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2
师生关系在道德上是授受与服从关系。( )
3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的是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4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
5
评定学生成绩时,客观性试题信度好,效度却不高。( )
6
小班教学通常班级人数规模在10人以下。( )
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德育方法是榜样法。( )
8
班级管理的实质是开发潜能。( )
9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马斯洛和罗杰斯。( )
10
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抽象逻辑思维和空间知觉。( )
11
思维定势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
12
“胜不骄败不馁”是意志对人情感的调节控制作用。( )
13
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越好。( )
14
《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
15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
教学工作中要注意“长善救失”是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 )特征。
A、阶段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17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庄子
18
重视启发教学,提出“助产术”的人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19
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20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
A、高水平智力
B、实践能力
C、健康体魄
D、创新能力
21
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 )。
A、教学工作
B、教育计划
C、教学途径
D、教育手段
22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23
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进行关禁闭,这是因为学生具有( )权利。
A、身心健康
B、人身自由
C、人格尊严
D、受教育
24
为了将教学进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了( )。
A、系统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5
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这一观点是由( )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凯洛夫
26
陶行知先生曾做过一个比喻“接知如接枝”,体现了( )。
A、学生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B、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C、间接经验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辅相成
27
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是( )。
A、内容型策略
B、方法型策略
C、形式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28
德育是各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的属性是( )。
A、社会性
B、继承性
C、特殊性
D、阶段性
29
课堂上有的同学开小差,这属于(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不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30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思维发展的顺序是( )。
A、具体形象思维、直觉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直觉动作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直觉动作思维
31
学生倾向于认为外貌有魅力的老师教学能力更强,这种现象是( )。
A、宽大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32
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有( )的特点。
A、正加速
B、先快后慢
C、减速
D、不变
33
( )是指如果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则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A、频因律
B、准备律
C、消退
D、效果律
34
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学者是( )。
A、谢尔顿
B、荣格
C、威特金
D、霍立德
35
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它是( )。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性成分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的成分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了( )来实现的。
A、再生产劳动力
B、再生产科学知识
C、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思想意识
D、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37
常用的课程评价模式有(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CVPP评价模式
D、CSE评价模式
38
以下不属于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的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39
心理过程包括( )。
A、认识过程
B、知觉过程
C、情感过程
D、行为过程
40
青少年的情绪情感特点包括( )。
A、情感丰富
B、倾向定型性
C、情绪稳定性
D、情绪强烈性
1、A2、B3、B4、A5、A6、B7、A8、A9、B10、B11、B12、A13、B14、A15、A16、B17、C18、B19、A20、D21、A22、C23、B24、B25、C26、C27、C28、C29、A30、B31、C32、B33、C34、B35、A36、AB37、ABD38、ABC39、AC40、ABD
1
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相当于传统的“双基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故表述正确。
2
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的内容。师生关系主要是指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题干中道德的上的授受与服从关系应该改为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故表述错误。
3
本题考查《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建设一个国家,统治众多的百姓,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不仅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也反映了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故表述错误。
4
本题考查的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是古希腊三杰之一,其代表作《理想国》更是教育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之一,该作品集中体现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比如教育由国家办理,倡导早期教育等等。
故表述正确。
5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方法。信度是表明评价工具质量的又一重要指标,主要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真实地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一次测验是否有效,主要看其是否能准确地测量所要测量的东西。客观性试题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覆盖面较大,而且评分标准固定,阅卷教师评分时无主观判断,所以其信度好,效度却不高。主观性试题易于保证试卷的效度,较适合于测量考生的综合能力。
故表述正确。
6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小班教学通常是指人数在15~25人之间的班级中进行的教学活动。
故表述错误。
7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德育方法正是榜样示范法。
故表述正确。
8
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因此,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所以班级管理的实质是开发学生潜能。
故表述正确。
9
本题考查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而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及其教学模式。
故表述错误。
10
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的概述。人脑的左半球是理性的脑,是语言的脑,是阅读、记忆书写和逻辑思维的脑,负责抽象思维、推理运算和概念整理等;人脑的右半球是感性的脑,创意的脑,负责形象的学习、图形的识别和空间知觉、音乐、美术等综合性活动,主要负责进行具体形象思维。题干中的空间知觉属于右半球主要负责的,而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左半球负责的。
故表述错误。
11
本题考查对思维定势作用的理解。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作用。因此,思维定势不一定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故表述错误。
12
本题考查意志与情感过程的关系。意志与情感过程的关系表现在: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又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意志可以调节、控制人的情感。“胜不骄,败不馁”就是情感服从于意志的表现,体现了意志对情感的调节、控制。
故表述正确。
13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因此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
故表述错误。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