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题38小题,每题1分,共38分。
1
教师职业最早出现于( )。
A、夏商周时期
B、秦朝
C、汉朝
D、元朝
2
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提出了“印刻”的概念,印刻只在小动物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内发生,劳伦兹把这段时间称为( )。
A、转折期
B、过渡期
C、关键期
D、最佳期
3
“庠、序”是指( )。
A、学生
B、教育者
C、古代学校
D、古文的序言
4
下列不属于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内容的是( )。
A、同化
B、内化
C、最近发展区
D、支架式教学
5
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是指( )。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情感
6
“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此观点出自教育学家( )。
A、苏格拉底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孟禄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 )是最具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A、专业化
B、职业指导
C、职称激励
D、职业声望
8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 )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A、素质教育
B、全面发展
C、立德树人
D、加强德育
9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B、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学生的性格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D、教师与教学方法的矛盾
10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是( )。
A、成败经验
B、言语劝说
C、对他人的观察
D、自我强化
11
把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化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加里培林
B、安德森
C、冯忠良
D、奥苏伯尔
12
( )又称“Y”型学制,这种学制既能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也能实先中等专业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互联。
A、双轨制学制
B、单轨制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壬戌学制
13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把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中潜伏期是( )。
A、3-6 岁
B、6-11 岁
C、7-13 岁
D、8-11 岁
14
下列关于教育与人口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
B、教育相对独立于人口发展
C、人口数量制约教育的规模
D、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
15
下列属于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的是( )。
A、教育具有原始性
B、教育具有阶级性
C、教育具有非独立性
D、教育具有多样性
16
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是( )。
A、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B、南洋公学师范院
C、奏定示师范堂
D、女子师范学堂
17
下列关于经济与教育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B、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C、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D、经济发展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
18
下列不属于行为主义学派学习理论的是( )。
A、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C、社会学习论
D、有意义学习理论
19
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资料从而衍生出理论的研究方法,其基本宗旨在于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说,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经验,然后上升到理论。这种研究属于( )。
A、实践研究
B、行动研究
C、田野研究
D、扎根理论
20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是( ),相关著作是( )依次填入括号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C、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1
以下选项中属于活动课程特点的是( )。
A、逻辑性
B、系统性
C、经验性
D、宽泛性
22
( )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方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
A、反常现象
B、掩蔽现象
C、失常现象
D、暂时现象
23
( )认为认知的本质是适应。
A、埃里克森
B、维果斯基
C、奥苏伯尔
D、皮亚杰
24
以下选项中,关于德育过程实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受教育者内在品德转化的过程
B、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思想道德的过程
C、德育知、情、意、行发展的过程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5
我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明确规范教育目的的是( )。
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6
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次召开关于德育的会议——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是在( )年。
A、1976
B、1979
C、1981
D、1982
27
( )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A、教师的职业道德
B、教师的文化知识
C、教师的专业才能
D、教师的科研成就
28
按照心理活动的机能分类,性格可以分为( )。
A、内倾型、外倾型
B、独立型、顺从型
C、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D、稳定型、不稳定型
29
( )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A、社会环境
B、遗传
C、性格
D、教育
30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柏拉图
B、孟禄
C、华生
D、弗洛伊德
31
“促进教育工作者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这体现了教育学的( )。
A、“桥梁”作用
B、基础作用
C、促进作用
D、“中介”作用
32
教会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三科”、“四学”,合称“七艺”,下列选项不属于“七艺”的是( )。
A、骑马
B、算数
C、音乐
D、文法
33
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方面,下列不属于这四个方面的是( )。
A、成熟
B、性格
C、练习和经验
D、社会性经验
34
( )于1985年提出了( ),强调智力是一套相互关联的加工过程。
A、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B、斯滕伯格三元智力理论
C、加德纳三元智力理论
D、斯滕伯格多元智力理论
35
关于问题解决的过程,华莱士提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经历4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 )。
A、灵感或启迪
B、准备
C、沉思
D、验证
36
“严慈相济,诲人不倦”指的是《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的( )。
A、潜心教书育人
B、关心爱护学生
C、坚持言行雅正
D、传播优秀文化
3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下列不属于受教育者应履行的义务的是( )。
A、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B、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C、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8
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导,这种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践锻炼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9小题,每题2分,共18分。
39
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引导性
D、创造性
E、长期性
40
下列属于社会学习模式主要观点的是( )。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是随着个人经验的变化而变化的
B、道德教育应该促进发展成熟的社会判断和行为
C、德育过程要充分认识重视榜样的作用和强化的方法的运用
D、社会环境、文化是影响人的道德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
E、注重人与人直接的理解和沟通
41
下列观点属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是( )。
A、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
B、个人是社会存在物
C、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D、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是统一的
E、人性本来都是善的
42
人人都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需要同事、朋友的友谊与忠诚,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上述文字体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43
人的属性包括(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理属性
D、精神属性
E、道德属性
44
学校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
A、有意识的培养人
B、通过实践教育人
C、个体个性化
D、个体社会化
E、学校教育能够充分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45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研究,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则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 )。
A、普及化
B、大众化
C、精英化
D、高等化
E、全民化
46
1958年9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制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三个结合”指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C、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D、全日制院校与职业院校相结合
E、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47
课程目标的来源包括( )。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知识的研究
C、对社会的研充
D、对文化的研究
E、对学科的研究
三、简答题。本题3小题,每题4分,共12分。
48
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存在哪些差异?
49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在认知领域的六大目标是什么?
50
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题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51
联系实际论述皮亚杰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
52
论述什么是算法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举例说明二者在教学中的应用。
五、教学设计。本题1小题,共8分。
53
根据下列资料,设计教学流程 。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对称”
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活动实录光盘
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
1、A2、C3、C4、A5、A6、B7、A8、C9、B10、D11、B12、C13、B14、B15、B16、B17、A18、D19、D20、C21、C22、B23、D24、B25、A26、B27、C28、C29、D30、C31、D32、A33、B34、B35、A36、B37、C38、C39、ABDE40、CD41、ABD42、CD43、AB44、CD45、ABC46、BCE47、ACE
1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的发展。教师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职业,其产生和发展变化是与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的发展变化一脉相承的,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1)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2)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阶段;(3)教师职业专业化。其中,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又可以分为非职业化阶段与职业化阶段两个时期。非职业化阶段时期的教师主要以兼职为主,职业化阶段则出现了专职教师。从教育史的发展上来看,奴隶社会时期便已经出现了专职教师。夏商周时期属于奴隶社会时期,A项正确。
B、C、D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
本题考查的是关键期。奥地利习性学家劳伦兹发现出生的小鸡、小鹅有印刻现象。他指出,个体印刻现象只能在个体生命中一个短暂的“关键期”发生,个体在这时刻所印刻的对象,可以使该个体对它接近并发生偏好,而且不会被忘却,由此形成了一种对它的永久约束性的依恋。C项正确。
A项:转折期是指人在身心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这种情况称为心理发展的转折期。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过渡期指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最佳期也就是学习的关键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
本题考查对我国古代学校的认识。我国早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庠”、“序”、“校”等施教机构,后来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学校教育机构的设立。到西周时,形成了国学与乡学的教育系统。最早的学校就叫“庠”。高一级的大学叫“上庠”,低一级的小学叫“下庠”。所以“庠、序”是指古代的学校。C项正确。
A、B、D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
本题考查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斯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心理发展理论主要包括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两种工具观(物质生产的工具和精神生产的工具)、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内化学说等。在教学和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1)最近发展区思想;(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3)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而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认为心理结构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概念。因此,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干要求,当选。
B、C、D三项:均为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5
本题考查人格的概念。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即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A项正确。
B项: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性格是个性的核心,具有独特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气质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它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6
本题考查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有:(1)教学思想:“泛智教育”——将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都应该进学校;(2)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方法和实施内容;(3)教学原则:①根本性指导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②主要教学原则: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4)教学内容:①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②基本德行:谨慎、节制、刚毅、正义。(5)教育目的:①宗教目的——永生;②现实目的——造就身心和谐的人。他还提出了“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B项正确。
A项: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他认为教师的任务并不只是传播真理,而是要做一个新生思想的“产婆”。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裴斯泰洛齐是近代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第一个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并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观念付诸实践。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孟禄是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具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8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9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过程是一系列矛盾运动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及要素内部存在着各种矛盾关系。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德育过程的展开,就是要解决这一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会不断地将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从而完成德育任务。B项正确。
A、C、D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0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信息、情感状态等。其中,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因此,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干要求,当选。
A、B、C三项:均为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1
本题考查的是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1)在认知阶段,要了解问题的结构,即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以及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2)在联结阶段,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这种转化即程序化的过程;(3)在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使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入减小,且不易受到干扰。B项正确。
A项: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准备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2
本题考查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西方现代学制可归结为三种基本的学制类型:(1)纵向划分学校系统——双轨学制;(2)横向划分学校系统——单轨学制;(3)分支型学制。其中,分支型学制也可以叫做Y型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这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这种学制既能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也能实先中等专业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互联。C项正确。
A项:双轨学制指的是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单轨制的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3
本题考查的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个体性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力比多”(性力)的投注和转移,需要经历5个阶段(1)口唇期(0—1岁):婴儿欲望的满足,主要通过口唇的吮吸、咀嚼和吞咽等活动。婴儿即使不饿,也喜欢含着奶不放,喜欢吸自己的手指也是常见的婴儿行为,所以婴儿的快感多来自口唇的活动;(2)肛门期(1—3岁):这时父母要求孩子定时大小便(这在弗洛伊德所处的那种社会文化中的中产阶级家庭特别普遍),另一方面本能又要求及时排泄以获得快感;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