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石家庄市直第二次教师招聘考试题《教育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0小题,每题1分,共80分。
1
关于教育的起源,持劳动起源说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  )。
A、美国、法国
B、英国、德国
C、苏联、中国
D、希腊、埃及
2
(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学记》
3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这句话反映了(  )的基本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社会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先天决定论
4
教育能够推动科技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体现了教育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5
(  )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和专业性。
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
6
“狼孩”有健全的躯体,但没有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说明(  )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
A、社会化
B、个性化
C、独特性
D、群体性
7
苏霍姆林斯基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B、发展性教学理论
C、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D、终身教育理论
8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  )。
A、缄默知识
B、显性知识
C、综合知识
D、外化知识
9
(  )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体现着国家的意志。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课程目标
D、培养目标
10
(  )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结构主义。
A、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C、存在主义课程理论
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11
使影响个体发展的可能性因素转化为现实因素,进而真正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条件
C、个体发展
D、实践活动
12
美国的学制是典型的(  )。
A、单轨制
B、分支型学制
C、双轨制
D、融合型学制
1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逐渐被纳入学校的教育内容。反映了(  )对教育的影响。
A、物质基础
B、社会政治
C、经济制度
D、生产力
14
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5
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反复要求学生做好听课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张老师使用的教学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6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学习观摩原则
B、及时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长善救失原则
17
中学生学习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知识,如表面的光滑程度、接触面的大小等,是学生的(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技能性知识
18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创建的(  ),主张由学生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暗示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小组合作法
D、设计教学法
19
毛泽东同志说:“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B、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20
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的课程目标,这体现了课程目标的(  )。
A、阶段性特征
B、持续性特征
C、层次性特征
D、递进性特征
21
(  )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A、课程计划
B、课程方案
C、课程标准
D、课程框架
2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典型教学模式是(  )。
A、程序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范例教学
D、问答式教学
23
传统课程评价观的评价重点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课程内容
D、课程结果
24
教师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使每个学生都成人成才。这是教师(  )。
A、专业理想的建立
B、专业知识的拓展
C、专业能力的提高
D、专业人格的形成
25
教育家(  )指出,方法与教材是统一的——方法总是特定教材的方法,教材总是方法化的。
A、斯宾塞
B、卢梭
C、杜威
D、昆体良
26
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  )。
A、教师素质
B、学生成绩
C、学校制度
D、法律要求
27
赵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后,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被全班同学认可。赵老师使用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价值辨析法
C、群体约定法
D、实际练习法
28
数学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晓明足够的关注和期望,晓明在得到王老师的鼓励与肯定后,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这一现象是(  )。
A、扇贝效应
B、巴纳姆效应
C、南风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29
研究表明,学生每天学习能力最强的时间大约在(  )。
A、早晨6—7时
B、上午9—10时
C、下午14—15时
D、晚上19—20时
30
目前,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分流教育制度
B、学校办学条件
C、学生身心素质
D、教师学历水平
31
新入职的王老师自己录制了10分钟的讲课过程,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王老师这种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方式是(  )。
A、教学观摩
B、微格教学
C、专题研修
D、行动研究
32
幼儿园刘老师在黑板上把松鼠画得很大,把牛画得比狗还小,给小朋友们造成了一定的错觉。这是由于刘老师忽视了知觉的(  )所产生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33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附属内驱力,(  )。
A、成绩差的比成绩好的突出
B、谦虚的比傲慢的突出
C、能力强的比能力弱的突出
D、女同学比男同学突出
34
“一好百好,一坏百坏”体现的社会认知效应是(  )。
A、晕轮效应
B、刻板效应
C、首因效应
D、投射效应
35
唐代画家张璪可以“双管齐下”一手画青翠葱郁的活松,另一手画萎谢凋零的枯松,同时下笔,同时收笔,皆为佳作,这体现了(  )。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转移
36
(  )是掌握语言、劳动、体育、音乐和舞蹈等方面技能技巧的基础。
A、形象记忆
B、语义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37
教学中,张老师经常用举目凝视、变化表情、提高语音语调等方式,提醒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及时制止他们分心。这些做法属于(  )。
A、超前控制
B、信号控制
C、提问控制
D、艺术控制
38
昼夜长短变化现象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人们的这些认识体现了思维的(  )特征。
A、间接性
B、独立性
C、广阔性
D、概括性
39
张明是一个在各方面都比较要强的学生,他想报名参加全市数学竞赛,但又怕取不上名次而丢面子。张明的心理动机冲突属于(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40
居里夫人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说“我的生活是不能离开实验室的”这体现了兴趣的(  )特征。
A、广阔性
B、自觉性
C、效能性
D、稳定性
41
研究表明,人的(  )发展最早。
A、知觉能力
B、记忆能力
C、思维能力
D、判断能力
42
在一个人能力发展过程中,(  )主导作用。
A、遗传因素
B、智力因素
C、教育因素
D、实践因素
43
小学生将小麦、水稻、玉米归为粮食作物,将甘蔗、甜菜归为糖料作物。学生获得的概念属于(  )。
A、关系概念
B、抽象概念
C、合取概念
D、析取概念
44
一些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明明很想接近异性,但很多时候却故意疏远,甚至表现得十分淡然。这说明这些学生情绪具有(  )特点。
A、两极性
B、延续性
C、稳定性
D、文饰性
45
小强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当他表现出上课注意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行为时,张老师撤除了对他的批评。张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46
下列技能,属于运动技能的是(  )。
A、作文构思
B、解题运算
C、实验操作
D、观察分析
47
初中学生形成非正式群体的联系纽带是(  )。
A、兴趣爱好
B、共同利益
C、学校规范
D、社会地位
48
班主任王老师经常与学生共同讨论班内的各项工作,鼓励学生认真完成班级任务,学生都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王老师的班级管理属于(  )。
A、监督型领导方式
B、放任型领导方式
C、民主型领导方式
D、自由型领导方式
49
研究表明,(  )是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50
三(2)班的一些学生上体育课时,经常叫苦叫累,还有一些学生只要作业稍微难一点,就望而却步。为此,班主任应加强培养学生的(  )。
A、学习方法
B、意志品质
C、情感情绪
D、学科思维
51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某学校先后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建党伟业》、话剧《江姐》,参观红色革命圣地,举办以“颂党情,跟党走”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该学校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实践锻炼法
C、情感陶冶法
D、自我教育法
52
已经到了放学回家的时间,四(2)班的王老师把部分学生留下来继续做数学题,使一些学生勃然大怒,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属于(  )。
A、情境相悖逆反心理
B、超限刺激逆反心理
C、态度对立逆反心理
D、评定失实逆反心理
53
学生处于抗拒的心态时很难接受教育和疏导,这时,教师可以有意安排他们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引导他们讨论一些愉快的话题,在他们心情较好的时候才进行教育。该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采用了(  )。
A、暗示法
B、心理置换法
C、迂回法
D、社会强化法
54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吃一堑,长一智”体现的认知过程是(  )。
A、图式
B、同化
C、平衡
D、顺应
55
美国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认为,流体智力发展达到顶峰的时期是(  )。
A、12—18岁
B、20—30岁
C、35—45岁
D、50—60岁
56
人们暴跳如雷、手舞足蹈大多发生在(  )情绪状态下。
A、心境
B、紧张
C、激情
D、应激
57
张老师在给李帆同学的毕业留言中写道:你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面对困难沉着冷静;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热情相助有需要的同学。张老师主要描述的是李帆同学的(  )。
A、能力
B、习惯
C、气质
D、性格
58
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促进功能
B、发展功能
C、维持功能
D、评价功能
59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  )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
A、未满八周岁
B、未满十周岁
C、未满十六周岁
D、未满十八周岁
60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在(  )中提出的教育方针。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61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  )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A、1年内
B、3年内
C、5年内
D、8年内
62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  )为主管理的体制。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教育局
C、市级人民政府
D、市教育局
63
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
A、社会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民事责任
64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我国根据宪法和(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教师法
C、中小学德育大纲
D、教育法
65
全体适龄儿童、少年,除依照法律规定办理缓学或免学手续以外,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并且必须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体现了义务教育的(  )。
A、公益性
B、基础性
C、国民性
D、普及性
66
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应通知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或向公安机关报告的有效时间是(  )。
A、12小时内
B、24小时内
C、36小时内
D、48小时内
67
小明因没有按时交语文作业,被张老师叫到办公室接受教育并停上体育课补写作业。张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小明的(  )。
A、隐私权
B、人身自由权
C、荣誉权
D、受教育权
6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  )部分中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附近不得设置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A、学校保护
B、社会保护
C、司法保护
D、家庭保护
6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  )。
A、1课时
B、2课时
C、3课时
D、4课时
70
(  )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发展教育信息技术和其他现代化教学方式,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优先安排,给予扶持。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D、国务院
71
(  )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
A、自主性
B、自觉性
C、独立性
D、创造性
72
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关系的实质是(  )。
A、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B、教与学的关系
C、教育与升学的关系
D、教与评的关系
73
教师不仅要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主体性
B、示范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74
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懂得如何评价学生,这是教师应具备的(  )。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文化性知识
D、实践性知识
75
下列符合教育“外铄论”观点的主张是(  )。
A、学习即回忆
B、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C、万物皆备于我
D、人之性,其善者伪也
76
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  )。
A、学生管理
B、教学管理
C、安全管理
D、教师管理
77
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是(  )。
A、课堂教学
B、文艺活动
C、生活体验
D、欣赏大自然
78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明(  )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A、确立可行性目标
B、参加社会实践
C、向优秀的人学习
D、勇于自我评价
79
鲍尔斯和金蒂斯是(  )主张的重要代表人物。
A、课程即教学科目
B、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C、课程即学习经验
D、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80
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较适合于中小学教师采用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
A、行动研究法
B、问卷调查法
C、历史研究法
D、课堂观察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81
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动作技能领域
D、生活领域
82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味着教师要(  )。
A、为人师表
B、严于律己
C、以身作则
D、爱岗敬业
83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有(  )。
A、优先性原则
B、适应性原则
C、超前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84
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教师良心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
A、层次性高
B、教育性强
C、理论性高
D、创新性强
85
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有(  )。
A、提高受教育者素质
B、传承与创新文化
C、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D、开展科学研究
86
中小学班主任的角色主要包括(  )。
A、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B、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
C、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
D、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
87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有(  )。
A、帮助学生表征问题
B、帮助学生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C、提供难度适当的问题
D、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
88
在我国德育教育内容中,属于理想层次的是(  )。
A、热爱和平,保家卫国
B、学唱国歌,不乱穿马路
C、无私奉献,维护法律尊严
D、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89
少年期学生的情感特点主要有(  )。
A、社会倾向性显著
B、半外露、半隐蔽性明显
C、稳定性逐渐减弱
D、受意识的支配作用增强
90
一个人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
A、遗传素质
B、同伴群体
C、学校教育
D、社会实践
91
我国学校教育工作中,一般把知识的学习过程分为(  )阶段或基本环节。
A、知识的理解
B、知识的巩固
C、知识的应用
D、知识的评价
92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  ),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A、认知能力
B、合作能力
C、创新能力
D、实践能力
93
学生品德不良行为形成的客观原因主要有(  )。
A、家庭风气不正
B、父母教育不当
C、自控能力不强
D、社会环境不良
94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  )。
A、生活即教育
B、教育即生活
C、社会即学校
D、教学做合一
95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  )批准。
A、当地乡镇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96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其中“健康生活”的基本要点具体包括(  )。
A、珍爱生命
B、信息意识
C、健全人格
D、自我管理
97
根据教师法,考核教师的主要方法有(  )。
A、课堂观察
B、学生测试
C、学生评价
D、同行评价
98
在中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的关键指标是(  )。
A、课业难度
B、潜能发展
C、学习时间
D、实践能力
99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有(  )。
A、调节作用
B、教育作用
C、导向作用
D、评价作用
100
贯彻教学伦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有(  )。
A、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
B、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
C、了解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
D、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01
古代社会的育人主要是通过文化的熏陶,而不是有意识的教育。(  )
102
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
103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  )
104
“性相近,习相远”反映了教育和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105
家长期望值高是导致学生怕考试、学习压力大的最重要的直接原因。(  )
106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107
教学目标包括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  )
108
知识本位是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基本价值取向。(  )
109
德育的性质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性质。(  )
110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教学对话的范型。(  )
111
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双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
112
实质教育论提倡能力本位,注重学习迁移。(  )
113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计划最终是通过教师的教案得到实施的。(  )
114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
115
有意注意是人的一种更为高级的特殊的注意形态。(  )
116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天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后天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大。(  )
117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都是重复地感知材料。(  )
118
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小学生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  )
119
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功能固着。(  )
120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
121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运用的想象加工方式是黏合。(  )
122
玲玲非常喜欢上语文课,每次答对问题,李老师都会给她一个卡通玩具作为奖励,李老师运用是代币奖励法。(  )
123
青少年喜欢追求时尚、赶时髦,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模仿。(  )
12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理智感的表现。(  )
125
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启蒙教育,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  )
126
教师指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归类、绘制知识树图或知识分类表,属于思维系统化的实际操作。(  )
127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
128
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重、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
129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
1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校建设、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方面成绩优异的,由所在学校予以表彰、奖励。(  )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
材料一:
前几年,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小学化”倾向,一些幼儿园以课堂学习代替游戏,给幼儿提早进行小学拼音、识字和数学等方面的教学。为此,教育部于2011年发出了《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明确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2012年,在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重申“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内容”。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加强科学保教,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合理安排幼儿生活作息。”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幼儿园提出“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等治理服务。
131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特征。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132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7岁儿童思维的特征主要有(  )。
A、泛灵论
B、去中心化
C、推断事实
D、不可逆运算
133
幼儿园要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  )获取经验的需要。
A、社区服务
B、直接感知
C、实际操作
D、亲身体验
134
小学教师要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促进幼儿的发展。应根据(  )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A、斯金纳
B、维果斯基
C、韦特海默
D、乌申斯基
(二)
材料二:
某小学四(1)班班主任蔡某,发现一塑料袋扔在教室讲台边,塑料袋里放着一些垃圾,便问班里的同学:“是谁放的?”班里没有人回答。蔡某非常生气,认为这是对老师不尊敬,一气之下找来剪刀,将塑料袋剪成一堆豆大的碎片,然后命令买了零食的22名学生逐个取一份吞下。由于塑料片嚼不烂,有的同学停下不肯吞。蔡某又强调:“都要吞下去,拿了多少片,就吞下多少片!”有个同学被卡住喉咙,很吃力地向老师求救。蔡某说:“那就喝点水咽下去!”那同学只得在他人的帮助下用水艰难地将塑料片吞下去。做完这一切后,蔡某嘱咐学生:“放学后不准对家长说。”不久,孩子们头痛、喉咙痛、呕吐等种种不适反应接连发生。当日中午,17名因吞食塑料片出现明显不适反应的学生被送往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事发后,市教育局随即对蔡某作出降工资、调离城区等处理决定。
135
材料中,蔡某的行为侵害了学生的(  )。
A、受教育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身自由权
D、人格尊严权
136
市教育局给予蔡某的处理决定,所依据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37
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  )。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
C、责令改正
D、解聘
138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在(  )方面的基本要求。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爱国守法
(三)
材料三:
李老师是七(2)班的班主任,下面是李老师给杨晓峰同学写的期末评语:
该同学热心参加集体活动,能配合体育委员开展工作,对班长的工作也能大力协助和支持。尚能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在学校劳动中表现好,受到好评。在学习方面,主观上想努力学习,但力度还不够,成绩不够理想。希望进一步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加强学习,力争在各种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在各方面取得新进步。
139
李老师给杨晓峰同学写的期末评语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操行评定
C、终结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140
李老师所写评语的主要特点有(  )。
A、鼓励性语言突出
B、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C、评价客观、公正
D、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141
李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坚持(  )。
A、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
B、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
C、以学习成绩为主要内容
D、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原则
142
李老师在书写评语时应注意(  )。
A、深入了解学生
B、提高规范性
C、增强情感色彩
D、加强理论性
(四)
材料四:
为突出办学特色,满足不同学生兴趣和发展的需要,许多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北京某中学开设了以“丰富冰雪课程,传播冬奥精神”为主题的冰雪课程。课程以传播奥运精神、掌握冰雪运动技巧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体验滑冰、滑雪活动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重庆某小学的厨艺课程,被评选为重庆市沙坪坝区首批精品课程,是劳动教育课程的典型代表。“六年学会十道菜”是厨艺课程的总目标,十二道菜分别有一年级的水果沙拉、凉拌豇豆;二年级的炒时蔬、番茄炒蛋;三年级的泡菜肉丝、木耳肉片;四年级的麻婆豆腐、回锅肉;五年级的宫保鸡丁、水煮肉片;六年级的土豆烧牛肉、排骨冬瓜汤。这十道菜,正好凉热搭配,拼成一桌。
143
按照课程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材料所述的冰雪课程、厨艺课程均属于(  )。
A、国家课程
B、选修课程
C、校本课程
D、活动课程
144
材料所述课程类型的主要特点有(  )。
A、探究性
B、强制性
C、地域性
D、综合性
145
冰雪课程的开设对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作用有(  )。
A、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B、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C、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D、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146
开设厨艺课程的主要目的有(  )。
A、让学生养成做家务劳动的习惯
B、让学生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C、让学生成为饮食业的研究专家
D、学生体会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五)
材料五: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教学片段1:数学课上,全班学生正在做“对数函数”的练习题,老师发现学生面对枯燥的练习题昏昏欲睡,于是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分组答题,回答正确加10分,回答错误扣5分,看哪个小组最后得分高。
教学片段2:生物课上,学生们在学习食品发酵相关内容之后,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各种水果,在教师的帮助下制作果酒。在果酒制作成功后,学生们举行“品酒会”,请老师、同学共同品酒、鉴酒。
教学片段3:语文课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或大声争论,或窃窃私语,或放声大笑,教师穿梭其中,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147
材料中三个教学片段具有的共同特点有(  )。
A、教师的引导性较强
B、学科知识的思维度较高
C、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D、课堂教学的开放度较高
148
材料中数学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文纳特卡制
C、特朗普制
D、班级授课制
149
材料中生物课所体现的教学基本规律有(  )。
A、间接性规律
B、双边性规律
C、发展性规律
D、教育性规律
150
材料中语文课上的小组学习有利于(  )。
A、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B、培养学生间的相互沟通能力
C、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1、C2、D3、D4、B5、C6、A7、C8、A9、A10、B11、D12、A13、D14、B15、B16、C17、A18、D19、C20、D21、C22、B23、D24、A25、C26、A27、C28、D29、B30、A31、B32、D33、D34、A35、B36、D37、B38、D39、C40、D41、A42、C43、B44、D45、B46、C47、A48、C49、B50、B51、C52、A53、C54、D55、B56、C57、D58、C59、A60、A61、C62、A63、C64、D65、D66、B67、D68、B69、A70、A71、B72、A73、C74、B75、D76、B77、A78、C79、B80、A81、ABC82、ABC83、ABD84、AB85、ABCD86、BCD87、ABCD88、CD89、ABD90、ABCD91、ABC92、ABCD93、ABD94、ACD95、AB96、ACD97、CD98、AC99、ABCD100、AB101、A102、B103、A104、A105、B106、B107、A108、B109、A110、A111、B112、B113、A114、A115、B116、A117、B118、A119、B120、B121、A122、B123、B124、B125、A126、A127、B128、A129、B130、A131、B132、AD133、BCD134、B135、B136、BCD137、AD138、B139、BC140、ABCD141、ABD142、AC143、C144、AD145、ABCD146、ABD147、CD148、D149、AB150、ABC
1
本题考查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又称为社会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苏联教育家米丁斯基和凯洛夫。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劳动起源说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
本题考查《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D项正确。
A项:《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宋朝程颐和程颢曾对原文作了改动,之后朱熹又另行编订次序,作《大学章句》。自程朱之后,《大学》便从《礼记》中分离出来了。《大学》把大学教育的程度概括为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中庸》是从《礼记》中分离出来的。《中庸》既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又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包括先天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和教育决定论等。其中,先天决定论也称遗传决定论。先天决定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先天决定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题干中,“性也者,与生俱生也;……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出自韩愈的《原性》,意思是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上品人性,就是纯粹的善罢了;中品人性,可引导它变为上品或下品;下品人性,纯粹的恶罢了。这段古语反映的是先天决定论的基本观点。D项正确。
A项: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与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由于外铄论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社会决定论又称为背景论,是指一种认为技术不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且也是伦理、政治与文化等社会价值的体现的理论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决定论又称为教育万能论,是指17、18世纪理性主义者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到可以决定社会,否定遗传素质差异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教育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4
本题考查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促进经济增长;(2)推动科技发展;(3)提高劳动者素质。题干所述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B项正确。
A项:教育的政治功能包括:(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1)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2)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的功能;(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的生态功能包括:(1)通过环境教育提高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责任;(2)通过发展创造科学技术,有效地解决生态问题,提高人类保护生态环境和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参考文献: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第69—70页
5
本题考查教育的形态。从教育活动的存在范围看,可以将教育划分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类型。其中,学校教育即社会通过学校对学习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学习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具有以下特点:(1)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和组织性;(2)较强的可控性;(3)教育的专业性;(4)教育时空的集中性和效率性。C项正确。
A项:社会教育具有自愿性和自主性,伸缩性和灵活性,持久性和巩固性等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家庭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从实施教育的环境来看,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自然形成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自然形成的生活环境,对人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既深刻又持久。(2)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而首先是家长(主要是父母)和子女、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他们之间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家庭中的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是双重社会地位、双重角色。(3)从教育者的条件来看,家长一般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师职业训练,缺乏教育理论修养和知识,因此,家庭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在所有家庭里都能得到保证。(4)从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来看,没有统一的、固定的目标和目的。(5)在教育内容上,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不确定的,主要由家长决定,“遇物而诲”“相机而教”。(6)在教育的过程、途径和方法上,家庭教育具有非规范化和非程序化的特点。(7)在组织管理方面,家庭教育的实施是非制度化的,没有行政部门领导和管理,家长有很大的自主权和很强的独立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依据从事教育的机构,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组织教育、文化组织教育、社区教育五类。其中,社区教育由社区机构承担,是社区机构间的一种横向联系与协调。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参考文献: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第57—58页
6
本题考查教育的属性。动物界不存在真正的教育,所谓动物的“教育活动”完全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不是后天的习得行为。它的产生与动物的生理需求直接相关,其内容也紧紧围绕生存本能。无论是鸟会飞、鸭游水,还是猫捉老鼠、动物表演等,都是建立在本能基础上的,而非教育的结果。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相比,最大的差别在其社会性上。人的教育需要不是直接产生于生物本能,而是产生于社会延续与发展的需要。教育一开始就是一种为了社会的活动。因此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所谓“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是社会性。题干中,“狼孩”有健全的躯体,但没有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这说明狼孩不具有人的社会性。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
本题考查当代教育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全面和谐教育理论,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论述主要表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中。C项正确。
A项:巴班斯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其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发表了《论终身教育》报告书,保罗•朗格朗也被称作是终身教育之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
本题考查知识的类型。缄默知识又称为隐性知识,是指储存在个体头脑中的记忆、经验、技术、感受等,属于未被言明或者难以言传的知识。题干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指难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经验和技巧,属于缄默知识。A项正确。
B项:显性知识又称为“言语性知识”,是指能够以书面文字、图表、数字和公式等形式加以表述的知识,包括常见的概念、原理、数学公式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9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的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A项正确。
B项:教育方针是指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课程目标是指对特定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是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定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0
本题考查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包括:(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布鲁纳,他认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展最有价值。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在编制学科课程时,要依据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2)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巴格莱,他认为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3)永恒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赫钦斯。他认为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永恒学科”是课程的核心。因此,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结构主义。B项正确。
A项: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他认为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与兴趣,从儿童的经验出发设计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存在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奈勒,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学生自由选择的道德标准,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社会改造课程理论又叫做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为布拉梅尔德,他认为社会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该以建设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1
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人的身心发展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是个体自身的因素;第二类是外部环境因素;第三类是实践活动。个体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都只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因素。这些可能性因素要想转化为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真正产生影响,必须通过实践活动的转化。实践活动把个体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结合起来,并通过对外部因素的消化和利用,转化为个体自身新的因素,实现人的发展。没有实践活动,内外两种因素就不可能结合,也不可能实现人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现实力量,是个体发展从可能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D项正确。
A项:遗传素质是指人的感觉知觉的灵敏度、注意的持久性、记忆的强度和思维的敏捷性等。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包括:(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超常、低常、生理缺陷等);(5)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包括:(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体的发展是整体性发展,但又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做出不同的分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生理发展;二是心理发展;三是社会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参考文献: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第87—94页
12
本题考查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西方现代学制可归结为三种基本的学制类型包括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其中,单轨学制是指自下而上的,其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单轨学制产生于美国,被很多国家采用。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但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效率低下、发展失衡,同级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相差较大。A项正确。
B项:分支型学制是指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小学、初中阶段),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分支型学制试图融合单轨学制和双轨学制之长,兼顾公平与效益,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水平。但由于课时多、课程复杂,教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必须保持统一而导致教学不够灵活,特别是地域性较强的课程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双轨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自上而下,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科班),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自下而上,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职业学校。欧洲国家的学制都曾采用双轨学制,其中以英国为典型代表。这种学制不利于教育的普及。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融合型学制不属于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3
本题考查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包括:(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着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新。另外,学校的物资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手段,都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地获得改善和提高。题干中,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逐渐被纳入学校的教育内容,这反映了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D项正确。
A项:教育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等物质条件作保证。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的人才。因此,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B、C两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包括:(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4
本题考查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又称为《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近代学校的发展走上制度化、法制化阶段。该学制的特点包括:(1)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2)修业年限长。(初等小学堂为强迫教育阶段);(3)标志近代体育课程登上历史舞台;(4)首次规定职业教育体系;(5)正式确立师范教育制度;(6)最早将小学教育纳入义务教育;(7)第一次以法定形式确立班级授课制并在全国推广。B项正确。
A项: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壬寅学制,又称为《钦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施。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1912年南京临时政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壬戌学制又称为“1922年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该学制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5
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迈克尔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其中,精细加工策略是指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包括:(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联系实际生活;(6)充分利用背景知识;(7)PQ4R方法。做笔记是使用较为普遍的精细加工策略。题干中,张老师要求学生做好听课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这说明张老师使用的教学策略是精细加工策略。B项正确。
A项: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常见的复述策略包括:(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归类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元认知策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策略,也就是说,个体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及其情感体验。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人们的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6
本题考查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题干中,“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出自《学记》,意思是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这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C项正确。
A项:学习观摩原则是指互相观摩,互相效仿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及时施教原则是指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具体情况,抓住最佳的有利时机,运用适当的方式、适宜的内容对学生施行指导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7
本题考查知识的类型。根据知识的功能可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中,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指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具有静态的性质。题干中,表面的光滑程度、接触面的大小等会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这属于陈述性知识。A项正确。
B项: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具有动态的性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策略性知识是指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8
本题考查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是克伯屈创建的,又叫单元教学法。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打破学科界限,摒弃传统的教科书;主张由学生自发地决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内容,学生在自己设计、自己实行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并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强调教师的责任在于利用环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帮助学生选择活动所需要的材料;设计教学法的要素包括:自己设计、自己实行、自己发展。题干中,克伯屈主张由学生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指的是设计教学法。D项正确。
A项:暗示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洛扎诺夫,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情感倾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媒体,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剖析,提出各自的见解,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小组合作法是指学生在若干成员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9
本题考查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贯彻要求包括:(1)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2)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3)正确认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达到最佳状态。题干中,“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C项正确。
A项: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以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0
本题考查课程目标的特征。课程目标的特征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递进性和时间性等。其中,递进性是指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的课程目标。D项正确。
A项:课程目标的阶段性是指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如小学课程目标、初中课程目标、高中课程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课程目标的持续性是指高年级课程目标是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延续和深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课程目标的层次性是指课程目标可以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从属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1
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层次。其中,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1)前言;(2)课程目标;(3)内容标准;(4)实施建议;(5)附录。题干中,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是课程标准。C项正确。
A、B两项:课程计划又称为课程方案或教学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的构成包括:(1)培养目标;(2)教学科目的设置(中心和首要问题);(3)学科顺序;(4)课时分配;(5)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课程框架是指根据教育目标组合成的、能够覆盖一个学习领域的一批相关科目。每一个课程框架都包含着某种原理和政策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2
本题考查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者提出并强调支架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所谓“支架”就是指教师的帮助。因此,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典型教学模式是支架式教学。B项正确。
A项: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骤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范例教学法是指使学生能通过对特殊事例的分析掌握一般的分析原理,并且借助于这一原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问答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3
本题考查课程评价。传统的课程评价观认为,课程评价是对学生的评价,是对学生是否很好的掌握了某门课程的评价。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更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D项正确。
A项:课程目标是指对特定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是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4
本题考查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自我等。其中,专业理想是指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题干中,教师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使每个学生都成人成才。这是老师专业理想的建立。A项正确。
B项:专业知识是指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专业能力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专业人格是指与一定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并非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部表现和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5
本题考查教学方法的本质。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教学方法的本质。(1)教学方法体现了规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于实现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也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特定的教育价值观、课程与教学目标也必须依靠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来达成。(2)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方法与教材是统一的,方法总是特定教材的方法,教材总是方法化的。教学方法的一般要素与规范要真正对教学过程起作用,还必须与特定的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反映了特定课程内容的内在要求,这是一般教学方法的具体化过程。(3)教学方法还受教学组织的影响。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会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反过来,教学方法也会影响教学组织。所以,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也是内在统一的。C项正确。
A项:斯宾塞提出了“教育准备生活说”的思想,认为教育应当教导一个人怎样生活,使他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科学知识,为完满的生活做好准备。因此,斯宾塞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准备生活说,提出“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儿》,他在其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指出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目标是培养“自然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这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参考文献: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第211页
26
本题考查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很多,大致归纳有三个方面:教师方面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和教育环境方面的因素。其中,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等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的影响。知识渊博性格开朗、谈吐幽默,气质优雅的教师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容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做到为人师表。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7
本题考查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其中,群体约定法是指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的集体约定来改变学生的态度,群体成员共同讨论规定、原则。题干中,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议题,共同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属于群体约定法。C项正确。
A项:实际锻炼法是常用的德育方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价值辨析法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指导实践也叫实际练习法或实践锻炼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8
本题考查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心理因素。题干中,王老师给予学生晓明足够的关注和期望,晓明在得到王老师的鼓励与肯定后,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这属于罗森塔尔效应。D项正确。
A项:扇贝效应是指在固定时隔强化程式中,个体的行为效率呈现出扇贝形曲线的变化趋势。扇贝效应启发我们,根据奖励强化的固定时间形成工作高峰、低峰,对策是变化奖励的品种、时间,从而形成间隔奖励。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巴纳姆效应又叫福勒效应,是指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南风效应也叫做“南风法则”或“温暖法则”,它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南风法则要求管理者要尊重和关心下属,时刻以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多注意解决下属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下属真正感受到管理者给予的温暖。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