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城市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自命题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3 小题 15 分)
1.社会工作专业化
2.集体行为
3.社会流动
二、简答题(每小题 15 分,共 3 小题 45 分)
1.简述城市社区的含义及其主要特点。(15 分)
2.初级群体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群体,简述初级群体的功能有哪些。(15 分)
3.简述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15 分)
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 22 分,共 3 小题 66 分)
1.(22 分)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这一重要讲话,是对社会工作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充分肯定,也为社会工作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结合材料,请回答问题:
(1)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有哪些?
(2)社会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哪些功能?
2.(22 分)材料:青年期上承儿童期、下接成年期,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是独立人格及自我形塑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三观”建构的关键时期。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遭遇“自我认同危机”,即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不清,所作所为与社会的角色期待不相符合。
“自我认同危机”不能及时化解便可能导致偏离行为。同时,青年人的成长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还需警惕它对青年的成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极易让青年沉迷于网络,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通过对 25 岁以下上网看电影的青少年网民的在线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轻松愉快的喜剧类电影内容在所有电影类型中排名第一,使用率高达 69.4%。关于平面化、视觉化的网络动漫作品,青少年网民对搞笑和热血类动漫关注程度更高,使用率分别达到50.6%和 46%。
习近平总书记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期待每一位青少年都是社会的“钢”。他强调,青少年是未来的力量,决定着未来的发展,内在坚韧方能有所塑造。理想信念是青年学生思想行动的源泉,青少年有了理想与信念,方能走出迷茫,奋发图强。价值养成决定青年学生人生航向,唯有正确的价值观方有成为栋梁的潜质。责任担当是检验青年学生家国情怀的“试金石”,有担当的青少年才能直面复兴路途中的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然而拥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总书记还指出青少年还需要顽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品质,这样方能持久的砥砺奋斗。拥有这些核心品质之后,我们青少年才能算得上一块合格的“钢”。同时,他还给出了青少年的炼钢成器之道,每一位成才的青少年成长都是三部曲:先成钢,然后成器,最后在实践中担当。
结合材料,请回答问题:
运用社会化的相关知识,阐述个人在青年时期的发展与成长面临着哪些重要的任务?如何对其合理引导使其较好地完成社会化?
3.(22 分)材料: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继发展的精神基础与导引,也是中华民族历经艰辛、矢志不渝追求的价值目标。
中华传统文化的范围广泛,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传统文化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具体地讲,中华传统文化以节日、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为载体。比如正月初一春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等节日和各种民俗活动以及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的传统文化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此外,“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甚至,我们正努力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个概念,也是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结合材料,请回答问题: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请阐述文化具有哪些重要特征?文化在维系社会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什么样的功能?
四、论述题(每小题 24 分,共 1 小题 24 分)
试联系实际分析当代中国婚姻领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社会后果。(2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