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速公路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高速公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成绩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建设投资力度持续加大。累计完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1899亿元,是规划投资目标的1.27倍,为全省“六稳”“六保”做出了重要贡献。武深、枣潜等高速公路通道建成通车,武汉城市圈环线和武汉市四环线成功“画圆”,青山、石首等9座世界级长江桥梁相继建成,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截至202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230公里,位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省际出口通道达到26个,基本形成对外与周边省市便捷连接,对内中心城市快速直达、县市联通的高速公路网络。

运营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累计投入高速公路养护资金102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3倍,PQI均值保持在92以上。圆满完成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任务,收费系统成功并入全国一张网,累计发行ETC用户超过700万,超额完成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收费车道实现电子支付全覆盖。改扩建服务区5对,建成“司机之家”14个,改造完成星级厕所297座,孝感、天门、潜江3对服务区入选全国高速公路百佳示范服务区。

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大力推进高速公路隧道提质升级、桥梁防护能力提升、连续长陡下坡整治、独柱墩桥梁运行安全提升等专项行动,累计完成494座隧道、564座桥梁、281座独柱墩桥、8处长陡下坡和66万余平方米标志标线专项治理,三类及以下桥隧当年处治率达100%。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面加强应急演练,获得2019年全国公路交通军地联合应急演练比武“隧道内车辆火灾事故处置”第一名。深化应急联动机制,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圆满完成军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的交通保障任务。

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逐年落实“一降两惠”、免收联网维管费、集卡车优惠等降费让利政策,先后实现汉蔡、岱黄、利万、汉洪、机场高速等高速区间小客车通行费由地方政府统一支付,为交通运输降本增效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重大节假日及时向社会发布安全出行指南,开通中国交通广播湖北频率(FM94.8),拓展完善“两条热线①”“三大平台②”“四个入口③”的公众出行信息发布体系,出行信息服务更加立体、全面。

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完善了养护管理信息系统,完成视频监测云联网,逐步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监管信息化。先后推广应用沥青就地热再生、开普封层、超高性能混凝土等60余项“四新”技术。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低碳清洁能源应用,推进隧道照明LED节能改造,服务区充电桩安装覆盖率超过50%。

行业治理能力日益增强。先后出台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养护、运营、执法等45项行业管理规定,配套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件运输审批时限缩减50%以上,涉路施工许可申请材料核减40%以上。全面建成并启用入口称重检测系统,违法超限率降至0.17%。与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路企共建、路地共管的路域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行业文明创建深入推进,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等76项国家和部省级荣誉。

(二)主要问题。

“十三五”以来,全省高速公路发展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相比,高速公路补短板、强弱项、增质效任务仍然艰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路网结构有待优化。主通道瓶颈问题逐渐凸显,全省六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里程占比仅为7.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武汉等中心城市部分出口路通行能力明显不足,京港澳、沪渝等国家高速公路主通道技术标准亟需提升。省际通道布局尚不完善,鄂西片区省际纵向通道较为单一,鄂东与安徽、河南等大别山腹地的省际出口还需优化,与湖南、江西等长江中游城市群互联互通水平仍需提升。城际骨干通道仍待贯通,十巫、宜来等支撑全省“九纵五横四环”高速公路网的城际通道尚未打通,襄阳与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之间以及武汉都市圈内城际联系仍不顺畅,服务“一主两翼”快速连通能力仍需提升。

服务质效有待提高。全省高速公路路况检测指标全国排名中等偏下,京港澳、武汉绕城高速等部分路段路况指标较差,养护资金和专业技术保障亟需加强。路网安全隐患存量较多,风险防控任务较重,服务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压力较大。部分收费站通过能力不足,部分服务区规模较小、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不高,与个性化、高品质出行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转型发展有待加快。高速公路绿色低碳发展任务仍然艰巨,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力度有待加强,资源利用效率仍需提升。信息化智慧化建设相对滞后,信息资源配置较为分散,运行监控、预测预警等信息管理平台不完善,数字化新技术、新手段运用较薄弱。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法规标准制度亟待健全,行政执法能力效率仍需加强。

二、形势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期,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将深入推进,“3239”(三枢纽、两走廊、三区域、九通道)综合交通运输格局将加速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增密、互通、提质”的要求更加迫切。新时期、新形势对全省高速公路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要求推进高速公路高标准建设。2019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高速公路作为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骨架,发挥着交通运输主通道作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要求湖北全面提升高速公路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建设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为湖北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坚实支撑。

服务区域发展布局要求发挥高速公路先行引领作用。《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完善“3239”综合交通运输格局,打造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速公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硬支撑,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以及“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要求高速公路发挥先行引领作用,加快形成支撑区域发展布局的路网格局,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力量。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要求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质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交通领域则为“人便其行、物畅其流”的基本需求已转变为“人享其行、物优其流”的高质量要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要求全面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质量,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供标准化、人性化的公共服务和多元化、个性化的延伸服务,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提供更加优质的出行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交通出行新期盼。

坚持安全绿色发展要求加大高速公路转型力度。坚持安全发展是交通强国建设的本质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高速公路进一步提高路网系统韧性,提升基础设施安全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发挥高速公路在保障出行安全、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等各种突发事件中的基础保障作用。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高速公路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落实到高速公路发展全过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高速公路发展相统一。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要求加快高速公路智慧赋能。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发挥科技创新驱动新动力,要求高速公路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观念,注重科技创新赋能,加快推动大数据、5G、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科技在高速公路行业的应用,加快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加强与“新基建”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以科技创新催生行业发展新动能,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深化高速公路行业改革。交通强国建设要求加快推进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交通运输行业治理现代化目标,要求继续深化高速公路行业改革,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设,健全政府、市场、社会多元联动的治理体系,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现代交通文化引领,为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和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按照“优化扩容、内外互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全省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提升运行服务品质,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全面推进高速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为湖北“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提质增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协调发展速度和质量、增量和存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促进高速公路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注重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建养并重。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和方式,促进高速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继续推进高速公路设施适度超前配置,树立全生命周期养护理念,加强预防性养护,以高质量养护巩固建设成果。

坚持安全绿色。提升高速公路本质安全水平,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强化应急救援能力。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坚持高速公路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注重交通走廊高效利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高速公路行业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高速公路的应用。

坚持服务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能力和品质,改善服务体验,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出行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高速公路发展成果。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九纵五横四环”高速公路网络,建成高水平的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实现路网扩容、养护提质、服务提档、转型升级、安全提升、管理进位,基本形成内畅外联的高速路网体系、人民满意的通行服务体系、智慧引领的科技创新体系、科学高效的行业治理体系,有力支撑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高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美好出行需要。

路网扩容。全省高速公路固定资产投资2050亿元。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000公里,其中六车道及以上里程力争达到900公里,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省域国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通行能力明显提升。

养护提质。高速公路优等路率保持在90%以上,PQI均值大于92,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覆盖率达到100%,养护科学决策水平显著提升,预防性养护实施里程比例不小于8%,“十四五”国评路况排名进位。

服务提档。示范服务区占比达到10%,“司机之家”达到34个,完善服务区无障碍设施。拓展ETC应用,电子不停车收费模式进一步完善,ETC用户数量稳步提升,ETC车道覆盖率达100%,收费站常态化拥堵现象基本消除。

转型升级。安装或预留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占服务区停车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废旧路面材料回收率、循环利用率分别达到100%、95%。推进智慧高速试点建设,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人、车、路、云”融合协同能力有效提升。

安全提升。高速公路一、二类桥梁比例超过98%,三类及以下桥梁、隧道当年处治率达到100%。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率达到100%,路网运行监测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交通事故1小时恢复通行率达到95%,行业较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管理进位。路政案件结案率大于98%,货车违法超限率不超过0.05%,逐步实现零超限,“四基四化”建设全面推进。行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法规标准更加健全,行业监管能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对高速公路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

表3-1 “十四五”高速公路主要发展指标

类别

指 标

2020年

2025年

路网扩容

高速公路里程(公里)

7230

8000

其中:六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里程(公里)

540

900

养护提质

高速公路优等路率(MQI)(%)

>90

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状况(PQI)

>92

预防性养护平均实施里程比重(%)

8

≥8

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覆盖率(%)

96

100

服务提档

ETC车道覆盖率(%)

100

示范服务区占比(%)

-

10

司机之家(个)

14

34

转型升级

安装或预留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占服务区停车位总数比例(%)

-

≥10

高速公路旧路面材料回收率(%)

100

高速公路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

95

安全提升

一、二类桥梁比例(%)

98

>98

三类及以下桥梁、隧道当年处治率(%)

100

经营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率(%)

-

100

交通事故1小时恢复通行率(%)

-

95

管理进位

路政案件结案率(%)

97

>98

货车违法超限率(%)

0.17

≤0.05

高速公路服务热线业务限时办结率(%)

-

>95

四、重点任务

(一)推进路网优化扩容。

1.推进重要通道扩容。

推进国家主通道改扩建。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6轴、7廊、8通道”内国家高速公路为主,重点推进京港澳、沪渝、福银等繁忙拥挤路段提质扩容,加快形成贯穿全省中心城市及主要城市群快速通道,提升路网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推动局部瓶颈路段扩容改造。逐步推进建设年代较早、技术指标较低、交通流量较大的省级高速公路扩容改造,重点考虑部分高速公路共线段的扩容,提升路段通行能力,缓解通行瓶颈。

专栏4-1高速公路改扩建重点项目

建成项目:建成武汉绕城高速公路中洲至北湖段、京港澳高速公路豫鄂界至军山段改扩建工程。

开工项目:积极推进沪渝高速公路武黄段、黄黄段、武汉至宜昌段,福银高速公路谷城至柳陂段等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规划研究项目:开展京港澳高速公路军山桥段、沪蓉高速公路新集至东西湖段、武汉绕城高速公路北湖至新集和中洲至郑店段、汉洪高速公路沌口至湘口段、汉鄂高速公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至机场高速段等改扩建项目规划研究,适时启动前期工作。

2.完善省域路网结构。

完善省际出口路。服务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强化长江中游城市群互联互通,完善省际出口布局。以打通省际待贯通路段为重点,加快建成安来高速鄂渝界至建始段等鄂西地区省际出口路,建设十淅高速等中部地区互联通道,推进呼北高速宜都(全福河)至鄂湘界段、通山至武宁高速等长江中游城市群省际联系通道,强化与相邻省市路网快速衔接。

打通省域骨架路。服务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打通支撑“3239”综合交通运输格局的城际骨架路。完善中心城市对外放射线和都市区环线布局,促进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和“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高速公路互联互通。

优化高速公路网布局。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角度,进一步优化全省高速公路网布局,提升路网覆盖深度。

专栏4-2新建高速公路重点项目

建成项目:建成麻安高速麻城东段,呼北高速宜都(全福河)至鄂湘界段,张南高速宣恩(李家河)至咸丰段,安来高速鄂渝界至建始(陇里)段,枣阳至潜江高速襄阳北段,十堰至巫溪高速鲍峡至溢水段、郧西至鲍峡段,襄阳绕城高速南段,监利至江陵高速公路东延段,宜都至来凤高速鹤峰东段和宜昌段,武汉至大悟高速武汉至河口段、河口至鄂豫界段,武汉至阳新高速武汉段、鄂州段、黄石段,襄阳绕城高速东南段延长线,孝汉应高速,蕲春至太湖高速蕲春东段,硚口至孝感高速二期,十堰至淅川高速湖北段,鄂州机场高速一期,沪蓉高速红安联络线,通山至武宁高速湖北段,赤壁长江公路大桥东延段等。

开工项目:积极推进武汉至松滋高速武汉至洪湖段、江陵至松滋段,武汉至重庆高速武汉至天门段、天门至宜昌段,平顶山至宜昌高速公路襄阳至宜昌段,武汉都市区环线高速北段、孝感南段、江夏至梁子湖段,房县至五峰高速房县至兴山段和兴山至长阳段,十堰至巫溪高速溢水至鄂陕界段,随州至信阳高速湖北段,通城至修水高速湖北段,当阳经枝江至松滋高速,利川至咸丰高速,鄂州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巴东至张家界高速沪蓉沪渝连接段,咸宁桂花至汀泗高速(咸宁南外环)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规划研究项目:开展房县至五峰高速公路长阳至五峰段、英山至黄梅高速公路、襄阳至新野高速公路、沙公高速南延段、硚孝高速西延线、麻阳高速北延线、三峡翻坝高速西延线等项目规划研究,适时启动前期工作。

3.优化过江通道布局。

结合《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重点建设赤壁长江公路大桥、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等高速公路过江通道,优化区域过江通道布局,完善路网衔接,加强长江南北两岸交通联系。

专栏4-3高速公路过江通道重点项目

建成赤壁、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等。积极推进李埠(公铁)、双柳、汉南、监利(公铁)等过江通道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支持开展陡山沱、红花套、枝城长江大桥改扩建等过江通道规划研究。

4.提高存量设施供给。

加密高速公路出入口。在临近城市主城区、经济开发区、旅游风景区等交通需求集中地区,进一步加密高速公路出入口,并配套完善互通连接线,强化综合立体交通网衔接,增强高速公路“集聚效应”。

改造常态性拥堵收费站。积极推动进出流量较大、易拥堵收费站扩容改造,提升收费站通过能力和服务效率。

专栏4-4高速公路互通和收费站重点项目

增设互通项目:老河口至宜昌高速公路老河口至谷城段袁冲互通、沪渝高速公路潜江东互通、许广高速公路剅河互通、大广高速公路东方山互通、鸦猇高速公路峡州大道互通、沪武高速公路石桥铺互通等。

改造收费站项目:二广高速公路荆州中收费站、沪蓉高速公路应城收费站、大广高速公路黄石西收费站和新洲收费站、关豹高速公路武东收费站、武鄂高速公路龚家岭收费站等。

(二)提升养护管理效能。

1.健全养护管理体系。

提升养护决策科学水平。全面整合高速公路设施信息、技术状况、养护历史、运行环境等数据,加强动态数据采集更新,夯实养护管理工作数据基础。完善技术状况评定、养护需求分析、技术方案确定和养护计划编制等工作流程,加快构建数据驱动型养护决策体系。科学构建养护工程项目库,定期动态更新,合理制定养护工程年度计划。

加大养护实施力度。大力实施预防性养护,增加预防性养护投入,在年度计划中安排专门资金用于预防性养护。加强修复性养护工程方案的专业化设计,提升修复养护工程效益。在路面改造的同时,同步提升交通安全设施、沿线服务设施的基础状况,改善路域环境。加强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确保养护工程实施效果。

强化养护质量考核评价。加强养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结合养护技术规范,完善养护质量目标体系,修订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建立高速公路养护评价体系,加强高速公路养护事前、事中、事后评价,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提高管理效率。研究高速公路养护质量与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挂钩政策,提升高速公路养护质量。

2.提高养护技术水平。

推进养护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养护技术、施工工艺、养护设施和项目的标准化。加快养护工区标准化建设,同步配套养护机械,重点加强应急抢险与安全防护设备配置,提升养护设施装备水平。推进桥隧等控制性工程养护的标准化,开展标准化养护示范路段建设。创新养护组织模式,推广集中养护模式,推进区域性养护中心建设,提升养护效率和质量。

加强养护技术创新。加快高速公路养护技术研究,重点攻坚路面裂缝、车辙、危旧桥隧病害处治等关键技术,形成提升高速公路安全耐久性成套技术。健全养护“四新”技术推广机制,建立“四新”技术目录清单,构建高速公路养护新技术推广应用平台。

提升养护管理信息化水平。整合高速公路养护信息资源,探索“互联网+智慧管养”,逐步实现养护全过程、全要素信息化管理,提升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能力。加强高速公路技术指标变化、病害发育程度监测及预判,实现被动养护向主动养护转变。

3.完善养护保障机制。

深入推进养护市场化。强化养护市场准入管理,加强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管理,形成更加开放的养护市场。完善养护工程、养护技术服务市场化供给模式,加强养护市场监管,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

强化养护资金保障机制。落实高速公路养护支出责任,以省级路况检测结果和交通运输部抽检结果为基础,加大养护投入,明确养护经费保障比例标准,建立高速公路养护资金保障长效机制。

专栏4-5高速公路养护重点任务

实施养护工程:建立养护工程规划项目库,预防性养护平均每年实施里程比重不少于8%。

开展养护标准化示范:经营管理单位每年建设不少于所辖路段15%的标准化养护示范路,每年完成至少一桥一隧或两座大桥(如无隧道)标准化养护。

落实养护资金:经营管理单位每年养护投入资金占通行费收入的10%以上。

(三)改善运行服务质量。

1.提升服务区服务品质。

建设高品质服务区。鼓励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升级改造服务区,积极创建示范服务区。推进“司机之家”建设,持续深化“厕所革命”。强化货车停车位供给,提升货车停放服务水平。完善无障碍服务设施,为老年人及特殊人群提供人性化服务。开展交通信息、旅游咨询等个性化、便民化、温馨化服务。

健全服务区管理体系。制定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设施和服务管理地方标准,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以服务区停车场和公共厕所为重点,开展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健全服务区分类分级管理和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机制,强化服务区监管考核。

拓展服务区经营业态。鼓励服务区加强与地方产业融合,积极推进“服务区+旅游”“服务区+物流”“服务区+商业”“服务区+文化”等主题特色服务区建设,打造“全国知名、业内公认、群众点赞”的行业标杆,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

2.提升收费服务水平。

优化高速公路收费政策。充分考虑全省高速公路网结构及运行特点等因素,研究制定差异化收费政策,建立完善收费标准动态评估与调整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和绿色通道等通行费减免政策。

强化收费监管与权益保障。修订完善收费管理相关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收费现场管控。强化收费系统运行维护,保障全网收费系统平稳运行。加大通行费违法违规行为稽查力度,探索运用收费数据挖掘技术,实现稽查手段由人工判别向科技辅助转变,建立健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稽查长效机制。加强高速公路咨询投诉服务,完善投诉机制,保障客户遇到问题“有投诉、能接通、快处理、有反馈”。

提高收费站服务质效。加强电子支付应用,开展智能机器人收费试点,探索自由流收费技术,提升收费站支付体验和通过效率。提升收费站窗口形象,因地制宜创建收费站品牌,将品牌创建与企业文化及地区人文风貌有机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3.加强路网运行交通组织。

优化出行信息服务体系。持续优化12122高速公路服务热线电话、“湖北e出行”微信公众号,整合和共享出行信息服务资源,构建全方位、多渠道路网出行服务体系。加强路网运行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研判,增强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合理引导公众出行需求和路径选择。加强与互联网导航企业、交通广播等合作,完善公路施工、突发事件、交通管制等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

加强重要路段交通组织。强化武汉绕城高速、荆州长江大桥等交通繁忙路段和常态性拥堵收费站交通组织,按照“一路一案”“一站一策”的原则,强化疏堵保畅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拥堵缓行。结合高速公路改扩建和养护计划,联合交警部门和经营管理单位,强化施工路段交通保通保畅组织方案,保障施工路段安全有序运行。

加强特殊时段交通组织。加大重大节假日、重要活动期间路网保通力度,及时发布出行提示,加强易拥堵路段监控,快速处置突发事件,确保路网畅通。进一步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高速公路网保畅和管控能力。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制定方案,保障特殊时期高速公路正常运行。

专栏4-6高速公路运行服务质量提升重点任务

建设高品质服务区:研究制定服务区服务质量评定办法,创建示范服务区占比达到10%。深化服务区“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建设20个“司机之家”。推进福银高速公路安陆、武当山“服务区+文旅”,沪渝高速公路荆州东“服务区+商业”,京港澳高速公路大新“服务区+货车主题”等一批特色服务区建设。

研究差异化收费:研究制定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等差异化收费方案,服务物流运输降本增效,提升路网通行效率。

开展服务质量社会评议:开展服务区、收费站、路域环境等“线上评、线下改”服务质量社会评议,点对点督促相关经营单位整改落实,提升公众出行服务体验。

(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1.推进高速公路绿色低碳发展。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加强高速公路生态选线,强化与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④”的衔接。进一步加强高速公路建设养护领域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积极应用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加强噪音污染和塑料污染防治,深入推进隧道照明节能化改造,探索研究绿色清洁能源在服务区、收费站等区域的应用。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高速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统筹协调,节约集约利用通道走廊线位资源。加大绿色循环技术应用,推广施工材料、废旧材料再生综合利用,基本实现路面旧料“零废弃”。推进服务区污水资源化利用,强化垃圾分类,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绿色公路和服务区建设。以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为契机,因地制宜推进绿色公路建设,新开工高速公路全面落实绿色公路建设要求。推进绿色服务区建设和改造,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改造和安装,建设配备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

2.推动智慧高速公路建设。

推进智能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汇聚整合高速公路信息数据资源,建设宽带泛在、集成互联的“智慧大脑”数据采集系统。围绕路网监测、应急指挥、综合执法等核心业务,建设“智慧决策”指挥协同系统。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整合现有移动应用,建设“智慧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加强智慧高速项目研究。以智慧高速使用者需求和运营管理者需要为重点,从逻辑框架、数据架构、应用场景等方面,研究全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的实施路径。整合已有高速公路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已建高速公路智能化水平,深化ETC拓展应用。推进智慧高速公路试点、智慧服务区建设,丰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形成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引导行业科创能力提升。

鼓励行业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引导、促进行业科研和先进技术研发,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速公路网深度融合,推动北斗、5G技术等在高速公路领域应用,支持车联网与智能车路协同、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等技术攻关,支持科学养护决策、快速无损检测等技术的研究与成果转化,加强高速公路信息集成、先进执法装备等推广应用。

推进行业科研力量建设。加强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科技研发的统筹协调,增强行业科研合力。探索建立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作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体,参与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

专栏4-7高速公路转型发展重点任务

绿色化:推进十淅高速公路丹江口绿色服务区建设。推进麻安、十天、福银、三峡翻坝、沪蓉、呼北高速公路等鄂西山区路段隧道照明设施节能改造。

智慧化:以鄂州机场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为试点,建设“人、车、路、云”融合协同的智慧高速公路。推进福银高速公路孝感服务区、京港澳高速公路花园服务区智慧化建设。

(五)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提高重点路段和重大项目安全水平。深入推进隧道提质升级、桥梁安全防护能力提升、连续长陡下坡治理、独柱墩桥梁运行安全和公路交通标线质量提升等专项行动,增强高速公路桥隧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现结构状况实时监测、自动分析、自动评估等功能。全面排查和治理船舶碰撞桥梁安全隐患,提升桥梁防撞能力。加强对高边坡、灾害多发区域等路段的安全监测预警。建设平安公路、站所和服务区,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创建,提升新建高速公路设施安全水平。

提升高速公路防灾减灾水平。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加强对地质灾害多发路段的排查评估,研究制定高速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南,指导经营管理单位开展高速公路灾害防治工作。

专栏4-8高速公路本质安全提升重点任务

建设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完成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试点,推进高速公路单孔跨径500米以上的悬索桥、单孔跨径300米以上的斜拉桥、单孔跨径160米以上的梁桥和单孔跨径200米以上的拱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

建设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推进呼北高速公路宜都(全福河)至鄂湘界段、孝汉应高速公路福银高速至武荆高速段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创建,提升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

2.强化安全生产治理。

推进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加快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加强风险和隐患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决策、风险防控协同等机制。完善高速公路应对灾害、疫情、安全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监管清单、隐患排查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第三方监管机制。

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安全治理。完善和落实高速公路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交通重特大安全事故。对存在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和反复发生、长期未根治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进行专项督查。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汽)站、隧道等重点区域隐患治理,做好季节性预警预防,全力保障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3.提升应急救援服务水平。

提高安全应急救援能力。开展高速公路清障施救机制研究,修订完善清障施救服务规程和收费标准,明确清障施救主体,规范清障施救服务行为。研究高速公路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布局,科学配置应急救援装备、物资、人员等。完善跨省、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建立路网应急力量互相支援机制。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升应急队伍实战能力。

整合应急信息数据资源。按照有利于数据汇聚、协调管理和长远发展的原则,依托高速公路应急处置服务中心大数据平台,完成全省高速公路信息化资源汇集,建立高速公路“一路多方”联合指挥调度系统,建成省级和路段经营管理单位两级高速公路联合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为高速公路突发事件联合应急处置提供支撑。

(六)增强行业治理能力。

1.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优化法规标准顶层设计。完善湖北省高速公路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制度体系顶层设计,适时推进《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等法规及配套规章修订工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先进的高速公路交通法规制度体系,规范高速公路管理的职责与行为。

完善标准规范体系。规范高速公路行业标准和指南,保障高速公路行业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快智慧、绿色服务区等课题研究,适应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鼓励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在行业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企业标准。

2.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深化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改革,完善组织机构配置,理顺各级管理职能,优化工作流程。完善高速公路管理各相关主体联动机制,健全高速公路运行监测、公共服务等职责体系,构建形成层级明晰、权责匹配、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行业管理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高速公路行业“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行权力、责任清单制度,建立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3.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

夯实行政执法基础。深化“四基四化”建设,研究制定执法站所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坚持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因路制宜、合理布局高速公路路政执法站所,加强高速公路执法人员、执法装备等配置力度,为路政执法提供有力保障。巩固深化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健全路产路权管理档案,实现高速公路行政执法规范化长效治理。

提升执法工作效率。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业务管理平台,推进执法全过程信息化、流程化管理。创新实施非现场执法模式,规范自由裁量权、执法流程和执法标准。合理划定执法单位管辖范围,推广使用智能无人机巡查方式,提升路面巡查效率。

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大违法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力度,加强高速公路入口治超,将货车违法超限率控制在0.05%以内,逐步实现“零超限”。加强高速公路用地、建筑控制区、桥下空间、安全保护区等范围内违法行为执法力度,维护路产路权,优化路域环境,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4.提升行业管理软实力。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行业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等系统培训,增强干部队伍适应高速公路现代化发展要求的能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加速行业文化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交通精神,积极培树高速公路行业先进典型。加强新时代高速公路文化品牌培育,加速文化品牌传播,向社会展示高速公路行业的良好形象。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创新内外宣传平台,讲好新时代高速公路故事,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专栏4-9高速公路行业治理重点任务

制定《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服务设施规范》《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服务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制定《湖北省高速公路路政执法站所规划》《湖北省高速公路路政执法站所建设标准》《湖北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湖北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综合评价办法》等制度办法;研究制定《智慧服务区建设指导意见》《绿色服务区建设指导意见》等新兴领域标准指南。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加强与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强化相邻省份沟通协调,形成协同共进、同向发展的良好态势。加强与项目实施单位和经营管理单位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合力推进规划实施。

(二)加强衔接对接。

加强与国家相关规划的衔接对接,积极争取更多高速公路项目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重大项目计划。坚持“多规合一”,充分考虑“三区三线”等控制性因素。加强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建立和完善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动机制,协同推进重大高速公路项目建设。

(三)加强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中央车购税资金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拓展筹融资渠道,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规范特许经营管理制度,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挥政府投资效应,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高速公路建设。督促经营管理单位落实养护资金。强化债务风险防控。

(四)加强跟踪评估。

跟踪规划目标任务和项目建设进展,强化相关数据统计监测,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动态开展规划评估考核工作。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督导检查制度,充分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开展常态化督导与评估,保障规划实施效果和质量。

附图 “十四五”湖北省高速公路规划项目示意图湖北省高速公路发展“十四五”规划

113525801.png

①“两条热线”指12122和95022。

②“三大平台”指网站发送平台、短信发送平台和广播合作平台。

③“四个入口”指微信、支付宝、百度和高德地图、微博。

④“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三线”指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