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9046-2023《城镇供热预制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
正文
GBT29046-2023《城镇供热预制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下载
GB/T 29046—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9046—2012《城镇供热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指标检测方法》,与GB/T 29046—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12年版的第1章);
——更改了表观导热系数的术语和定义(见3.1,2012年版的3.1);
——更改了老化处理的定义(见3.2,2012年版的3.2);
——更改了保温层结构挤压变形量的检测方法(见4.2.3,2012年版的4.4.1);
——增加了钢塑复合工作管的检测方法(见5.2);
——增加了塑料工作管的检测方法(见5.3);
——更改了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方法(见6.1.8,2012年版的5.2.1.8);
——删除了纤维平均直径气流仪测试方法(见2012年版的5.2.3.2.3);
——更改了纤维平均直径测试仪器设备的要求(见6.3.1.2,2012年版的5.2.3.2.4);
——增加了渣球含量检测的分离方法(见6.3.2.3);
——更改了体积密度测试仪器设备的要求(见6.3.5.1,2012年版的5.2.3.6.3);
——更改了吸湿率测试仪器设备的要求(见6.3.9.2,2012年版的5.2.3.10.5);
——更改了吸水性的试样尺寸的要求(见6.3.11.1,2012年版的5.2.3.12.2);
——更改了吸水性测试仪器设备的要求(见6.3.11.2,2012年版的5.2.3.12.5);
——增加了加热线收缩率的检测方法(见6.3.14);
——更改了绝热用岩棉、玻璃棉及其制品的检测项目要求(见6.3.15,2012年版的5.2.3.1);
——更改了硅酸钙及其制品的外观质量的检测方法(见6.5.1.1,2012年版的5.2.5.1);
——增加了硅酸钙及其制品的尺寸允许偏差的检测方法(见6.5.2);
——增加了硅酸钙及其制品的尺寸稳定性的检测方法(见6.5.3);
——更改了密度和质量含水率的检测方法(见6.5.4,2012年版的5.2.5.2);
——删除了硅酸钙及其制品线收缩率和裂缝的检测方法(见2012年版的5.2.5.3);
——增加了硅酸钙及其制品匀温灼烧性能的检测方法(见6.5.5);
——更改了硅酸钙及其制品的抗压强度的执行标准及检测方法(见6.5.7,2012年版的5.2.5.5);
——更改了硅酸钙及其制品的抗折强度的执行标准及检测方法(见6.5.8,2012年版的5.2.5.6);
——更改了硅酸钙及其制品的可溶出离子含量、浸出液pH和腐蚀性的检测方法(见6.5.9,2012年版的5.2.5.7);
——更改了硅酸钙及其制品的憎水性的试样要求(见6.5.10,2012年版的5.2.5.8);
——增加了硅酸钙及其制品燃烧性能的检测方法(见6.5.11);
——增加了柔性泡沫橡塑绝热制品的检测方法(见6.6);
——增加了绝热用气凝胶及其制品的检测方法(见6.7);
——更改了外护管管材的发泡后外护管最大外径的检测方法(见7.1.13,2012年版的5.3.1.13);
——增加了外护管管材动态机械性能法(DMA)脆化温度的检测方法(见7.1.16);
——增加了外护管管材冲击法(低温缺口冲击)脆化温度的检测方法(见7.1.17);
——增加了金属外护层的检测方法(见7.3);
——更改了接头保温材料的检测方法(见9.1.1.2,2012年版的7.3.2);
——增加了电熔焊式接头拉剪强度的检测方法(见9.1.3.1);
——删除了热熔焊式接头拉剪强度的检测方法(见2012年版的7.5);
——增加了电熔焊式接头耐环境应力开裂的检测方法(见9.1.3.2);
——增加了架空、管沟、管廊、隧道管道保温接头的检测方法(见9.2);
——增加了塑料管件的检测方法(见10.2);
——更改了图17焊缝最小弯曲角度(见图17,2012年版的图15);
——更改了阀门承压能力检测的检测方法(见11.2,2012年版的9.1);
——更改了阀门试样的要求(见11.3.2,2012年版的9.2.3);
——更改了轴向应力条件下阀门负载性能的检测方法(见11.3.4,2012年版的9.2.4.1);
——增加了阀门弯矩检测(见11.3.5);
——增加了保温阀门外观、结构尺寸、信号线的检测方法(见11.4.2);
——增加了保温阀门阀杆末端密封性的检测方法(见11.4.3);
——增加了蒸汽管道保温接头的检测方法(见13.4);
——增加了聚乙烯防腐层耐温性能的检测方法(见15.2.7);
——增加了土壤性能的含水率的检测方法(见16.2);
——增加了土壤性能的土壤密度的检测方法(见16.3);
——增加了土壤性能的土壤含盐量的检测方法(见16.4);
——增加了土壤性能的土壤pH的检测方法(见16.5);
——删除了主要检测设备和仪表(见2012年版的表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城镇供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5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热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唐山兴邦管道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台州龙江化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安双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太合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益多管道有限公司、河北峰诚管道有限公司、辽宁鸿鑫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投(天津)智能管道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益瑞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开元管道有限公司、江丰管道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茂盛管业有限公司、天津中浩供热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乾海管道制造有限公司、辽宁江丰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天地龙管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吴天节能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大连科华热力管道有限公司、河北君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伟之杰节能装备有限公司、天津市宇刚保温建材有限公司、烟台市顺达聚氨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上海科华热力管道有限公司、北京华能保温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大学、三杰节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鑫汇得防腐保温有限公司、河南锐特热力管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四检测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冬军、杨雪飞、罗睁、冯文亮、贾丽华、燕勇鹏、王芃、陈涛、邱华伟、蒲旭亮、胡春峰、刘喜怀、张景娜、郭林轩、赵相宾、宣玲国、刘建立、胡涛、翟宝环、张松林、陈俊杰、闫建国、熊从贵、张勇、宁江涛、刘秀清、陈华栋、马宗勇、朱彦飞、张国玉、杨秋、潘存业、冷柏逊、闫明海、闫必行、叶刘亮、赵常英、陈雷、罗文峰、荣波、陈朋、杜立凇、于路坤、张金花、高雪、沈旭、王珣玥。
本文件于201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