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中华文明虽诞生在中华大地,但自古以来就不是封闭僵化的,而是一个充满了活力、不断汲取内外多维文化、海纳百川的开放系统。中华文明的“大一统”传统强调“至大无外”——“无外”不是封闭排外,而是在历史实践中不断与外部交流交融,消融现实的差别和对立,最终化外为内,四海一家。
晚清时期开始,新的“中西”问题逐渐凸显,那就是代表着现代文明的西方传统所带来的强势挑战。从文明比较的视野来看,西方文明以个体为本位,而中华文明则以共同体为本位。以个体为本位的西方文明强调权利伦理,这种伦理崇尚二元对立的矛盾论,强调分化、竞争,推崇以实力压人的霸道。这种伦理往往片面强调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而不顾及现实社会条件,更不顾及个人权利所激发出的个人过分欲望对于整个地球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巨大压力。更有甚者,权利伦理一味地片面强调自由与人权,往往为了所谓的自由与人权,侵犯更多人的真正的自由与人权,最终所形成的,不过是西方世界唯我独尊的霸权和自私自利的贪婪。这种过度的、片面的权利伦理,最终给整个人类带来经济断层、社会撕裂、宗教冲突、种族矛盾、民粹抬头、恐怖主义、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诸多矛盾和冲突。
材料2
2018年4月23日,针对广西北海合浦县公馆中学女生陈琪琪(化名)坠楼死亡一事,该校校长张洒向上游新闻记者回应称,学校认为公安机关查明的陈琪琪跳楼系自杀,所以她跳楼和学校没任何关系。
3个月前的1月18日下午5点多,该校初一三班的学生陈琪琪从综合教学楼跳楼身亡。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陈琪琪刚从广东转到该学校5个月。“孩子和我们说过,她在学校受欺负了,我们也和学校进行了沟通,但是悲剧还是发生了。”陈琪琪的母亲称,陈琪琪跳楼坠亡后,身上的笔迹、所留遗书、夹在作业本的字条以及课本上留下的只言片语,都把死因指向了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时有发生,与以往发生的类似事件不同的是,这一事件中不仅仅有校园欺凌,还反映出一种普遍存在的“亚文化”现象——“欺生”。如果新来者在某些方面给“土著”带来了威胁,比如开了一家更有竞争力的商店,拥有某种可能让本地人失业或失去竞争力的技能等等,就更容易遭到“土著”们的敌视,从而遭遇更加激烈的“欺生”,受到更加强烈的排斥,甚至遭到暴力相向。
材料3
2017年7月16日,一则某村收取流动人口费用的通知在网上流传,通知称将对该村外来居住人口实行单月收费制。包括大棚每人每月交2000元;门脸、饭店每年交5000元,每人交1000元;外来居住人口每人每月交2000元等。随后“北京大兴”微博发布回应,称收费是党员和村代表协商,并召开村民代表会研究通过的,旨在通过收取相关费用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外来租户的教育引导和规范管理。相关费用今后应由本村出租房主主动向村集体缴纳。所收费用将用于加装村内供电设施、增加保洁力量等公用事业。
这篇报道不禁让人想起山大王拦路抢劫的一句顺口溜:“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某村面对“流动人口无序涌入,导致村庄环境脏、乱、差,停水断电时有发生,而且给村内治安管理、环境整治等增加了很大经济负担”的现状,想出的管理办法正是充满了强硬的“欺生”想法和赤裸裸的金钱观念。
材料4
2016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与凯迪网络共同发布的《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主要调查城市认同感的四个因子: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地位认同、地域认同。通过互联网移动端滚雪球式的方法向全国网民发放问卷,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武汉、深圳、重庆七大城区常住人口超一千万的“超大城市”,报告还对比分析了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对城市认同度的差异,将两个分值的分差作为衡量城市接纳度的一个指标,分差越小,说明城市接纳度越高。数据显示,广州接纳度最高。
近年来,广州在来穗人员服务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探索。比如,针对来穗务工人员的积分入户、申请公租房、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医疗及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政策。2014年初,广州市在全国副省级省会城市中率先设立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统筹原来分散在15个部门有关来穗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2016年1月4日,广州市政府通过《广州市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2016-2020)》,计划用5年时间,全面实现户籍和非户籍人员的融合融入,未来两年内广州还将在越秀区、番禺区开展创建“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示范区”,并根据试点情况进行推广。
二、回答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对当今社会上屡屡出现的“欺生”“排外”等现象的思考,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①题目自拟,立意明确;②内容充实,结构完整;③逻辑清晰,语言流畅;④不得照搬照抄材料,字数800-1000字。
【参考答案】
开放包容,促进社会融合发展
《三国志》有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社会日益融合的今天,任何单打独斗都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与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社会上还是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存在:我们平时在职场、官场、商场甚至一系列生活场,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欺生”“排外”尴尬,这其实都在显示我们缺乏包容的心态,没有承认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社会融合是不同群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增加对社会的认同感,最终达到相互促进,所有的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不以牺牲某个群体为代价。所以我们要打破这“规则”和“偏见”,积极共建融合的社会。
纵观世界发展史,盲目“欺生”“排外”,片面强调自由与人权,将会带来矛盾和冲突。西方文明强调权利伦理,片面过分强调个人权利,强调分化竞争,推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导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反观我国,与西方排他性的利己性传统不同,中华文明立足于“仁道”,善于“和而不同”,在文明性格上从不愿意强加于人,从不推崇武力征服,不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汲取内外多维文化。中华文明以共同体为本位、强调责任伦理,崇尚家国情怀,体现了一个大国对于个体权利的尊重和对世界发展的主动担当。
古罗马民谚曾说:“跌倒总是向前的。”正是有了这些问题,才为改变提供了契机。我们既不能过分强调人权,又不能全然忽略,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推动时代进步,促进社会融合发展。
促进社会融合发展首先要消除偏见和歧视行为,营造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氛围。在一座城市里,外来人口会受到本地人的歧视;在一个村庄里,外来人员会不同程度地感受到本村人的敌意;甚至在一个学校里,转学的学生也常常要提防校园欺凌的发生。种种“欺生”现象,都体现了目前社会中没有存在普遍的平等对待,长此以往,会使社会秩序陷入无限的被动之中。所以,应该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从改革制度、转变观念、科学管理、加强服务等方面着手,为外来人员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使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的发展氛围,从而实现双赢。
社会融合反映了一个积极的人类社会福利发展的方式,它需要不仅仅消除壁垒或风险,还需要对产生融合的环境进行投资和行动,提高居民的认同感。近年来,广州在来穗人员服务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探索。一方面以与时俱进的状态应对新挑战、新问题,不断推进来穗人员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及时利用宣传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开创了更丰富多元的办事方式,创新推出了很多便民举措。未来,我们也要通过改善社会大环境,用切实有效的行动改善“欺生排外”现象,全面实现户籍和非户籍人员的融合融入。
融合是时代的进步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融合是一个积极提升社会认同感的过程,它推动了人类发展并确保机会不会被每一个人错失。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相信未来我们一定能够拥抱一个更加平等和有序的社会!
暂无评论内容