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近几年,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在控制塑料袋的过渡使用方面,做出了禁令或征税尝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B、这两年《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见字如面》等一系列文化综艺类节目火曝,这对传统文化回归大众视野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C、伟大的精神能让我们在遇到艰难险阻的时刻看到希望、看到光明,中国人民一定能依靠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攻克一个个难关,战胜洪水。
D、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东方红一号”工程带动的技术、工艺早已更叠换代,但它留下的航天精神却不断传承,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
2
下列各项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往今来那些忠勇的烈士们,在他们临危授命的时候,一定是心怀国家、襟怀坦荡的。
B、在安徽省中学生足球联赛决赛中,复兴中学队选手不孚众望,时隔4年再获联赛冠军。
C、科考船能根据风向和海水流向选择合适角度,使船体坚如磐石,实现漂泊调查作业。
D、每当阅读先贤书籍,常常为先贤的深刻思想拍手称快,恨不得立马和他当面交流所得。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根据中国铁路网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5月份,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57亿人次,日均发送508万人次。
B、5G牌照发放一年来,网络建设速度和规模超出预期,我国5G基站以每周新增近万左右的数量在增长。
C、北京冬奧会协调委员会自2019年7月第四次会议以来,冬奥会相关场馆和基层建设进展十分顺利。
D、文化的本质内涵可以具体细分为六个方面的组成要素,包括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社会规范等。
4
下列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与海》《红与黑》《复活》《哈姆雷特》的作者分别是海明威、司汤达、列夫·托尔斯泰、莎士比亚。
B、《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C、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考生亲自策问,钦点状元,有时也可委派大臣主持殿试。
D、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部准备齐全称为太牢,而少牢则指羊和豕两种,没有牛。
二、阅读鉴赏。本大题共9小题,共38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徼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选自《古文观止》)
5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行之阳有盘谷 阳:山的南面
B、濯清泉以自洁 濯:洗涤
C、黜陟不闻 陟:攀登
D、盘之土,可以稼 稼:种庄稼
6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泉甘而土肥 窈而深,廓其有容
B、利泽施于人 钓于水,鲜可食
C、与之酒而为之歌 奔走于形势之途
D、其在外,则树旗旄 与其有誉于前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引述李愿的话,写了位尊权重、淡泊名利、趋炎附势等三种类型的人。
B、韩愈用赠序穷形尽相地刻画了当时官场的丑态,表达了对名利之徒的蔑视。
C、韩愈赞美隐士操守和隐居乐趣,表明归隐之意,告诉李愿不需要“遇知于天子”。
D、本文用歌的形式描写了盘谷的山水形胜,衬托出李愿甘于恬淡的人生志趣。
8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踏莎行
谢明远
楚树芊绵,江云芜漫。晓风吹堕梅千片。惊禽飞去响春空,平沙月落光零乱。
人意伤离,物华惊换。武夷此去如天远。临分为我少留连,柳条独在江南岸。
9
赏析“惊禽飞去响春空,平沙月落光零乱”的精妙之处。(4分)
10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复杂情感?结合作品简要概括。(4分)
(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蓝蓝的北方
蒯天
北方的天,蓝蓝的,像玻璃般清晰通透。年轻的你,带着黄浦江边迷人的晚霞,携着南方女子特有的水润,提着一只棕色的旧皮箱,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走来,犹如春日里郁郁葱葱的小白杨,婷婷玉立在北方蓝蓝的天空下。是的,你们一群人都是这样走来的。
大片、大片的荒凉与寂寞在你们逐渐粗壮的胳膊旁消失;大片、大片的蒙昧无知在你们晶莹剔透的目光下逐渐褪去。大西北,一望无际的荒野,那长久荒芜没有收获的土地上,却在你们的注视下,站起一排排奇迹般成长的白杨,站起一排排鳞次栉比的高楼。
风,大西北粗犷的风,在你们纤纤十指的揉搓下,终于也变得温柔、多情起来,轻轻地从山崖上滚过,落在我们稚嫩的肩上,讲述着许多年轻而又古老的传说。
小时侯,我是没有爷爷的故事,奶奶的膝头的,但我却永远有妈妈的童话。那倒下的长发妹,那顺着她秀发飞泻而下的瀑布,在怎样一点点滋润着渴望长大、渴望美好的童心呀。每天,你拖着疲惫的步履下班回来,总是背着我,用略带上海味的普通话唱着:“卖小猪喽”,而我总是把头放在你的肩上,搂着你的脖子,惬意地晃着。妈妈,你现在还记得我揉乱你的头发,撩得你痒痒的滋味吗?妈妈,可我也知道疼你的,每次当我缠着您给我念完一本小人书的时候,我总是像犯了错误一样,低下头推着你的双膝,让你看自己的书,我不再来捣乱。而你总是那样笑着,捏着我的小鼻子:“傻丫头。”
那时的你真是太忙了,每天早出晚归,连给我扎小辫子都没时间,而我又实在羡慕别的小朋友的辫子。等到冬天,在幼儿园,我就用绿的、黄的、红的三种毛线,编了两个“花辫子”,系上两根长长的飘带,开心的把它们甩来甩去。等你来接我时,我骄傲地说“妈妈,你看,我也有两条长辫子了。”你望了望我,眼里盈满了泪光。一把将我抱进怀里,我吓得在你怀里哭了,抽抽噎噎地:“妈妈,你不要哭、我再也不吵你,再也不让你给我扎小辫子了。”听到这话,你把我抱得更紧了。你的脸贴着我的脸,一行热泪从我脸上流下,妈妈,我是你的女儿,是你懂事的女儿呀。
妈妈,等你是最最难受的。你下班总是很迟,我想您想得厉害时,就搬个凳子放在窗口,跪在上面,朝着您回家的路口看啊,看啊。天渐渐黑了,家门口的那排小白杨在夜色里影影绰绰,风吹过去发出一阵阵哗哗的声响。每到这时候,我心里就特别得孤独,还有些害怕,常常裹着窗帘就露出个小脑袋不停地向外看,希望能快点看到你回家的身影。看到有人影向家这儿移动,我的心跳就会加速,就会站在凳子上睁大双眼向窗外张望,看看是不是你?如果不是你就会好失望好失望,再次把目光投向路口。等到月光下出现了你的身影,等到楼梯上响起了你的脚步,我便急忙躲在门后,大喊一声:“不许动!”你就乖乖地举起双手,交出你手里的包。我就像一位将军一样得意洋洋地赶紧去翻你的包:“妈妈,你今天给我买什么了?”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没有收获,但偶尔的惊喜却让我更加得快乐,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一只漂亮的铅笔,有时候还会是一本薄薄的连环画,每一次看着兴高采烈的我,你总是微微笑着,摸摸我的头,转身去忙家务了。
望着你忙碌的身影,我突然想要帮帮你,于是在一次你下班回家的时候,突然发现我竟然做好了晚饭,打开饭锅,你笑了,那是稀饭吗?当然不是,只是一锅上面黏糊糊,下面黑乎乎的“东西”,可你却说那是你吃过的最好的美食,多年以后,你还会和我说起这件事情,你说从那天开始,你发现女儿真的是妈妈的“小背心”呀。
春天里小白杨露出了嫩绿的小叶芽,你终于可以休息一天了,你带着我在两棵树间撑起皮筋,教我跳皮筋,“啷啷啷,骑马到松江,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唱起童谣的时候,我发现你的眼睛亮亮的,仿佛能滴出水来,我知道你一定是想念远方的外婆了。
夏天到了,白杨树绿葱葱的,一身的绿叶仿佛千万双绿色的小手哗啦啦地对着我拍着巴掌,我一脸欢欣地对你说要是白杨树一年四季都这么绿该多好呀。你笑了,说要是那样白杨树多累呀,她也要休息呀,不过你说有办法可以把绿色留下来的。于是你选了几片最厚实的叶片带回家,把它们放在碱水中煮沸,用牙刷轻轻地刷去叶子上的叶肉,然后冲洗干净晾干,在叶柄处寄上红色的棉线,于是一枚精美的叶脉书签就呈现在我的面前。捧着淡绿色的卵形书签,望着那上面丝丝精美的脉络,我觉得你真的无所不能,我真想永远和你在一起……
年复一年,小白杨在不知不觉中长高了,每次走过树下,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仰起头看看他们。终于有一天,当清晨的阳光静静地映在淡青色的窗帘上,你轻轻地走到我的床边,习惯地低下头来要吻我的时候,我却羞涩地躲进被窝,不肯出来。妈妈,我就是这样长大的吗?
周末的晚上,我坐在灯下静静地看书,你突然说想去看电影。沉溺在书中的我根本舍不得将目光从书上挪开,只是头也不抬地说了句“我不太想去看。”半天之后,我突然发现周围一片安静,没有听到你的说话声。连忙抬起头来,却一眼对上你怅然若失的目光,那一瞬间我的心里好痛好痛,痛得几乎流泪了,我发现了自己犯了大错,幸好还有机会改正。我站起来,温柔地揽着你的肩膀:“妈,咱们看电影去。”……
上班后的我经常会出差,可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精彩,风景有多么的秀丽,我依旧盼望着回家,盼望着在回家的路上看见那白杨树下等我的妈妈。秋风里的白杨树,叶子几乎落光了,可单薄的枝条依然透着精气,枝干向上,高昂着头。树下的中年女人,披着一身朦胧的月色,静静地眺望着远方。每一次看到这个熟悉的身影,我的心都会簌簌的发颤,暖暖的感觉让我恨不得像小时候一样扑到她的怀里。儿行千里母担忧,妈妈,我知道,当我一生下来,就永远走进了你的心坎,天涯海角,女儿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母亲暖暖的目光。而我现在也要一直注视你,注视你,直到你永远走进我的目光,我满是皱纹、满是慈爱的母亲呀。
妈妈,你们习惯了这片辽阔的土地,你们的儿女也习惯了这片土地,习惯了和你们一样用爱的目光去温暖别人,习惯了给予与献出,和你们一样我们也深深地爱上了这片辽阔的土地。
年轻的建筑群也许不会懂得这一切,但这一切都是真的,就像光秃秃的荒野上站着的那一排排挺拔的白杨一般真实,厚实的黄土地下,涌动着不朽的生命,黄土地酥酥地勃发了,一片片地延伸着绿。她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她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只要挪动一点杂草生存的空间,她就会把黄土地装点,撑起一片绿色。春夏秋冬,留守着,装点着,给黄土地减几分贫寒和寂寞,增几分生动和美丽,她的根已经和黄土地连为一个整体。妈妈,你们老了,但这里却站起了一排崭新的城市。
蓝蓝的北方,将在母亲的注视下,刮起年轻灿烂的风。
11
散文以“蓝蓝的北方”为题有何作用?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12
文章中“白杨”意蕴丰富,结合作品简要概括。(5分)
13
散文以第一人称“我”为主要人称视角进行叙写,行文中又多次使用第二人称“你”,这样安排有何作用?(6分)
三、课程理论。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四个方面:坚持 ,增强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 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加强 ,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 ,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
15
下列各句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B、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C、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甄别和选拔功能,不仅要关注学生外在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内在的学习品质。
四、教学实践。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四)
阅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节选文字,完成题目。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16
问题:
(1)本课为《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单元导语指出:“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请从亲情角度为本课教学设计写一小段导语。(5分)
(2)请谈谈以下板书设计的思路。(5分)
阅读《哦,香雪》教学设计,完成17-18题。
[教学设想]
这篇小说收在人教版统编本《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七篇现当代中外作品(五首诗歌,两篇小说)。围绕“青春”这一话题组元,“都是对青春的吟唱”。学习本单元的小说,要“思考作品的意蕴”“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哦,香雪》是铁凝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描写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字里行间渗透着别样的青春情怀。教学时引导学生尽可能深入地品读文字,培养审美敏感性。拟从情节梳理入手,由表及里,逐步走近人物,品咂语文味。激发学生阅读、思考,提供探讨交流的“场”,设置驱动性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共情以共鸣,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
2.披文入情,学习探究小说主题及其现实意义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研习关于人物描写的文字,揣摩香雪这一人物形象。
2.聚焦人物心理、自然环境等描写,探究作品表现的主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题解
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标题就很有意思。根据阅读印象,你认为去掉“哦”会怎么样呢?
预设:注意叹词背后多出的意味。“哦,香雪”,这样的香雪会让人好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香雪”呢?
设计意图:咬文嚼字,通过对标题的审查,捕捉人物形象的内涵。
二、梳理情节
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能不能用简短的语言复述情节?
预设:火车每晚会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这里的姑娘们每天都会“盛情”迎接它的到来。香雪为换一个塑料铅笔盒踏上火车,又走三十里夜路往回赶。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作品的主要内容,获取基本阅读印象。
三、细读文本
1.火车来了
(1)根据小说内容,还原在火车到来之前,台儿沟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
(2)预设:香雪——美丽、淳朴、善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凤娇——大胆、率真、质朴
设计意图:赏析环境、场景描写,以点带面,感知故事中的人物群像。
2.踏上火车
香雪已经有了父亲做的“小木盒”,还要用“娘”攒下的四十个鸡蛋去换自动铅笔盒,她毅然踏上火车,对此,你怎么理解?
预设:青春期的虚荣源自维护自尊的需要,与“香雪”们身处的环境密切相关。木制铅笔盒影射着台儿沟的贫穷和落后。
设计意图:“踏上火车”是一个重要镜头,把握情节推进,把握环境、情节和人物的关系。
3.夜行三十里
香雪终于换回了铅笔盒,为此她走了三十里夜路。仔细揣摩,谈谈对这部分文字的理解。
预设: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写和外在环境描写……对黑夜的恐惧与拥有铅笔盒的兴奋交织,强烈的自尊与对父亲的愧疚纠缠,近乡的喜悦与伙伴们的情谊让香雪复杂的情感瞬间释放。
设计意图:聚焦细节描写,探究人物内心世界及其反映的精神追求。
四、探究主题
1.香雪归来
文中关于香雪归来之后的描写耐人寻味,值得反复咀嚼。
预设:香雪是台儿沟第一个坐火车的人,她让伙伴们牵挂;香雪的“壮举”又让她们激动、兴奋、自豪,这是世上最美最纯真的情感,是青春的绝色,也是美好人性的光辉。
设计意图:引导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充分讨论:香雪既是独特的,又是群像的代表。
2.“哦,香雪”
“叹词+人名”的表达带有强烈的情感倾向,引发读者的思考:“哦,香雪”,香雪到底是什么样的姑娘呢?
预设:美丽善良、惹人怜爱的香雪,向往城市的香雪,自尊执着的香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将课堂学习向课下延伸、扩大、强化并反馈学习效果。
(本教学设计节选自《学语文》2020年第3期)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上教学设计是如何体现这一阅读教学建议的?(6分)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习任务群指出:“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写作的一般规律。”请问以上教学设计是如何抓住文体特征实现教学目标的?(6分)
五、写作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六)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想唱出高亢嘹亮的人生之歌,必须谱写出美好的“青春之歌”。“扶贫天使”黄文秀虽然倒在了扶贫的路上,却用短暂的青春点亮了自己的人生,也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走进5G技术、光子芯片等世界科技最前沿的也是一批批青年人,他们正用自己的知识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然而,也有一些青年人或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或疯狂地追求着一些所谓的影视巨星,很多人成了永远长不大的“巨婴”。
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最美彩虹,青春岁月,你准备怎样度过?请以“我的青春这样过”为题,给你的父母或其他亲人写一封信。
题二:
古代四大名著中塑造了一大批经典的人物形象,如唐僧师徒、贾宝玉、林黛玉、宋江、林冲、诸葛亮、曹操等,请从四大名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某个人物或人物群体进行评述。
19
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集中一点,写深写透。
不透露个人信息,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40分)
1、C2、A3、D4、B5、C6、A7、C14、立德树人、文化自信、核心素养、实践性、时代性15、D
1
本题考查考生对字形的识记。
C项:没有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A项:“过渡”应为“过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火曝”应为“火爆”。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更叠换代”应为“更迭换代”。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识记。
A项:临危授命:指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此处用来形容忠勇的烈士们没有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B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符合句义。此处应该改为“不负众望”,即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B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坚如磐石:指像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出自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不可动摇与句中“漂泊调查作业”意义不符,排除。
D项:拍手称快:指拍掌叫好,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出自《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此处不符合语境。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
本题考查考生对病句的掌握情况。
A项:句式杂糅,“根据……数据显示”杂糅,去掉“根据”或者“显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成分赘余,“新增近1万左右的数量在增长”中“近”与“左右”语义重复,“新增”与“增长”语义重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偷换主语,前一个分句主语是“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后一个分句主语却变成了“场馆和基础设施”。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4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B项:《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B项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A、C、D三项:都表述无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5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
C项:黜陟:指官员的升降。黜,降职。陟,升职。C项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A、B、D三项:都表述无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