲线被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实验材料:无意义音节,若干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2个辅音字母1个元音字母,2000多个无意义音节)。
(2)实验被试:艾宾浩斯自己。
(3)保持量指标:重学比初学节省的时间或次数的百分比。
(4)实验的结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保持和遗忘都是时间的函数。遗忘的过程最初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所以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识记后1小时复习最佳。
(5)启示:及时复习很重要。
三、论述题
1. 心理测量需要哪些条件,如何满足?
【答案要点】
(1)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①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如果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高,那么,同一个人多次接受这个测验时,就应得到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成绩。以高校的入学测验为例,如果一个考生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接受两次测验,得到的分数大致相同,那么试题的信度就较高;如果一次得580分,另一次得380分,那么试题的信度就不高了。对于智力测验来说,情况也是这样,如果某人在一个月内两次接受同一个智力测验,得分相同或大致相同,那么该测验的信度就较高;如果两次得分差异很大,测验的信度就比较低。
②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有效测量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程度,它可以通过对行为的预 测来表示。例如,高校的入学测验是为了测量学生的成绩水平,如果一个学生高考时得了高分,入学后的成绩也高,而另一个学生得了低分,入学后的成绩也低。这说明高考试题具有较好的行为预 测作用,它的效度就高;否则,它的效度就低。
(2)为了保证测验的信度与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我们对智力或性格的了解越深入,相应的量表就会越完善。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只有按科学程序严谨地编制出来的心理量表,才可能有效而可靠地测量出人的心理品质。
2. 苛勒的顿悟实验以及相应理论
【答案要点】
(1)经典实验:黑猩猩够香蕉
柯勒的黑猩猩实验:把黑猩猩关在笼子里,外面放了香蕉。笼内有两根短棒,都够不着。黑猩猩尝试了多次都不行,忽然有一刻顿悟,把两根棒子接起来,于是拿到了香蕉。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顿悟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分析当前问题情境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是由于个体能够利用过去经验的痕迹,能够填补缺口或缺陷。
(2)基本内容
①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的完形;
②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主要对知觉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兴趣。他们认为,学习到的东西只是知觉组织的结果,并取决于知觉的组织律;个体所表现的行为取决于在解决当前问题时的心智和眼前情境结构的分析,依赖于对过去经验的利用。
社会心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类化
【答案要点】
所谓类化,就是当我们知觉事物时,往往先根据一些简单的原则行归类。社会类化是指个体在产生社会知觉时,主观上将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的过程。社会类化的结果,是在认知水平上扩大了群体之间的差异,同时缩小了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差异。社会类化涉及两个过程:一个是同化,即知觉到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在某方面都很相似;另一个是对比(亦即异化),即相信群体间的差异比实际的要大。刻板印象或类属思维就是典型的人们将信息类化的结果。
2. 印象管理
【答案要点】
按照戈夫曼的理论,每个人都在通过“表演”,即强调自己许多属性中的某些属性而隐瞒其他的属性,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印象。认知对象透过语言与非语言信息的表达,试图操纵、控制知觉者对他形成良好印象的过程被称作印象整饰或印象管理。常见的印象管理策略有按照社会常模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隐藏自己和投人所好等。
二、简答题
1. 福流的定义及其生理基础?
【答案要点】
(1)含义:福流是积极心理学家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指人们高度参与某些活动时所伴随的一种心理状态。Csikszentmihalyi在研究画家的创造力时对福流产生了兴趣。他发现艺术家在专心地创作一幅画时,他们会忘掉饥饿、疲劳和不舒服。然而一旦作品完成之后,兴趣会很快投入到另一个创作中去。处在福流状态的个体,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所做的事情上,作为社会角色的自我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个体觉得自己充满活力。实际上,处在福流状态中的人是没有感情和意识的,人们把福流描述得非常快乐,不过是事后的判断而已,在活动过程中快乐的感觉并没有显现出来。
(2)生理基础:虽然目前针对福流的研究大部分通过被试的自我报告进行,但也有研究者对福流展开了神经科学的研究。Dietrich认为在福流体验里,人们依靠内隐知识完成那些高度熟练的技能,不会涉及有意识的系统。福流产生的前提是大脑额叶发生暂时性的功能降低,从而使人的元意识(监控和调节自己意识的能力)功能被短暂地抑制。体现为许多人描绘福流体验时,会觉得自己没有做有意识的思考,只是自发地去完成那些复杂的活动。这一现象表明,人们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并不需要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这也符合许多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人们一般是在学习新技能时发生前额叶皮层、前运动皮层的活动;而经过练习,熟练掌握这项技能后,就变为由基底核、丘脑和海马控制身体进行这类动作。尤其是那些熟练的机体动作,例如演奏钢琴曲或是在体操比赛中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有的人可以轻松完成,但通常并不能说出自已是怎样做到的。
De Manzano等人(2010)的研究还考察了福流体验中的生理变化。研究者招募了21名专业的钢琴演奏家,他们在实验中自由地弹奏钢琴曲目,以进入福流体验,同时研究者记录他们的生理指标。结果发现,福流体验伴随着明显的血压、心率、呼吸深度、肌肉活动的变化。研究者还指出,在积极的情绪下,这些需要极度专注的活动反而不费力,虽然专注和不费力看上去有些矛盾。Dietrich 和De Manzano都认为,福流是一种随意注意,福流经历也和一系列生理变化有关。在他们看来,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随之带来的呼吸深度增加、肌肉兴奋都可以视作福流的生理指标。
2. 电子游戏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
【答案要点】
随着电子游戏产业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关注电子游戏的影响。许多研究发现电子游戏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工具,健康的电子游戏能使人们学会健康的行为。作为一种娱乐产品,电子游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但与此同时,由于其中暴力和血腥元素的泛滥,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人们从“杀人游戏”中会学到什么?
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Anderson等人(2004)对36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与非暴力电子游戏相比,玩暴力电子游戏更能对人们产生五种影响:
一是引起生理唤起,如心跳加速和血压升高;
二是引发侵犯性思维,如Anderson(2002)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玩一组暴力游戏后,请其对被追尾司机的行为进行预 测时,他们更倾向认为司机会做出侵犯性反应,如言语辱骂、打架等;
三是唤醒侵犯性情绪,发泄不良情绪;
四是诱发侵犯性行为,玩过暴力游戏的儿童,在与同伴相处时,更容易表现出侵犯性行为;
五是减少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玩暴力游戏之后,助人行为出现的频率降低。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玩暴力游戏的时间越长,这种效应越明显。所以心理学家呼吁,父母应该关注孩子周围的媒体,保证孩子接触健康的媒体。至少在家里,父母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鼓励孩子参与健康的游戏。父母也可以与邻居一起,共同为孩子建立良好的成长网络,而学校也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健康游戏的指导。
3. 如何看待真诚在人际交往中是最重要的品质?
【答案要点】
个性品质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很大,而且这种吸引比较稳定和持久。我们喜欢那些诚实、正直、友好、热情的人,讨厌那些虚伪、狡诈、自私、贪婪的人。在吸引人的个人品质方面男性和女性存在着差异,男性吸引他人的品质有真诚、果断、勇敢、理智、忠诚、冒险、胸襟开阔、坚强等;而女性吸引他人的品质有开朗、活泼、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待人热情、随和等。
心理学家安德森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将555个描绘个性品质的形容词列成表格,让大学生被试评价在多大程度上喜欢一个有这些特点的人。
金盛华最新的研究发现,比照前10位积极词汇发现,在安德森的研究中,被试最喜欢的人格特征中都与真诚的潜概念紧密联系,而最反对的人格特征中又首先与真诚的反面有关(如不诚实、不说实话),正好也反证了安德森研究中被试强调真诚的潜概念的存在。与之相比,中国大学生虽也强调真诚品格,但在整体上和正反两方面,人际和谐的概念更加突出,其中不只强调真诚和诚实,更强调令人愉快、宽容、友好、乐于合作和快乐等特征。其反面则把恶毒、忘恩负义、态度恶劣、作威作福等人际和谐对立面的人格特征列到了强度最突出的位置。
人们之所以如此强调真诚,同时又高度拒绝不真诚品质,根本原因在于真诚使人们对于与自己交往的人有明确的预见性,面对不真诚或欺骗,则意味着有可能受到侵害。在心理上,最使人感到恐惧的,不是一件不幸事件的发生,而在于要随时担心一件事情的发生。随时让人感到担忧,会激发人的高度自我防卫,使人感受到强烈的焦虑与不安。
三、论述题
1. 从众、顺从和服从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要点】
(1)从众就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使之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一致的一种倾向。在日常生活中,参照群体、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是广泛存在的,个体在受到群体的暗示或提示时,会被引导做出群体要求或期待的行为,或对情境做出一定反应。从众的种类、原因及经典从众实验可以进行简单介绍。
(2)服从是指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外界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他人,一是规范。很多时候人们会服从地位高的人或权威的命令,父母、老师、警察、上司都是我们服从的对象。除了对权威他人的服从之外,还有对规范的服从。社会靠规范来维持,规范靠服从执行。政策法规、组织纪律、约定俗成的惯例,都是我们必须服从的。对权威与规范的服从也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良好的重要标志。
(3)顺从也叫依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的要求做的倾向,即接受他人请求,使他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向他人提出种种要求,希望他人顺从我们的观点和行为,我们自己也经常顺从他人的意愿。因此,顺从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影响的基本方式之一。
(4)联系:虽然从众、依从和服从行为的出发点和外在引导力量不同,个体意识参与的水平也存在区别,但它们都是由于他人或群体影响而引发的,属于个体或群体受到社会影响而行为向外在影响力方向靠拢的现象。
(5)区别:从众、依从和服从三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压力源和行为动机不同。依从和从众影响机制接近,都是因为外在影响而产生的自我行为选择。从众和依从的区别在于,依从行为的影响源是有意对行为者施加直接的或隐含的影响,而从众行为的影响源通常并不针对特定对象施加影响,而是个体感受群体压力之下的自我跟从行为。
服从的社会影响机制与从众和依从不同,行为的引发具有强制性,命令者与服从者之间通常有着规定性的或强迫性的社会角色联系。人们服从的理由是外在的,而从众和依从行为中,影响源与行为者之间并没有规定性的社会角色关系或强迫性关系束缚。从众者和依从者必须有一定的认同或寻找到自身行为的理由,才会跟从外部影响而行动。
2. 为什么说个性化和社会化是合二为一的、是一体的?
【答案要点】
(1)社会化通常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不断的选择和构建,形成一定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可以是自觉和积极主动的,也可能是不自觉和消极被动的;可以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的,也可能是无意识、潜移默化地完成的。
(2)个性化是与社会化相对的概念。个人的社会共同性是通过个性中与社会、文化要求相适应的行为体现的,而个人的独特性则通过高度带有个人色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稳定而特殊的个人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得到体现。
(3)社会化强调的是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和个体对社会的适应,而不强调个体影响社会和社会为适应个体需求和促进个体发展必须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而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独特性的过程。一个高度文明和发达的社会,应当在强调社会化的同时,发展起容纳个人创造性、合理追求,并由此使社会得以不断改革的机制。个性化与社会化是同步进行、同时实现的。而且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两个伴生的、相互影响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个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